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山石窟景区解说词.docx
10页麦积山大景区解说词一、麦积山大景区1、麦积山: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是小陇山中的一座孤峰,麦积山为典型的丹霞地貌,因形如农家麦垛而得名,山崖拔地而起,高80米,山势险峻,周围绿树成林,环境清幽这里松桧阴森,横云飞渡,烟雾团绕,碧水长流,“其青云之半,峭壁之间,镌石成佛,石龛千室”,荟萃着后秦、西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多个朝代的塑像7200余尊,壁画1300多平方米,分布在221个洞窟里,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岗石窟、洛阳龙门石窟一样,有着珍贵的艺术宝藏如果就艺术特色来分,敦煌侧重于绚丽的壁画,云岗、龙门著名于壮丽的石刻,而麦积山则以精美的塑像闻名于世正如我国雕塑家刘开渠所赞美的:麦积山是“我国历代的一个大雕塑馆麦积山高达142米,石窟多凌空凿于20至70米高的悬崖峭壁上,有崖阁、摩窟、摩崖龛、山楼、走廊窟形有人字坡顶、方塌四面坡顶、拱楣、穹顶、方楣平顶、方楣覆斗藻井、方形平顶、圆形小浅龛、盂顶这些不同类型的窟龛、崖阁,是研究中西文化交流和建筑结构演变、发展的实物资料据记载,当年开凿石窟时,从下堆积木材,达到高处,然后施工,营造一层,木材拆除一层,直到山脚。
相传,李允信为其亡父造七佛阁时,就动用人工40万个直到现在,当地还流传有:“砍完南山柴,修起麦积崖”,“先有万丈柴,后有麦积崖”的民谣就连美国首批游客在1947年《和平日报》中也称赞麦积山石窟是“全世界七大工程又增其一”麦积山石窟,原是一个完整的山体,唐开元二十二年,天水一带发生强烈地震,使崖面中间部分塌毁,整个窟群便分为东崖和西崖两部分东崖现存洞窟54个,西崖167个由于麦积山石质皆为紫褐色之水成子母岩,不宜精雕细镂,所以大多采用泥塑和绘画麦积山塑像,主要题材有佛、菩萨、弟子、天王、力士等,尽管各代塑像同处一堂,但并不因袭模仿,而是保持着各自的时代特色,系统地反映了我国泥塑艺术的发展、演变过程无论是高达15米的巨像,还是只有0.3米的小像,都给人以美感苏联雕塑家尼·克林杜霍夫在参观麦积山塑像后,激动地说:“北魏和宋的雕塑在我看来是最引人入胜的,它们具有惊人的内心世界,极富表现力的构图和雄伟的形体麦积山周围还有几个引人入胜的风景点如麦积山后崖三扇崖下的雕巢峪,是西汉末年,雄居天水自称西州上将军隗嚣的避署宫当年的避暑宫,亭台楼阁错落,曲道回廊相连,琉璃碧瓦泻翠,红墙金龙辉映,三檐四簇雕凤,花影翠竹婆娑,银练珠玑飞溅。
随着时间的流逝,金碧焕彩的避暑宫早已绝迹,只有三扇崖下高40米左右的飞瀑、古柏苍松、嶙嶙怪石、奇花芳草、珍禽异兽尚存,组成处处有景,景景迷人的自然景观开凿历史:麦积山石窟的开凿年代,大部分学者认为始于后秦,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历代都不断地开凿和修缮,现存造像中以北朝造像原作居多泥塑特点: 麦积山石窟艺术,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中外历史学家范文澜曾誉麦积山为“陈列塑像的大展览馆”如果说敦煌是一个大壁画馆的话,那么,麦积山则是一座大雕塑馆这里的雕像,大的高达15米多,小的仅20多厘米,体现了千余年来各个时代塑像的特点,系统地反映了我国泥塑艺术发展和演变过程这里的泥塑大致可以分为突出墙面的高浮塑,完全离开墙面的圆塑,粘贴在墙面上的模制影塑和壁塑四类其中数以千计的与真人大小相仿的圆塑,极富生活情趣,被视为珍品麦积山的塑像有两大明显的特点:强烈的民族意识和世俗化的趋向除早期作品外,从北魏塑像开始,差不多所有的佛像都是俯首下视的体态,都有和蔼可亲的面容,虽是天堂的神,却像世俗的人,成为人们美好愿望的化身从塑像的体形和服饰看,也逐渐在摆脱外来艺术的影响,体现出汉民族的特点来。
