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班杜拉自我调节作用理论》.doc
24页精品文章《班杜拉自我调节作用理论》班杜拉(bandura)是社会学习理论的杰出代表,是举世公认的“社会学习理论巨匠”20世纪80年代以来,他对社会学习理论的又一贡献,在于他丰富和发展了自我调节概念,并从社会认知的角度,建立了相应理论自我调节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自我调节,指人们给自已制定行为标准,用自己能够控制向奖赏或惩罚来加强、维护或改变自己行为的过程狭义的自我调节,实际上指自我强化,即当人们达到了自己制定的标准时,用自己能够控制的奖赏来加强和维持自己的行为的过程为了证实自己的理论设想,班杜拉和他的同事做了一系列自我调节的实验班杜拉和克波(kapers)做了一个“自我奖励标准”的实验:榜样从事某一活动时采用较高或较低的自我奖励标准采用较高的自我奖励标准者,只有在达到或超过自己满意的成绩时,才大声地称赞自己,给自己物质奖励在没有达到自己提出的标准时,他们则不让自己随意拿取奖励,反而进行自我批评采用较低的自我评价标准者,在没有完全达到自己的标准时,大声地称赞自己,给自己物质奖励让儿童观察上述两种榜样的行为,并在观察之后单独做其中一种行为,同时记录他们给自己奖赏或惩罚的行为水平结果发观,儿童倾向于采用被示范了的评价标准,并根据那个标准判断他们自己的行为和给予自己强化。
看到榜样采用高标准的儿童,只是在他们取得好成绩时才给自己奖赏,而看到榜样采用低标准的儿童,则在低水平的时候就给自己强化这个实验说明,通过榜样的示范,可以建立起儿童相应的行为,同时也说明,儿童的行为是受他们已经形成的自我奖励标准调节的,这种自我调节,决定着他们自我奖赏的水平班杜拉还做了一个实验他把儿童分为四组让儿童做手工劳动,做的越多,则得分越多,第一组为自我强化组,这一组儿童自己选择行为的标准,在达到标准时,则给自己一种可换来奖品的奖励第二组为外来强化组这组的儿童在其它地方与自我奖赏的儿童是一致的,但他们的标准是由别人设立的他们达到那一种水平所得的奖赏也是由别人给与的另外两组儿童也做同一课题,不过,一组得到奖赏但没有标准,另一组则没有奖赏各组儿童分别进行,直到他们不想继续干为止实验结果表明,受到自我强化和他人强化的两组儿童所完成的课题量,是无标准奖赏和无奖励两组儿童的两倍这揭示了社会学习理论的一个原理,强化对人的行为调节有重要影响,但强化不仅仅是外在的,也有内部的内部强化就是自我强化即自我调节人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来加强,维持或中止自己的行为编辑本段班杜拉的自我调节理论过程班杜拉认为,自我调节包括三个基本亚过程。
即自我观察、自我判断和自我反应1、自我观察指人们根据不同的活动中存在的不同衡量标准,对行为表现进行观察的过程行为可能在广泛的范围内发生变化,例如质量、速度、创造性、重要性、变异性和伦理性等人们对自己行为的观察也会有不同侧重点人们有选择地注意他们行为的某些方面,而忽视另一些方面如在田径场上,人们注意的是他们的工作质量、数量或创造性等班杜拉认为,自我观察至少有两个重要功能一是提供必要的信息以确定符合现实的行为标准和评价正在进行变化的行为;二是通过对一个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的加倍注意,促进自我指导的发展影响自我观察的因素有以下五种:第一,时间上的近似性及时的自我观察可以提供大量的信息因此,当行为正在进行时,这是通过自我观察,进行自我评价以影响行为的最好机会周期性的自我观察,因为它提供的只是部分的信息,所以同对一个人的行为进行持续的注意相比,仅能产生微弱效果的自我调节第二,反馈信息如果一个人不清楚他是怎样行动时,评价性的自我反应不能被唤醒当行为进步的证据明显时,自我观察便可加强行为反应当行为进步的标志在某种程度上含糊时,自我观察几乎没有效果当行为进步并不特别显著或行为时常发生变化时,除非得到特别重视,否则对他们的较好注意并不具有较大的益处。
