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pdf
49页文档 目录 1、总论 ................................................. 3 1.1 评价目的 ........................................... 3 1.2 评价依据 ........................................... 3 1.3 评价范围 ........................................... 7 1.4 评价内容 ........................................... 7 1.5 评价单元 ........................................... 7 1.6 评价方法 ........................................... 7 1.7 评价程序 ........................................... 9 1.8 质量控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用人单位概况 ........................................ 13 2.1 用人单位概况 ...................................... 13 2.2 地理位置及主要自然环境概况 ......................... 13 2.3 原、辅材料及产品 .................................. 14 2.4 岗位定员及工作制度 ................................ 15 3、总体布局 ............................................ 16 3.1 总体布局 .......................................... 16 3.2 总体布局评价 ...................................... 16 4、 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 .................................. 19 4.1 生产工艺 .......................................... 19 4.2 主要生产设备及布置情况 ............................. 20 4.3 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评价 ............................. 20 5 建筑卫生学 ............................................ 23 5.1 建筑卫生学调查 .................................... 23 5.2 建筑卫生学检测 .................................... 23 5.3 建筑卫生学评价 .................................... 23 6 职业病危害因素 ....................................... 25 6.1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别 ................................ 25 6.2 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 27 6.3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与评价 ....................... 31 7 职业病防护设施和应急救援设施 .......................... 34 7.1 职业病防护设施调查 ................................ 34 7.3 职业病防护设施评价 ................................ 34 8 职业健康监护 .......................................... 38 文档 8.1 职业健康监护调查 .................................. 38 8.2 职业健康监护评价 .................................. 38 9 个人防护用品 .......................................... 39 9.1 个人防护用品配备情况 ............................... 39 9.2 个人防护用品评价 .................................. 39 10 辅助用室 ............................................. 40 10.1 辅助用室调查 ..................................... 40 10.2 辅助用室 ......................................... 40 11 职业卫生管理 ......................................... 42 11.1 职业卫生管理调查 ................................. 42 12 结论 ................................................. 46 12.1 分项结论 ......................................... 46 12.2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 46 13 措施及建议 ......................................... 47 13.1 本项目职业卫生工作存在的不足 ...................... 47 13.2 措施及建议 ....................................... 47 附表 1:职业病危害现状汇总表 附件 1:委托书; 附件 2:用人单位地理位置图; 附件 3:总平面布局示意图; 附件 4:设备布局示意图; 附件 5: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示意图; 附件 6: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点布置示意图; 附件 7: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 附件 8:现场采样影像资料 文档 1 总论 1.1 评价目的 (1)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
(2)明确用人单位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其危害程度,以及职业病防护设施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的效果等 (3)为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的日常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4)为政府监管部门对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实施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2 评价依据 1.2.1 法律、法规、规章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2016]第 52 号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主席令[1994]第 28 号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7]第 65 号已由2012 年 12 月 28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修订) (4)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国务院令[2012]第 619 号 (5)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2002]第 352 号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国务院令[1987]第 105号 (7)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务院令[2003]第 376 号 (8)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第 47 号) (9)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第 48 号) (10) 《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第 49 号) (11)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 50 号) 文档 (12)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监总安健[2012]73 号) (13)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八条规定》 (安监总局[2015]76号) (14)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工作规范》 (安监总厅安健[2014]39 号) (15) 《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监总安健[2012]89 号) (16) 《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 (安监总厅安健[2013]171 号) (17)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告知与警示标识管理规范》 (安监总厅安健[2014]111 号) (18) 《职业病分类和目录》 (国卫疾控发[2013]48 号) (19) 《高毒物品目录》 (卫生部卫法监发[2003]142 号) (20)《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卫法监发[1999]第 620 号) (21)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国卫疾控发〔2015〕92 号) (22)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管理规范》 (安监总厅安健[2015]16 号) (23) 《用人单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范》 (安监总厅安健 〔2015〕124 号) (24) 《职业健康检查管理办法》(卫计委[2015]5 号) (25)《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2011]第 9 号 2013 年修正) (26)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汽车加油站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有关问题的复函》 (安监总厅安健函[2015]59 号) (27) 《云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职业卫生 “三同时” 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云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2014年 2 月 11 日) 文档 (28) 《云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编制要点的通知》 (云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2014 年 5 月12 日) 1.2.2规范、标准 (1)《职业病危害评价通则》 (AQ/T 8008-2013) (2)《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技术导则》 (AQ/T4270-2015) (3)《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1-2010) (4)《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GB50187—2012) (5)《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 (GB5083—1999) (6)《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 (GB/T12801—2008) (7)《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GB/T50087-2013) (8)《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GB/T50033—2013) (9)《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2013) (10)《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194-2007) (11)《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GBZ158—2003) (12)《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 (GB/T11651-2008) (13)《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 (GB/T18664-2002) (14)《呼吸防护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GB2890-2009) (15)《个体防护装备配备基本要求》 (GB/T29510-2013) (16)《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 (GBZ/T205-2007) (1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GBZ188-2014) (18)《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 (19)《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 部分:总粉尘浓度》(GBZ/T192.1-2007) (20)《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 噪声》(GBZ/T189.8-2007) (21)《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芳香烃类化合物》(GBZ/T 160.42-2007) 文档 (22)《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混合烃类化合物》(GBZ/T160.40-2004) (2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1 部分:生产性粉尘》(GBZ/T229.1-2010) (24)《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2 部分:化学物》(GBZ/T229.2-2010) (25)《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4 部分:噪声》(GBZ/T229.4-2012) (26)《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GBZ230-2010) (2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 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 (28)《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 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 (29)《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 (GBZ/T225-2010) (30)《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T 29639-2013) (31)《职业卫生名词术语》 (GBZ/T224-2010) (32)《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 (GB50156-2012) (33)《加油站作业安全规范》 (AQ3010-2007) (34)《油罐人工清洗作业安全规程》 (QSY165-2006) (35)《护听器的选择指南》 (GB/T23466-2009) 1.2.3 基础依据 (1)委托书 1.2.4 其他依据 (1) 《丽江玉峰水泥有限公司加油站安全验收评价报告》云南巨星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2009 年 8 月。
文档 1.3 评价范围 评价范围以丽江玉峰水泥有限公司加油站涉及生产经营活动的内容、场所和过程为准,主要包括卸油区、加油岛、站房、公辅设施(给排水、供配电) 1.4 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包括: (1)总体布局 (2)设备布局 (3)建筑卫生学 (4)职业病危害因素 (5)职业病防护设施与应急救援设施 (6)职业健康监护 (7)个人防护用品 (8)辅助用室 (9)职业卫生管理 1.5 评价单元 依据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结合现场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按工作场所的相对独立性和实际的岗位管辖范围划分为3个评价单元: 表 1-1 丽江玉峰水泥有限公司加油站评价单元划分 序号 评价单元 主要内容 1 卸油单元 卸油 2 加油单元 加油、开票 3 公辅单元 给排水、供配电 1.6 评价方法 根据《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技术导则》AQ/T4270-2015的要求,按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特点,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检查表分析、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等方法,对用人单位正常生产期间存在职业病危害暴露的劳动者的职业病危害文档 因素接触水平、 职业病防护设施效果以及职业卫生管理措施进行综合分析、定性和定量评价。
1.6.1 检查表分析法 依据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以及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案例等,通过对拟评价企业的详细分析和研究,列出检查单元、部位、企业、内容、要求等,编制成表,逐项检查符合情况,确定评价企业存在的问题、缺陷和潜在危害 1.6.2 职业卫生调查法 职业卫生调查法是指运用现场观察、文件资料收集与分析、人员沟通等方法,了解调查对象相关卫生信息的过程职业卫生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工程概况、生产情况、总体布局、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及布局、生产过程中的物料及产品、建筑卫生学、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辅助用室、应急救援、职业卫生管理、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及时空分布等 1.6.3 职业卫生检测法 (1)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根据检测规范和方法,对化学因素、粉尘、物理因素等进行检测 (2)职业病防护设施及建筑卫生学检测:根据检测规范和方法,对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技术参数以及采暖、通风、空气调节、采光照明等建筑卫生学内容进行检测 1.6.4 职业健康检查法 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GBZ188-2014)等有关规定,对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 根据健康检查结果评价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危害程度。
