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混煤掺烧的安全性及经济性.pdf
16页混煤掺烧的安全性及经济性河南电力试验研究院2010 年 5 月1 混煤掺烧的必要性1 设计煤种供应紧张,采购不到足够数量的设计煤种2 为降低燃煤采购成本,掺烧超出校核煤种的低质煤3 使用设计煤种时存在不安全、不经济,附属系统不适应的情况4 设计为电除尘器,实际燃煤飞灰比电阻较高,除尘器效率大大降低,为满足污染物排放要求,掺烧高硫煤以降低燃煤飞灰比电阻2 混煤掺烧中出现的问题1 炉内结渣、2 水冷壁高温腐蚀3 排烟温度升高4 灰渣可燃物升高5 制粉系统爆炸6 空预器堵灰7 附机电耗升高8 风机运行不稳定9 燃烧稳定性下降,锅炉灭火10 参数达不到设计,锅炉出力降低11 输灰系统出力满足不了要求12 受热面超温13 污染物排放超标14 一次风管频繁堵管15 中速磨石子煤量大增,石子煤排放不及3 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1 炉内结渣a 惨烧强结渣性的煤b 几种不结渣性的煤惨混合燃烧过程中形成低灰熔点的共熔体c 惨烧高灰份的煤后,一次风管堵管,造成火焰中心偏斜,引起局部结渣煤的结渣特性:结渣性判别:结渣综合指数 R 23222232/TiOOAlSiOOKONaOFeMgOCaOABMgOCaOOFeSiOSiOG3222100结渣等级判别界线:采用灰熔点及结渣综合指数能较好地判断煤的结渣倾向混煤的灰熔点不具备加和性, 有时比两种单煤都低, 有时比两种单煤都高,因此掺烧时除对准备掺烧的煤种进行灰熔点测试外,还应对不同比例掺烧后煤种进行按比例混合后的灰熔点测定以判断掺混煤及混合后煤的结渣特性对于原燃用煤种运行中存在结渣的通过惨烧高灰熔点的煤,提高混煤的灰熔点可以减轻锅炉结渣,混煤的灰熔点应提高≥8%;对于原燃用煤种运行中不存在结渣问题, 混煤掺烧时要使混煤的灰熔点不降低或降低<设计的8%,以避免混煤掺烧后发生结渣。
神华煤与大同、 兖州煤在某些锅炉上掺烧出现结渣加剧现象,原因是神华煤为高 CaO的煤种,除与本身煤灰中形成低灰熔点共熔体外,在与高铁煤掺烧时还有多余的CaO 与掺烧煤中的 Fe2O3形成低灰熔点共熔体,从而在一定比例下出现结渣加剧的现象应注意神华煤与Fe2O3含量大于 7% 、Fe2O3/CaO 大于 3 的煤比例在 20% ~30% 出现结渣趋势加剧现象对于采用储仓式制粉系统的锅炉当掺烧低发热量煤时燃料量增加,给粉机转速增大,若煤粉混合器性能不好,一次风管较易发生度管,此时炉内火焰中心偏斜, 造成局部结渣, 对此应提高一次风压或进行煤4 .5019.00023.028.0/24.12 322Gt OAlSiOABR粉混合器改造2 水冷壁高温腐蚀在掺烧高硫煤时, 炉内水冷壁比较易出现高温腐蚀燃煤硫份的高低应以折算硫份为准,燃用高硫煤时炉内存在较高浓度的H2S气体,H2S与炉管发生反应形成腐蚀,在壁面存在较高CO浓度、炉管温度较高时,腐蚀速率加快,特别是在高参数的亚临界、超临界锅炉上能在较短时间造成水冷壁破坏烧高硫煤防止高温腐蚀的方法主要是:A通过燃烧调整或燃烧器改造降低壁面附近CO浓度, 提高 O2浓度。
B对易发生高温腐蚀的部位进行喷涂, 阻止 H2S与炉管的直接接触3 燃烧不稳,锅炉灭火当原燃用煤种燃烧特性较好(干燥无灰基挥发份较高或发热量较高) ,掺烧燃烧特性较差的煤 (干燥无灰基挥发份较低或发热量较低)时,锅炉燃烧的稳定性会降低,严重者会引发锅炉灭火发生其原因是掺烧燃烧特性较差的煤 (干燥无灰基挥发份较低或发热量较低)着火温度较高, 煤粉气流加热到着火点所需吸收的热量较多,而供给的着火热不变时煤粉气流的着火困难,必然引起燃烧不稳 锅炉设计时所采用的炉膛容积热负荷、断面热负荷、燃烧器区域热负荷、燃烧器不布置方式与所采用的设计煤种相适应,当煤质下降较多以后锅炉的原结构设计与煤质已不相适应,因此掺烧煤质应有一定的限制,采用混磨混烧方式掺烧时原则上掺混后的煤质应达到适耗煤质的要求●设计煤种设计煤种按下表所规定的变化范围控制:煤种Vdaf 偏差 % Aar 偏差% Mar偏差% Qnet,ar 偏差 % ST偏差 % 无烟煤-1 ±4 ±3 ±10 - 8 贫煤-2 ±5 ±3 低挥发分烟煤±5 ±5 ±4 高挥发分烟煤±5 +5~-10 ±4 褐煤±5 ±5 ±7 ● 适耗煤种● 煤质好于最差校核煤种,低于设计煤种规定的变化范围的下限煤种为适耗煤种。
