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音乐教案-江南韵.doc
4页1江江 南南 韵韵 无锡市仓下中学 浦 宇 【教材分析】 锦绣江南,风光旖旎、人文荟萃江南的音乐,如同江南的山水般秀 丽柔美苏少版音乐七年级第四单元的《锦绣江南》就是结合与江南美景 的对话,引领学生较集中地感受我国民族音乐重要代表之一的江南音乐的 魅力 【教学内容】 乐曲《紫竹调》 歌曲《无锡景》 【教学理念】 尝试在音乐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网络,为学生学习音乐提供一个 声情同步、声形并茂、时空统一的多媒体音乐世界同时通过这种多信息 的呈现方式以及演示、交互、合作等形式,引导学生去感受美、欣赏美和 理解美,启迪学生去想象美与创造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建 构起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音乐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学生的音乐审 美能力 【设计思路】本课的设计意图是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新课程中“生 活性” 、 “发展性” 、 “生命性”的基本特征,充分发挥学科整合的优势,同 时根据学生的实际基础,在师生间平等互动的交流的基础上,通过对江南 音乐的学习激起学生对家乡音乐的兴趣和热爱,达到为学生终身学习音乐、 享受音乐、发展音乐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江南丝竹的有关知识,认识丝竹乐器。
能用亲切、 柔和的语调把江南民歌旋律优美、娇甜软腻的特点唱出来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以 及对歌曲的二度创作能力,从而进一步品味江南文化3、情感目标:通过对江南美景的体验,对现代幸福生活的讴歌,感悟 社会主义国家丰富的人文内涵,激发学生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氛围中用甜美、自豪的声音熟练地演唱歌曲, 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准确把握歌曲中出现的“呀” 、 “末”等衬词,表现出江苏民歌特有 的风格;认识丝竹乐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古筝、电子琴2【教学过程】(一) 、课间音乐《无锡景》(二) 、新授 一、看江南 导入:多媒体展示一组江南美景(江南园林、水乡景观) ,让学生充分领 会江南景致清新、柔美、秀丽、婉约的特点 (音乐背景:《茉莉花》 ) 师:你们看到的是哪里的风景?知道刚才听到的是哪个地方的什么曲子?生:《茉莉花》 、江苏民歌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正是名扬海内外的我们的江苏民歌《茉莉花》 谁能 哼唱几句让我们欣赏一下? 生:(…)师:除了知道《茉莉花》是江苏民歌外,还知道哪些江苏民歌?生:《拔根芦柴花》 、 《杨柳青》 、 《水乡船歌》 、 《月儿弯弯照九州》 、 《姑苏 风光》 、 《紫竹调》 、 《绣荷包》 、 《无锡景》…… 师:说到江苏的民歌,大家都是朗朗上口,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江南,去感 受江南音乐的独特魅力。
【设计意图】:良好的课堂氛围是踏出成功教学的第一步一组视听结 合江南园林、水乡景观的江南美景,无形中拉近了学生与音乐的距离,在 学生初步感受江南音乐风韵的同时,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提问下走进江苏 的音乐,不仅调动了课堂气氛,也为后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二、听江南 1、听赏江南丝竹《紫竹调》 师:主要乐器?