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专题提升之古代诗歌阅读理解名校模考专练(答案详解版).docx
9页高考专题提升之古代诗歌阅读理解名校模考专练(答案详解版)2025届浙江省9+1高中联盟高三语文(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望江东 黄庭坚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拦住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江水”“烟树”等意象,展现出迷蒙的境界,寄寓着人物“望而不见”的惆怅B.“更不怕、江拦住”写出了人物的豪迈洒脱,她想象自己跨越大江,来到了亲人身边C.灯前写信的细节,呈现出人物丰富的精神活动,“书无数”暗寓着那绵绵不绝的思念D.词人善用心理描写,以纯真朴实、明朗率真的笔调,生动刻画了一个至情女子的形象16.这首宋词蕴含着主人公愿望与现实的多重矛盾,请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15.B (B项“豪迈洒脱”错误,不符合女主人公形象特征)16.①现实与梦境的矛盾主人公极目远眺,茫无所见,内心失望,而在梦境中能自由来去,和亲人团聚②写信无数与传信无人的矛盾主人公“写了书无数”,想要用书信来传递亲情,而“算没个、人传与”,使她失望③“寻雁”与“无雁”的矛盾。
主人公想要托雁传书,但纵使“寻得”飞雁,“又还是秋将暮”,雁要南飞,愿望难以实现2025届华大新高考联盟高三语文(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登荔枝楼陆游平羌江①水接天流,凉入帘栊已似秋唤作主人'元“是客,知非吾土强登楼闲凭曲槛常忘去,欲下危梯更小留公事无多厨酿美,此身不负负嘉州注】①平羌江:岷江支流,流经嘉州(今四川乐山)区庄人:陆游当时摄嘉州知州事③元:同“原”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的首句描写水天相接之景,凸显平羌江的辽阔,暗含诗人对嘉州的喜爱B.首联中的“凉”字与辛弃疾《丑奴儿》“天凉好个秋”中的“凉”一样卷蕴丰富C.颔联和颈联句法老练流畅,第三、四、六句皆是转折句,一往一复,回旋生姿D.这首诗写了诗人登荔枝楼的所见所感,景美,厨酿也美,情调是悠游闲适的16.诗人为什么说“此身不负负嘉州”?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15.D【解析】D项“情调是悠游阳适的”错,综合全诗及注释可知.此时诗人客居他乡,“知非吾土”出白王桑《登楼赋》"虽信美面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登楼赋》则是王繁登州城楼时够慨战乱,思念故土之作.诗人化用此句也表达了此意。
全诗笼罩着一层悯张、忧郁和无奈故选D.16.①“此身不负”,是因为篇州景色迷人且“公事无多厨雕美”,既可以欣赏美景,又可以享用美酒住肴,所以说没有亏待自己:②“负篇州”,是因为白己酒足饭泡,无所事耶.煜度光阴,作为嘉州地方主政官员之一.自然是率负了嘉州:③“不负"与“负”的矛盾.凸显了诗人时光险度,功业无成的感慨山东名校考试联盟高三阶段性检测(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5~16题舟泊汉江望黄鹤楼①张居正枫林霜叶净江烟,锦石游鱼清可怜贾客帆樯云里见,仙人楼阁镜中悬九秋槎影横清汉②,一笛梅花落远天无限沧州渔父意,夜深高咏独扣舷注:①张居正初入政坛时,正值严嵩当政,官场昏暗他深感理想无法实现,又因体弱多病,便产生暂时归田思想嘉靖三十三年,他借口养病,离京归乡②清汉:指银河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中一个“净”字点染出空气的洁净和景物的明丽,而游鱼悠闲自得正吻合诗人此时归田的情思,故用“可怜”表达其深情B. “仙人楼阁镜中悬”与崔颢写黄鹤楼的名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都写出了在阳光照耀下的江面上黄鹤楼的倒影C.这首诗的五、六句构思奇特,想象丰富。
