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新课标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高年级教材的更新.docx
7页2021年小学语文新课标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高年级教材的更新 [摘要] 小学语文新课程实施首先从教材入手,本文关键从三个方面来介绍了小学语文高年级新教材的特点:在教材内容上注意全方面表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在语文基础功训练安排上,重视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在教材详细安排上,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 高年级 教材特点 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以来,从教材到老师的观念,再到教学方法,再到评价方法,全部愈加科学规范,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老师的操作教学新课程改革以来,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材有了很大的改变,内容有了很大的改变,那么,有哪些新的改变呢,下面,就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材作部分介绍,期望广大老师对教材有更新的了解,对教学有所帮助总起来说,六年制小学语文高年级教材有三个特点 一、在教材内容上注意全方面表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第一,全方面安排听说读写的训练要求叶圣陶先生说,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好比一张桌子的四条腿,缺一不可过去语文教学往往偏重于识字、阅读、作文,忽略听话、说话训练,四条腿短了两条现在,语文教材中对听说读写训练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全部作了全方面安排低年级专门开设说话课,高年级教材有计划地安排15次听话、说话训练。
七~九册每册4次,第十册3次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教材中把它们作为一体综合安排 第二,在听说读写训练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的能力,也就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引导学生了解每篇文章要注意启发学生思索,引导学生动脑筋读懂课文安排作文、听话、说话训练时,要引导学生留心周围的生活环境,认真进行观察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这全部是把发展学生智力和学习语言紧密结合起来的 第三,在听说读写训练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话、说话、阅读和作文的习惯,把听说读写能力和听说读写良好习惯的培养结合起来这方面教材安排比较突出指导学生读书要教给读书方法,养成良好读书习惯部署作文时不但提出怎么写的要求,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第四,在听说读写训练过程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美的陶冶教材中的选文文质兼美,语言文字规范,可作为学习范例;内容全部富有教育意义,学生从中受到怎样做人的教育,培养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情操 二、在语文基础功训练安排上,重视循序渐进,环环相扣 什么叫循序渐进?就是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由轻易到比较难,这么一步一步地训练什么叫环环相扣?就是后面的训练内容是在前面训练基础上进行,前面的训练为后面打基础,后面的训练是在前面基础上自然的发展。
这在教材编写上是一大进步语文教学的“序”比较难把握,从一年级到高年级读的一篇篇文章,除了深浅难易不一样外,到底在训练上有什么区分,不大轻易看出来,轻易造成教学深一脚浅一脚的情况现在的教材,力争把语文基础功训练排出个“序”来,在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基础功训练时,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逐步提升这个“序”关键表现在从中年级开始每组课文的关键训练项目标编排上下面分阅读了解和作文表示两条线来介绍这个“序”怎么安排的 先看阅读了解能力方面小学生阅读了解能力提升,大致可分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读了一篇文章能知道读的是什么,能了解关键内容达成这个层次要求必需有几项基础功:要认识字,要读懂每句话,能把句和句连起来读懂每段话;把段和段连起来读懂一篇文章这一步训练要求是在低、中年级经过三年训练来达成的第二个层次,在能够了解读的是什么的基础上,对部分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能搞清它指的是什么在低年级书本中,句子的含义是什么或“说说加点词语的含义”之类的题目是没有的到高年级这么的题目多起来,目标是把学生对词语了解的能力提升到第二个层次第三个层次,在能了解文章说的是什么,部分含义深刻的句子指的是什么的基础上,还要深入体会作者写这篇文章为的是什么,就是体会文章中心思想。