音乐风格? (感受江南丝竹的轻、细、柔、美的风格特点 ) 2、多媒体展示主要的丝竹乐器 (通过听、看,了解江南丝竹的相关知识) 3、再次完整欣赏江南丝竹《紫竹调》 【设计意图】:这一块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在初步听觉体验的基础上去了解 江南丝竹的风格和主要乐器,进而完整欣赏,使学生从音乐所传递的情感 信息去进一步体会音乐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主动聆听的习惯,以及观察、 分析音乐的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感受点,使所学生都 有发展的空间,也避免了以往欣赏教学中比较空洞的表述 三、唱江南 1、音画结合,情境体验(欣赏视频《无锡景》 ) 师:歌曲介绍了无锡哪些美景?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生:(… 委婉、秀丽)3师:我们再来欣赏一遍学生欣赏第二遍 【设计意图】:一切艺术的源泉是生活,歌唱艺术的源泉也是如此。
要唱 好歌就要处理好情感的表达,要处理好情感就必须要有生活体验因此我 让学生在欣赏歌曲的时让学生置身于如画的无锡无限风光中,去体验无锡 的美,在惊叹激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渴望 2、先唱后识,水到渠成 师:一首好听的歌曲人人都爱唱用“咦”跟音乐模唱歌曲,可以的 话看到歌词中的“呀”就加进去 (学生欣赏第三遍,并模唱歌 曲) 师:这首歌中用了一些衬词:“呀、末” ,你们知道这样做的用意是什 么吗?生:这样做表现了亲切、柔和的语调师:说得很好这样做的确很亲切下面一起来把第一段歌词朗读一 遍师:你觉得这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生:身为无锡人的自豪和欣赏无锡美景时那种喜悦、愉快的心情师:你知道这种装饰音有什么用处吗?生:“……”师:在民歌里这种类似的装饰音很多这首歌里的装饰音(前倚音) 用的最大好处就是更能表现江南民歌的娇甜软腻 (下面一起来跟琴加第一段词) 【设计意图】:新课标在识谱教学方面要求:“在音乐听觉感知的基础 上识读乐谱、在音乐表现活动中运用乐谱 ”因此我让学生在沉醉于歌曲旋 律中时,充分地让他们听赏歌曲,跟唱歌曲,并及时提醒学生衬词的作用 以及歌曲所表达的情绪,然后通过自主模唱、朗诵歌词、随琴学唱、唱好 衬词等等。
让学生在学唱歌曲和同时感受歌曲的情感、这样使学生的音乐 体验贯穿于学习歌曲的全过程 3、对比欣赏,引导表现(师用方言演唱《无锡景》 ) 师:有什么不同?老师刚才唱的这首歌是最早的《无锡景》 ,而我们今 大学唱的这首《无锡景》是解放以后重新填写的师:其实,无锡现在的美景真的是太多了除了歌词中提到的……还 有……我这里有几副现代无锡的美景,我们来欣赏一下看了 这么多美景,你们觉得我们能做些什么呢?生:已经能为这首歌填写第三份歌词了在老师的启发之下回答该问 题) 【设计意图】: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发展如何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这 些?我利用了《无锡景》最早版本这一有力的历史见证,并现场演唱,让学4生通过欣赏对比,向他们直观的展示了祖国的变化在师生互动的问答中, 让学生觉得现今无锡的景色真多真美,而这一切美景要由我们来唱出,未 来祖国的蓝图要由我们来绘制,而这第三份歌词也要由我们来谱写,-激发 他们的创作欲望)四、品江南 1、请你们来做一次词作者,学着《无锡景》这首歌的格式把无锡的美景 也来写一写 (学生分小组创作,老师) 2、尝试用方言演唱 3、请学生介绍其收集到的江南文化方方面面的资料围绕以下几个方面 的内容:江南戏曲、江南建筑、名人佳作。
(将收集到的资料用多媒体展示,并试用简练的词语对江南的景、歌、乐、 文作一概括) 【设计意图】:音乐本身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凡音乐教学都能为 学生提供体验创造的快乐,培育创造精神和训练创造能力的机会在这个 环节里,因为有我在前面充分的引导和调动,学生的创作有据可查,有本 可依,并能在自己作词的过程中体验祖国的变化,感悟自己生活在这个幸 福的大家庭里是多么的快乐!) 五、结束课堂(播放结束音乐《紫竹调》) 同学们,江南的民歌和音乐体现了锦绣江南的风貌,表现了人民丰富 的情感,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还将进一步去接近和了解江南的民歌和音乐, 领略其中无穷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