麦积山的洞窟很多修成别具一格的“崖阁”在东崖泥塑大佛头上15米高处的七佛阁,是我国典型的汉式崖阁建筑,建在离地面50米以上的峭壁上,开凿于公元6世纪中叶麦积山石窟虽以泥塑为主,但也有一定数量的石雕和壁画麦积山石窟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架和修复了1300多米的凌空栈道,使游人能顺利登临所有洞窟麦积山石窟的造像最高大者达16米,最小者仅为10余厘米其中第44窟造像被日本人称为“东方的维纳斯”西秦的78窟、128窟的造像的僧衣细致地绘出了图案建于七十余米高的的七佛阁上塑像俊秀,过道顶上残存的壁画精美绝伦,其中西端顶部的车马行人图,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车马所走方向均不相同,堪称国内壁画构图之经典之作历史传说:《乙弗氏爱情故事》乙弗氏出生于洛阳,往上追溯,她也算是出身名门——乙弗家族是青海地区重要的割据势力,被称为“青海王”按照现在的标准,乙弗氏绝对是一个好媳妇首先是她非常节俭——爱穿旧衣服,“珠玉罗绮”这些奢侈品和她完全绝缘其次就是心胸开阔,从不嫉妒所以,史书用“帝益重之”这四个字来形容元宝炬对她的宠爱,一点也不夸张只是因为一个人的出现,本来恩恩爱爱的故事,便要以悲剧结尾,这个人便是柔然可汗的女儿郁久闾氏。
自从北魏分裂成东魏和西魏后,柔然便成为两国在北方最强劲的敌人为了讨好柔然,两国不得不学习曾经的汉朝,与柔然和亲以前的和亲,只是把公主嫁过去,而西魏的和亲,则是要求皇帝废掉原配,迎娶对方的公主为了边境的稳定,元宝炬不得不废掉乙弗氏的皇后之位,将其逐出长安,并削法为尼但即使这样,依然没有阻止柔然大规模犯边虽然乙弗氏已经被废,但元宝炬对她的感情仍然让郁久闾氏新生妒忌,所以大臣们建议干脆杀掉乙弗氏,稳住了郁久闾氏,柔然的军队自然就退却了于是,便有了本文开头提到的那句让人读起来无比凄凉的诀别而郁郁而终,则成了男主人公最终的结局《开凿麦积山的高僧杯度》杯度在中国佛教史上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高僧,他足迹遍及祖国南北,如果没有庚信的《秦州天水郡麦积崖佛龛铭》,他最早在麦积山开窟的功绩也许会被历史所淹没,正是这篇铭文不但为麦积石窟注入了高贵神秘的血统,也让高僧杯度,在众多的传奇中多了一件开窟的功德 这位疾步如飞,持杯度水的高僧,人们早已忘记了他的姓名、法号,只有一个与他有关的俗名“杯度”《高僧传》有记有:“杯度者不知姓名常乘木杯度水因而为目”大意为,杯度这位僧人,人们都不知道他的姓名,因为常常看到他踩着木杯渡河,人们便称他为杯度。
杯度最具传奇的故事是某一天,杯度“偷走”一尊金佛后,被人追赶他在荒野上轻飘飘地飞跃,后面几匹追赶的快马扬起的尘土,惊得树林中野鸦四处飞散,马跑的多快、他走的多快,后面的人们就是追赶不上杯度 原来,杯度后面的骑马者匆匆忙忙要追回被杯度拿走的金佛像,当然还想着夺回金佛,把他或交官府治罪、或碎尸万段解恨当追赶着看到实在追不上便破口大骂:“秃贼!管你吃住,还要偷金像,快快交出来,不然叫你死无葬身之地!”不料,杯度不急不恼的回应:“金佛本属我,三年前寄放你邻居家,你这家恶人怎么能凌强欺弱,诈去金佛不还?”双方的对话,被大路上看热闹的人听得清清楚楚瞬间,善恶易位,看似正义的追赶者,却在与高僧互相叫战中变面小偷、小人突然,边说边走的杯度被前面的大河阻挡去路,眼看他就要被骑马追赶的人群捉住,不料杯度将手中的木杯投入河水中,轻轻一跳便踩在木杯上,向对岸自如的渡去追赶者凭借恶人快马,没有追上僧人,还真正丢失了“家中”的金佛,最要命的是被这位僧人揭露他们家倚强凌弱,敲诈金佛的丑行这次事件后,高僧杯度的名声传遍了大地,民间也因他脚踩木杯渡河,而称其杯度 据记载,杯度一身僧衣不知穿了多少年,表面一条条、一块块碎布走起路来随风飘荡,几乎达到衣不遮体的程度,可他从来不换衣服。
