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维度理论视角下的中俄文化比较.doc
8页文化维度理论视角下的中俄文化比较 张雪萍 吉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 要: 人类社会的发展的重要指标就是文化的交流与文化的发展, 这两者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当前在许多研究中都喜欢用到文化维度理论, 这其中就有“个人、集体主义”“权利差距”“不确定性规避”“男性、女性气质”“长期、短期取向”“纵容自制”等理论内容这里从这六个维度对比了中俄两国的文化, 看出两国的民族文化中的差异与共同点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两国的民族文化中的价值观存在微小差异, 中俄两国应加强官方文化机构间的交流合作, 中俄两国应努力促进两国民间的文化交流关键词: 文化维度理论; 俄罗斯文化; 比较; 文化交流; 基金:2010 年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大学俄语任务型教学模式研究” (批准号:GH11508234) Comparison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Based on Culture Dimension TheoryZhang Xueping Abstract: The important indicator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is cultural exchange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both of which are also important symbols of the progress of human civilization. At present, a lot of studies have introduced the theory of cultural dimensions, including “individualism/collectivsm”, “power distance”, “uncertainty avoidance”“masculinity/femininity”, “long-term and short-term orientation” and “indulgence/restraint”.This article compares the culture dimensions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n in the above six aspects. The comparison of the two national culture implies that it is very necessary to study the national culture differences and common points. There are only a little difference in the apsect of value concept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China and Russia should strengthen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official cultural institutions;China and Russia should strive to promote bilateral folk cultural exchange.Keyword: culture dimension theory; Russia culture; comparison; cultural exchange; 人类社会的发展的重要指标就是文化的交流与文化的发展, 这两者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当前, 中俄两国是友好邻邦, 无论是在政治、经济, 还是军事、文化方面的交流都日渐频繁, 两国人民的友谊也在长期的交往中不断加深[1]但是, 中俄两国也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 两国人民在价值观、民族性格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差异, 由此造成的两国对外政策和行为方式的巨大的不同本研究在讨论中俄文化时所依托的前提也就是文化精神, 也就是在讨论中俄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时从民族思想、民族观念这两个精神文化方面来入手思想和观念肯定是文化精神中的核心内容, 它们甚至决定了文化精神中其他内容的形成, 也可以说是文化精神的核心, 它们决定了文化发展的方向所以, 要深入剖析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文化, 要先深入地分析其伦理、宗教、哲学等思想与观念文化[2]本研究所基于的文化维度理论是荷兰学者霍夫斯泰德提出的虽然这种理论还处于发展之中, 有着自身的局限性, 但却仍然是跨文化研究中的主要理论源泉一、文化维度理论概述文化维度理论的提出者霍夫斯泰德曾于 IBM 公司任职,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他对全球四十多个国家的 IBM 员工进行了两次调查, 主题为民族价值观的差异, 调查人数达到 11.5 万人[3]在调查后, 霍夫斯泰德进行了量化分析, 从四个维度提出了民族文化的差异。
这四个维度分别是:个人与集体主义、男性与女性气质、权利差距、不确定性规避这次调查分析也是第一次用量化的方式来考察文化的差异, 为后来类似的调查分析开了先河在这之后, 香港中文大学的学者迈克尔·邦德对二十多个国家的学生进行了类似的样本研究, 霍夫斯泰德根据其研究成果又提出了第五个维度, 即长期与短期取向, 进一步完善了文化维度的理论体系[4]2010 年, 霍夫斯泰德和他的儿子一起又提出了文化维度理论中的第六个维度, 即纵容与自制个人、集体主义”指的是个人对集体的融入程度一些国家的社会文化更强调个人主义, 强调个体所拥有的权利而有些国家的社会文化强调集体主义, 个体被看作是集体中聚合的成员, 是大家庭中的一份子, 对大家庭或对于集体要有服从意识, 要有为集体奉献的精神个人主义的指标数称为 IDV, 如果倾向于个人主义, 这个数值就大如果倾向于集体主义, 这个数值就小男性、女性气质”指男女在性别造成的区别下情感所产生的区别MAS 是男性女性气质指数其指数数值越大, 表示越倾向于男性气质, 如果数值越小, 表示越倾向于女性气质对于男性气质来说, 乐于竞争、倾向于物质性、有确定性、有权利野心, 性别作用特别明显。
