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资源产业研发的调研汇报.docx
20页生物资源产业研发的调研汇报 为科学筹划我县“十二五”生物产业发展计划,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全县生物产业发展水平,实现以生物产业工业化提升生物开发产业化,促进传统生物产业向当代生物产业转型依据3月1日县委汤副书记主持召开的“产业发展计划研究”会议,县创新办严格根据会议精神要求,由办主任带队,从3月18日开始,组织相关科室工作人员深入全县各乡镇、龙头企业,对全县生物产业发展现实状况、产业研发工作及十二五计划进行广泛调研,现将调研的基础情况汇报以下:一、全县生物产业发展现实状况,全县生物产业产值达147407.7万元,其中:生物农业产值135943.7万元,占92.2%;生物林业产值3208万元,占2.2%;生物医药产值8256万元,占5.6%在全县生物产业产值中,其中,灯盏花、除虫菊、三七、草乌、苦荞、魔芋等特色生物产业产值达28404.15万元,占19.3%,比上年增5175.15万元,增加22.3%,其中:工业总产值13492万元,比上年增4825万元,增加55.7%;农业总产值14912.15万元,比上年增350.15万元,增加2.4%2021年第一季度,全县生物产业产值11428万元,其中,生物农业产值8128万元,生物林业产值600万元,生物医药产值2700万元。
一)生物药业发展成效显著1、灯盏花产业逐步壮大,龙头企业红河千山企业发展灯盏花种植10135亩,关键分布在中枢、舞街、金马、旧城、永宁、白水6个乡镇带动农户近1户,为农户创收4256万元,实现农户增收1970万元,生产灯盏花药材2230吨,平均亩产值4150元企业生产灯盏花素46.5吨,销售产品32吨,实现产值946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9006万元,实现利润1261万元、利税2647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从开始,企业在工业园区新厂内大批量生产,同时还在玉溪江川代加工,扩大生产规模,生产质量稳定经过几年的工艺改善和不停研究,企业在经过gap规范化种植基地认证的基础上,2021年2月又经过gmp生产车间标准化认证另外,企业还开发了部分灯盏花健康系列产品,扩大了灯盏花的使用范围销售部门在维护好原有老用户的基础上,还开发了部分新用户,现在销售市场以云南制药企业为主,辐射到省外部分制药企业2021年,计划在全县发展灯盏花种植1亩,实现产值1万元2、三七、草乌等中药材发展形成规模三七、草乌、半夏是我县继除虫菊、灯盏花以后发展起来的又一新兴产业,已逐步成为我县山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为培植好三七、草乌、半夏等中药材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在发展起步阶段,大多乡镇全部出台对应扶持方法促进发展。
2021年,全县种植三七7000余亩,关键分布在三塘、向阳、永宁3个乡,比上年增700亩,估计总产值达14000万元其中,我县群众种植460亩种植草乌3640亩,比去年同期减582亩,关键分布在三塘、向阳、白水三个乡镇估计总产145.6万千克,农民实现创收1100万元今年,因干旱,全县草乌出苗率普遍偏低,加之草乌种植生产成本投入高,市场销路还未完全打开,全县草乌亩产值估量和上年基础持平种植半夏300亩,关键分布在三塘、向阳、白水、旧城四个乡镇,半夏市场价格稳定,平均亩产值在4500元左右在生物药材产业培植中,县创新办在努力开拓省内外销售市场,正同云南鸿翔药业集团有限企业等药材生产经营企业进行洽谈,邀请她们到我县开发生物药材产业二)生物化工产业形势很好1、除虫菊产业迎来发展新机遇最近,伴随国际市场对无公害除虫菊产品需求量的加大,使我县除虫菊产业发展重获生机同时,因为红河森菊企业多方融资,不停开拓市场,用发展的措施处理本身存在的困难,从开始,四年来,企业前后共向花农兑现欠款1005万元,现在,基础兑清前几年收购的欠款其次,企业又合适提升原料收购价格,致使全县广大农民逐步恢复对除虫菊产业的发展信心。
