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物馆要关注老年观众.pdf
4页博物馆要关注老年观众张 宁当人类迈进新世纪的时候, 中国也悄然步入了老龄型社会, 并且将可能成为世界上 老化最快的国家之一据 2001 年全国老龄工作研讨会统计, 2000 年我国 60 岁以上的老年 人 已 达 到 113 亿, 约 占 总 人 口 的1012%, 这使我国提前进入了人口老龄化国 家行列我国现有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年以 3% 的速度增加80 岁以上的老年人以5%的速度增加天津市早在 1988 年就已经 成为老龄型城市, 1999 年底, 全市老年人口达 122 万, 占总人口的 13142%, 预计到 2010年将超过 25%这个快速增长的庞大老年群体, 将给社会带来巨大的挑战加强老龄 工作, 发展老龄事业, 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博物馆作为重要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 应对社会老龄化问题作出及时的反应 本文将结合天津市博物馆工作实际, 探讨我国博物馆如何服务于老年观众, 实现博物馆与老龄事业共同发展一、 老年观众需要博物馆 博物馆作为保护、 展示历史文化遗产和人类环境物证的文化教育机构, 是反映一个国家科学文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标志, 又是 面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 进行知识更新和终身教育的社会大学校, 肩负着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 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重要使命。
她以丰富的文物、 标本和生动的 形象展示, 教育和影响着成千上万的公众, 起到终生启发人的心智, 塑造真、 善、 美灵魂的作用老年人主要生活在社区, 他们不仅需要福利待遇和生活上的照顾, 而且需要不同 层次、 多种形式的精神文化生活, 以满足其求知、 理解、 审美等需要许多老人尤其是城市老人把参观博物馆、 纪念馆作为走出家门寻求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 成为他们终生 学习的课堂但同时也应当看到大多数老年人维持着传统的观念, 生活内容重复枯燥, 精神上难免单调和空虚近年来, 由老年人引起的社会问题, 既有社会和家庭等诸多因素 的影响, 又有老年人自身闲来无事, 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的因素因此, 关注老年观众精神文化需求, 定期组织老年观众参观博物馆, 并 为他们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组织老年朋友开展丰富多采的文化活动, 对社会大有裨益天津自然博物馆重视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的利益, 在新馆陈列设计中, 既注重青少年 又考虑到老年人的特点和观展需求内容设计体现为社区人民服务的思想, 突出天津地方特色; 树立精品意识, 力求把最好的陈列展 览奉献给观众用多种通俗易懂的博物馆语言, 向观众进行环保教育和生态道德教育。
展示中天津中上元古界地质岩石标本、 天津蓟县古菱齿象牙化石标本、 天津古海岸贝壳 堤以及沧海桑田变化的自然景观等, 使老年人倍感亲切, 成为自身学习和教育下一代的生动教材在展示方法上强调/ 以人为本0, 动、 静结合, 突出展示的思想性、 参与性、 趣味性, 给观众有形、 有声、 有色的展示效果, 形成陈列展示的独特魅力, 吸引了不同层次的老年观众前来参观在建新馆方案设计中充分 考虑老年观众参观需求, 设计无障碍通道、 电梯、 老年专用卫生间、 休息座椅、 轮椅、 存包处、 语音导览机等设施方便老年观众参观, 还制定了 70 岁以上老人免费参观制度 今年/ 五一0节期间一位被家人用轮椅推着看展览的老先生引起了博物馆的注意, 他#70#边看边向家人比画着说, 脸上洋溢着喜悦 当想向他征求意见时, 才发现老先生说话已含糊不清, 家人- 翻译. 说: 参观自然博物馆是他的心愿, 今天又唤起了他对童年美好时光 的回忆看得出老人的眼睛焕发出异样的光彩, 在不停地倾诉老人的女儿介绍说, 家人事先来察看馆内是否有适应老年人参观的无障碍通道、 电梯、 轮椅等设施许多老年观众 深有感触地说: 新馆展示充分发挥了馆藏古生物、 昆虫标本的优势, 活体动植物展厅直观性强, 使他们看到了以前看不到的展品, 开阔了眼界, 增长了知识, 他们喜欢常来自然博物 馆逛逛。