他说起话来也颠三倒四、喜怒无常,严冬时节,竟然敲冰裸浴更让人不解的是这位神奇高僧,一不收徒、二不讲经,饮食上喝酒吃肉,毫无佛门戒律至于为人送子、送人万贯钱财、治病救人、让死鱼复生等传奇众多,就是他“死后生、生后又死这里死、那里活”的传说更多,但自元嘉五(公元428) 年之后,江湖上再也没有杯度的踪迹和传说,他是否来了天水的麦积山,守卫他开凿的石窟呢?没有人知道 直到今天,我们只有从庾信《秦州天水郡麦积崖佛龛铭》记录中,找到这位早期开窟的高僧的点滴记录,可惜有关杯度在麦积山开窟的故事也没有一个流传下来,但有关“父亲修麦积山、母亲修仙人崖、儿子修石门”的老故事,至今仍然在当地老百姓中流传《麦积烟雨传说》 游览麦积山,不象游览别处的景色,一定要挑一个风和日丽的天气恰恰相反,越是阴晴不定,越是雨脚如麻,麦积山越会有更加醉人的风致因为此时的麦积山周围,会漂浮着一层薄薄的云雾,将麦积山的所有景物都变得朦朦胧胧,似梦似幻走在其中,仿佛进入仙境一般!这就是堪称一绝的“麦积烟雨”关于它,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呢! 相传有一年,西王母过生日,天宫里的所有神仙都去给她拜寿在寿宴结束,回天宫的路上,众位神仙忽然看到下界有一座修建精美、胜似天宫的奇山。
他们落下去一看,这山上千座洞窟,万尊佛像,洞外栈道凌空曲折,洞内壁画金碧辉煌殿宇楼阁都被青山环抱,再加上这里树木成荫、环境清幽,真是修炼的好地方他们一高兴,都不想再回到那个毫无生气的天宫,只想在这个清净之处好好修炼一番 第二天,玉皇大帝上早朝登上大殿一看,居然冷冷清清,一个神仙都没有他疑惑极了,心想:众仙难道都睡过头了?他招来手下,派他们打听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结果汇报来说,是因为下界有个麦积山,修建的十分精美众位天神昨个打那过,一见到那么漂亮的一个地方,都不愿意再回天宫了 玉皇大帝听后,十分生气,心想这还得了于是下令将天神速速召回,违令者重重处罚 众仙正在麦积山快活,听到来使宣读的圣旨后,都怏怏不乐地返回了天庭玉皇大帝害怕众仙再看见麦积山,又会不想留在天宫,就下令让麦积山,终年云雾弥漫、看不清楚 谁知道,有了云雾的萦绕,麦积山越发妩媚动人天上的神仙是看不清楚了,地上的老百姓却饱了眼福于是,千百年来,“麦积烟雨”一直被冠为“秦州八景”之首2、仙人崖:人崖景区是国务院公布的"麦积山风景名胜区"之一位于天水市东南65公里处的麦积山风景名胜区,麦积山石窟的东北方向,始于南北朝,据今近一千六百年宋代称"华严寺", 明代永乐皇帝赐名"灵应寺"。
相传此处过去常有高人隐居于此修行,故名仙人崖仙人崖景区主要由石莲谷、仙人崖、罗汉沟、净土寺、瀑布崖、翠英山和哭祷峡等景点组成仙人崖由三崖、五峰、六寺组成三崖即东崖、西崖和南崖;五峰即玉皇峰、宝盖峰、献珠峰、东崖峰和西崖峰;六寺即木莲寺、石莲寺、铁莲寺、花莲寺、水莲寺和灵应寺,"五峰"和罗汉沟群峰众相参差罗列,姿态万千,若揖拜"玉皇峰",人称"十八罗汉朝玉帝",而灵应寺又是仙人崖的通称仙人崖景区自然风景秀丽,山巍、水秀、崖峻、林密;人文景观仅次于麦积山景区,寺宇、庙观、窟龛多建于高耸的 峰顶或凹凸飞崖间自南北朝以来,历代在这里均有建筑和泥塑雕像,遗憾的是多被损毁,遗存较少据一九五三年中央文化部勘察团鉴定,这里现存的寺宇是经唐、宋、明、清等朝代兴建和重新修缮的,部分泥塑为北魏晚期作品长期以来,这里是释、道、儒三家共存的风景胜地仙人崖地势险要,群峰峦嶂,岩石万仞,松桧成林,鸟语花香以石岩洞、献珠峰、南天门、宝盖山千佛崖最为典型,奇山、秀水、绿树、野花相映,涉足其间,确有身临仙境之感珠山与宝盖山之间有一孤峰,望之如塔,峰上有燃灯阁,内有明代塑像燃灯佛相传这有天然仙灯,深夜有灯火自崖石飞出,故以"仙人送灯"的美称列入秦州八景之中。
3、石门:石门山距天水麦积山石窟15公里,周围有众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入之愈深,愈给人以“山间横黛色,数峰出人间”的感受石门山崖岩壁立,峭石千仞,古木参天,苍翠欲滴,流泉清幽,风光秀丽,素有黄山的雄、秀、险的山貌特征,被誉为是甘肃的“小黄山”这里共有古建庙宇七十二座,塑像三十余尊,为陇上道教圣地石门景区得天独厚的森林园景,蕴育着我国南北兼有的各种野生植物100余种,并有很多是园林中的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