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析米芾尺牍中的基本笔画.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324414901
  • 上传时间:2022-07-1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8.64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浅析米芾尺牍中的基本笔画    陈力(山西大学)Summary:米芾是我国北宋著名的书法家,其书画自成一家以米芾尺牍《竹前槐后诗帖》为例,巧用永字八法分析其笔画特征,并在与楷书的对比中,更加突出其行书的独特之处Keys:永字八法;《竹前槐后诗帖》行书;笔画特征在我国北宋时期,有位怪异之才可谓独一无二,乃至整个书法史中,亦绝无仅有,他就是集古出新的书法巨匠——米芾喜效其法者”分析每个笔画形态、特点等是必要的现在书法教育,多数以楷书为入门,当楷书学习到一定阶段时,可根据自己喜好选择行书或隶书,再继续深造既然永字八法是学习楷书的必备之法,那从楷书转向行书的学习过程中,能否运用这八法以求达到米芾行书的入门学习现以米芾四十二岁所作尺牍——《竹前槐后诗帖》为例浅析其基本笔画一、点为侧强调点像鸟儿一样翻然侧下,如高山坠石一般,重书写时的干净利落对于整个字而言,点虽小,但要做到每次书写点画,都悬起笔管,随笔下落于纸上,使笔锋打开,自然而遒劲这样的点画更是画龙点睛如“为”字第一笔,中锋直接入纸,笔锋散开,快速收笔,空中取势连下一笔因行书中,笔画之间的联系常表现在纸上,形成牵丝映带,点画也常与别的笔画连写,如“寄”“小”,或实写出或空中连接下一笔。

      行书还常将捺写为反捺,即长点,技法基本相同,只是将点画拉长,如“尺”;又有时将“口”变为点,如“欲”点书写方式基本相同,只是要根据不同的字、位置而做变化二、横为勒意在说明横画像勒马时所用的缰绳一般,注重平滑有力道书写楷书常要求横平竖直,行书并非如此比较而言,通过字形欹侧等变化,使作品更丰富,但同样与楷书一样,横画要如勒马缰绳一般有力因此,行书横画不是一成不变,要随字形做相应的倾斜、弯度变更,大多数横画是左低右高,如“才”,起笔入纸,想楷书横一样,顿后行笔,随之收笔,笔锋朝向下一笔;再如“奉”,亦是直接起笔入纸,但不顿笔,行笔后轻收笔连接下一笔行书中有时将两点及以上点数变为横画,如“然”;将“辶”中平捺变为横,这时需根据字形作弯度变化,但一样要求平滑、有力道在其中,如“还”米芾行书的一大特点是其横画,如“前”,横的起笔甚是特殊,笔锋先向左行笔,然后翻折向上,顿笔后继续向右行笔,这样的横画在米芾行草书中大量运用但无论横的形态如何变化,皆要如勒马缰绳三、竖为弩弩指弓,这里借弓发箭时紧绷的样子比作竖画像竖画这样的长笔画经常是一个字成功的关键,竖画是否苍劲有力,直接关系到这个字是否有筋骨,所以为竖必弩,贵战而雄。

      如“剧”,顺峰起笔,顿笔后中锋行笔,笔锋在行进过程中逐渐提笔,最后收笔,但这一笔与楷书相比,有向内弯,如此看来,更显发力的状态书法讲究平衡,有行草书中最多是笔画粗细的变化,有细必然用粗来压脚,因此,有时笔画不能像楷书那样粗细变化不明显,需要根据字形调节变化,以求丰富的视觉效果,再加上米芾竖画的一大特点——上细下粗,如第二个“芾”米芾尚意,如“阴”,其中竖呈曲线,类似这种笔画,我想更能体现书写者的气韵变化,从而带着模仿其书写状态来深入临摹,加深对米芾书法的了解四、钩为趯钩画像顽皮的小孩,在字中古灵精怪地跳跃着,而跳跃时所发出的力像射出的箭一发不可收拾如“槐”,先存其笔锋,得势再出,快速发出才能形如锥子,在书写钩画的时候,应将全力集中于钩尖,才不会有轻浮缥缈之感米芾的竖钩无人与之相同——蟹爪钩,写完竖后顿笔,调整好笔锋后钩出,在笔尖快离纸时向左上方再作钩五、提为策策意思是策马时所用的鞭,有上扬之势行书中很少有单独的提画,一般与别的笔画一起书写,如“环”,还有时像木字旁等,其中的撇与点写为短撇与提,如“槐”提与钩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方向和长度不同,回锋起笔后使笔锋上扬,中锋行笔,毛笔逐渐离开纸面,方向朝向下一笔画,行书的提在运笔过程中与楷书基本相同。

      如前所述,行书中的牵丝映带是笔画之间联系的体现,使笔顺更加明显,我认为这些牵丝亦可以用提画的写法完成,只是不用起笔,且收笔处是下一笔的起笔,如“增”等六、撇为掠撇像用篦掠发,一扫而过的感觉楷书中撇像斜置的悬针竖一样,只是出锋处要缓慢且力匀,笔锋要完全离纸才停止发力,行草撇亦如此,随着字形的需要变换弯曲程度如“人”,此处的撇几乎没有弯度;如“友”,横书写完后笔锋上挑,翻折后直接写撇,此时的撇在后半部分有一定弯度;再如“胥”,无起笔,弯度更大,甚至有上揭之势,与下一笔成牵丝米芾作品中有的撇与楷书的兰叶撇形态相差不远,如“使”,书写方法亦基本相同无论楷书还是行草,撇画皆求中锋行笔、苍劲锋利七、短撇为啄像鸟儿啄物快、锐且准,这是短撇的要求,也只有这样,才能使短撇劲如铁石如“缺”等,起笔时调整笔锋,向左下方快速撇出,迅速提笔使其离纸但行草书中,短撇常与横等笔画连写,如“午”,这样的情况便不用出锋,与楷书折的写法一样八、捺为磔提起捺便想到一波三折,这种形态的形成是因笔锋的开张米芾作品中的捺形态丰富,其中有一种与楷书几乎相同,如“咫”,顺峰起笔入纸,向右下方行笔,边行边按下笔锋,再向右方顿笔、平出离纸。

      在米芾众多特色中还有一点与捺有关,如“人”,此处捺不仅是反捺,更像楷书的兰叶撇,无回锋收笔,在行笔渐行渐重后提笔离纸如此看来,一切字体皆能找到与永字八法的相通之处,从书法史的角度看,楷书是五体之中最后一个形成的书体,是其余四体在长期发展中孕育而成的结晶,既然楷书是书法学习的基础,就意味着楷书是所有书体的根基,找出楷书与所学书体的相同处,益处会颇多综上所述,米芾行书的入门学习亦可以运用楷书之法——“永字八法”作为对照进行临习,对于“喜效其法者”的初步学习有很大的帮助Reference:[1]曹宝麟.中国书法史·宋辽金卷[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169.[2]王墉.中国书法简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黄简.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365.编辑 薄跃华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