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功前三步功教案.doc
156页师资部编写智能气功功法教案华夏智能气功培训中心150目 录第一章 捧气贯顶法教案 1教学目的和要求 1捧气贯顶法综述 1功法讲解:动作部分 2预备式、起式 2第一节 前起侧捧气 6第二节 侧起前捧气 9第三节 侧前起捧气 11收 式 13功法讲解:意念部分 14八句口诀 14起 式 17第一节 前起侧捧气 17第二节 侧起前捧气 18第三节 侧前起捧气 19收 式 19口 令 词 19复 习 题 20第二章 三心并站庄教案 23教学目的和要求 23教学过程 23口 令 词 35复 习 题 35第三章 形神庄教案 38教学目的和要求 38形神庄综述 38形神庄功法讲解 39预 备 式 39第一节 鹤首龙头气冲天 40第二节 寒肩缩项通臂肩 45第三节 立掌分指畅经脉 48第四节 气意鼓荡臂肋坚 50第五节 俯身拱腰松督脉 53第六节 转腰涮胯气归田 56第七节 平足开胯分前后 58第八节 膝跪足面三节连 62第九节 弹腿翘足描太极 64第十节 回气归一转混元 66收 式 69附:七星布位 71口 令 词 73复 习 题 77第四章 循经导引法教案 81教学目的和要求 81学习重点和难点 81教学过程 81口 令 词 86复 习 题 87第五章 五元庄教案 88教学目的和要求 88五元庄综述 88五元庄功法讲解 89第一式 顶天立地合化混元 89第二式 畅通毛窍开启三关 94第三式 鹤企四顾神守中寰 98第四式 展翅翱翔揉抻弹颤 101第五式 喜笑助心神 中峰立山根 103第六式 凸腰强肾志 命门连耳门 107第七式 缠绵中宫意 混元四脏真 111第八式 展臂护日月 转目炼肝魂 117第九式 伸缩开肺气 悲心益魄身 122第十式 悠悠鹤步运形躯 126第十一式 抖翎心宁四末齐 128第十二式 逍遥起落神贯顶 129第十三式 混元一气连天地 131附:五元庄功法特点简介 133口 令 词 137复 习 题 141第六章 脏真归元法教案 144教学目的和要求 144学习重点和难点 144教学过程 144口 令 词 149复 习 题 151第一章 捧气贯顶法教案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要求学员全面掌握捧气贯顶法的功理、功法,能熟练地练功,并对本功法有较深的练功体会,能做形体示范和讲功。
逐步达到具有独立教授本功法的能力二)通过捧气贯顶法的锻炼,治病强身、强化人体内外气的混化,畅通人与大自然混元气的联系,更好地吸收外界混元气以充足自身,从而旺盛人体生命机能;敏锐人体感触机能,增强人体生命活动的常态功能,促进人体功能态从常态向超常态进展,进而引发一定程度的超常智能捧气贯顶法综述(一)智能动功的第一步功-捧气贯顶法是治病健身的基本功,此功法通过姿势的开合与意念导引的配合,引动内气外放、外气内收,从而畅通人与大自然混元气的联系本功法是行之有效的采气、聚气之法,通过本功法的锻炼,可以迅速地学会与运用发放外气治病的技能二)捧气贯顶法从字意上讲,就是把大自然界混元气用手捧起来,贯入头顶,并由此进入全身,这不仅是对捧气贯顶法字意的解释,而且是第一步功最根本的要领三)捧气贯顶法由(预备式)起式、收式、第一节-前起侧捧气、第二节-侧起前捧气、第三节-侧前起捧气五个部分组成其中起、收式的动作路线是正反相因的第一节-前起侧捧气与第二节-侧起前捧气,也是正反相因的动作虽然不少,但实质只是拉气与贯气两部分内容四)捧气贯顶法的练功特点1、练捧气贯顶法的根本原则是神(意)与气合,以意引气,神气并重这里所说的气,一是大自然中的混元气,一是弥散在自身周围的自己的气,同时也包括自己身体内的气,不过是以练体外的气为主。
