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卓绝非凡晏阳初对当代教师职业理想教育的启示.docx
9页卓绝非凡晏阳初对当代教师职业理想教育的启示 收稿日期:2014-01-11作者简介:赵玉生,男,山东茌平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教师教育研究.卓绝非凡晏阳初对当代教师职业理想教育的启示赵玉生(昭通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云南昭通657000)Reference: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系统论述了晏阳初在平民教育工作中表现出来的那种卓绝非凡的教师素质和教育家品质,旨在为当代教师职业理想教育带来理论上的某种启示Keys:晏阳初;卓绝;自信;人本;自主;公善;品质;研析G659.29:A:1007-2187(2014)03-0076-04晏阳初(1890—1990),现代著名教育家、中国乡村建设家、“世界平民教育运动之父”先生自尊自信、独立自由、至公至善的教育家品质至今都被世人所称颂,其人格足以成为当代教师职业理想教育的国家楷模卓,一种超然、一种独立;绝,一种超越、一种少有作为一种人格、气魄和精神的魅力展示,卓绝之人常能给人一种赏心悦目之感:就像一块奇木,从外表看上去,它坚硬光润;当你走近时,它又香气袭人晏阳初就是这样一块奇木:他自尊自信,胸有定见,不“享现成的福”;他以人为本,为“病”人着想,推诚与共;他人格独立,行为内敛,会因孤傲而受排挤;他成就卓著,不谋私利,终获世人称赞。
他是“儒家优良文化的现代化”传人、西方基督文明中国化的使者、现代中国教师行动研究的奠基人他革了4000年来“士为专业”教育的命,并进行了“世界上最大的民办乡村改造运动”;他“为国家的利益而尽力”,也为人类的事业而造福;他的平民教育工作前无古人,他的为民思想千古名垂;他为当代教师职业理想教育提供了一个“动人的例证”一、自尊自信自尊,自我尊重、自我爱护;自信,自表诚信、相信自己晏阳初认为,平民教育是一种很特殊的教育,它既不是“中国式的古董教育”——一味去读圣贤之书,也不是“西洋式的舶来教育”——让教育片面适应生活平民教育是一种能改造民族生活方式的教育——乡村人民实验教育晏阳初认为,中国农民基本问题的解决不能靠古董教育,不能靠舶来教育,应该靠实验教育,应该改造民族生活的方式,然后再进一步的推广开来然而,实验教育既不能模仿,也不能抄袭,只能是创造,自己创造,自尊自信;可是,一些有“油条”心理的人,“只知热炒热卖”,“专门去投别人”,“结果弄得没办法”\[1\]443晏阳初认为,教育是越模仿,人就越没有自尊和自信,就如“新教育”一样,无非是一些“从东西洋抄袭来的东西”,根本不切合国情,因为他们没有看清楚中国人的病源而胡乱地让他去吃西药;结果是病越治,人就越虚弱。
晏阳初认为,要提高民族的自信力,需要有民族自信的教育家;而教育家是不会盲目抄袭他人的模式,他们要在查清“病源”的情况下才去治病救人的,而这样的教育家才能医治好人民的身心晏阳初认为,学问的追求和人格的修养是事业的两条腿,走起路来缺一不可;否则,“靠天吃饭、依赖天命”、不通“中西古今”,或者一味崇洋媚外、不联系实际,日美苏俄地盲目抄袭是没有多大出路的故此,一方面,要“应用欧美的科学”来“驾驭自然”;但另一方面,要有吃苦的精神才能“造就自己”;否则,“学东也不东,学西也不西,简直不知是什么东西”\[1\]190晏阳初指出,要完成“造人”的使命,需要我们的教育能“既不仿古,也不仿欧,自尊自信,走自己的路”\[2\]14,需要我们的改造能扎根民族文化、扎根平民生活、扎根农民心里,需要我们的运动能消能除藏在人民心底的“矛盾、迷茫、怅惘与冲突”在法国,他找到了这种方法;在定县,他运用了这种方法;在国外,他推广了这种方法他没有“乱七八糟地拿来借用”,没有“迷信和盲从他人的态度”,没有“一味模仿和抄袭他人无所作为的作风”他自己早年曾有即兴“腹有圣经气自雄”对联创新之作;他曾接受过梁漱溟的主张,但终于没有被同化;他曾为美国《生活》杂志撰写论文指出,“中国能够将自己建设成为现代民主的国家”,这些都是先生自尊自信的表证。
