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儒法道三家治国思想.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人***
  • 文档编号:532376950
  • 上传时间:2023-04-0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7.76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精选文档儒家主张以德治国,反对以法治国,主张人治,反对法治;法家主张“法”“术”“势”三者一致;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儒家主张以德治国,反对依法治国,主张人治反对法治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意思是说,用政治来指引,用刑法来一致,老百姓就会免于刑罚但不知惭愧;用道德来指引,用礼来一致,老百姓就会有惭愧感并且不会犯法儒家把治国寄希望于有道德的君主身上,主张君主言传身教,抢先垂范,“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儒家主张人治,以为法制禁令是人拟定的,法律是死的,人是活的,法律最后靠人来履行,笨拙的人恪守纪律,聪慧的人拟定法律儒家也主张无为而治,但前提是为政以德,“恭己”子曰:‘为政以德,比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程颐说:“为政以德,而后无为《四书章句集注》)“子曰:‘无为而治,其舜也与?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论语》)法家主张“法”“术”“势”法”是政府拟定公布的法律条则;“术”是君主驾奴臣下的方法,是用人之道;“势”代表当权者的政治威望法”,拟定一系列严格的法律规章,法律彰显,命令严正。

      但是法律的推行,一定有专政权益,即“势”的支撑君主一定占有掌握牢固特定的势位,掌握足够大的实权,他才能控制臣民,立法用术势位详尽表现为君主的“二柄”,即奖惩,也称为刑罚或刑德奖惩一定“必”,当赏则赏,当罚则罚君主如何确定官员的奖惩呢?这就牵涉到“术”的运用术”包括了权诈,阴谋,尔虞我诈,党同伐异,玩弄手段等勾当,可谓“国粹”,是政治最黑暗邪恶引人生厌的部分但是法家所称的“术”的更明确含义是“审合刑名”一个官职有一个官名(“名”)对应于特定的任务(“形”或“实”)官员名实符合则受赏,不然挨罚这就叫“循名核实”1/4道家主张无为而治,以为国家百姓有其自己发展的轨道,反对国君过多的干预社会搅乱百姓老子讲:“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老子》)意思是碌碌无为却什么都可以做成,治理天下老是碌碌无为,等到有事可做,就不配治理天下了老子讲:“治大国,若烹小鲜《老子》)意思是治理大国要像烹饪小鱼若烹小鱼”,河上公的说明是“烹小鱼,不去肠,不去鳞,不敢挠,恐其糜也小鱼假如去肠去鳞的话,很简单烂掉,“不敢挠”是指不要随意搅动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就是要人尽量无为而治老子讲:“太上,下而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老子》)意思是说,最好的统治者人民只知道他的存在;次一等的,人民亲密他并夸赞他;再次一等的,人民惧怕他;更次一等的,人民轻侮他统治者的诚信不足,人民就不相信他最好的统治者,都是那么安闲,他极少发号布令,等到大功成功,万事顺利,百姓都以为:我们是自己这样的老子描绘出了无为而治的理想境地道家反对有为,反对以智治国老子讲:“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老子》)人民之所以难治理,是由于他们智巧太多所以以智巧来治国,是国家的祸害;不以智巧来治国,是国家的福气老子讲:“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老子》)人民难以治理,是由于统治者喜爱有所作为,所以难以治理2/4儒家,固然讲政治,也有从政之心,但不是以政治为职业的专家他对于政治的见解多偏于理想而远离实质他面对社会历史的挑战,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希望社会和平过渡,各阶级可以和平相处,共同获益他想用一个药方救治全部社会弊端—抢劫、矛盾、战争、道德败坏,至于君主的权益和国家的统一并不是他们的急务儒家重礼治,德治,构想了一个“礼仪的乌托邦”,儒家的思想开初其实不为统治者接受,以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但实质上封建统治者阳儒阴法,儒家思想被用来假装掩盖封建的统治,成了封建统治的点缀。

      法家的人多是职业政治家,对实质政治的昏暗面理解的很深,对社会现实也观察得透辟,因此乐于认可现实就是合理的,宁愿向现实妥协而非向理想妥协法家都是彻头彻底的冷峻无情的现实主义者,对世界没有一丝温情的念想法家教君主玩弄奖惩权谋,利用人的短处让天下人人自为,而后君主坐收渔翁之利:富国强兵,牢固王权法家逢迎了诸侯的心理,法家的思想为诸侯们所采纳秦孝公重视法家人物商鞅,推行商鞅变法,推行连坐法,鼓舞发展生产,奖励军功商鞅的变法使秦国迅速的强盛起来,为秦国最后灭六国一致天下确定了坚固的基础,可以说这是法家思想的成功但是秦代建立后,推行暴政,法律众多并且重,使得人民处于风口浪尖之中,不堪重担,以致秦代迅速灭亡这就暴漏了法家思想的缺点和不足《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讲,“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则亲亲尊尊之恩绝矣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行长用也,故曰‘严而少恩’法家全部以法为准绳,不讲人情,统治者严而少恩,简单惹起人民不满,失掉民心后代统治者汲取历史教训,将法家思想与儒家思想相联合,外儒内法,既获得民心又实现自己的权益,保护了自己的统治儒家主张以德治国,推行人治,把治国寄希望于有道德的君主身上,一个朝代碰上有道德能力的君主,则国家兴隆,碰上没有道德没有能力的君主,则国家衰败甚至消亡,君主以个人的好恶来统治国家,简单影响政策的稳固性和连续性,影响政权的稳固性,以致政权的交替更迭屡次,惹起社会的凌乱,经济社会的倒退,有极大的弊端。

      3/4法家固然主张以法治国,但实质上,法家所推行的依旧是人治由于封建社会的法是君主拟定的,表现了君主个人的意志,并且君主的权益大于法,当法与君主的权益利益相反抗时,法要遵从于君主的个人利益和权益刑不上医生,礼不下庶民”法不过保护封建统治阶级利益,统治盘剥压迫人民的工具人治有其根本的缺点,所以现代国家都推行法治,依法治国,使法律和制度不依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以领导人见解的改变而改变,保持了内政外交的稳固性和连续性,保护优异的社会次序和生活次序,保证经济政治社会稳固健康的发展推行法治是现代各国的共识,是历史的选择同时道德对治理一个国家也有其不行忽视的作用,所以治国一定重视道德,依法治国,辅之以德中国就是依法治国辅之以德治国道家的思想常常为一朝开国时统治者采纳,用于缓和阶级矛盾,予民以休养生息,恢复社会生产西汉早期,文景二帝,就采纳黄老“无为而治”的思想,轻徭薄赋,少搅乱百姓,让人民休养生息,使社会生产迅速恢复,国力日渐强盛,终于形成历史上的“文景之治”,为汉武帝朝讨伐匈奴打下了坚固的基础但是当社会生产恢复起来后,阶级关系复杂,社会事务众多,需要国家采纳政策,调理阶级关系,促进经济发展,增强与外国交往,甚至发动战争反抗外侮,再推行无为而治的思想就不适合合了。

      现代国家汲取道家的思想,“有所为,有所不为”,该由政府主导干预的政府就主导干预,不应由政府干预的就不干预,比方对于市场经济,既要增强国家宏观调控,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发挥“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又要依据市场经济规律,尊敬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地位,发挥“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总而言之,儒家法家道家治国的思想有其合理的一面,也出缺点的一面,不行通盘一定,也不可以一概扔掉,我们要批评的继承,取其精髓,去其糟粕。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