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析泛义动词打及其对外汉语教学.docx
8页浅析泛义动词“打”及其对外汉语教学 孙乾晶摘 要:泛义动词“打”拥有多个义项,可以代替许多动词,在汉语中使用频繁本文就是通过研究它的词义及句法搭配,又从北语的 HSK动态作文语料库收集留学生在习得“打”时的偏误例子,进而分析留学生习得“打”时会出现语义搭配和句法形式这两类偏误类型,同时找到这种偏误的出现是因为母语的负迁移和目的语的过度泛化最后又从教师和留学生这两方面提出了一些对外汉语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泛义动词;打;偏误类型;教学建议泛义动词是人类语言中一类特殊的动词,它们可以在句法上替代许多具体动词,随着不同的语境表达一种宽泛而不十分确定的语义,在语用上使用范围相当广泛例如本文要着重讨论的“打”字,还有“搞、弄”等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时候,这类词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一、“打”词义介绍及其结构搭配浅析(一)泛义动词“打”的词义“打”字的义项特别多,吕叔湘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中“打”字的义项就有十二种:“1.撞击;敲打2.因撞击而破碎3.殴打;攻打4.放射;发出5.打猎;捕捉6.通过一定手段使成为8.除去9.舀取,购买10.指农作物收获11.计算;预计12.从事某种行为、活动、游戏等。
除此之外,《现代汉语词典》中收录了“打”字作为动词的二十四种义项,其多与《现代汉语八百词》中的义项重合,现在只列举几个不重复又常用的义项:“1.发生与人交涉的行为2.制作器物、食品等3.涂抹、画、印4.通过割、砍等动作进行收集二)泛义动词“打”的结构搭配“打”字的句法形式或结构搭配比较多下面就主要是从“打”与动词、形容词还有名词这三类词的搭配进行简单的考察1.动词和“打”的搭配(1)动词+打这种搭配,多是单音节动词加上“打”字例如:击打、殴打、敲打等新的词,多表示和“打击”有关的意思,构成并列、动宾等结构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也是因为“打”字具有泛义性质,并且在现代汉语中,其“打击”义项较“强势”,构成的新词还是这个意思2)打+动词这种搭配,构成的词语更多例如:打击、打扫、打发、打听等这时,“打”字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偏正结构或者构成的新的词语,其词意多是后面那个动词的某种义项这时,“打”字起到了一种构词的作用如“打扫”,就是在扫地做卫生工作的意思这些形式,多是可以做谓语,后面可带宾语2.名词和“打”的搭配“打”字与其后的名词构成的多是动宾结构例如:打人、打牌等打”字后面加的名词,大多数是比较具体的,少部分比较抽象,例如:打比方。
而“打”字在构成这些词时意思也比较明确例如打伞,就是撑伞有时“打”字组成的短语或熟语的涵义是固定的、无法取代的例如:打草惊蛇、打雷、打赌3.形容词和“打”的搭配“打”字和形容词的搭配相对于前两种搭配就比较少了,“保留在现代汉语中的十分有限‘打字在和形容词组合时,其字义多是已经虚化了,多表示发生过的状态”例如:打滑表示物体的性质已发生了改变这类词语比较少见,如果遇到,可单独讲解二、留学生“打”字的偏误类型因为“打”字组合宽泛,留学生觉得它有万能性,会在语句中代替许多动词而使用,这就会造成许多偏误本文通过使用北京语言大学的 HSK动态作文语料库,检索到了动词“打”的词条 538条,发现留学生的偏误大致可分为两大类:语义搭配的偏误和句法形式的偏误一)语义搭配的偏误“打”字在语义上的偏误,还是因为“打”的词义太多,许多留学生混淆了这些词义下面罗列一下此类型的偏误例句:1.我在大学学了四年英文,这四年生活中打过推销员之类的工作我在大学学了四年英文,这四年生活中做过推销员之类的工作2.可是,我想从家里逃出去,所以没打他的话来中国了可是,我想从家里逃出去,所以没听他的话来中国了3.然后有一个和尚打主意,那就是每个人都去自己挑水喝的办法。
然后有一个和尚出主意,那就是每个人都去自己挑水喝的办法4.虽然她能呼息,有心跳,但从来没有打开眼、说说话虽然她能呼息,有心跳,但从来没有睁开眼、说说话例 1是把“打工”和“做……工作”相混淆了,留学生是想表达一种“兼职”的意思,所以用“打”,但是“打”和“工作”不可以搭配例 2、3就是典型的留学生把“打”泛化使用,字典中“打”字也没有“听”和“拿出”的意思例4“打开”一般是指有容积或者体积意义上的东西主动或者被动地出现开口的一个动作,并且“打开”使用特别频繁而“睁开眼”是一个较固定搭配,眼睛是睁开的,不是打开的二)句法形式的偏误留学生还会出现句法形式上的偏误留学生的句法形式的偏误主要有句子成分的搭配偏误和句子成分的误加和遗漏1.爷爷经常挨打,骂我父亲爷爷经常打,骂我父亲2.记得在我念小学六年级时,我和同学逃了一天的课,后来被发现了,父亲很生气地鞭了我记得在我念小学六年级时,我和同学逃了一天的课,后来被发现了,父亲很生气地鞭打了我3.如果贵公司答应我的要求的话,请往北京语言学院专业部拨联系 (如果贵公司答应我的要求的话,请往北京语言学院专业部拨打联系例 1是成分的误加,应该去掉“挨”,“挨打”表示主语是受事,即爷爷被打了,肯定是不对的,“爷爷”在这句中是动作的施事。