当相邻煤种掺混后煤质低于适耗煤种时,应采取相应的手段才能保证燃烧的稳定 采用手段主要从降低煤粉的着火温度、减小煤粉气流的着火热,增加加热着火的能量供给等方面考虑具体措施为:A提高磨出口温度(与防爆要求相适应)B将煤粉磨的更细(与挥发份相适应)C降低一次风量(以不堵管为限)D在炉内增设部分卫燃带E采用缩腰配风F对于旋流燃烧器,减小内二次风量,增大旋流强度G燃烧器进行相应的改造4 制粉系统爆炸当掺烧煤种挥发份较设计煤种增加较多,磨出口温度没有相应降低时制粉系统及粉仓易发生爆炸,特别是储仓式制粉系统由于部件多,煤粉易积存,爆炸更易发生控制好磨出口温度是防止制粉系统爆炸的关键 采用分仓上煤、 分磨磨制的制粉系统出口温度应依据煤的挥发份按下表控制:煤类无烟煤贫煤 a 烟煤 b 褐煤Vdaf% 20 >37 磨煤机及制粉系统球磨、贮仓式或直吹式球磨、中速磨、贮仓式或直吹式中速磨、球磨、直吹式中速磨、风扇磨、直吹式磨煤机出口温度tm,2℃≥130c 130~100d 90~60e 60(中速磨)100(风扇磨) f 一次风粉混合物温度 tPA℃直吹式或贮仓式,乏气送粉直吹式≥130c 130~100d 同 tm,2 贮仓式或半直吹式,热风送粉260~200g 230~190g a 含瘦煤及贫瘦煤,诸煤类定义见GB/T3715及 GB5751 ;b 此处的“烟煤”所指为除去前栏的“贫煤”之外的诸烟煤类;c 无限制,取决于磨煤机械部分和制粉系统其他元件可靠运行的条件及干燥剂初温;d 对于直吹式系统,极限温度为150℃;e 钢球磨用烟气空气混合干燥剂时,tm2=120℃;f 风扇磨用烟气空气混合干燥时,tm2=180℃;g 一次风初始温度不应低于330℃;无烟煤如采用450-470℃,则 tPA 可接近 300℃。
考虑到混煤有可能存在混不匀的情况,所以磨出口温度按混煤高挥发份的煤控制5 中速磨石子煤量大增,石子煤排放不及采用中速磨制粉系统,当掺混煤的仠石、石子量增加,煤的可磨系数降低,此时石子煤量大增,严重时排放不及,将影响锅炉的正常运行,特别是HP磨表现尤为显著对此应对磨煤机风环进行改造,在风环周向增加节流环,提高风环喉口风速,使风环上的石子煤能在下部高速风的带动下回到磨盘上重磨,从而降低石子煤排放量6 空预器腐蚀及堵塞当掺烧高硫份煤时, 烟气的酸露点温度降低,当空预器冷端进口壁面温度低于酸露点温度时,空预器波纹板上产生结露,结露以后会对波纹板形成腐蚀,同时粘附飞灰,造成流道堵塞在冬季锅炉负荷较低时掺烧高硫煤的空预器腐蚀及堵塞尤为严重对此应采取如下措施:A投入暖风器或热风再循环B保正热风再循环管畅通,堵塞后要及时疏通7 排烟温度升高当掺混高灰份、低热量煤及掺混低挥发份煤、高结渣性煤时,锅炉排烟温度将升高,使锅炉效率降低掺混高灰份、 低热量煤造成排烟温度升高的原因有以下几个因素:A高灰份煤燃烧时炉膛燃烧温度降低,蒸发吸热份额下降,灰带出炉膛的热量增加B高灰份煤燃烧时炉内受热面污染加重,受热面吸热减少C烧高灰份煤时,烟气量增加掺烧低挥发份煤时排烟温度升高的原因有以下几个因素:A掺烧低挥发份煤时煤的燃尽性能下降,火焰中心抬高,炉膛出口温度升高B挥发份降低以后,煤粉细度未按挥发份的变化进行调整,使火焰中心进一步抬高掺烧高结渣性煤时排烟温度升高的原因:掺烧高结渣性煤时, 炉膛水冷壁或屏式过热器结渣增强,水冷壁及屏式过热器吸热量减少,炉膛出口烟温增高。