作者写这个内容,这么写,想告诉读者什么道理这个层次是在前两个层次的基础上提升的假如不了解课文关键内容、不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不体会它的意思,要概括中心思想不可能从第七册后半册开始训练学生概括中心思想,并不是只在第七册训练一次两次就能达成要求,要在整个高年级段落实一直因为文章有改变,要训练学生不管读什么文章全部能体会作者写这篇文章为的是什么,全部能把握中心思想使这项训练不停重复,学生熟能生巧,形成一个能力第四个层次,阅读的更高境界就是不但知道文章说的是什么,指的是什么,表示的是什么,而且能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和作者产生共鸣读一篇文章后能动心动情,这是会读书的人一个比较高的境界 整套语文教材是按以上四个层次安排阅读教学训练的高年级在低中年级训练基础上,关键抓三方面内容:一是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能力高年级阅读教学,没有必须对句子面面俱到,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但对含义深刻的句子不一定知道指的是什么,抓住这点引导即是让她们读懂文字,也是训练这种能力二是抓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训练三是抓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训练我们在听课中发觉,低年级阅读教学要求偏高,叫学生归纳段意甚至概括中心思想,而词、句、段的训练抓不扎实,到了高年级又做中年级的事。
教《少年闰土》把闰土讲的几件有趣的事作关键,停留在只知道文章说的是什么的层次上其实文章难点是“我”和闰土交往过程中思想感情的改变,尤其是最终“我和我往常的好友只看到院子四角高墙上的天空”一句,指的是什么,文章中心思想是什么,“我”的感情怎样一步一步改变,要在这里下工夫高年级除抓概括中心思想、体会文章感情外,还有个阅读要有一定速度的训练项目这也是阅读能力的一个方面下面我们再来看表示能力表示能力大致可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能连词成句,把句子写通顺,句和句连起来,关键安排在低年级第二个层次,能连句成段中年级基础是这个要求,连句成段的标准是首先每句话通,第二是句和句能连起来,第三句和句连起来有一定次序第三个层次,到高年级能连段成篇,把几段连起来成为一篇文章连段成篇的标准,包含前面讲的每句话通,句和句连起来有一定条理,还要围绕一个中心这三个层次的训练如能在这三个阶段达成要求,而且训练得扎实,那么从低年级到中年级写片段,从中年级到高年级写一篇文章全部不会困难不过假如低中年级要求过高,写得长,语句生动形象,用上好词好句……结果句子还不通,到了高年级、毕业班还得给学生改病句,学生写作当然就有困难了 高年级教材里对作文的要求一直坚持四条:有中心、有条理、内容详细、语句通顺连贯。
内容详细不光是写充足,也是文风在高年级作文教材中,较多地采取了提供范围让学生自己定作文题目标做法,这是考虑到叫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写她自己最想写的,教学中不要因为某个题目限制了学生的表示讲评时,对学生自定的题目不妨做点评述,这么逐步使学生知道文章题目怎样定到高年级、毕业班提出了字数要求,一篇作文不少于400字提出这个最低要求,是为激励学生把文章写详细,把话表示出来,放开手写 教材中除安排了作文能力的训练,对形成良好的作文习惯也作了安排对高年级提出两项要求,一是作文前先列提要,想好了再写,安排在第八册“练习编写作文提要”提要”分三部分,即题目、文章中心、材料安排,考虑好写哪多个材料,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先列提要再作文是个良好的作文习惯在以后的每次作文全部让学生这么做,最好老师能检验一下学生的提要,这么重复实践重复提醒,严格要求,养成习惯二是要求写完作文认真修改要教给学生修改方法,书本举出例子,看看叶圣陶、朱德熙是怎么修改的安排这个项目后,老师要坚持每次让学生修改 我提议学生作文不起草,列了提要就在作文本上写,写完了,就在本子上修改老师要看学生写得怎样,改得怎样,好的加以表彰既注意训练学生作文能力,又训练修改文章的能力,而且养成认真修改的习惯。
假如这两个习惯同时抓了,不但对她们写文章有好处,而且能培养严谨作学问的态度,对学生终生有用 三、在教材详细安排上,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一个方法是教材分组安排,每一组围绕一个训练关键,几篇文章共同完成这个关键训练项目,每一组前面有“导读”,后面有“读写例话”,还有“基础训练”组成一个训练组老师尽可能按“组”备课,按“组”统筹安排教学……这么一组一组地教,有利于围绕一个关键,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 第二个方法是把“预习”编入教材从四年级开始,教材提出了预习要求,把“预习”作为培养自学能力的关键方法课前学生按预习要求先读课文,自己学习每篇课文前的“预习提醒”包含两个方面:首先引导她们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其次是对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要求后四本书要求学生圈圈画画的预习比较多,老师检验预习时不要忽略这个方面要看看学生圈画的怎样,也可叫学生说一说,常常督促,形成习惯 第三个方法,经过课后“思索练习”题,为学生自学指导路子思索题关键是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思想内容,有的是引导学生体会本组关键训练项目,还有的是对关键词语、含义深刻语句的了解高年级对朗诵、背诵安排的较多朗诵几乎每篇课文全部有,背诵占1/2。
教课时,课后练习题尽可能在课内完成,不管是口头的还是笔头的课后练习题课内完成,就为学生课外自由阅读、课外发展爱好兴趣赢得了时间,发明了条件课内课外结合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高年级教材的内容作了合适的调整,愈加适合时代的要求新课程的特点注定了能为学生提供更加好的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