在加工原料万分紧缺的情况下,企业于就开始从非洲肯尼亚进口除虫菊干花进行加工,现已展现出客商订单积压,加工原料紧缺,产品供不应求的情况现在该企业建成了一套1000l2 co2超临界除虫菊素萃取及精制加工生产线,已安装超声波萃取生产线两条,生产线建成投产后,能够加工处理除虫菊干花10000吨/年,产值达3亿多,给农民带来1万/年的收入在产品开发上,企业现已自主开发的30多项除虫菊生产技术已申报了国家专利,其中20项取得了国家创造专利证书,3项取得新型技术专利证书企业现在生产的关键产品有25%-70%的除虫菊素原药、云菊5%除虫菊素乳油、可湿性粉剂、水乳剂、除虫菊干花、80目花粉和花渣粉等除虫菊系列产品,市场销售情况良好2021年,红河森 1/2 12尾页 菊企业计划在全县种植除虫菊4万亩,收购干花5000吨现在,县创新办正配合森菊企业深入到各乡镇宣传动员,抓好种植计划前期工作2、万寿菊产业快速发展万寿菊是用途广泛的主要化工原料,,全县种植万寿菊1050亩,关键分布在三塘、永宁两乡,农民实现创收126万元为深入扩大种植规模,全方面加紧万寿菊产业发展,今年,针对百年不遇的严峻旱象,县创新办坚持“小春损失大春补,粮食作物损失经济作为补”的指导思想,帮助县委、政府切实加紧产业结构调整,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
结合万寿菊抗旱性强、适应性广、生长周期短、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率高,适宜我县广大地域种植的实际,主动引进国家万寿菊生产加工关键龙头企业曲靖博浩生物科技有限企业到我县扶持带动发展万寿菊产业,并同企业签署生产收购协议,约定补助扶持措施今年全县计划种植7000余亩,估计收花15000吨三)绿色食品加工业前景宽广1、阿庐牌荞系列食品倍受青睐我县依靠阿庐旅游食品有限责任企业开发生产苦荞系列食品及保健用具,关键产品有13个荞系列食品和9个荞系列保健用具,产品关键销往北京、上海、广东、深圳、山东及省内各地州市,倍受广大消费者青睐该企业“阿庐” 牌商标取得云南省著名商标称号,企业产品被评为“云南名牌产品”,经过“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在推广种植苦荞15000亩,带动农户15600户,生产加工荞系列产品1120吨,系列保健荞枕48600个,实现产值1722万元,销售收入1693万元,上缴税金11.4万元,企业取得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开始,该企业在县白水工业园区生物食品加工区内征地74亩,另新建生产加工厂,新厂区建设项目估计总投资2980万元,建筑总面积3600平方米,工程计划2021年全方面完工投入使用。
该工程完工后,年生产加工能力是现在的5倍,年可生产加工荞系列产品5000吨,带动0户苦荞种植户种植苦荞30000亩,年可实现销售收入5000余万元,能够有效促进当地苦荞产业的发展2、魔芋产业种植及加工初见成效魔芋是一个低热量高膳食纤维食品,有排毒、减肥、通便、洁胃的功效,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市场需求量大,产业前景宽广县境内大部分地域较适宜种植魔芋,我县依靠鑫晟魔芋有限企业大力发展魔芋产业鑫晟魔芋有限企业在县内外推广种植魔芋5000亩,为农民增收2500万元企业建成魔芋加工生产线4条,共销售魔芋精粉42吨、素食品190吨,实现销售收入290万元不过,因为企业投资融资困难,周转资金紧缺,群众所种植的魔芋大量销往外地,企业经营效益比上年有所下滑四)传统产业发展不停改造提升,全县完成无公害蔬菜种植55756亩次,新增蔬菜基地余亩,和曲靖、广州等蔬菜客商签署蔬菜订单1200余亩,品种关键是白菜、莲藕、藩茄、莴笋、黄瓜、辣椒等10多个品种,实现产值6222.5万元;水果种植55936亩,新增高原梨、柿子740 余亩,实现水果产值4077万元2021年,浙江、广东客商等在金马、中枢、永宁、白水4个乡镇种植大棚西瓜3720亩,估计实现总产14000吨,实现销售收入4200万元。