在晏阳初看来,杜威“也只是把一班小孩子放在人为的环境里去研究”;“中国一般的学者,也很少自己有自己的一套对问题的看法与作法,大都是东拼西凑,而没有把中西的学问融化在一起”\[3\]279晏阳初则不然,他以“整个的国家的缩影”为研究对象,并能“融入到人民中间,和他们打成一片”\[4\]55;他的平教会师生能主动深入到民间,耗时两年,调查了470多个村庄,汇编出百万字的《定县社会概况》,这“在欧美也是前所未有的”而就其国际影响力来看,定县“愚弱穷私”的四大救治办法也改变了“哈佛、威斯康辛、密西根等几个有名大学”的课程计划;晏阳初没有“奴性十足地照抄别人的办法”,相反却赢得了世界学术界的尊重,这是一种自尊自信的内容表现二、以人为本管子曰,以人为本,霸王之所始也;孟子说,君轻民贵;晏阳初说,“国家的主人翁明明就是人民”,世界上最宝贵的事物就是人民,“民为世界之本,本固则世界安宁”\[3\]337出身书香门世家的晏阳初自幼熟读古书,民本思想如一颗火种埋在了他幼小的心田;晏阳初深受西方民主思想的熏陶,对“民有、民治、民享”等民主主义有着深刻的理解;受基督教博爱精神和人道主义的影响,天下一家的观念成为了晏阳初处世为人的一种宗旨;为一战华工服务,坚定了晏阳初开发“脑矿”的信念;在城市平民中开展扫盲运动,使晏阳初辨明了方向;和乡村农民一起生活,使晏阳初找到了从事平教运动的“感觉”:与平民“共同计划,共同工作”,“从他们所知开始,用他们已有来改造”\[3\]562,“使他们有智能达到他们的理想与改造的目的”\[3\]278。
晏阳初深刻指出,中国的问题虽然比较复杂,但最根本的却是“人”的问题,是害了三大疾病的人的救治问题:一是不能识字读报——谓之瞎;二是不知社会情形——谓之聋;三是对社会现状默不作声——谓之哑为了拯救此等发生了问题的“人”,晏阳初开展了著名的定县实验,发动“农民自己起来干”,“绝不代为之谋”为此,他召集学者,慷慨激昂,脚踏实地;为了筹措经费,他到处劝募,声情并茂;为了启发民智,他不惧烽火,饱含热泪;为了消除混乱,他大声疾呼,专心施教他坚持的是民本思想、基督精神和民本主义,实施的是宏观教育、整体改造和改良思想,使用的是家庭改良、生计发展和校风改造方式,其真正的目的是要实现民族再造、民族自救和民族自强先生实施的是人性化的教育、爱的教育、开发民智的教育、启迪民慧的教育;他的改善平民生活的教育方法也“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不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他对“以人为本”思想进行了合理的阐释三、独立自由作为一种态度和精神,独立是指不依附外来势力、不接受外界束缚,“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而作为一种思想和境界,自由是指束缚中的解放、条件性的“自决”,是一种行善的意愿、一颗普通的百姓心独立之人,不会因为依赖他人而被迫沦为一种玩偶;自由之人,不会因为蝇头小利就去作茧自缚。
晏阳初教育大家说,“从事平民教育,不是那一党的工具,不是那一个人的走狗”\[1\]182,而是为了让人民能获得“免于愚昧无知”的自由,甘愿做民众的启蒙者,成为民众的仆人,“做三万万以上农民的走狗”如在民国军阀混战时代,虽然几乎每个老军阀都聘请过晏阳初去指导平教工作,但晏阳初却认为,知识分子要保持自己的人格完善,保持学术和实验活动的独立,“宁愿穷也要选择自由”,不要因为钱“而成为别人的代理人或工具”先生也是这样做的他一生不“接近或介入政治”,不参与任何党派组织,不为政治势力所用;他不依赖政府力量,不接受条件性捐助;坚持自主自立、自我发展,不升官发财、反对外部干涉他的平教会是一个纯学术性的研究组织,没有和军阀势力和国民政府发生任何关系;无论财政有多么困难,先生始终坚持经费独立预算他努力保持平教会的非官方化,努力保持乡建设运动的非基督教化,不去做军阀的行政院长,甚至“违背国民政府教育的规定,不同意在学院建立训导处、国民党和三青团,坚持成立有更大自主权的学生会”\[5\]37他曾有感于蒋介石的新生活运动,但终因“形式主义、党派色彩和权欲之争”而分道扬镳;他曾应蒋介石的邀请指导过浙江奉化溪口的乡建工作,但他认为那是在“和政府合作”,“帮政府的忙”;他没有“站在政府一边来改造农民”,成为政府的依附者,甚至“官方的爪牙”;他是“站在农民一边来改造政府”的;他是“人民的十字军人”,“向愚昧贫穷开火的战士”;从反对外国侵略和封建压迫,到“四自会”的成立,再到抵制“三民主义”必修课,后到发电报抗议美军暴行,都是先生独立自由人格的表现。
