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碳捕获与封存技术国内法机制探究.doc
6页碳捕捉与封存引起的海洋生态风险及国际法解决机制王锤阳①(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辽宁大连)摘要:目前碳捕捉与封存(CCS)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温室气体减排手段受到西方发达国 家热捧,然而冃前碳捕捉还远未达到商业化推广阶段,其大规模实施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中国作为煤炭生产和消费大国,二氧化碳减排形势相当严峻,对碳捕捉进行深入研究就显得 十分重耍和迫切本文分析了碳捕捉技术町能带來的风险,其中对于海洋牛态环境的负面效 M尤为重要,进而论述了碳捕捉在我国国内的相关法律问题及行政监管制度,比较了碳捕捉 在多个国际海洋公约中的规定与国际气候法律中的相关问题,最后提出了碳捕捉的法律解决 机制与行政监管措施建议关键词:碳捕捉与封存,碳泄漏,海洋生态风险,法律解决机制Abstract: As a measure of reducing greenhouse gas, CCS (Carbon Capture Storage) has gained great popularity among western nations. However, CCS has not reached the commercialization stage and there is uncertainty in its large-scale application. Tn China, which is a big coun try of coal production and con sumpt i on, the situation of C02 emissions reduction is grim. As a result, it is very import a nt and urgent to study the CCS tech no log y. The essay analyzes the risks that CCS probably brings about, specially the negative effects on the marin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n domestic legal problems and administrative supervision system related to CCS is discussed and the provisions concerned with CCS in the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s on the law of the sea is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s on the law of the climate. At last the essay puts forward the legal settling mechanism and the suggestions on the administrative supervision measures of the CCS-related problems・Keywords: carbon capture storage, carbon leakage, marine ecology risk, legal settling mechanism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当下,不断冇相关的专业词语进入中国人民的视野,碳捕捉、碳 交易、碳关税等新鲜词语长期占据新闻和论文的版面。
其中碳捕捉这一在普通民众看来略冇 些天方栈谭的新词语经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等机构专家审定入选2010年年度新词 语,并收录到《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其实,碳捕捉并不是大众认为的白日梦,碳捕 捉有着日趋成熟的捕捉与封存工艺,并且已有不少国家正在投入相关的研究,我国在这方而 的脚步也不曾落后简单地描述碳捕捉,全称碳捕捉与封存(Carbon Capture Storage),就是通过工程手 段捕捉化石燃料燃烧所释放到人气中的二氧化碳,压缩之后,压回到枯竭的汕田和天然气领 域或者其他安全的地下场所捕捉”碳并不难真正麻烦的是“封存”碳二氧化碳需要 长期封存,因此必须达到很多要求口前二氧化碳的封存技术分为“地质封存”和“海洋封%1 王铉阳(1989—),女,大连海爭大学国际经济法2011级研究生,Email: nimrodel@,指导教师: 王淑敏教授存”两种,适合封存二氧化碳的地质结构包括油出、气出、咸水层、无法开采的煤矿等关 键问题在于如何保证深埋的二氧化碳不会泄露在世界石汕会议上,能源行业的老总们都热 切地希望能把碳捕捉当作一•个解决气候变暖的方案国际能源组织主席在会议上说过:“CCS 可能是应对二氧化碳排放消减最重耍的核心技术。
没有这项技术,我们无法完全消减二氧化 碳排放①碳捕捉和封存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技术,其优点在于:首先,可以充分继续利用相对廉 价的化石燃料;其次,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对气候变化产生抑制作用;第三,二氧化碳可 以变废为宝,用來实现一定的商业价值,例如彼捕获的碳可以用于石油开采,冶炼厂,甚至 汽车业;第四,减排效果明显,储存时间长由此可见,CCS技术对于发展低碳经济具有突 破性意义碳捕捉虽冇诸多冇利Z处,然而英必须要克服的困难是也不容小觑,它要求技术创新、 巨额投资、国际合作和公众接受所有这些都要通力配合/能敌得过全球变暧的步伐首先, 碳捕捉存在不少技术难点;其次,由于碳捕捉技术成本高昂,世界上有意向在CCS技术上进 行投资的坏保公司寥寥可数解决成本问题的途径包括采取碳排放限制及交易许可來取得税 金,或者肓接采用人量的政府补贴;第三,碳捕捉的监管与管辖并不明确,要通过法律来明 确碳捕捉的管辖与监管权限,从而避免在实施碳捕捉技术的过程中出现管理空白或多重管 理,提高工作效率;第四,公众对于碳捕捉的认知不够社会公众对CCS的接受程度也玄 接决定了 CCS Fl后大规模实施的可能性在法国的研究结果表明尽管民众対CCS的认知程 度述相当低,但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反对。