现在部分传统产业逐步向“品种优良化、布局区域化、管理规范化、生产规模化、销售订单化”五化方向发展前进五)其它新兴产业正在起步中1、花卉产业有新的突破苗木花卉产业是我县一个新兴产业,含有宽广的发展前景在花卉产业方面,我县在金马、中枢等地逐步引进玫瑰、火龙株等品种进行种植20余亩苗木方面,现在,我县白水镇有观赏植物、绿化苗木基地2600亩,关键品种有清香木、石楠、拟单性木兰、云南尖顶红栾、云南樱花、多花含笑、云南含笑、火棘、鹅掌楸、大叶樟、滇朴、黄连木、长青藤等一批乡土苗木,年生产经营花卉盆景多盆(株),观赏绿化苗木50万株,现已成为我县主要的花卉生产基地,对全县其它花卉产业和专业户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县创新办向州创新办申报的《县乡土苗木及绿化树种繁植基地建设项目》已实施,标志着我县花卉产业开发工作已开启,我们正主动配合县林科所在白水镇抓好项目工程的实施2、重楼、金银花等新兴药材正在引进试种中在旧城镇引进重楼、红花、铁皮石斛种植,三塘乡试验种植金银花100亩的基础上,今年,我县又在三塘乡试验种植柴胡30亩,在立岗、红石岩种植板蓝根600亩,深入丰富了我县特色生物药业的种群二、采取的关键方法(一)实施目标考评县、乡各级一直坚持把生物产业开发工作纳入对下中心目标责任考评,年初层层签署生物产业工作目标责任制,明确产业工作关键和详细发展任务,做到组织有领导,实施有些人员,工作有目标,生物产业开发工作形成一级抓一级,级级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狠抓科技培训为提升生产者科技素质和产业发展水平,各乡镇切实加大科技培训力度,采取举行培训班,请教授、乡土人才、科技示范户讲课,播放电教片,到外地参观考察学习等措施对广大农户进行生产科技培训,处理在产业发展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三)突出产业关键在产业开发工作中,各乡镇围绕县委、政府的总体布署,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抓关键,立主体,打品牌,创特色坝区乡镇着力发展灯盏花、除虫菊、优种蔬菜、水果等产业山区乡着力发展三七、草乌、万寿菊、生姜、苦荞、魔芋、干果等产业,各自打造区域特色,全县初步形成部分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群四)出台扶持政策在新兴产业培植发展起步阶段,县级安排一定的扶持资金,大多乡镇全部出台对应的扶持政策,从种子、化肥、农膜方面给合适扶持五)创新发展模式各乡镇和龙头企业结合各自产业发展实际,不停创新 发展模式有的采取“企业+基地+农户”模式,有的采取“企业+基地+农户+协会”模式,有的采取“企业+基地+农户+协会+合作社”模式,这些发展模式有利于“产、供、销”,“农、工、贸”的结合,有利于整合,发挥优势,互利互赢,共同打造大产业,达成1+1大于2的功效六)依靠企业带动在灯盏花、除虫菊、万寿菊、苦荞、魔芋等特色产业的培植中,我县充足发挥红河千山企业、红河森菊企业、曲靖博浩企业、阿庐旅游食品企业等地方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经过龙头企业带动,不停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品著名度,延长产业链,提升生产值,使产业逐步做到做强,健康发展。
七)做到两个兼顾各乡镇认真做到新、老产业发展统筹兼顾,同时推进,既重视引进培植新兴产业,又不丢传统老产业在继续抓好蔬菜、水果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基础上,大力引进培植新兴产业,全方面增强全县生物产业发展的贮备总量和发展后劲八)确保三个到位一是领导到位在产业培植工作中,县、乡切实把生物产业开发列入当地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行政关键领导挂帅抓,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成立由行政首长任组长,农、林、畜、生物产业办相关职能部门责任人为组员的生物产业开发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抓计划布局,抓工作落实各职能部门通力协作,共媒发展二是服务到位县、乡各级和龙头企业全部配置精干高效的产业开发技术人员或生产教导员深入到各乡镇村寨田间地头跟踪服务,技术指导,切实帮助群众处理在各生产步骤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三是宣传到位县、乡狠抓产业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