1.6.5 职业危害作业分级法 根据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结果,按照国家有关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标准对不同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危害程度进行分级 文档 1.7 评价程序 根据《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技术导则》AQ/T4270-2015的要求结合本公司的体系文件, 现将曲靖市中泰新型墙材有限公司沾益分公司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的程序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报告编制及评审阶段 准备阶段:主要是接受用人单位委托、签订现状评价合同、收集和研读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设计变更资料、安全、环保和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及其行政审批文件、开展初步现场调查、编制现状评价方案并对方案进行技术审核,确定质量控制要点等 实施阶段:依据评价方案开展职业卫生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 调查职业卫生管理情况等工作, 并对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报告编制及评审阶段:主要工作为分析整理所得的资料、数据,并对其进行评价,得出结论,提出对策和建议,完成评价报告书的编制对评价报告书进行评审、修改、完善 现状评价工作程序见图 1-1(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工作程序图) 文档 图 1-1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工作程序图 1.8 质量控制 丽江玉峰水泥有限公司加油站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工作的质量,确保评价结论明确、真实、客观,依据本公司现行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编制现评报质控审查、专修改并提交正接受建设单位1 收集有关资料(法规、标准、技术资料) 拟订现状评价质控审确定现状评价汇总、 分析资国家、地方有关法依据现状评价方案开展评价1 职业卫生调查 2 收集有关资料 明确问题和准备阶段 实施阶段 报告编制阶段 文档 系文件的要求,从合同评审、资料收集、现场调查、评价方案(含检测方案)的审查,现场采样(检测)、实验室检测质量控制、现状评价报告书的审查等方面,对此次评价工作进行全程质量控制(具体控制如下) 。
(1)接受委托及合同评审 按质量管理要求,对客户要求及委托的标书、合同(协议)进行评审(一般性项目除外) ,明确客户要求,并对本公司是否具有满足合同要求的能力作出可行性分析判断 (2)人员分工 接受委托及签订合同后, 由公司总经理与职业卫生部经理研究确定项目的组织安排及人员分工,明确规定项目负责人、报告编制人及项目完成时限等事项,以此正式启动,各岗位即按照相关程序、内容和要求运行,直至项目完成 (3)初步调查及评价方案 研读用人单位的各项技术文件,进行初步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编制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方案 (4)采样及检测、检验 按《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采样规范》 、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检测工作规范》安监总厅安健〔2016〕9 号及工作场所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配套的检测检验方法进行 (5)报告编制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的工作程序和报告书编制, 严格按《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技术导则》规定的程序、方法、内容进行 ①初稿 评价人员编制报告书初稿,经项目负责人、质量负责、技术负责人三级审核 文档 用人单位委托 现场调查、收集资料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调查 评价报告(初稿) 委托方审议 项目合同评审 方案审核 编制评价方案 1、采样质量控制 2、实验室质量控评价报告初稿审评价报告 ②委托方审核稿 报告书经三级审核修改后,送委托单位进行复核。
③报告书 报告书对委托方复核修改后,形成报告书,递交委托方 经专家组长审核通过见图 1-2 质量控制程序图: 文档 图 1-2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质量控制图 2 用人单位概况 2.1 用人单位概况 丽江玉峰水泥有限公司加油站成立于 2006 年,2014 年以前加油站属于玉峰水泥有限公司, 于 2014 年 1 月租赁给丽江电力石油公司,并签订合作经营协议,2014 年丽江电力石油公司对加油站进行整改,整改后加油站油罐沿用玉峰水泥有限公司油罐, 其他设备设施全部是新设、新购置 本项目为首次开展职业卫生评价,企业自 2006 年运行以来,运行情况未出现大的变动 2.2 地理位置及主要自然环境概况 (1)地理位置 丽江玉峰水泥有限公司加油站位于丽江市古城区金山漾西行政村玉龙县拉市吉余行政村,经度为 100°25′纬度为 26°86′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图见附件 2 (2)自然环境概况 丽江玉峰水泥有限公司加油站位于古城区金山漾西行政村, 丽江市属低纬暖温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由于海拔高差悬殊大,从南亚热带至高寒带气候均有分布,四季变化不大,干湿季节分明,气候的垂文档 直差异明显,主导风向为西风。
表 2-1 气象条件要素 参数 名称 单位 数值 气温 年平均气温 ℃ 19.3 最热月最高气温 ℃ 25.7 最冷月最低气温 ℃ -4 降雨量 年平均降雨量 mm 967.3 日最大降雨量 mm 153.4 湿度 相对湿度 % 63.5 日照 年均日照 h 2530 年太阳辐射 Kcal 146.5 风向 年主导风向 -- 西 夏季主导风向 -- 东南偏东 全年最小频率风向 -- 东北 风速 平均风速 m/s 2 最大风速 m/s 24 风向频率玫瑰图见:图 2-1 图 2-1 风向频率玫瑰图 2.3 原、辅材料及产品 表 2-2 生产过程使用的原、 辅料一览表 文档 序号 原辅料名称 来源 储存方式 运输方式 年销售量(吨/年) 1 车用汽油 中石油 罐装埋地储存 油罐车 2000 2 车用柴油 罐装埋地储存 油罐车 3000 本项目为车用汽、柴油的贮存、销售,生产过程中不对其进行加工,不添加其他化学物质,不产生副产品 2.4 岗位定员及工作制度 (1)生产制度 用人单位劳动岗位实行两班两运转,每班工作 12 小时,上一天休一天 (2)劳动定员 用人单位劳动岗位作业人员总数为7人, 其中直接生产人员6人;管理人员 1 人。
用人单位岗位定员汇总表如 2-4 所示: 表 2-4 岗位定员汇总表 车间 岗位 班次 人/班 性别 工作内容 作业方式 卸油单元 卸油工(站长兼) 1 1 男 卸油 巡检 加油单元 加油工 2 2 女 加油 定点 收银员 2 1 女 开票、收银 定点 公辅单元 站长 1 1 男 发电机例保、加油站巡查 巡检 文档 3、总体布局 3.1 总体布局 (1)总平面布置 该项目包括油罐区、加油岛、站房(包括办公室、值班室、营业室) 、辅助设施(厨房、配电室、淋浴室、员工宿舍) 油罐区安装有1 座 50m3的柴油罐、1 座 25 m3的 97#汽油罐、1 座 50 m3的 93#汽油罐和 4 台加油机同时建有消防、电气 、通讯、给水、绿化等附属设施 站内总平面布局成矩形布置,总平面布置主要包括加油岛、油罐区和辅助设施区,站房位于加油站中央,加油岛位于站房东面、北侧为油罐区,西侧为辅助设施由西向东依次布置有配电室、淋浴室、厨房、员工宿舍 (2)竖向布置 加油岛、站房、辅助设施均为单层布置 3.2 总体布局评价 依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1—2010)及《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 (GB50156-2012)的相关条款要求对本加油站总平面布置方面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详见下表3-1。
表3-1 总平面布置评价表 序号 评价依据 条款及要求 项目情况 评价 一 总平面布置 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 5.2.1.1 工业企业厂区总平面布置应明确功能分区,可分为生产区、非生产区、辅助生产区 其工程用地应根据卫生要求,结合工业企业性质、规模、生产流程、交通运输、场地自然条件、技术经济条件合理布局 加油站总体平面布置上有明显的功能分区,分为生产区及非生产区 符合 2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 5.2.1.2 工业企业总平面布置,包括建(构)筑物现状、拟建建筑物位置、道路、卫生防护、绿化等应符合 GB 50187 等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建筑物、道路按 GB 50187 等国家相关标准要求进行设计 符合 文档 3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 5.2.1.3 工业企业厂区总平面功能分区的分区原则应遵循: 分期建设项目宜一次整体规划, 使各单体建筑均在其功能区内有序合理, 避免分期建设时破坏原功能分区; 行政办公用房应设置在非生产区; 生产车间及与生产有关的辅助用室应布置在生产区内; 产生有害物质的建筑(部位)与环境质量较高要求的有较高洁净要求的建筑 (部位)应有适当的间距或分隔。