第三,动机水平那些渴望改变他们正在观察的行为的人们,更易于为自己树立目标,将注意集中于他们取得的进步并进行自我评价,低的动机几乎使人们不能观察有动机的个体比没有动机的个体更可能提高自我观察的行为第四,行为的价值行为的价值也影响自我观察一些研究显示,同样的行为若被随意地指定为一个积极的、消极的和中性的价值,然后监控被试者的行为表现,结果是,自我观察产生了有关行为期望的不同的模式:有价值行为增加了,无价值行为减少了,中性价值的行为没有变化第五,观察到的成功和失败行为变化程度部分地依赖于成功和失败能否观察到,观察到的成功,能提高需求的行为;观察到的失败,则不能引起起行为的任何变化,甚至会降低行为我现成绩自我观察不是简单的机械记录过程,它时常受自我判断和自我反应的影响自我观察与自我调节的其它过程是不可分离的2、自我判断指人们为自己的行为确立某个目标,以此来判断自己的行为与标准间差距并引起肯定的或否定的自我评价的过程自我判断的核心是自我标准的建立对大多数和行为来讲,评价其行为的适应性并没有绝对的标准跑一英里所需要的时间,做某一课题所得到的分数,这些内客并不能传递有关自我评价的充分信息当评价行为的适应性相对地受到限制时,评价是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进行的,一个想得到较前名次的学生,考试中得到ll5分,如果他不知道别人的成绩,就不能进行肯定的或否定的自我评价。
班杜拉认为,自己要想评价由社会标准衡量的行为,至少需要相对地比较来自三个方面的信息:绝对的行为操作标准、个人标准和社会参照标准参考的标准因课题不同会有不同的形式在某些常规活动中,基于代表集团利益的一般标准被用于决定个人的相对价值,然而,最为常见的则是人们与在同一环境中的特定的同伴的比较因此,对同伴的判断实质上受制于比较他人的能力水平的影响与能力较低的人进行比较提高自我评价,为更有能力的人比较则会降低自我评价社会学习训练不是让人们把自己与他人比较,而是让人们参考自己的能力和标准去判断自己但是,在竞争的社会里,某人的成功意味着他人的失败,因此,社会的比较也必然要反映到自我评价中来在以集团主义的伦理为基础的社会里,自我评价主要在个人为了共同的目标所做出的相对贡献和集团的成绩水平的基础上进行自己以前的行为一直用作现在行为的参考标准过去的行为主要通过影响判断标准来决定自我评价某一行为的标准达到后,它不再具有挑战性,人们将寻找新的自我满足人们在成功之后倾向于提高行为标准,而在遭到连续失败时则倾向于把行为标准降到更现实的水平班杜拉认为活动的价值和人如何归因也是影响自我判断的因素人们并不关心那些对他们几乎没有意义的活动。
对没有价值的活动他们从不付出努力自我评价造成个人结果的只是那些影响个人幸福和自尊的领域在行为归因过程中,人们在把成功归结为自己的能力和努力时,他们为成绩而自豪但他们把成功归结为外部因素时,就不会为此感到多大满足人们对自己负有责任的不适当行为感到自责但是,若是由于不可控制的环境,或由于自己不具备那种能力,所适成不适当行为时,人们不会感烈自卑3、自我反应指个人评价自我行为后产生的自我满足、自豪、自怨和自我批评等内心体验自我反应是个人满足兴趣和自尊的发展的重要和持久的基础完全符合行为标准的工作会形成个人有效感,增强对活动的兴趣并引起自我满足没有活动标准和对活动不进行评价,人们会没有积极性,感到无聊和仅仅满足于一时的外部刺激过于严格的自我评价也会成为个人不断烦恼的原因,引起一些精神病理症状,造成各种异常行为,甚至导致自残班杜拉认为,行为标准的建立既可以通过教诲,也可以通过示范人们在观察他人如何评价自己行为的基础上,部分地学会了如何评价自己的行为成人提供了有价值的行为标准他们在孩子达到和超过标准时总是很高兴,而在孩子的行为达不到标准水平时,则表现得很失望其结果是,儿童变得能够以自我认可和自我批判的方式来反映自己的行为。
从大量的示范影响中选择哪种自我评价标准,受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榜样与观察者的能力是否一致就是因素之一一般来讲,人们更喜欢选择与自己能力相仿的榜样作准当自我满足以高成就为条件时,要想达到能给予奖赏的行为水平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努力,因此,人们不愿意设立太高的标准这是可以理解的尽管如此,高标准仍被广泛地采用着,这是因为人们在追求高标准时会受到社会的称赞和夸奖,而自我满足于无足轻重的行为则会受到责备看到他人因追求高尚的行为受到公众的称赞,这促使观察者也效仿社会环境中有很多互不一致或相互矛盾的示范影响面对这种情况,儿童往往选择同龄伙伴的标准,因为成人的标准相对地高些,选择成人标准的儿童由于看到自己的成绩总是低于标准而经常感到失望如果不同的标准或同一榜样在不同的场合所表现的自我标准不一致,那么学习榜样的过程会发生混乱因为观察者必须处理矛盾的信息,最终形成一个衡量自己行为的标准最容易产生矛盾的是观察者知道自己所期望的榜样与他人坚持的标准不同班杜拉认为,最严格的行为标准的建立需满足三个条件首先,要观察到成人榜样由于坚持高标准而受到社会称赞其次,儿童们没有接受与之相矛盾的同龄榜样的标准第三,儿童没有受到成人榜样的很不严格的要求。