②而在发展CCS最大的障碍來自于对能源安全 的担忧和气候政策的不确定性;最后,碳捕捉与封存技术可能对牛态环境存在着负而影响, 下文将详述这个问题二、碳捕捉与封存引起的海洋生态风险上文已对CCS技术的利弊进行了分析,其中一个重要问题便是其可能对生态坏境存在着 负而影响既然研发这种新技术的目的就是在于减少二氧化碳向人气中的排放,控制温室效 应,保护地球生态环境,若是技术本身对生态环境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岂不是得不偿失一)碳捕捉・封存引起海洋生态风险的原因海洋碳捕获和存储及其牛•态影响仍处于研究阶段,因此,国际社会推动的只是地质碳捕 获和存储碳封存分为两种不同的方法,即“地质封存”和“海洋封存”,海洋生•态系统对 二氧化碳的吸收是一种自然碳捕获和存储过程海洋植物在其生长过程中,需要利用二氧化 碳合成有机物,它们能够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吸收二氧化碳世界的大洋,海洋以及海洋生 态系统,例如海草,珊瑚礁和沿海湿地,毎天都从大气里吸收大量的碳他们在应对气候变 化大军中的重要性虽经常忽略,但仍然是毋庸置疑的据统计,二氧化碳的1/3可被海洋吸 收,而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洋二氧化碳储存能力正在逐步下降,这些自然的碳捕捉和存储系 统正山于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破坏,从而使其“围剿”温室气体的功能无法正常发挥。
相比较这些自然的CCS系统,人类最新研发的一燉应用在发电厂的碳捕捉与封存技术显 然冇所不同其二氧化碳的运输、注入及封存过程中都有可能因为技术或地质活动等原因发 牛•泄露,一旦这种泄漏发牛•,超岀正常的浓度范围,后果将不堪设想其中,海洋封存即是 将二氧化碳注入1000公尺以上的深度,让二氧化碳和人气隔离开来国外己经有初步试验, 并且封存效果不错,但是需考虑影响海水酸碱度及伤害海洋生态等问题,在诡未完成审慎评 估前,《伦敦公约》于儿年前已禁止海洋封存作业①参考《碳捕捉是白日做梦吗?》,来源 r .en/jnjp/jpwzd/tpf/2008_07/216686621 .html.Ha-Duong, A Nada, A S Campos. A survey on the public perception of CCS in ErancelJ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reenhouse Gas Control,2009,(3).(二)碳捕捉与封存引起海洋生态风险的表现目前研究的海洋封存方法对于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威胁性,所以在实际应用之前,CCS 技术是否可靠需要进行大量探究。
大量的二氧化碳存在将可能较大地改变海底生态环境和海 水性质,破坏海洋生态系统,对海洋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大I此海洋封存的实际可操作性有 待提高首先,工业碳排放的剧增会导致海洋酸化进程加快,使海洋生物而临灭绝的风险据研 究人员推断,先前海洋酸化主要因素是“天灾”,如今则是“人祸”工业二氧化碳的排放会 使得海水严重酸化,其后果是海洋牛物的牛存环境急剧恶化,已有数十种海洋生物因此而绝 种另外,大量的二氧化碳在聚集后释放将有可能导致许多灾害的发牛,1986年的喀麦隆 的尼奥斯湖就曾发生过二氧化碳的淞露事件,在当地降阳过多以示,地层产生了一些效应, 使得尼奥斯湖里出现了二氧化碳的大虽排放,当时因为地层效应引发了湖底天然积累的120 万吨二氧化碳被释放出来,二氧化碳的大范围泄露最终导致附近1700人当场死亡①由此nJ 见,在利用碳封存技术的同时应当做好相应的风险管理三、碳泄漏引发的海洋生态风险的国际法解决机制及行政监管制度正如上文所述,CCS技术的关键在于二氧化碳的封存部分,一旦发生泄漏,可能引发显 著的气候变化,彩响生态系统和地下水系统,从而对人类的健康安全和白然环境带来极人风 险科学家担心应用CCS技术封存的二氧化碳如果在海洋环境中泄露,除了直接伤害海洋生 物之外,还有可能导致海水的逐步酸化从而彻底改变海洋坏境。
②由于二氧化碳的封存地点包括陆地与海洋,当二氧化碳封存于陆地上时,-•般仅涉及国 内法的问题;但当封存地点位于海洋中时,英法律问题就会变得愈加复杂当二氧化碳发生 泄漏时,根据国际海洋法,法律责任的归属和赔偿责任的确定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论述相关国际公约的规定时,有必要先來了解一下国内的立法现状冃前一些国家已有的法律规定已直接涉及到在沿海的地质存储如一些国家沿袭的方式 是由政府来考虑与碳存储相关的长期责任,如地下采矿作业等③而我国国内法律没有明确 规定关于碳捕捉与海洋中碳泄漏的相关问题法规仅有科学技术部和国土资源部的部门规章 提到要加大在CCS方面的研究和技术开发,开展地质碳封存方法封存在海洋的二氧化碳泄霧会危害我国的海洋生态环境,主要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海洋环境保护法(1999修订)》(简称《海洋坏境保护法》)的有关规定本法旨在保护和改 善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资源,防治污染损害,维护牛•态平衡,保障人体健康,其第2条第1 款规定:木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以及中华人 民共利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当二氧化碳封存地点和主耍损害地点位于上述地区吋,即可适用 本法但《海洋环境保护法》対此问题仅作笼统性的规定,加之国内正在发牛•的船舶溢油, 高碳航行,围海填海工程产牛的碳排放问题,所以有必要再次修订我国的《海洋环境保护法》, 随之配套和关的实施细则和地方性法规,完善碳汕漏、碳排放损害的国内法法律责任。
这样 才能保证我国海水质量、海洋生物与海洋生态系统能够持续健康发展,符介我国节能减排的 总体战略日标和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日标2002年的渤海湾“塔斯曼海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