加油站总体布局无分期建设, 加油区及辅助设施一次建成, 无分期建设; 办公用房设置在非生产区, 辅助用室布置于生产区内 符合 4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 5.2.1.4 生产区宜选在大气污染物扩散条件好的地段, 布置在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产生并散发化学和生物等有害物质的车间, 宜位于相邻车间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非生产区布置在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辅助生产区布置在两者之间 加油站位于大气污染物扩散条件好的地段由气象资料可以看出,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为东北风, 加油岛布置在营业室东面, 属于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储油区布置位于厂区北面, 辅助生产区在厂区西面 符合 5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 5.2.1.5 工业企业的总平面布置, 在满足主体工程需要的前提下, 宜将可能产生严重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设施远离产生一般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其他设施, 应将车间按有无危害、 危害的类型及其危害浓度(强度)分开;在产生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车间与其他车间及生活区之间宜设一定的卫生防护绿化带 加油站产生的危害因素相同, 加油区和储罐区具有一定距离。
符合 续表3-1 总平面布置评价表 序号 评价依据 条款及要求 项目情况 评价 6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 5.2.1.6 存在或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生产车间、设备应按照 GBZ158 设置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加油站在在加油区设置了柴油、 汽油的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符合 7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 5.2.1.7 可能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的有毒、 有害的生产车间的布置应设置与相应事故防范和应急救援相配套的设施及设备,并留有应急通道 加油站在营业室内配备有急救箱 符合 文档 8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 5.1.6 总平面布置,应结合当地气象条件,使建筑物具有良好的朝向、 采光和自然通风条件高温、热加工、有特殊要求和人员较多的建筑物, 应避免西晒 加油站建筑物有良好的朝向, 采光和通风条件好 符合 9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 8.1.7 具有可燃性、 爆炸危险性及有毒性介质的管道, 不应穿越与其无关的建筑物、构筑物、生产装置、辅助生产及仓储设施、贮罐区等 柴油、 汽油的管道不穿越与其无关的建筑物。
符合 10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GB50156-2012) 5.0.10 加油加气站内设置的经营性餐饮、汽车服务等非站房所属建筑筑物或设施,不应布置在加油加气作业区 加油站内不设餐饮、 汽车服务 符合 续表 3-1 总体布局评价检查表 序号 依据 条款及要求 本项目情况 评价 二 竖向布置 11 GBZ1-2010 5.2.2.1 放散大量热量或有害气体的厂房宜采用单层建筑当厂房是多层建筑物时,放散热和有害气体的生产过程宜布置在建筑物的高层如必须布置在下层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上层工作环境 加油岛为单层四周敞开布置 符合 12 5.2.2.3 含有挥发性气体、 蒸气的各类管道不宜从仪表控制室和劳动者经常停留或通过的辅助用室的空中和地下通过; 若需要通过时,应严格密闭,并应具备抗压、耐腐蚀等性能,以防止有害气体或蒸气逸散至室内 储罐单独布置储罐区,管道未从仪表控制室和劳动者经常停留或通过的辅助用室的空中和地下通过 符合 项目总平面布置评价:本项目结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进行了 8 项检查,检查情况符合职业卫生的要求 文档 4、 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 4.1 生产工艺 本项目工艺过程主要指完成车用燃料卸入(埋地储罐)和车用燃料输出(经营销售)的整个过程。
即车用汽油、车用柴油由槽车运送至加油站密闭卸油点处,将其与卸油口快速接头连接好,打开储罐的开启阀门,闭合其它储罐阀门,利用位差将车用汽油(柴油)输送至相应的贮罐储存(常压) ;然后,通过带有计量、计价和税控装置的电脑加油机将储罐内的油气抽出, 实现为汽车油箱充装车用汽油或车用柴油的输出(经营销售)作业 图 4-1 油品经营流程图 (1)卸油工艺流程 本项目采用常规的自吸式工艺流程 装载有成品油的汽车槽车通过软管和导管,将成品油卸入加油站地埋式储罐内,储罐车卸油采用密闭卸油工艺(每个油罐设有独立的呼吸阀,使油罐内外气压保持平衡, ) ,通过专用胶管与密闭卸油管道连接,进行自流卸油卸油过程中全程通过静电导线及移动式静电接地头进行除静电操作 图 4-2 卸油工艺流程示意图 (2)加油工艺流程 加油工艺是通过加油机本身自带的油泵将油品由储罐吸到加油机内,加油机发油采用自吸式油枪的配套加油工艺,埋地储罐内的油品由加油机自吸泵通过管道输送至加油机并向汽车油箱加油 最大流量小于 50L/min 油罐车 检验 车阀 连接管 接头阀门 储油罐 文档 图 4-3 加油工艺流程示意图 4.2 主要生产设备及布置情况 表 4-1 主要生产设备及布置情况 单元 设备名称 型号 台数 布置简况 卸油单元 93#埋地式汽油罐 50m3 1个 油罐区 97#埋地式汽油罐 25m3 1个 油罐区 0#埋地式汽油罐 50m3 1个 油罐区 加油单元 93#汽油加油机 BL21132 3支 加油岛 97#汽油加油机 BL21132 2支 加油岛 0#柴油加油机 BL21132 2支 加油岛 公辅单元 柴油发电机 BL21132 1台 配电室内 4.3 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评价 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1-2010) 、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 (GB/T12801-2008) 、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及《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 (GB50156-2012)的要求编制检查表,对本项目的设备布局情况进行评价。
表 4-2 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评价检查表 依据 条款及要求 建设项目情况 评价 GB50156-2012,2014 版第 6.1.1 条 加油站的汽油罐和柴油罐(橇装式加油装置所配置的防火防爆油罐除外)应埋地设置,严禁设在室内或地下室内 储油罐埋地布置 符合 GB50156-2012,2014 版第 6.1.2 条 汽车加油站的储油罐,应采用卧式油罐 采用卧式油罐 符合 GB50156-2012,2014 版第 6.1.9 条 油罐应采用钢制人孔盖 采用钢制人孔盖 符合 GB50156-2012,2014 版第 6.2.1 条 加油机不得设在室内 加油机未设在室内 符合 GB50156-2012,2014 版第 6.2.2 条 加油枪应采用自封式加油枪,汽油加油枪的流量不应大于 50L/min 加油枪最大流速小于 50L/min 符合 GB50156-2012,2014 版第 6.3.1 条 油罐车卸油必须采用密闭卸油方式 采用密闭卸油方式卸油 符合 储油罐 油泵 吸油 油气分离 计量器 视油器 油枪 计数器 纳油车文档 续表 4-2 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评价检查表 依据 条款及要求 建设项目情况 评价 GB50156-2012,2014 版第 6.3.3 条 卸油接口应装设快速接头及密封盖。
卸油接口装设快速接头及密封盖 符合 GB50156-2012,2014 版第 6.3.5 条 加油站宜采用油罐装设潜油泵的一泵供多机(枪)的加油工艺采用自吸式加油机时,每台加油机应按加油品种单独设置进油管和罐内底阀 采用自吸泵加油工艺 符合 GB50156-2012,2014 版第 6.3.13 条 加油站内的工艺管道除必须露出地面的以外,均应埋地敷设当采用管沟敷设时,管沟必须用中性沙子或细土填满、填实 埋地敷设 符合 GB50156-2012,2014 版第 6.3.17 条 工艺管道不应穿过或跨越站房等与其无直接关系的建(构)筑物;与管沟、电缆沟和排水沟相交叉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加油管道不穿过或跨越站房等建筑物 符合 GBZ1—2010 61.1.2 对产生粉尘、毒物的生产过程和设备(含露天作业的工艺设备) ,应优先采用机械化和自动化,避免直接人工操作为防止物料跑、冒、 滴、 漏, 其设备和管道应采取有效的密闭措施,密闭形式应根据工艺流程、设备特点、生产工艺、安全要求及便于操作、 维修等因素确定, 并应结合生产工艺采取通风和净化措施 对移动的扬尘和逸散毒物的作业, 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移动式轻便防尘和排毒设备 本项目自动化装备程度较高,汽油柴油的输送过程为密闭操作。