其引动方法与原则如前所述2、借助形体运动的开合来强化意识活动的开合,这一练法似乎又像神形并重,其实不然,因为它的主旨不是要强化形,而是借此引动内气外放与外气内收3、为了达到上述练功要求与目的,需要:一、神态悠娴,恬静安舒,怡然自得,即美在心中,乐在心中,且坚定自若;二、姿态要舒展大方,潇洒自如,不拘谨、不做作,要放得开,收得住;三、动作要柔软、圆润、连绵不断,快而不停、慢而不断,灵活自在;四、意识的开合是练好本功的关键,外开时意念要远开至天边,内合时合于体内-越深越好五)捧气贯顶法功效1、通过人体与大自然混元气的畅通,可疏通全身膜络,打通人体关窍、穴道,使人体气脉和畅,从而旺盛人体生命机能2、本功法得气快、气感强,治病健身效果好3、通过本功法的锻炼,可激发出一定的潜在功能,可敏锐人体的感触机能,如对大自然的花草树木、山河湖海、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的感知4、本功法是行之有效的采气、聚气之法通过本功法的锻炼可迅速地学会与运用发放外气治病的技能,如信息组场治病、信息组场带功等功法讲解:动作部分预备式、起式学习重点1、预备式及起式的动作要求2、起式的作用教学过程一、组场(交待学习内容)二、示范动作三、有关穴位介绍命门:在腰部,后正中线上,在第二腰椎棘突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
大包:侧胸部,腋中线上,第6肋间隙处印堂:两眉间联机的中点处,正对鼻尖百会:两耳尖向上至头上方联机的中点向后约1厘米,即一般人发旋处膻中:两乳联机的中点(胸前部,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劳宫:在掌中央,当第二掌骨间隙之中点处,握掌屈指时中指尖所抵处四、预备式讲解预备式包括调形、调神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调形(示范、体会)总体要求:两脚并拢,周身中正,两手自然下垂,目平视前方,目光回收,两眼轻轻闭合,全身放松讲解如下:1、两脚并拢:一说两脚并拢,就标志着要求练功者应该从不练功状态主动调整,进而进入练功状态,从不练功的“人心”状态进入到练功的“道心”状态一听到这一句,就应该主动调整自己的形体,调整自己的意念,使之符合练功的要求两脚并拢即要求两脚的内侧自然的靠在一起,这样使肾经和阴跷脉紧密地结合,对培补肾气有特殊的功效另外,两脚并拢,使下肢连成一个整体,周身气机得以整合2、周身中正:周身上下都要中正,“中”就是要保持中位,“正”就是端端正正首先头要正,不前俯后仰,不左右倾斜好象在百会上方往上提,配合头顶往上顶同时做到:(1)下颏回收,找喉头,喉头回收向后向上找玉枕,玉枕向上到百会,百会向上轻提,通过这样的调整头中正了,全身就自然中正了;(2)印堂回收到头中心,上提到百会,百会上领;(3)鼻尖向下找会阴,会阴后兜沿脊柱上提到百会,百会上领。
3、两手自然下垂:松肩空腋,整个上肢,肩、肘、腕、掌、指都要自然放松,整个肩部向外上轻提,圆撑放松,整个腋窝部自然空松,肘自然放松,两手的五指自然并拢,中指对于裤线处,使得整个上肢的气机圆活通畅4、目平视前方:平视前方片刻,意念与目光相合,放至天地交合处,也可放在眼前一米处的虚空目光逐渐凝聚一点(此点为虚设,并非放在具体事物上)5、目光回收:意念合着目光回收,收到印堂内,以目外眦带动,上下眼睑匀速闭合6、两眼轻轻闭合:相合后可留一线光线,这样有利于集中精神,调动气机,可使身体之气与大自然之气沟通连结,以广收天地大自然之气;也可完全闭合,这样有利于精神宁静闭合后眼球要保持平视状态,不能随便动7、全身放松:意念从上到下,从内到外都要放松1)头部放松:两眉间放松,意念放在印堂,印堂内放松,两个内眼角内放松,意念沿眉放松外展,到眉梢,放松下落,到腮,意念再连着两嘴角轻提,通过这个动作和意念的配合,从而展现出似笑非笑、非常喜悦的状态,古有:“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之说,因此,保持喜悦的情绪就使得体内气血舒畅、通达两唇轻轻闭合,上下齿对齐,舌尖轻轻抵上颚,初练功者可抵在上门齿根与齿龈的交接处2)颈项放松。