二、 博物馆需要老年观众老年观众对博物馆有着浓厚的兴趣, 是博物馆开展各项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他们热爱博物馆, 乐于从事关心教育下一代、 传授科学文化知识、 科普宣传等与博物馆相关的公 益活动老年人是博物馆可开发利用的人才资源他们中许多身体状况很好, 头脑清楚,精力旺盛他们有报国之志, 效国之才, 渴望 继续发挥作用, 为社会作贡献在他们中进行第二次人才资源开发, 开展老有所为的活动, 发挥其专业技能和特长, 是他们巨大的精神慰籍, 有利于老年人健康长寿开发老年 观众人才资源, 不仅可以丰富/ 老有所养0的内涵, 增进/ 老有所依0的效果, 开发/ 老有所为0的能力, 提高/ 老有所乐0的品位, 而且对 博物馆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1997- 1998 年天津市政府相继投资兴建平津战役纪念馆、 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 天津自然博物馆, 在三大馆的建设中得到了革 命军人、 烈士后代、 收藏家、 人文学和自然科学专家等老同志的建馆建议、 文物捐献, 他们热心社会公益事业, 为博物馆建设献计献策2000 年 9 月, 以捐赠为基础的老城博物馆在 天津挂牌, 挂牌的第一天, 接受捐赠达百余件, 出现了令人激动的场面。
据统计捐赠者多数为老年文物专家、 收藏家和普通老年市 民, 体现了天津人的爱乡情怀68 岁的黑龙江青冈县收藏家安相先生为天津自然博物馆捐献披毛犀、 野牛化石标本, 丰富了博物馆的 馆藏一位 70 多岁的文字学专家张先生毛遂自荐为天津自然博物馆新馆陈列校对展览文字说明牌, 他一丝不苟的精神感染着博物馆人, 表达了老年人的博物馆情结 2000 年 9 月为迎接建国 51 周年,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举办5金秋老年人书法绘画作品大展6, 一幅幅流动着心灵之声的书画作品, 展现了家乡巨变, 展现老年人对幸福生活 的美好追求参展的老年作者人数之多, 地域分布之广, 作品水平之高, 题材之丰富是本市第一次, 其中年龄最大的已有 83 岁2000 年重阳节, 天津自然博物馆与天津市老年人大学书画院联合举办5金秋老年热爱自然书画展览6, 以讴歌大自然为题材, 展示本市老年人大学学员的书画作品学员们热情高 涨, 积极参与, 一些年过古稀的老人, 亲自送作品到博物馆, 有的同时拿出几幅作品供挑选, 与博物馆配合完成展览设计、 布展工作 他们说: / 博物馆还老年人一个艺术驰骋的天地, 作品能在高雅的殿堂展示, 说明我们的努力得到了社会的承认。
能为社会的精神文明做点事, 我们由衷地高兴 0这种与社会联合 办展的形式不仅丰富了博物馆的展示内容,而且贴近社区老年人生活, 创造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博物馆结合观众需求, 经常邀请离 休老干部、 科学家为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科普讲座, 推动了博物馆宣教工作的开展三、 博物馆与老龄事业互动20 世纪 60 年代, 法国教育学家保罗#朗格提出终身教育理论, 引起了许多国家的高度重视, 终身教育是一种完全、 完整意义上的 教育, 它赋予/ 教育0以崭新的涵义, 不再认为教育只是青少年和学校的事情越来越多的#71#国家开始把终身教育理论作为本国教育改革 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 一些国家还制定了5终身教育法6/ 活到老, 学到老0, 实际上就蕴含了中国古代终身教育的思想终身教育 思想认为人的发展是持续的, 需要持续的教育, 教育和学习具有终身性质, 任何人都不应也无法将其一生分为学习阶段和工作阶段,因此, 经历过了工作阶段的老年人, 也有权利 和需要来接受教育老年教育是终身教育的最后阶段, 其非功利的理想价值升至首要位置, 是超越了求职谋生需要之上的高级需要,它使人生最后阶段的生活趋向于积极充实, 学习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 学习过程带给学习者极大的身心愉悦, 获得内心的充实与安宁, 以实现自我价值。