符合 GBZ1—2010 5.2.2.2 噪声与振动较大的生产设备宜安装在单层厂房内 当设计需要将这些生产设备安置在多层厂房内时,宜将其安装在底层,并采取有效的隔声和减振措施 噪声较大的发电机布置在单层厂房内,并采取减震基座减震 符合 GBZ1—2010 5.2.2.3 含有挥发性气体、蒸气的各类管道不宜从仪表控制室和劳动者经常停留或通过的辅助用室的空中和地下通过; 若需要通过时,应严格密闭,并应具备抗压、耐腐蚀等性能, 以防止有害气体或蒸气逸散至室内 储罐单独布置储罐区,管道未从仪表控制室和劳动者经常停留或通过的辅助用室的空中和地下通过 符合 5.3.4 产生噪声、振动的厂房设计和设备布局应采取降噪和减振措施 噪声较大的发电机布置在单层厂房内,并采取减震基座减震 符合 6.3.1.2 产生噪声的车间与非噪声作业车间、高噪声车间与低噪声车间应分开布置 噪声源高的发电机房与其他车间分开设置 符合 6.3.1.3 工业企业设计中的设备选择, 宜选用噪声较低的设备 在加油过程中无噪声 符合 6.3.1.4 在满足工艺流程要求的前提下, 宜将高噪声设备相对集中,并采取相应的隔声、吸声、消声、减振等控制措施。
噪声较大的发电机布置在单层厂房内,并采取减震基座减震 符合 生产工艺及设备布置评价:本项目生产工艺及设备布置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1-2010) 、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文档 (GB/T12801-2008) 、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 (GB5083-1999)及《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 (GB50156-2012)的要求 文档 5 建筑卫生学 5.1 建筑卫生学调查 本项目建筑工程主要是:埋地储罐、加油岛、罩棚、站房、辅助用房功能分区明确,各个单元功能互不影响 5.1.1 建筑结构 本项目主要建筑物包括钢质网架罩棚、营业室、发电机房、配电室、卫生辅助用室 表5-1 主要建构筑物一览表 序号 主要建筑 长×宽×高 (m×m) 数量 层数 结构型式 1 加油棚 15×10×7 1 1 钢架结构 2 站房 6×4×3 1 1 砖混结构 3 发电机房 4×4×3 1 1 彩钢瓦维护结构 4 辅助用房 4×4×20 1 1 砖混结构 5.1.2 采光照明 本项目建筑物靠西, 面向东面, 加油罩棚为敞开式自然采光良好,室内一律采用铁管保护沿现浇板等暗处敷设, 单相三孔暗插座设专用保护零线,灯具采用双管荧光灯(节能型)吸顶安装。
5.1.3 采暖通风 根据对本项目所在地气象资料分析, 近十年每年最冷月平均气温≤8℃的月数<2 个月,不需设集中供暖,项目在站房内设置立式空调进行空气调节加油岛属敞开式,自然通风良好,不再设置机械通风发电机房安装有门窗,采取自然通风 5.2 建筑卫生学检测 表 5-1 照度检测结果 评价单元 检测点 检测值 Lx 标准 Lx 评价结论 加油单元 站房 752 300 符合 加油岛 5890 300 符合 公辅单元 发电机房 314 300 符合 5.3 建筑卫生学评价 文档 表 5-2 建筑卫生学检查表 内容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 要求 项目情况 评价 采暖 凡近十年每年最冷月平均气温≤8℃的月数≥3个月的地区应设集中采暖设施,<2个月的地区应设局部采暖设施当工作地点不固定,需要持续低温作业时,应在工作场所附近设置取暖室 本项目所在地不属于集中采暖区,在站房设置有柜式空调,对站房进行空气调节 符合 采光 6.5.1 工作场所采光设计按GB/T50033执行 工作场所采光设计已按GB/T50033 执行 符合 照明 6.5.2 工作场所照明设计按GB50034执行。
经检测各作业场所照度均符合要求 符合 空气调节 6.6.1工作场所的新风应来自室外,新风口应设置在空气清洁区,新风量应满足下列要求:非空调工作场所人均占用容积<20m3的车间,应保证人均新风量≥30m3/h;如所占容积>20m3时,应保证人均新风量≥20 m3/h采用空气调节的车间,应保证人均新风量≥30m m3/h洁净室的人均新风量应≥40 m3/h 厂房也主要以自然通风为主,中控室采用采用空调进行空气调节 符合 通风 5.3.1 厂房建筑方位应能使室内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相邻两建筑物的间距一般不宜小于二者中较高建筑物的高度 主厂房以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为主 符合 5.3.1 以自然通风为主的站房,车间天窗设计应满足卫生要求:阻力系数小,通风量大,便于开启,适应不同季节要求,天窗排气口的面积应略大于进风窗口及进风门的面积之和热加工站房应设置天窗挡风板,站房侧窗下缘距地面不宜高于 1.2m 本加油站站房、发电机房设有侧窗且侧窗距地面 1米以自然通风为主 符合 评价:本项目建筑卫生学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 要求 文档 6 职业病危害因素 6.1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别 通过加油站提供的资料结合现场调查,将本项目分为加油单元、卸油单元和公辅单元, 对划分的单元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生产环境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过程中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
6.1.1 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1)加油单元 加油机在加油过程中可能会接触到从加油机输油管以及汽车油箱中挥发出的油气,加油工除可能从空气中吸入会发的油气,手部也可能接触到液态汽油、柴油油气中含有对人体产生危害的汽油和苯系物等有害物质, 加油岛内的加油机运行和加油车辆行驶过程中可产生噪声站房在加油岛旁,加油岛挥发的油气可扩散至站房内,对在站房内收银、休息的人员造成健康影响 (2)卸油单元 在卸油过程中,挥发少量汽油到空气中油罐在储存过程中,从卸油口可能挥发少量油气,油气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汽油、苯系物和卸油车发出的噪声 (3)公辅单元 公辅单元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是交流电用电设备产生的工频电场,作业人员进入作业时可能接触异常停电情况下采用备用发电机供电、发电机例行保养过程中,发电机运行产生噪声 6.1.2 特殊作业环境职业危害因素识别 设备管道破损情况下可能产生大量油气挥发气体逸散; 在进入储油罐检修时可能存在残留的汽油、 柴油挥发物淤积油气回流等造成浓度过高或缺氧等 6.1.3 生产环境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本项目生产环境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汽车进入加油文档 站时排放的汽车尾气及路面扬尘、噪声。
其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噪声,夏季高温天气会产生热辐射 6.1.4 劳动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本项目自动化控制水平较高,劳动过程中不存在繁重体力劳动可能存在不合理的劳动组织和作息制度导致劳动者产生厌倦乏味感等相关工作疾病 6.1.5 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筛选确认 根据对项目的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分布情况,结合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相关理化性质及危害性, 对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分析如下: ⑴溶剂汽油、苯系物(苯、甲苯、二甲苯) 在卸油和加油作业过程中会接触到挥发到空气中的溶剂汽油和苯系物,加油机布置较集中和站房距离较近,作业人员接触较多、频率较大,所以作为主要评价因子 ⑶噪声 本项目外来噪声源较多,且较难控制,在加油过程中会出现噪声的叠加情况噪声作业涉及整个生产环节,接触人员较多,接触频率高,列为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⑷工频电场 工频电场主要是由各种电气控制设备及供电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作业人员接触时间较短,接触人数少,不列为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5)粉尘、高温 生产环境中,当地夏季无酷暑,排除高温热辐射,来往车辆经过会产生粉尘, 造成空气中少量的扬尘, 用人单位设置有冲水管、 拖布、扫帚等清洁工具,及时清扫地面粉尘,防止粉尘沉积及产生二次扬尘的污染。
故未将粉尘、高温作为重点评价因子 综合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分析,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产生浓文档 (强) 度、 范围; 物料产生及使用量、 物质和危害因素的固有危害性、接触人数及接触方式等综合分析筛选确定, 本项目需重点评价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溶剂汽油、苯系物、噪声 各车间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接触情况见表 6-1 所示: 表 6-1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及接触情况汇总表 单元 岗位 危害因素 危害因素分布情况 接触人数 接触时间(min/班) 作业方式 接触途径 卸油单元 卸油工(站长兼) 苯、甲苯、二甲苯、溶剂汽油 卸油口 1 120 分钟/月;其余时间在休息室 定点作业 呼吸道 噪声 听觉系统 加油单元 加油工 苯、甲苯、二甲苯、溶剂汽油 加油岛 4 380; 其余时间在休息室 定点作业 呼吸道 噪声 听觉系统 开票工 苯、甲苯、二甲苯、溶剂汽油 营业室 2 200 定点作业 呼吸道 噪声 听觉系统 公辅单元 -- 噪声 发电机房 1 30 分钟/周 巡查 听觉系统 6.2 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溶剂汽油 表 6-2 溶剂汽油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名称 汽油 CAS 8006-61-9 理化性质 主要成分: C4~C12 脂肪烃和环烷烃。
