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哀诗》.ppt
15页七哀诗,,一、题解 1、作者:王 粲,字仲宣山东邹县人建安十八年(213),魏国既建,拜侍中 故明代张溥辑有王侍中集1卷,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2、“七 哀” :哀思之多 七哀是乐府歌辞.,,二、背景 东汉末 李傕、郭泛发动兵乱,攻陷长安王允策动吕布谋杀董卓卓部李傕、郭泛报仇,围攻长安 吏民死者上万人离开长安到荆州避难 三、作品分析 叙事为线,抒情为主旨,情与事交融,布局自然,本篇写作者离长安时所见离乱景象和自己悲 痛心情,是内容最深刻也最有感发力的一首西京”就是长安,汉末长安被破坏的不成样子,动乱给人们带来深重的苦难,蔡琰悲愤诗作过最充分的反映诗人在这首七哀诗中以激愤的心情,痛斥军阀虐民祸世的罪行“出门无所见,白骨蔽中原” 曹操蒿里行:“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 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诗人对生民苦难的流离寄予了沉重的感喟,这反映了诗人对民间疾苦真切的关心和体恤可以说,忧民而忧国的忧患意识构成了建安诗人不断进取,执着追求的原动力七哀诗写出了作者内心中最感动、最深刻的一种感情,其痛切苍凉要胜于曹植写弃妇的那首七哀诗全诗共四层: 1、2句:世积乱离、满目疮痍时代图景。
点出离开中原的原因 1 虚写,2实写,以实补虚36句:离开长安时的情景 3、4 叙述所离之地,托身之所 “复”:勾带往事;无限的哀思与回顾 (初平元年洛阳西迁长安的往事) “荆蛮”指荆州,不得已置身蛮荒的凄凉心境,,5----6送别的悲惨情景 “对我悲”写表情 “相追攀”写动作,,714句:途中所见 “饥”形象,暗示原因; “顾”动作,不忍离去的情景; “挥涕”神情,心痛欲绝又不得不离去的情景; “独”心理,强调其在矛盾中硬着心肠离开的凄凉心境; “未完”,明确揭示其弃子的原因,弃子,是希望为子得到一条意外的生路盖人当乱离之际,一切皆轻,最难割者骨肉,而慈母于幼子尤甚写其重者,他可知矣清)吴淇六朝选诗定论卷六 1520句:无奈的慨叹和深重的悲伤 行文上从客观描绘转入主观抒情回望长安,又不忍离去 下泉出自诗曹风,据毛诗序说,是一篇的思念治世作品,“忧而思明王贤伯也” 伤心哀叹,肝肠摧折,,艺术特色: 1、层次清晰,感情真挚 “七子之冠冕”(文心雕龙才略) 2、巧妙用典 汉文帝是西汉中兴之主,登上霸陵,勾起对文景盛世的回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