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完整版.doc
15页1.太阳和影子【教学目标】1.认识到影子的方向和长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知道这种变化是太阳的运动(视)造成的2.能够通过辨认影子了解物体和影子的关系,能够通过玩影子游戏感受到阳光和影子的关系3.体验到平常事物的变化中包含着科学的规律,有意识的关注身边的科学教学重点】通过一系列活动了解到影子变化有什么规律教学难点】观察一天影子的变化教学准备】教师材料:日出日落图、指南针、尺、钟表、温度计、手电筒、竹篾、三幅没完成的画学生材料:日影仪的制作材料(木棒、橡皮泥、白纸自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一组日出视频,引导欣赏2.谈感受并用几句话简单描述日出及日落情景板书:太阳(调动学生已有的对太阳东升西落的感知,为后续的观察太阳视运动的活动奠定基础3.看看窗外的太阳,同学们能不能描述出太阳此时此刻的位置吗?(引导学生从方位和高度两方面来描述4.为了形象直观地描述出此时太阳的高度,老师向大家推荐一种简单的计量方法1)左手握拳,举到和眼睛一样高;(2)然后拳头一个接着一个叠上去,直到拳头刚好遮住太阳计算一下拳头数,这就是我们测量的太阳高度5.活动:现在就请同学们到教室外实地测量一下此时太阳的高度,注意记好自己此时站立的地点并做好记录。
上科学课时早晨上学时下午放学时太阳方位太阳高度6.回班汇报交流7.现在太阳是出现在(根据当时的方位),我们还会在天空什么方位看到太阳?那是在什么时候?8.请同学们早晨到校及下午放学时在刚才观察的地点观察测量一次太阳的方位及高度,完善记录表二、研究阳光下影子的变化1.刚才同学们站在阳光下时有没有发现身边多了什么?(板书:影子)2.你的影子是什么样子呀?阳光下你还发现了哪些影子?3.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阳光下物体的影子藏着哪些秘密,好吗?为了方便,我们要先准备一个道具,(出示日影仪)这是一个方便同学们长期观测日影的简单仪器4.指导制作日影仪(木棒、橡皮泥、白纸自制)5.指导使用日影仪提醒:纸上的方位必须与实际方位保持一致;日影仪摆放好后,用胶带固定,以免移位6.分小组户外实测按放好日影仪后,用笔画出标杆的影子并测出长度,同时记录下此时的时间和影子顶端的温度再回到教室,提醒学生温度计要放在太阳晒不到的地方时 间杆影长度温 度太阳方位影子方位7.猜一猜,过一段时间,影子还会是原来的样子吗?影子会动吗?怎么动?朝哪个方向动?学生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三、课后探究,完善数据实践出真知还是让日影仪告诉我们正确的答案吧,不过它只会告诉那些具有持之以恒、耐心细致的精神的同学。
请同学们利用每节课的下课时间去观察记录一次,一直坚持到放学,答案就一定会出现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汇报成果1.新课开始,让我们来看一看日影仪把答案告诉了哪些同学2.汇报交流3.质疑:从大家掌握的这些数据,你知道了什么或者你产生了什么问题?交流讨论影子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影子的变化和太阳位置的变化有什么关系?)二、模拟实验,总结规律1.下面就让我们通过一个模拟实验来发现隐藏其中的秘密吧出实验材料,引导学生说出手电筒、竹篾分别代表什么?小标杆的作用是什么?)2.分组实验,模拟太阳的运动,注意观察,记录3.根据记录,描出影子顶端的连线,用箭头表示移动的方向4.分组汇报交流,讨论: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影子的长短和太阳的高度有什么关系?气温的变化和太阳的位置变化有什么关系(可联系上节课实验数据来回答)?5.根据交流总结:影子变化规律:西→东;长→短→长太阳运动的规律:东→西;低→高→低三、动手作画,深化认识请学生拿出三幅没完成的画,组内分工合作,将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画出来课件出示画的内容)(1)学生开始作画,教师巡回指导!(2)小组交流,展示作品3)请用相关科学知识,评价他们画的影子。
评价环节主要围绕学生在前面的探索实践中归纳出的影子的长短.影子与太阳的位置.影子与物体是连在一起的以及影子与太阳运动的方向相反等知识点进行)(4)根据评价,学生再看自己画的影子,把不合理的情况改正过来四、联系生活,拓展应用1.人们利用太阳光能来干什么? (太阳能发电.太阳能电灯.太阳能汽车.太阳能计算器.太阳能热水器等)2.人们利用太阳光下的影子可以做什么?(在树荫下乘凉.遮光窗帘等)教师小结: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五、总结经验,知识延伸1.学习了这一课,你有哪些收获?2.你还有什么问题想继续研究嘛?【板书设计】1.太阳和影子早晨 中午 晚上太阳: 东 低 南 高 西 低 由东向西影子: 西 长 北 短 东 长 由西向东2.太阳钟【教学目标】1.能利用太阳的影子变化规律设计一个时钟,能用手掌测定时间2.知道太阳钟是利用太阳与影子的关系制成的3.了解古代的记时工具日晷及其原理4.意识到掌握利用自然规律可以为人类服务教学重点】了解各种不同形状、不同国家、不同制作方法的日晷(太阳钟)的制作原理教学难点】根据当地的纬度制作太阳钟。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PPT学生材料:搜集古代计时器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谈话:哪位同学能告诉我现在几点了?你们是通过什么知道现在的时间?2.提问:那么在古代,还没有手表的时候,人们又是怎样判断时间的变化呢?(学生自由回答)3.今天我们就来用上节课学习过的阳光下不同时刻物体的影子变化,来看一看我们能不能利用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来判断时间,好吗?(板书:太阳钟)二、探究新知1.认识太阳钟著名的科学家牛顿,小时候就曾做过这样一个太阳钟教师边说边演示)他在空地上插根棍子,每隔2小时,在棍影的终点放一块石头做记号,记下时间他利用摆石头记影子,又在石头上记时间,一个简单、巧妙的太阳钟就做成功了他做的这个太阳钟据说在村上用了70多年,人们把这个太阳种称之为“牛顿钟”2.听了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得到了什么启发?3.学生回答4.认识日晷:实际上牛顿做这个太阳钟,是从日晷中得到的启发出示课本中日晷的图片)它又称作晷仪和日规,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人们根据自然事物的变化规律创造出来的计时仪器,它是现代钟表的起源师:日晷是由晷针和晷面两部分组成,晷面是圆型的石制的,有刻度晷针是铁制的安在晷面中心,晷针的影投在晷面上,并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移动而移动,人们根据晷针在晷针在晷面上的刻度,确定当时的时间。
