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针药汇通思想研究.pdf

3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54159233
  • 上传时间:2018-09-08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6.09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针药汇通理论研究1 概念 所谓 “针药汇通”是指在重视经络学说的基础上, 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 首先辨明气虚、血虚、肝阳亢盛等证型;然后根据穴位的特性,进行针灸补泻治 疗初步总结出某穴用补法相当于某味中药的功效,用泻法又相当于某味中药的 功效,, 某穴与某穴配伍,用补法有什么协同作用,类似某个中药汤方的功效; 用泻法有什么协同作用, 类似某个中药汤方的功效 ,, 意即针刺治疗与用药一样, 只要证型相同,便可以针代药,以穴代方,辨证取穴,组穴命方 2 研究概况 1 针药汇通思想,由来已久明代医家吴昆在其著作《针方六集》中即有相关 论述 《针方六集·旁通集》中系统阐发了“针药二途,理无二致”的观点他 指出: “药物有气有味,有厚有薄,有升有降;而针刺有浮有沉,有疾有徐,有动 有静,有进有退,此异途而同理也药有人肝、入心、人肺、人脾、入肾之殊, 有为木、为火、为金、为土、为水之异;而针有刺皮、刺脉、刺肉、刺筋、刺骨 之殊,有取井、取荣、取俞、取经、取合之异,针药二途,理无二致用不同 针刺手法可达到药物阴阳升降作用的效果,取井荣输经合, 刺皮脉肉筋骨与药物 酸苦甘辛咸分别治疗五脏疾病的机理是一致的。

      他还把把针刺手法与方药作用形 象地进行了结合分析 :“动退空歇迎夺右,皆泄也,犹方之青龙、白虎、陷胸、 承气,有泻而无补也推纳进搓随济左,皆补也犹方之益气、养荣、八珍、十 全,有补而无泻也在《针方六集》 卷二的《八法针方》、卷四的《揆八法》中, 又对八穴八法的用法与方药进行类比,来阐发其作用功效指出针刺后溪、申 脉二穴治疗督脉、足太阳膀胱经、阳跷脉和手太阳小肠经的病证,经气通行后, 大汗如注,表邪尽去,其针刺效果等同于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大、小青龙 汤诸方的功效,也就是说针刺后溪、申脉相当于汗法 近代著名针灸学家承淡安亦倡导针药一理说,他在 《伤寒论新注》中提出 “针 灸与汤药,法虽不同,而理实一贯”的观点,他认为:“伤寒各证,皆可用针或 灸代替药剂治疗, 其收效往往能随手见功, 较药剂为神速而无偏弊, 但也有不及 药剂之处 ,, 故将仲景伤寒条文有汤剂治疗者,补人针灸治疗.随学者之采用, 以助药剂之不及 现代河南南阳名老中医李世珍,三世业医,皆以针名其父李心田,集三代 针灸经验,著成《针药汇通》 一书,以示“针治即药治” 的学术观点 他在内经、 难经、伤寒论、诸家学说及针灸典籍深厚的功底和行医实践中,发现了腧穴配伍 后的协同作用的重要意义, 随之推而总结出某穴分别用补法、用泻法、用灸或它 法分别相当于某几味中药的功效,形成了穴、药的参佐对应;继而,更深入地把 某穴与某穴的配伍,在分别施之以补法、泻法、或兼补兼泻法,类似于某个中药 汤方的功效, 形成了穴的配伍与中医典方的参佐对应,逐渐确立了以针代药、 穴 若药效、组穴命方、辨证取穴、依证选方的针灸处方原则,为针灸处方学搭起了 一个坚实的框架。

      李世珍先生继承前辈研究成果,在《针药汇通》的基础上,充 实扩大了针灸处方学的内容内涵根据中药汤方的方义、 功效和治证, 结合针灸 的功用,进一步为针灸处方进行了命名后其子李传岐、 李宛亮又将家传处方进 行系统总结,著成《祖传针灸常用处方》 ,深入浅出地揭示了针灸处方学形成的 理论基础、发展过程,详述了针灸立方的方规法度以及针灸施治的各种操作手法,通过详细剖析中药方剂的构成、 治疗作用的机理与药物的性能效用的特点,建立 了与针灸处方相对应的、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综合比较,以中药方剂的深 入分析旁证针灸处方的成立: 在论及腧穴功能与配伍的协同作用时,以腧穴的不 同功能为基础, 以不同的针灸手法为调节, 以辨证论治的法则为准绳, 深入论证 了立方配伍的原则; 在与中药方剂的相参互映中,完成了为针灸处方的定性、 定 位及定型,建立了较为完整的针方体系 海南医学院中医学院郭教礼教授等以归经学说为理论依据,根据长期从事临 床实践工作的切身体会, 对十二经脉部分要穴与相应中药的对应关系进行了系统 的归纳和总结,提出了“腧穴中药相应观” 他认为: “针灸瑜穴与中药之间都具 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就是各自的归经, 这就奠定了可以统一的基础。

      诸如太白与 白术均归脾经、 丰隆和半夏均归胃经、 太冲和柴胡均归肝经、 太溪和熟地均归肾 经,凡此等等 ,, 等,, 1.2 反对的观点 凌宗元针时近年一些针灸学文献频繁地使用类似中药功效的描述方法表迷 腑穴的治疗作用的现象, 探讨了腧穴穴性的基本概念 通过对中药治病和针灸治 病原理的对比分析,指出: “中药性能与漪穴性能存在本质的区别,中药是利用 其偏性,以偏纠偏 ;腧穴是利用其双向作用,以正其偏针灸对寒热虚实等证候 的处理方法异于中药中药功效描述法用于腑穴往往带片面性,容易以偏概全 腧穴有它自身的特性和使用规律,腧穴的穴性即近治作用、远治作用和特殊 作用,以及特定穴的作用规律穴性的归纳应当是对这些性能进行补充和完善 3 评述 类比,是根据两个 (或两类 )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相同而推出它们在 其他方面也可能相似或相同的一种逻辑方法,是一种由一事物推到另一事物的推 理方法这种方法是科学认识过程中获得新知识的一种重要手段,历来为学者们 所重视在科学史上,许多重要的发明都曾经直接借助于类比法人们为了变 未知为已知,常常把生疏的对象与熟悉的事物相比类,以启发思路、提供线索、 触类旁通。

      例如,西方早期在选择药物时,往往按其外形类似某些脏器,就用来 治疗与之相似的某些器官的疾病中医亦有“以脏补脏”的疗法正如德国近代 哲学家康德指出:“每当理智缺乏可靠论证的思路时,类比这个方法往往能指引 我们前进运用类比思维来探索穴性与药性、针方与药方的某些相似性,总结 出其内在规律, 虽然尚存在种种问题, 但仍不失为一条研究针灸腧穴作用和处方 的新途径,有待探索 4 本课题拟对古今医家有关针药汇通理论的相关文献进行全面收集和整 理,,,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