他指出:由于使用的标准不同,使某一个人满足的成绩会使另外一个人不满足评价标准因活动而异,不同领域的行为易于形成不同的自我评价一个人的自我概念甚至会因同一活动领域的不同侧面而有所不同因此,某一特殊领域中自有评价的测量比综合的测量更有意义班拉拉认为自我调节系统存在的原因有四点第一,社会的影响人们若不坚持自我的标准并为之努力,可能会受到他人的“负面浸染”第二,对现实情景的预测人们估计到,如果自己不努力达到目标,会得到什么境遇第三,个人的得益一个人可能从自我对不良行为的改变中得到实际的好处第四,示范者的影响看到他人的成功,会直接影响个人自律的动机和方法编辑本段班杜拉的自我调节理论评价班杜拉自我调节概念是从自我强化概念衍生出来的班社拉的自我调节理论强调入的心理的主观能动作用,它使人的行为变得富有生动性和选择性,反映了人的认知和情感对行为的多种影响自我调节理论的形成,把社会学习理论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是班杜拉及其学习理论的最重要的转折点班杜拉及其社会学习理论不赞成行为决定于外在奖罚的行为主义观点,认为如果那样,人们会象风向标一样,连续不断地改变方向;批评行为主义因忽视人类自我控制的能力,而否定了人类可用自己的感觉、思维控制自己,并因而塑造了一个残缺不全的人的形象;主张人类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能够通过他们自己生成的结果对他们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施加一些控制。
这些观点是值得肯定的班杜拉的自我调节理论对道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班杜拉认为,各种社会示范对儿童道德标准的建立和整个社会进程发生重要影响,而人一旦社会化,就不再依靠外在的奖励或惩罚,而是靠自己内部标准来调节自己的行为因此,自我调节是儿童道德行为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自我调节是儿童调节自己道德行为的内在动机,是他们通过积极思考不断加强道德认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对道德原理、道德规范的自我体验并使之内化为自己的道德信念的过程所以,在道德教育中应重视儿童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提高儿童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水平第二篇: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内容探讨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换言之,就是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学习者做出与之相对应得的行为过程步骤: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复制过程,动机过程积极意义他突破了旧的理论框架,把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加以融合,以信息加工和强化相结合的观点阐述了学习的过程和机制,并把社会因素引人到研究中他所建立的社会学习理论开创了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着重强调外部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三种因素对学习的影响,尤其是替代强化。
观察学习法在现实学习应用中作用很大,如无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