无色或淡黄色易挥发液体, 具有特殊臭味不溶于水,易溶于苯、二硫化碳、醇、脂肪熔点(℃):<-60 ,相对密度(水=1):0.70~0.79,沸点(℃):40~200,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3.5 侵入途径 经呼吸道吸收 健康危害 急性中毒: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 轻度中毒症状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步态不稳、共济失调 高浓度吸入出现中毒性脑病 极高浓度吸入引起意识突然丧失、反射性呼吸停止,可伴有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及化学性肺炎;部分患者出现中毒性精神病 液体吸入呼吸道可引起吸入性肺炎;溅入眼内可致角膜溃疡、穿孔,甚至失明皮肤接触致急性接触性皮炎,甚至灼伤吞咽引起急性胃肠炎,重者出现类似急性吸入中毒症状,并可引起肝、肾损害 慢性中毒:神经衰弱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周围神经病严重中毒出现中毒性脑病,症状类似精神分裂症;皮肤损害 毒理学 LD50:67000 mg/kg(小鼠经口) LC50:103000mg/m3,2 小时(小鼠吸入) 刺激性:人经眼:140ppm/8 小时,轻度刺激 职业接触限值 PC-TWA 300mg/m3 文档 续表 6-2 溶剂汽油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可引起的职业病 ① 汽油中毒 ②汽油致接触性皮炎 防护措施 工程防护: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个人防护: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 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 (半面罩)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急救措施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 15 分钟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食入:给饮牛奶或用植物油洗胃和灌肠 (2)苯 表 6-3 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名称 苯,benzene;phene CAS 71-43-2 理化性质 分子式:C6H6,相对分子质量:78.12;在常温下为一种无色、有甜味的透明液体,其密度小于水,具有强烈的芳香气味苯的沸点为 80.1℃,熔点为 5.5℃, 苯比水密度低,密度为 0.88g/ml,但其分子质量比水重苯难溶于水,1 升水中最多溶解 1.7g 苯;但苯是一种良好的有机溶剂,溶解有机分子和一些非极性的无机分子的能力很强,除甘油,乙二醇等多元醇外能与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
除碘和硫稍溶解外,大多数无机物在苯中不溶解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高浓度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引起急性中毒;长期接触苯对造血系统有损害,引起慢性中毒急性中毒:轻者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轻度兴奋、步态蹒跚等酒醉状态,可伴有粘膜刺激;严重者发生烦躁不安、昏迷、抽搐、血压下降,以致呼吸和循环衰竭可发生心室颤动呼气苯、血苯、尿酚测定值增高 慢性中毒:主要表现有神经衰弱综合征;造血系统改变:白细胞、血小板减少,重者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少数病例在慢性中毒后可发生白血病(以急性粒细胞性为多见)皮肤损害有脱脂、干燥、皲裂、皮炎可致月经量增多与经期延长 毒理学 急性毒性 LD50:1800mg/kg(大鼠经口);4700mg/kg(小鼠经口);8272mg/kg(兔经皮)LC50:31900mg/m3,7 小时(大鼠吸入)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家兔吸入 10mg/m³,数天到几周,引起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百分比相对增加慢性中毒动物造血系统改变,严重者骨髓再生不良 刺激性:家兔经眼:2mg/24 小时,重度刺激家兔经皮:500mg/24 小时,中度刺激 致突变性:DNA 抑制:人白细胞 2200µmol∕L。
姐妹染色单体交换:人淋巴细胞200µmol∕L细胞遗传学分析:人吸入 125ppm(1a) 体细胞突变:人淋巴细胞1gm∕L致畸性:小鼠孕后 6~15d 吸入最低中毒剂量(TCLo)5ppm,致血和淋巴系统发育畸形(包括脾和骨髓) 小鼠腹腔内给予最低中毒剂量(TCLo)219 mg/kg,致血和淋巴系统发育畸形(包括脾和骨髓) 、肝胆管系统发育畸形 致癌性: IARC 致癌性评论: G1, 确认人类致癌物TCLo) 150ppm/24h (孕 7~14d) ,引起植入后死亡率增加和骨骼肌肉发育异常 职业接触限值 PC-TWA 6mg/m3 PC-STEL 10mg/m3 可引起的职业病 ①职业性慢性苯中毒②职业性苯所致白血病 文档 续表 6-3 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名称 苯,benzene;phene CAS 71-43-2 防护措施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 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食入:饮水,禁止催吐如有不适感,就医 (3)甲苯 表 6-4 甲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名称 甲苯,toluene CAS 108-88-3 理化性质 分子式 C7H8,相对分子量或原子量:92.14,性状:无色易挥发的液体,有芳香气味不溶于水,可混溶于苯、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密度:0.866 熔点(℃) :-95 沸点(℃) :110.8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急性中毒:短时间内吸入较高浓度本品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部充血、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步态蹒跚、意识模糊重症者可有躁动、抽搐、昏迷慢性中毒:长期接触可发生神经衰弱综合征,肝肿大,女工月经异常等。
皮肤干燥、皲裂、皮炎 毒理学 急性毒性:LD50:5000mg/kg(大鼠经口);12124mg/kg(兔经皮) LC50:20003mg/m3,8 小时(小鼠吸入) 刺激性:人经眼:300ppm,引起刺激家兔经皮:500mg,中度刺激 职业接触限值 PC-TWA 50mg/m3 PC-STEL 100mg/m3 可引起的职业病 ①职业性慢性苯中毒②职业性苯所致白血病 防护措施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文档 (4)二甲苯 表 6-5 二甲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名称 1,2-二甲苯,英文名:1,2-xylene CAS 95-47-6 理化性质 化学式:C8H10,分子量:106.17,为无色透明液体;是苯环上两个氢被甲基取代的产物,存在邻、间、对三种异构体,在工业上,二甲苯即指上述异构体的混合物。
二甲苯具刺激性气味、易燃,与乙醇、氯仿或乙醚能任意混合,在水中不溶沸点为 137~140℃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对眼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高浓度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 急性中毒:短期内吸入较高浓度本品可出现眼和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和咽充血、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意识模糊、步态蹒跚重者可有躁动、抽搐或昏迷有的有癔病样发作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有神经衰弱综合征,女工有月经异常,工人常发生皮肤干燥、皲裂、皮炎 毒理学 急性毒性: LD50:5000mg/kg(大鼠经口) ; LC50:14100mg/kg(兔经皮) 职业接触限值 PC-TWA 50mg/m3 PC-STEL 100mg/m3 可引起的职业病 ①职业性慢性苯中毒②职业性苯所致白血病 防护措施 工程防护: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 个人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隔离式呼吸器;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乳胶手套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出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5)噪声 表 6-6 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名称 噪声是使人感到厌烦或不需要的声音,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频率和强度没有规律的声音则称生产性噪声或工业性噪声 理化性质 声波 侵入途径 听觉系统 健康危害 长期接触一定强度的噪声,可对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 ⑴听觉系统 噪声引起听觉器官的损伤,一般经历由生理变化到病理改变的过程,即先出现暂时性听阈位移,经过一定时间逐渐成为永久性听阈位移,严重者可致噪声性耳聋 ⑵非听觉系统 噪声对非听觉系统的影响,包括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及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及代谢功能、生殖机能及胚胎发育、工作效率等的影响 职业接触限值 8 小时等效连续 A 声级职业接触限值为 85dB(A) 可引起的职业病 噪声性耳聋 文档 续表 6-6 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防护措施 ①工程防护 机械化、自动化、密闭化操作,噪声产生设备安装消音设备,设置隔音休息室供作业人员休息使用,减少作业人员接触高噪声作业时间 ②个人防护 进入高噪声作业环境,应佩戴防噪声耳塞或耳罩。