而女性气质则倾向于男女有同样的价值观, 在社会中的男女角色差异也不明显权利差距”指在一个组织或机构内部, 低等级的人员对于权利分配不平等的感受和对权利分配平等的期待度如果某一个社会中, 社会大众对于因为权利和财富分配而产生的社会等级差距能够普遍认同, 那就表示其权利差距高如果相反, 社会大众对于因为权利与财富分配而产生的社会等级差距不能普遍认同, 那就表示其权利差距低权利差距低的社会中, 人们更认同社会财富、权利的平等PDI, 也就是权利差距指数, 是权利差距的衡量指标不确定性规避”是指社会成员对于无序的状态及不确定性的宽容的程度不确定性规避指数也称之为 UAI, 这是用来测量不确定性规避的一个重要指标如果分析认为某个文化体系中不确定性规避的指数高, 那这个体系中的成员必然是感性的, 也倾向于通过努力去减小未知的、意外的事情的发生, 对于不确定性的事情努力通过计划、法律、法规来减小发生概率如果某个文化体系分析得到其不确定性规避指数低, 那其具体表现上, 成员的工作与生活态度也更加务实, 更能够忍受一些变化或无序的社会状态长期、短期取向”作为剩余的两个维度之一, 被称作是儒家动因因为其用时间视域来描述社会。
长期短期取向的指标也称作为 LTO一般来说, 长期取向指数高的倾向于长期取向文化, 也更倾向于务实的价值观喜欢用坚韧、勤俭、适应来获得成功而重视短期取向的文化就更看重现在和过去, 倾向于守常、履行义务、尊重传统、尊重人际间的和谐最后一个维度“纵容与自制”是指社会个体控制欲望和本能的能力IWT, 即纵容与自制指数, 用来表示社会成员控制自我的能力如果是纵容的社会, 那成员会倾向于放纵欲望和本能, 积极享乐生活, 在生活中寻找乐趣, 对享乐主义宽容度高如果是自制的社会, 那对于成员的欲望倾向于用更严格的制度和道德去约束和管理, 对于享乐主义认同度低[5]二、中俄文化维度指标的比较通过以上对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的论述, 笔者以下分别从权利差距、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男性化/女性化、不确定性规避、长期取向/短期取向以及纵容/自制等六个文化维度对中俄文化进行比较:(一) 权利差距根据霍夫斯塔德文化维度官方网站 (1) 数据可知, 中国的权利差距数值为 80, 俄罗斯的权力差距数值为 93, 差距并不算大费尔南德斯、斯特皮纳、卡尔松、尼克逊等四人从霍夫斯泰德的前四个文化维度出发, 对中国和俄罗斯两个国家进行了调查研究, 为了对比, 同时也选取了另外七个国家进行对比调查。
这项研究的结果显示, 中国和俄罗斯在“权利差距”维度得分比其他国家的平均数都要高霍夫斯泰德是这样解释的, 一个社会文化如果属于高权利差距社会, 那其社会成员必须对因为财富和权利分配而产生的社会等级差距有着较高的认同感, 社会中可以被感知到的具体表现为晚辈顺从长辈, 学生顺从老师, 下级服从上级, 白领工人优于蓝领工人, 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大等等这些与中国和俄罗斯的发展历史的真实情况是相符的[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随着社会形态的变革, 再加上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思想解放, 政府官员的服务意识还是在提升的, 但是从当前社会大众对公务员考试的关注程度可以看出, 中国长期历史发展形成的官本位思想想要得到改变, 还需要有很多的时间俄罗斯也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时期, 俄罗斯的阶级特权制度明显进入社会主义时期, 俄罗斯人民又经受了集权统治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赫鲁晓夫对经济和管理进行改革, 而到了勃列日涅夫时期, 官僚阶级进一步让人民不再任信国家, 整个社会不稳定因素大大增加到了 1991 年, 苏联解体, 叶利钦在俄罗斯执政, 而俄罗斯的官僚资本问题却不断严重到了普京时期, 俄罗斯民主状况有了较大的改善。
但是俄罗斯境内的官僚腐败问题仍然存在, 贫富的差距也有不断增大的趋势但从整体上说, 霍夫斯泰德对于两国基本属性, 即都属于高权利差距的国家的判断还是有一定事实依据的[7](二) 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关于个人、集体主义的指数, 中国的指数为 20, 俄罗斯的指数为 39相对于其他欧美国家, 这个指数比较低个人指数越高, 个人主义的倾向越明显, 越低则越倾向于集体主义这正表明中国和俄罗斯都是集体主义倾向的国家个人的成就和权利相较于家庭、社会、民族、国家来说, 就不那么重要在集体主义面前, 个人主义肯定是要弱势的两个国家更强调女性的纯洁, 强调爱国主义, 强调孝亲从指数上来看, 俄罗斯的个人主义要高于中国, 但这种差别并不是特别明显作为社会主义中国, 集体自豪感在几代人的心中根深蒂固, 而俄罗斯的东正教是民众的主要信仰, 其长期的中央集权统治, 也让集体主义精神渗透于民族精神的方方面面雷日科夫认为, 因为俄罗斯领土广阔, 精神文化多元, 民族众多, 这都使得俄罗斯人的民族精神倾向于对领袖的崇拜, 相信仁爱精神与救世精神这种民族精神与民族意识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出现, 并非外来[8]弗兰克是俄罗斯著名哲学家, 其分析俄罗斯精神时提出, 俄罗斯精神中有会同性原则, 即长期的历史进程中, 俄罗斯人都乐于过集体生活, 对于共同的秩序与共同的财富更乐于在集体中共享。
在政治生活风云激荡的时期, 也有过俄罗斯人的个人主义与普济主义的激烈冲突, 这往往使得怀旧主义与虚无主义的产生和西方的民主制有明显区别之外是, 俄罗斯的民主不但是一种政治制度, 也是民族文化俄罗斯漫长历史中沉淀下来的帝国情结、救世思想、扩张思想等文化也使得俄罗斯人相对于个人幸福的追求, 更乐于追求国家在世界地位上的提升三) 男性化/女性化在男性、女性气质的数值上, 中国得到了 66 分, 而俄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