博物馆教育其巨大的 实物教育资源和特殊的教育方式, 满足老年人终生学习的渴望, 在终生教育中具有独特的、 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 老年人 早已不再满足陶渊明笔下/ 世外桃源0式的生活了, 他们需要文明, 需要接受教育, 需要相互之间的沟通作为天津自然博物馆社区老 年科普活动之一, 为普及花卉养殖知识, 建立一支热心公益的老年爱绿护绿队伍, 推动全民的环境意识, 天津自然博物馆组织周边社区的离退休老年人 70 余名开展/ 老年爱绿 组0活动, 活动地点设在自然博物馆小植物园内, 每周活动半天他们中有离退休的将军、老干部、 科技工作者、 教师、 工人等, 学员们在 这里互相交流花卉种植心得和有关信息, 学习栽培知识, 掌握病虫害防治技能, 推广城市绿化新树种、 新花卉, 并定期进行个人养花观摩和评比经过半年多的学习实践活动, 老 人们增长了植物学和环境保护知识, 相互交流沟通, 学习兴趣浓厚许多人成了博物馆的知心朋友, 经常收集社会上的所见所闻为博物馆出谋划策, 老人们为感谢自然博物馆 还自费为该馆栽种了树苗他们兴奋地说:博物馆为我们老人创造这样好的环境, 并由专业人员, 不仅使我们学到了很多以前 不懂的专业知识,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崇尚科学的思维方式, 充实了头脑, 丰富了生活情趣。
新千年天津科技馆、 天津自然博物馆与金龙旅行社联合举办/ 崇尚科学、 拒绝邪教,游津城、 爱家乡0老年人免费旅游活动, 活动的第一天就有来自本市各界的 3000 余名老 人参加, 他们中年龄最大的已有 97 岁高龄,最小的也近 60 岁了, 许多老人都是第一次来到自然博物馆和科技馆, 他们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正在举办的展览 博物馆与社会的关系是双向互动的, 博物馆通过举办老年观众参与的各种活动, 沟通了博物馆与社会的联系博物馆的活动得 到社会的了解和支持, 社会对博物馆的需求也及时反馈到博物馆, 使博物馆的活动有了深厚的社会基础, 有利于挖掘老年观众的参观潜能, 带动和扩大观众层面, 使博物馆获得 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历来是博物馆的宗旨,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 关注老年观 众, 挖掘老年观众的参观潜能, 全方位为老年观众服务, 成为博物馆工作人员急需研究的课题老年教育是一项崭新的社会公益事业, 在全社会普遍重视青少年教育的同时, 老 年教育不容忽视博物馆要制定和实施配合老年教育的长远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 建立与市老龄委、 老干部局、 市老年人基金会等涉 老部门的联络网。
充分利用博物馆教育基地作用, 定期与市老年人大学、 社区老年学习班积极配合, 策划贴近老年人生活的各种参与性活动, 起到带动全社会关注老年教育的作 用博物馆在关注老年观众的同时也获得了人才资源、 藏品资源、 信息资源实现社会资源共享, 促进博物馆和老龄事业的共同发展参考文献:11 苏东海论文选5博物馆的沉思672#浅议博物馆教育的艺术特征王海珍近百年来, 世界博物馆发展最强劲趋势 是其教育功能的不断加强, 作为博物馆教育众多研究成果之一, 博物馆教育的艺术性(或艺术特征)正逐渐被博物馆界认同, / 博物馆教育是一门艺术0的宣言时常出现在博物馆 的有关论著中然而, 值得注意的是, 包括博物馆教育工作者在内, 对博物馆教育艺术特征的认识未必一致坦率地说, 如果仅仅因 为陈列展览讲解的发声、 语调、 仪容、 姿态等方面移植某一种或几种艺术的方法就断言博物馆教育是一种艺术的话, 未免过于单薄, 甚至狭隘因为这些内容也许基本上属于技巧 的范畴所以, 对博物馆教育艺术特征的理性思考是有益的, 也是必要的博物馆教育的艺术特征博物馆教育作为一门艺术体现哪些方面呢? 它至少应当包括四个方面首先, 博物馆教育的技巧和魅力具有审 美性。
无论对博物馆教育人员还是博物馆观众来说, 博物馆教育的技巧和魅力都具有审美性在博物馆里, 教育人员的讲解、 提问等 都形成了美感在这一系列活动中, 也都采用了审美的形式第二, 博物馆教育人员在施教过程中的即时调整才能具有明显的艺术特征像画家、 作曲家、 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