6.3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与评价 6.3.1 检测条件 本项目于 2016 年 4 月 21 日、22 日、23 日开展现场检测工作,检测期间正常生产,检测期间天气晴朗 6.3.2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法及设备 表 6-7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法、设备一览表 检测项目 仪器名称 检测方法 接触限值 苯系物 大气采样器 GBZ/T160.42-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芳香烃类化合物》 苯 PC-TWA:6mg/m3 ,PC-STEL:10mg/m3 甲苯 PC-TWA:50mg/m3 ,PC-STEL:100mg/m3 二甲苯 PC-TWA:50mg/m3 ,PC-STEL:100mg/m3 溶剂汽油 GBZ/T160.40-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混合烃类化合物》 PC-TWA:300mg/m3 噪声 声级计(定点) 个体噪声剂量计 GBZ/T189.8-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 噪声》 噪声场所:85dB 非噪声场所:75dB 照度 照度计 GB/T5700-2008《照明测量方法》 - 气压 高原空盒气压表 - - 温湿度 温湿度计 - - 6.3.3 检测布点表 表 6-8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点一览表 单元 个体检测 定点检测 岗位 编号 检测项目 工作地点 编号 检测项目 卸油单元 卸油工 - - 卸油口 A1 苯、甲苯、二甲苯、溶剂汽油、噪声 加油单元 加油工 b2 噪声 加油机 B1 苯、甲苯、二甲苯、溶剂汽油、噪声 开票工 - - 站房 B2 苯、甲苯、二甲苯、溶剂汽油、噪声 公辅单元 -- -- -- 发电机室 D1 噪声 6.3.4 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及评价 (1)职业接触限值 文档 表 6-9 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1-2007) 序号 危害因素名称 接触限值 mg/m3 PC-TWA PC-STEL MAC 超限倍数 1 苯 6 10 / / 2 甲苯 50 100 / / 3 二甲苯 50 100 / / 4 溶剂汽油 300 / / 2 表 6-10 工作场所噪声职业接触限值 接触时间 接触限值[dB(A)] 备注 5d/w,=8h/d 85 非稳态噪声计算 8h 等效声级 5d/w,≠8h/d 85 计算 8h 等效声级 ≠5d/w 85 计算 40h 等效声级 (2)化学有害因素接触水平及评价 表 6-11 工作场所溶剂汽油短时间接触水平(定点采样) 单元 检测点 危害因素 检测结果(mg/m3) 最大超限倍数 接触限值 评价 PC-TWA(mg/m3) 超限倍数 卸油单元 卸油口 溶剂汽油 <1.5 未超限 300 2 符合 加油单元 加油岛 <1.5 未超限 符合 站房 <1.5 未超限 符合 表 6-12 溶剂汽油岗位接触水平 单元 岗位/工种 接触危害因素 CTWA检测结果(mg/m3) 接触限值 评价 卸油单元 卸油工 溶剂汽油 <1.5 300 符合 加油单元 加油工 <1.5 符合 开票工 <1.5 符合 表 6-13 苯系物短时间接触水平(定点采样) 单元 岗位/工种 接触危害因素 CSTEL检测结果(mg/m3) 接触限值 PC-STEL 评价 卸油单元 卸油工 苯 <0.6 6 符合 甲苯 <1.2 50 符合 二甲苯 <3.3 50 符合 文档 续表 6-14 苯系物岗位接触水平 单元 岗位/工种 接触危害因素 CTWA检测结果(mg/m3) 接触限值 PC-TWA 评价 加油单元 加油工、 开票工 苯 <0.6 10 符合 甲苯 <1.2 100 符合 二甲苯 <3.3 100 符合 (3)物理因素检测结果与评价 表 6-15 工作场所噪声测定结果 单元 检测点 检测值 dB(A) 检测值 dB(C) 加油单元 加油岛 72.2 72.5 72.5 - 卸油单元 卸油区 65.1 65.2 63 - 公辅单元 柴油机 101.3 101.4 101.4 105.2 表 6-15 岗位噪声测定结果 单元 岗位 LEX.W dB(A) 接触限值 dB(A) 评价 加油单元 加油工 71.8 72.5 72.5 85 符合 卸油单元 卸油工 65.1 65 65.2 符合 文档 7 职业病防护设施和应急救援设施 7.1 职业病防护设施调查 7.1.1 职业病防护设施调查 (1)加油站选用密闭性较好的加油机、储罐、管道及其阀门,减少油品的泄露和油气的挥发。
(2)油罐车卸油都是在露天环境下操作,加油岛四周敞开,有利于油气的扩散 (3)地下油罐卸油口盖采用密封设计, 非卸油状态下阀门关闭 (4)加油机安装有除静电装置 (5)加油机选用低噪声设备 7.1.2 职业病防护设施的维护情况 企业制定有《职业病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 ,经现场调查,企业有对加油机、卸油口的维护记录并按周期进行检查防护设施的运行情况 7.1.3 应急救援设施调查 用人单位设置有急救包和通讯设备,在厕所旁设置有冲淋、洗眼设施,但设置的冲淋、洗眼设施不符合规范要求 7.3 职业病防护设施评价 7.3.1 职业病防护设施合理性评价 用人单位加油站选用密闭性较好的加油机、 储罐、 管道及其阀门,加油机加油, 油罐车卸油都是在露天环境下操作, 有利于油气的扩散地下油罐卸油口盖采用密封设计,非卸油状态下阀门关闭,用人单位所采用的防护设施合理 7.3.2 职业病防护设施合理性与符合性评价 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 等相关法规、标准要求编制防毒、防噪声的检查表,对用人单位防护设施合理性和符合性进行评价 文档 丽江玉峰水泥有限公司加油站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 KMJF/QR-XZ-2016-015 表 7-5 职业病防护设施及措施评价表 工作场所 主要职业危害因素来源及特征 标准及技术规范要求 设置的防护设施及采取的防护措施 合理性评价 符合性评价 卸油区、加油岛 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噪声、笨、甲苯、二甲苯、溶剂汽油; 来源:卸油、加油过程中产生。
存在形态:噪声以声波的形式存在,笨、甲苯、二甲苯、溶剂汽油以气溶胶形态悬浮于工作场所空气中 GBZ1-2010 6.1.1 优先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和无毒(害)或低毒(害)的原材料,消除或减少尘、毒职业性有害因素;对于工艺、技术和原材料达不到要求的,应根据生产工艺和粉尘、毒物特性,参照GBZ/T194 的规定设计相应的防尘、 防毒通风控制措施, 使劳动者活动的工作场所有害物质浓度符合GBZ2.1 要求;如预期劳动者接触浓度不符合要求的,应根据实际接触情况,参照GBZ/T 195、GB/T19664的要求同时设计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 生产工艺优先选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加油岛敞开布置,有利于油气扩散 合理 符合 GBZ1-2010 6.1.1.2 对产生粉尘、毒物的生产过程和设备(含露天作业的工艺设备),应优先采用机械化和自动化,避免直接人工操作为防止物料跑、冒、滴、漏,其设备和管道应采取有效的密闭措施, 密闭形式应根据工艺流程、 设备特点、 生产工艺、 安全要求及便于操作、 维修等因素确定,并应结合生产工艺采取通风和净化措施 本项目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较高,整个生产过程在密闭状态下进行。
合理 符合 GBZ1-2010 6.1.5 防尘和防毒设施应依据车间自然通风风向、 扬尘和逸散毒物的性质、 作业点的位置和数量及作业方式等进行设计经常有人来往的通道(地道、通廊),应有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 并不宜敷设有毒液体或有毒气体的管道 生产装敞开天布置, 自然通风较好,未敷设有毒液体或有毒气体的管道从地面通过 合理 符合 7.3.3 职业病防护设施有效性评价 用人单位工艺简单,设备在密闭状态运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为职业病防护设施有效性的评价指标,根据检测结果本次评价认为用人单位所采取的防护设施是有效的 丽江玉峰水泥有限公司加油站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 KMJF/QR-XZ-2016-015 7.4 应急救援设施评价 依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12801-2008 等标准结合现场调查结果,利用检查表针对加油站采取的应急救援设施、措施的针对性、可行性进行检查评价。
