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赤眼蜂和瓢虫简介.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324421536
  • 上传时间:2022-07-1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8.08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赤眼蜂和瓢虫简介    丁哲+兰莹+谷凯Summary:利用赤眼蜂和瓢虫在林业、农业上进行害虫防治,是“以虫治虫”生物防治措施的重要体现,不仅有效抑制了害虫的蔓延,又能避免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为维护生态平衡做出贡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14条是关于生态建设方面的部署,为发展生物防治事业指明了发展方向,前景十分广阔Key:松毛虫;赤眼蜂;瓢虫:S476.3:A:1674-0432(2014)-01-78-1近几年来,环境污染特别是农药造成的污染特别严重,无污染、无公害、无残留的生物防治逐渐走入人们视野,笔者简介一下与生物防治有关的赤眼蜂和异色瓢虫1赤眼蜂的繁育程序赤眼蜂在林业上多用来防治落叶松毛虫、松梢螟、松梢卷叶蛾,后来逐步推广到农业上,用来防治玉米螟和大豆食心虫,效果显著,受到农民朋友广泛赞誉赤眼蜂的繁育程序:蜂种可以采用目标害虫卵培育出来的赤眼蜂,然后进行纯化优选,作为繁殖对象,按1∶1的蜂卵比,繁殖3~4代后,在3℃~5℃,相对湿度60%~70%条件下保存蜂种备用根据繁蜂计划在25℃和相对湿度80%条件下加温出蜂进行大量繁育经多年实践证明,赤眼蜂繁育关键在于蜂种质量是否优化,采用优质蜂种繁育不仅接蜂快产卵时间集中,而且孵化整齐,营养吸收均匀,蜂的发育良好,羽化率高,蜂体健壮。

      根据赤眼蜂在黑暗条件下水平分布特点,利用封闭式多层繁蜂柜繁蜂方法,按1.5~2∶1的蜂卵比准备蜂种,将蜂种寄生卵分别装在罐头瓶内,以黑布封口,放置在22℃~25℃和相对湿度70%~80%的加温室发育出蜂,当蜂种羽化率达到25%时开始接蜂将优质柞蚕卵平铺在蜂柜中的纱网抽屉上,然后从上到下顺序逐抽屉接入蜂种,接蜂时将蜂卡撕成小片使蜂种分布均匀,将罐头瓶内已经羽化的蜂也扫入抽屉内,接蜂结束后,马上关闭柜门接蜂48小时后将蜂种卡取出,把寄生过的寄主卵倒入木盘中,编号,写上接种日期,马上送到2℃~3℃和相对湿度60%低温冷库贮存备用从冷库提取正常加温前,必须先经过5天左右15℃缓温阶段,让冷贮的幼虫能适应正常发育温度,提高蜂卡羽化率,保证质量否则蜂卡羽化率将明显下降当赤眼蜂幼虫发育进入老熟幼虫或前蛹期,抽样检测质量标准,如发现寄生率不到80%,采用赤眼蜂寄生卵识别精选机进行精选将已经寄生的制成蜂卡,然后按科学方法放置从冷库拿出必须马上放,必须未来2小时不能下雨2瓢虫生物学特性及应用瓢虫属鞘翅目瓢虫科昆虫,主要捕食介壳虫、蚜虫、鳞翅目的卵和低龄幼虫,也是日本松干蚧的重要天敌,在我国其种群数量比较大,抑制日本松干蚧效果显著。

      我省瓢虫种类中,异色瓢虫为优势种群异色瓢虫的生活习性:异色瓢虫生长发育比较快速,一年可完成2~3个世代,以成虫越冬,4月下旬开始产卵,5月中下旬开始孵化出幼虫,6月上中旬开始化蛹,6月中旬成虫羽化;第二代发生于8月中旬;个别第3代发生于9月中旬随着天气逐渐转冷,其种群集中在石洞石缝或水泥缝越冬成虫期:成虫羽化后经7~10天取食,开始交尾,交尾后即行产卵,卵排列整齐,卵块粒数20~30粒,产卵期多数为30~40天,成虫一生产卵数量平均400粒左右成虫越冬后出蛰平均气温12.5度,白天活动卵期:卵期与气温有直接关系当日平均气温17℃时,卵期6~10天;日平均气温23℃时,卵期4~5天,卵的孵化率平均为80%左右幼虫期:幼虫孵化后约一天开始爬行,寻找食物食物不够时,相互残杀,共4个龄期蛹期:幼虫老熟后开始化蛹,蛹期一般6~11天采集:在9月下旬以后,异色瓢虫大多飞向背风向阳的石缝、水泥缝越冬,种群单纯,数量集中,易于采集春季应在3月末~4月中旬,秋季应在10月下旬后进行利用招引箱诱集越冬瓢虫,箱规格高90厘米、宽60厘米、长70厘米,向下腿高40厘米,向阳两面为玻璃,其余各面为纸壳,在距玻璃面2厘米处放一张硬白纸板,靠一侧留2厘米缝隙,上缘两侧设2里米见方小孔,招引来的瓢虫由此进入招引箱,进来容易出去难。

      利用招引箱招引异色瓢虫效果显著,温度高时,每天能达上万头储存:将收集的异色瓢虫每5万头左右放入25公斤装大米袋子中,把内置一公斤玉米叶或柞树叶,放在温度保持在正负7℃之间的地窑,袋子要距窑地面10厘米从11月上旬可贮存至第二年5月上旬,存活率达到85%以上利用赤眼蜂和瓢虫在林业、农业上进行害虫防治,是“以虫治虫”的生物防治措施的重要体现,不仅有效抑制了害虫的蔓延,又能避免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为维护生态平衡做出贡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14条是关于生态建设方面的部署,为发展生物防治事业指明了发展方向,前景十分广阔Reference[1]叶传宝.马尾松毛虫幼虫性别区分方法及其在预测预报中的运用[J].安徽林业,2005,(8):28.[2]黄月英.马尾松松毛虫的综合防治策略[J].福建农业科技,2005,(8):25.[3]宋凯,郑书宏,郑礼.筛选与变温锻炼对赤眼蜂种蜂质量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03,(12):30.[4]刘万学,万方浩,郭建英,张帆,孙光芝,孟昭军.人工释放赤眼蜂对棉铃虫的防治作用及相关生态效应[J].昆虫学报,2003,(6):15.[5]杨光安.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调查简报[J].吉林农业科学, 2004,(4):25.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