例 2中,是“打”的遗漏偏误,原句中缺少谓语动词,“鞭”不是一个动作,应该是“鞭打”例 3也是遗漏偏误,但此句是动宾搭配不当,“拨打”是一个稳定的词语,表示给某人时,应该是拨打或者打 三、“打”字的偏误原因浅析及对外汉语教学策略(一)“打”字偏误原因浅析留学生使用“打”字偏误类型多样化,其偏误的原因也是各种各样大体上可以归为母语的负迁移和目的语的过度泛化这两大类别1.母语的负迁移当留学生在习得汉语时,其母语肯定会有一些影响有时会产生负迁移上文例子中:虽然她能呼息,有心跳,但从来没有打开眼、说说话是一位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的偏误例句,英语中“open”经常是对应“打开”,而英语中“睁开眼”是“open eyes”,所以留学生才会误用“打开眼”2.目的语的过度泛化“留学生会把所学的有限的、未完全理解的、不充分的目的语知识进行类推,用在目的语新的语言现象上 ”这种行为就是目的语的过度泛化汉语中的动词十分繁多,并且意思各不相同,用法复杂而“打”字本来就有多个义项,可以代替许多动词,留学生可能会选择义项很多的“打”来回避其他动词,从而产生过度泛化的现象如上文中出现的“打工作”“打主意”等二)关于“打”字的对外汉语教学建议动词的“打”是新 HSK的甲级词汇,十分重要。
基于上述留学生的偏误情况,可以从学生方面和教师方面这两方面对“打”的对外汉语教学提出一些建议1.从学生角度首先,“留学生应该调整心态,克服畏难情绪,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能采取回避的策略对待‘打的学习”其次,留学生课后若有不懂的地方,更应该积极询问老师,课后要及时总结,学会借助工具书,弄清楚和它容易相混淆的词语之间的区别留学生平时就要不断积累一些的固定搭配,还要进行一些练习2.从教师角度作为一个对外汉语教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对于“打”作为动词的用法要十分清楚,并且要时常总结这些搭配还要注意根据学生的级别和掌握的情况进行教学,一开始不能把全部的动词“打”的义项都教授了,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汉语水平而定教师在教授新的“打”的用法时,注意多复习总结旧的义项,及时对比讲解其中的区别,多罗列一些例句、词语等也可以利用不同的语境,让留学生体会“打”的义项之间的区别教师也要注意和学生母语进行对比,当留学生出现母语负迁移时,注意纠正四、小结总的来说“打”作为泛义动词,在汉语中义项众多它是留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它的许多义项和其他的动词都有相近之处,但实际上用法不一留学生很容易因为这些相似而产生混淆,从而随意搭配。
本文对动词“打”进行本体研究,探析了它的义项,总结了一些它的句法形式然后通过语料的收集,分析了留学生习得“打”时产生的偏误类型,总结出的原因是母语的负迁移和目的语的过度泛化并且从学生和教师的角度分别提出了一些教学些建议,以求对对外汉语教学有所帮助除此之外,本文也希望可以启发教师和留学生注意泛义动词这类词语,以便更好地进行对外汉语教学参考文献:[1]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136-138.[2]吕叔湘,丁声树.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232.[3]田明秋.也说泛义动词—以“打”和“弄”为例[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38.[4]应蕙菁.泛义动词“打”与“搞”的对比分析[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0(2):123.[5]梁茜.浅谈外国留学生口中的泛义动词“做”和“干”[J].语文建设,2013(1):78.[6]周连.泛义动词“弄”、“干”、“做”的偏误分析与教学策略[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2013:26.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