应对方法:A增加吹灰次数,保持受热面清洁B增大中速磨石子煤量,使入炉煤灰份减小C对于掺烧低挥发份煤者,降低煤粉细度D对于掺烧低挥发份煤者,若采用中速磨时提高磨出口温度或降低磨入口风量, 从而减小惨入的冷风量,使经过空预器的热风量增大;对于采用储仓式制粉系统者也应提高磨出口温度,降低一次风速从而使煤粉气流着火提前,以降低火焰中心高度8 风机运行不稳定当掺烧煤的发热量下降较多时,燃料量显著增加, 引起一次风管、烟道阻力增加,一次风机及引风机压头也随之增大,在机组负荷较低时,风机工作点原来已离失速线较近,在阻力增大以后,风机工作点有可能落到失速线以下,使风机进入不稳定区域运行,引起炉膛负压及燃烧工况不稳定,严重着MFT动作应对办法:A对风机进行改造,增设防失速装置B低负荷运行时,制粉系统尽量采用开大混合风门、热风门的低一次风压运行方式,减小风门节流,以降低一次风压9 受热面超温在掺烧低挥发份煤种及高灰份、低发热量煤种时, 屏式过热器、高温过热器、高温再热器容易发生超温问题,其主要原因是:A掺烧低挥发份煤种时火焰中心抬高B掺烧低挥发份煤种以后,四角切园炉炉膛出口残余扭转增大,两侧烟温偏差增大C采用储仓式制粉系统的锅炉,在掺烧低发热量煤种时,粉量增大,给粉机需高转速下运行,此时下粉均匀性变差,混合器的性能也变差, 导致炉膛四角进粉量偏差增大,炉膛两侧烟温偏差增大。
应对措施:A降低煤粉细度以降低火焰中心B降低一次风速以降低火焰中心C对下粉不好的煤粉混合器进行改造,使下粉均匀性提高D将燃尽风改为反切,或增大燃尽风反切角度,消除残余扭转E对于屏式过热器超温者,调整一、二级过热器减温水分配比例,增大一级减温水量,降低屏入口汽温10 一次风管频繁堵管掺烧高灰份、 低发热量煤种时, 煤粉在一次风管产生的阻力增大,一次风压增加,若煤粉混合器性能不佳,下粉管原来正压就较大,此时下粉管正压进一步增大,一次风托粉作用愈加明显,下粉均匀性变差,下粉时大时小,一次风管便更容易堵塞应采取的措施: 对原来性能不佳的混合器进行改造,使下粉管在运行中能保持微负压11 灰渣含碳量增大掺烧低挥发份、高灰份低发热量煤时锅炉灰渣含碳量均会升高,引起锅炉效率的降低不同掺烧方式、掺烧份额、掺烧位置对掺烧后的影响不同A不同种类煤种采用不同掺烧方式对灰渣含碳量的影响相同种类的煤种掺烧时,锅炉灰渣含碳量的变化较小,相邻煤种掺烧时,灰渣含碳量较同类煤种掺烧变化增大,跨煤种掺烧时,灰渣含碳量变化很大跨煤种掺烧时(如烟煤、无烟煤),煤的燃烧特性相差很大, 高挥发份的烟煤着火点较低,采用混磨混烧方式时,一次风煤粉气流进入炉膛后,烟煤很快着火并消耗氧,无烟煤煤粉周围氧浓度降低,使高着火点的无烟煤的着火变得更加困难, 即使无烟煤着火以后由于氧浓度不够,燃烧的扩展速率也较缓慢, 在炉内很难形成高的温度,温度水平的低下导致无烟煤的燃尽变差,最终使灰渣含碳量升高。
因此,跨煤种掺烧应尽量不采用混磨混烧方式B不同煤种混磨时出现的问题不同煤种混磨时, 由于其可磨系数不同,可磨系数高的煤种会被磨的过细, 而可磨系数低的煤种细度仍然偏粗,若要使可磨数低的煤种同时达到细度要求,则磨煤机出力降低, 制粉系统电耗会升高, 造成厂用电率升高 因此可磨系数相差太大的煤种不宜混磨混烧若是烟煤与无烟煤混磨,两者要求的细度相差太大,达到无烟煤应达到的细度时,磨煤机出力将严重降低,制粉系统电耗、厂用电率将严重升高, 机组煤耗也随之升高;若磨出口混煤细度按混煤等效挥发份控制, 则无烟煤细度将严重偏粗此时混煤燃烧后的灰渣可燃物含量将大幅升高C不同制粉系统对煤种的适应性采用中速磨制粉系统时,煤粉细度在无旋转分离器时一般R90≥12%,满足的干燥无灰基挥发份≥16%煤种的细度要求, 当燃用干燥无灰基挥发份12~16%的贫煤,所需煤粉细度R908~12%采用中速磨时需设旋转分离器,才能满足细度要求燃用无烟煤,煤粉细度应控制在R906~8%,中速磨已满足不了细度要求因此采用中速磨制粉系统的锅炉,不适宜掺烧无烟煤12 不同炉型、不同煤种、不同制粉系统掺烧方式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