四、公共的善作为一种追求,公众的善是一种造福人类的伟大事业,是“为国家的利益而尽力”的一种奉献精神,是为启发“绝大多数人民智能”之牺牲精神,是为了信仰能超出国界的一种事业追求晏阳初认为,“一个真正高贵的人应具有全国性的国民意识”\[1\]160,是要“把这个目不识丁的农民和苦力的国家,改变成一个优秀农民、现代技师、和健全公民的国家”\[3\]314,因此必须“无党无派纯粹是站在人民的立场说话”,不去做“狡猾的政客,以邻为壑,不择手段,被人唾骂”\[3\]85他“超越了对自身所属专业或所属门类的局部关怀,参与到了对国家、民众和时代问题的探讨之中”\[6\]40;他把“科学化、合作化、纪律化、现代化”思想植入到了第三世界人民的头脑之中去晏阳初指出,“全世界3/4的人民是缺乏智识的,缺乏温饱的,缺乏健康的,缺乏组织的”,必须要“立足现代文明”,专心平教事业,改造乡村农民,救治社会伤痛为了培养素质更好的人民,他费尽心思,殚精竭虑,开办识字班,成立平教会,组织育才院、乡建院、改造院、研究院……;他为了人民的第五种自由奔走呼号,部分地解除了第三世界民众的困难;他“在世界黑暗之处点燃了一盏明灯”他不是“职业哲学学者”,也没有多少“文化专著”问世,但他的平教工作却是“很系统、很成功”,他身边汇集了如此多的崇拜者和实践者,他的平民运动深入到了整个的平民群,在印度、泰国、菲律宾,在古巴、危地马拉、哥伦比亚,在加纳或者东非……他没有为自己着想,尽管“他完全可以能在自己国内成为一名伟大的政治领袖”\[3\]594-594。
他是中西方两种“异质文化”的传承者,也是两种文明“精神领域里的漂泊者”;在追求人道主义的征程中,他有过彷徨、苦闷、挫折和困惑,但这不影响他获得崇高的声望在日本,他为那里的人民竖起了农村现代化的路标;在美国,他促使美国国会通过了扫盲法案;在世界,他使人民看到了摆脱贫困的曙光他是“中西文化的产儿”、东西文明的“世界公民”他使“大约6000万中国文盲脱去了文盲的帽子”(截止1945年),他为全世界“培育了来自91个国家、2500个组织的9000多名农村开发专家”\[7\]22;他被视作为“中国的圣雄甘地”;毛泽东敬佩于他的宗教家精神,蒋介石为他指定学校实习区1943年,他与爱因斯坦一起成为“世界最具革命性贡献的十大伟人”之一;1945年,前Yale大学校长安吉尔赞誉他开创了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运动;1960年,他获得了由菲律宾总统颁发的最高平民奖章;1987年,里根总统颁给他“杜绝饥饿终生成就奖”,1988年,里根总统在先生95寿辰之际称赞他是“全心全意为他人服务的贤达之士”;1989年,布什总统赞誉他“重申了人的尊严和价值”他是与孔夫子一起被世界人民所认同的伟大华人;他“赢得了公众和对手的尊重和钦佩”,博得了世界人民的爱戴。
正如日本学者所言,晏氏虽已仙去多年,但“IIRR现在还在那里存在着”;“虽人间再无晏阳初,但师道自有后来人”\[8\]40晏阳初先生精神不死!Reference:[1]宋恩荣.晏阳初全集·第一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2]吴洪成.晏阳初的定县乡村平民教育实验述评[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5(2).[3]宋恩荣.晏阳初全集·第二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4]孙修福,孙雨露.赛珍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