木筏水影中,一切宛若仙境横”“落”用得巧妙又传神,给人视觉和听觉的美感D.尾联借屈原《渔父》的典故来表现诗人的归田情趣,“夜深高咏”,写出他深夜沉醉在美好江月之中的自得而又颇不宁静的心情16.这首诗写景很有层次,请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二)15.B(本诗写的是月夜下的仰望黄鹤楼,崔诗是晴日站在黄鹤楼上, 从高空俯视武汉三镇的明媚春色没有倒影) 16.(1)空间上,由近景到远景先写近处的枫林、霜叶、江烟、锦石、游鱼,再写远处的商船和倒映江中的黄鹤楼2)时间上,由白天到夜晚由白日所见壮阔秋景,到深夜扣弦吟咏,人景相融3)由实到虚,由眼前之景到想象之景眼前所见之江景引发了作者的联想,人间的汉江秋景如同银河仙境般浪漫旷远,有超脱尘世之意境 (评分标准:答出一点得2分,三点6分;要点1分,分析1分意思对即可山东省2025届高三一轮百师联考(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田家三首(其二)(节选)柳宗元里胥夜经过,鸡黍事筵席各言官长峻,文字多督责东乡后租期,车毂陷泥泽公门少推恕,鞭朴恣狼藉努力慎经营,肌肤真可惜迎新在此岁①,唯恐踵前迹注】①迎新:迎接新谷登场。
唐德宗时开始分秋夏两季征收赋税,规定夏税要在六月交毕,秋税要在十一月交毕秋季新谷登场也就是交秋税的时候到了岁:时候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夜经过”看似轻描淡写,却正好说明了里胥们在夜里对农民的骚扰B. “各言”二字说明来的里胥不止一人,而是一大批人,表明人多势众,农民难以承受C. 东乡只因车子陷入泥潭出不来,影响了后面的人交税就被官府打得遍体鳞伤、血肉模糊D. 本诗叙事朴实生动,客观真实,语言质朴无华,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16. 这首诗是如何表现封建官吏对农民的威胁敲诈的? 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5. C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影响了后面的人交税”错误,“东乡后租期”指东乡延误了交税的期限16. ①通过“事筵席”的侧面描写,说明了里胥们平日作威作福,农民对他们又恨又怕②通过里胥对农民的训话,表现他们的狰狞面目假借官长的威风,用暴力威胁农民赶快准备好秋税③官吏肆意鞭打农民,真实表现了官吏威胁恫吓、残忍迫害农民的罪行④通过农民听了里胥的一席威胁话语后所产生的恐惧心理,表现官吏的凶残给农民带来的巨大压力2025届高三青桐鸣大联考(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翰林白二十二①学士见寄诗一百篇,因以答贶刘禹锡吟君遗我百篇诗,使我独坐形神驰玉琴清夜人不语,琪树②春朝风正吹郢人斤斫③无痕迹,仙人衣裳弃刀尺世人方内④欲相寻,行尽四维无处觅注】①白二十二:白居易②琪树:仙境中的玉树③郢人斤斫:“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该典故出自《庄子》,比喻成熟、高超的技艺④方内:尘世之中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题目点明了写这首诗的起因:白居易寄来百首诗,作者则写此诗以答赠B.首联照应题目,同时以作者读诗后心驰神往的状态侧面写白诗水平之高C.颈联运用了郢人斤斫的典故,委婉含蓄地抒发了对白居易的赞赏与钦佩D.尘世之人四处找寻也找不到白诗,暗示白诗乃阳春白雪,俗人无法欣赏16.诗的中间两联从不同角度赞美了白居易的诗作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15.D【解析】错在“暗示白诗乃阳春白雪,俗人无法欣赏”尾联的表面意思是,世人无论在尘世什么地方都找不到白诗,实际是赞白诗非同一般,如仙人之诗,而非“俗人无法欣赏”16.【答案】(示例1)①颔联是从内容角度赞美它是说白诗内容纯正不俗,感知其意,如听玉琴夜弹,如得春风吹拂,受到了思想的熏陶。
②颈联是从形式角度赞美它是说白诗的结构如郢人斫垩、仙女制衣,不事雕琢,浑然天成,完美无瑕示例2)①颔联从读者的感受角度赞美诗人读白诗,感知其意,如听玉琴夜弹,如得春风吹拂,受到了思想的熏陶②颈联从作诗技巧角度赞美白居易写诗技艺高超,如郢人斫垩、仙女制衣,不事雕琢,浑然天成,完美无瑕每点3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