3)胸背部、腰胯部放松:含胸、开胸、松肩、虚腋、拔背、落膀结合到一起,先深吸一口气,同时两肩向上耸(拔背),然后呼气的同时两肩向后、向下落(落膀),肩再微前合(含胸),既而肩头向外上方轻提(开胸),最后放松下落(松肩、空腋)腹部微微回收,腰部向后放松4)两上肢放松:肩、大臂、肘、小臂、手腕、手掌、手指都要放松5)两下肢放松:胯、大腿、膝、小腿、脚腕、脚掌、脚趾都要放松,两脚平铺于地,重心放到前脚掌,这样不仅可使两脚长时间站立不易劳累,而且有开地关的作用用头顶百会带动身体微微前后晃动,这样可以放松形体,同时可以把练功者周围的气场调动起来,对练功者大有益处6)内脏器官放松,皮、肉、筋、脉、骨放松作用:通过预备式动作及意念的调整,调整了练功者的形体和精神,在全身每个地方都布意布气,使练功者进入一个良好的练功状态第二部分:调神(体会)讲解:调神要求的重点是八句口诀讲解见后面的意念部分五、起式动作讲解(一)翘掌,下按拉气,前推、后拉,前推、后拉,前推、后拉示范)1.讲解:以小指带动整个手与臂内转90°成掌心向后,然后以腕为定点,中指带动指掌慢慢上翘,成手心向下,指尖向前,手掌与臂成直角,这时两臂自然伸直,肘不要僵。
然后以肩为轴,手臂前后推拉三次,向前推,手臂与身体的夹角约15°(手掌大约前推一掌远),然后,再拉回体侧,拇指根约对于裤线处,推拉过程中,始终保持掌心向下练习)2.说明:推、拉这个动作熟练后就可以划弧形的长圆圈,并带有微小的起伏,使掌心一凸一含,一紧一松,往前推的过程中掌心下按外凸,推到极点,掌心内含回收;往回拉的过程中掌心下按外凸,到体侧掌心内含回收,形成有节律的收按收(即呈),加上意念,往下一按.就到了地下的虚空,把自身的气引出来和地下虚空之气接上,身体放松往回收时手微微一拧,通过这个小小的圆把地下混元气兜回体内单从这动作上看是推、拉,实际是通过小小的收按起到了一开一合的作用随着开合,身体外张、内收体会)(二)(再看一遍,接上)松腕转掌,捧气上升,与脐平,回照肚脐,转掌心向下,向两侧外展,至背后,回照命门示范)1.讲解:以小指带动,松腕,手腕-拧,用小指带着从翘掌再转l/4的圆,使手从掌心向下还原成掌心对体侧,还原时,胳膊和膀子整体还原,这样气就整了臂放松,肩带肘带腕,掌微含,小指微内扣,两手腕与肩等宽,从体前捧气上升,至与脐平,掌心微含,回照肚脐,然后以小指带动,转掌心向下,两臂放松,自然伸直,手保持与腰带同高,向两侧外分、外展至体后,展到不能再展了,肘微弯曲,小臂回收,掌心微含,小指微扣,使手心照向命门。
练习)2.说明:两手回照肚脐和命门的目的均为气贯下田,两手外展时,手不能低于腰带三)(再看一遍,接上)顺势上提,至腋下贯大包,转指尖向前,向前平伸,与肩等宽,回照印堂示范)1.讲解:小臂上提至腋下大包穴,尽量保持掌心向上,指尖指向身体,同时配合开胸,肩要放松,中指指尖点按大包穴,随后肘向后靠,转成指尖向前,向前伸出,待两臂伸直,与肩等宽高,掌臂微收,掌心微含中指指尖回照两眉间印堂穴2.说明:(1)中指点大包穴这是个关键部位,目的是气贯中丹田,人体有十五个大的络穴,每条络脉有一个络穴,大包穴是脾之大络我们练混元气就必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