结合课本图片介绍)5.制作日晷:同学们想不想研究日晷?我们就来设计一个自己的日晷好不好?想一想,你设计的日晷需要什么材料?怎么做?交流讨论动手制作展示并向同学介绍自己的日晷是怎样工作的?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教师小结原理:当太阳光照射到晷针,晷面就出现晷针的倒影,倒影指向晷面的刻度就是当时的时间6.认识手掌日晷A.原来认识和掌握大自然的规律还可以给我们带来这样的好处那么在没有日晷的时候你能利用这一原理计时吗?讨论交流B.教师小结,介绍手掌日晷手掌日晷流传于民间,它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智慧使用方法是这样的(教师带领同学们实践体验):我们面向南边,手掌摊开(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用拇指夹住一支笔,使笔与手掌垂直拇指关节对着正南方,影子落在手上不同位置代表着不同的时间C.共同体验手掌日晷的运用,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用电筒的光代替太阳光)D.从这个试验你得到什么启示?讨论交流三、拓展延伸1.人民的智慧是深不可测的,在古代人们用来计时间的方法还有很多我们来看看这些计时器(出示计时器图片资料)2.小组讨论它们都是利用什么原理计时的3.小组汇报4.你们还知道其他的什么计时方法吗?5.学生汇报6.教师小结。
四、归纳巩固1.无论是古代的计时器还是日晷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2.学生汇报(都有固定的刻度和标识)3.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4.学生汇报5.教师小结6.根据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做一个“太阳钟”或者“计时器”板书设计】2.太阳钟太阳与影子的关系 太阳钟3.昼夜交替【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寻找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多种可能情况,培养学生进行模拟实验的能力2.让学生体验“假设——实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3.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会观察、实验、交流、倾听4.让学生知道对于一个现象我们可以有多种解释,让学生了解要获取更多的信息和证据才能更接近真理5.在活动中,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学重点】能对昼夜交替的原因作出推测,并能用实验方法进行模拟教学难点】要求学生对每种假设进行模拟实验,验证昼夜交替现象会不会出现教学准备】教师材料:PPT学生材料:手电筒、地球仪、记录单等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美丽星球上,每天都发生着许多神奇而壮观的自然现象你们平时注意过它们吗?说说你们都知道哪些自然现象?2.学生:龙卷风、闪电、日食、月食......3.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种我们每天都会经历的自然现象——“昼夜交替”(板书课题)4.每天早上,太阳从东边升起,晚上太阳又从西边落下„„白天可以称为——(昼),晚上可以称为——(夜)。
现在是昼还是夜?那再过12小时呢?再过12小时呢?白天和黑夜就这样不停地交替着,这种现象我们把它叫做“昼夜交替现象”(课件出示昼夜现象图片)5.师:请同学们思考---地球上的昼夜现象和什么有关系?6.生:观察图片,思考并回答和地球、太阳有关,被太阳照亮的地方是白天,太阳照不到的地方是夜晚)7.师:如果地球和太阳都静止不动,地球上会有昼夜现象吗?生:会/不会8.师:那有昼夜交替现象吗?9.生:会/不会(师生互动揭晓答案)二、推测假设1.介绍人类探索昼夜交替现象的一些观点师:怎样才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呢?生:地球和太阳运动起来2.师:让我们看看古人对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观点3.以托勒密的“地心说”为例:他认为地球是不动的,太阳绕着地球转动,为什么古人会有这样的观点呢?因为当时的古人只能站在地球上以自己为参照点,每天看着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第二天太阳又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这样每天观察下来的确感觉地球是静止的,而太阳是运动的,古人相信这个观点相信了一千多年,只要是有人反对这个观点,他们还会把这个人拉出去惩罚一下,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宝贵的生命4.古人的观点是否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呢?下面我们通过一个模拟实验来验证一下:5.老师请同学甲上来模拟地球,同学乙模拟太阳,同学甲不动,同学乙围绕着同学甲转。
当扮演太阳的同学转动时,同学甲看见太阳时说“昼”,看不见太阳时说“夜”6.验证结果: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动是可以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7.猜测:会不会还有其他的可能性也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呢? 各小组通过讨论大胆提出假设并填写实验记录表8.汇报交流9.各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