详见下表 表 7-5 应急救援设施评价表 评价单元 可能导致急性职业损伤的危害因素 可能导致的损伤类型 可存在场所 标准要求 设置应急救援设施 针对性评价 可行性评价 卸油单元、加油单元 噪声、 笨、 甲苯、二甲苯、溶剂汽油 急性中毒 卸油区、加油岛 GBZ1-2010(8.3)有可能发生化学性灼伤及经皮肤粘膜吸收引起急性中毒的工作地点或车间,应根据可能产生或存 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危害特点, 在工作地点就近设置现场应急处理设施急救设施应包括:不断水的冲淋、洗眼设施;气体防护柜;个人防护用品;急救包或急救箱以及急救药品;转运病人的担架和装置;急救处理的设施以及应急救援通讯设备等 配备有应急箱以及急救药品和通讯设备, 配备有冲淋、洗眼设施,但不符合规范 基本符合 基本符合 GBZ1-2010(8.5)对于生产或使用有毒物质的且有可能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工业企业的卫生设计应制定应对突发职业中毒的应急救援预案 企业按要求制定有油气中毒应急救援预案 符合 符合 应急救援设施评价:评价认为应急救援设施、措施的可行性、针对性基本符合职业卫生要求丽江玉峰水泥有限公司加油站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 KMJF/QR-XZ-2016-015 8 职业健康监护 8.1 职业健康监护调查 (1)职业健康监护制度 用人单位未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制度和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经我公司现场调查时初次建立《劳动用工及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制度》 。
(2)职业健康检查情况 用人单位未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规定组织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应急的职业健康检查 8.2 职业健康监护评价 用人单位虽组织员工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应急的职业健康检查 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不符合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丽江玉峰水泥有限公司加油站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 KMJF/QR-XZ-2016-015 9 个人防护用品 9.1 个人防护用品配备情况 用人单位制定有《职业病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着装规定等,对公司劳动防护用品的采购、验收、保管、发放、使用、更换、报废等实施管理按现行的劳护用品发放标准发放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根据现场调查及落实情况,公司为劳动者配备了一定的个人防护用品,有劳保用品的发放记录 表9-1个人防护用品配备情况 单元 岗位 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防护用品 型号及其参数 数量 加油单元 加油工工 苯、甲苯、二甲苯、 溶剂汽油、噪声 防静电服、静电鞋、防油手套、工作帽、纱布口罩 -- 每人一套 9.2 个人防护用品评价 (1)配备防护用品的符合性评价 依据《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 (GB/T11651-2008) 、 《个体防护装备基本要求》 (GB/T29510-2013)及《护听器的选择指南》GB/T23466-2009 的规定对作业类别进行划分,依据 GB/T18664-2002《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及《呼吸防护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 (GB2890-2009)进行防护用品符合性评价。
表 9-2 本项目配备防护用品的符合性评价检查表 评价单元 岗位/工种 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可以使用的防护用品 配置的防护用品 维护与管理情况 评价 加油单元 加油工 苯、甲苯、二甲苯、溶剂汽油 B01 工作帽 B06 防毒面具 B21 防化学品手套 B52 化学品防护服 防静电服、静电鞋、防油手套、工作帽、纱布口罩 正常维护更换 基本符合 评价:用人单位配备的个人防护用品基本符合职业卫生的要求,存在的问题:未配备防毒面具丽江玉峰水泥有限公司加油站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 KMJF/QR-XZ-2016-015 10 辅助用室 10.1 辅助用室调查 10.1.1 车间卫生特征级别划分 本评价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噪声、苯、甲苯、二甲苯、溶剂汽油,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 表 9“车间卫生特征分级”,综合判定本评价项目卫生特征等级为 3 级 表 10-1 车间卫生特征分级 卫生特征 1 级 2 级 3 级 4 级 有毒物质 易经皮肤吸收引起中毒的剧毒 物质(如有机磷农药、三硝基 甲苯、四乙基铅等) 易经皮肤吸收或有恶臭的物质, 或高毒物质 (如 丙烯腈、吡啶、苯酚等) 其他毒物 不接触有害物质或粉 尘,不污染或轻度污 染身体(如仪表、 金属冷加工、 机械加工等) 粉尘 — 严重污染全身或对皮肤有刺激的粉尘 (如碳黑、 玻璃棉等) 一般粉尘(棉尘) 其他 处理传染性材料、动物原料(如皮毛等) 高温作业、井下作业 体力劳动强度 III级或 IV 级 注: 虽易经皮肤吸收,但易挥发的有毒物质(如苯等)可按 3 级确定。
10.1.2 辅助卫生用室设置情况 根据实际需要和方便使用的原则,该项目建设有简易生活设施,主要包括:员工宿舍、浴室、盥洗水龙头、厕所、食堂等行政办公用房、职工食堂、宿舍、浴室集中设置在厂区西面的非生产区 表 10-2 辅助用室调查结果 浴室 设置地点 浴室面积/m2 沐浴器数/个 盥洗器数/个 职工宿舍区 20 1 1 卫生间位置 距工作场所/m 蹲位数 有无水龙头 类型 男 女 冲洗式 旱厕 加油岛 5 2 2 有 √ 食堂 位置:职工宿舍旁 污染源距离:10 m 洗手设施√ 洗碗设施√ 热饭设施√ 就餐桌椅□ 10.2 辅助用室 根据该项目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和作业人员接触的方式和车间卫生特征分级的划分,按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丽江玉峰水泥有限公司加油站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 KMJF/QR-XZ-2016-015 GBZ1-2010 的要求逐项检查: 表 10-3 丽江玉峰水泥有限公司加油站辅助用室评价检查表 序号 评价依据 评价内容 检查结果 评价结论 1 GBZ1-2010 7.1.1 应根据工业企业生产特点、 实际需要和使用方便的原则设置辅助用室, 包括车间卫生用室 (浴室、更/存衣室、盥洗室以及在特殊作业、 工种或岗位设置的洗衣室) 、生活室(休息室、就餐场所、厕所) 、妇女卫生室,并应符合相应的卫生标准要求。
根据使用需要,设置了休息室、食堂、厕所、宿舍等相应辅助用室,并符合相关卫生标准 符合 2 GBZ1-2010 7.1.2 辅助用室应避开有害物质、 病原体、 高温等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影响建筑物内部构造应易于清扫,卫生设备便于使用 辅助用室避开相应的有害物质, 建筑物内部易清扫,卫生设备集中布置,便于使用 符合 3 GBZ1-2010 7.1.3 浴室、盥洗室、厕所的设计,一般按劳动者最多的班组人数进行设计 存衣室设计计算人数应按车间劳动者实际总数计算 企业在各生产区、 生活区、均设置有厕所,在宿舍区设置有浴室,能满足使用要求 符合 3 GBZ1-2010 7.2.2.1 车间卫生特征 1 级、 2 级的车间应设浴室; 3 级的车间宜在车间附近或厂区设置集中浴室, 4 级车间可在厂区或居住区设置居中浴室 浴室可由更衣间、 洗浴间和管理间组成 用人单位车间卫生特征为3 级在生产区旁设置了集中浴室 符合 4 GBZ1-2010 7.2.3.3 车间卫生特征 3 级的更/存衣室, 便服室、 工作服室可按照同柜分层存放的原则设计 更衣室与休息室可合并设置 用人单位卫生特征为 3级职工宿舍距离生产车间不超过 50 米, 在宿舍内设有更/存衣柜。
基本符合 5 GBZ1-2010 7.3.1 生活用室的配置应与产生有害物质或有特殊要求的车间隔开, 应尽量布置在生产劳动者相对集中、 自然采光和通风良好的地方 用人单位各车间办公室和卫生间的布置与生产车间隔开,并且有良好的通风和采光 符合 6 GBZ1-2010 7.3.2 应根据生产特点和实际需要设置休息室或休息区 休息室内应设置清洁饮水设施 用人单位设置有休息室 符合 4 GBZ1-2010 7.3.3 就餐场所的位置不宜距车间过远, 但不能与存在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工作场所相邻设置, 并应根据就餐人数设置足够数量的洗手设施 就餐场所及所提供的食品应符合相关的卫生要求 就餐场所在生活区,距离最近生产区约 10m,设置有洗手设施 符合 8 GBZ1-2010 7.3.4 厕所不宜距工作地点过远,并应有排臭、防蝇措施车间内的厕所,一般应为水冲式,同时应设洗手池、洗污池寒冷地区宜设在室内除有特殊需要,厕所的蹲位数应按使用人数设计 用人单位厂区车间相对居中,设有卫生间,卫生间为水冲式设计,有排臭、防蝇措施 符合 评价:根据各生产装置的卫生特征,生产特点及实际需要设置的各种辅助用室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 1-2010)的要求。
丽江玉峰水泥有限公司加油站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 KMJF/QR-XZ-2016-015 11 职业卫生管理 11.1 职业卫生管理调查 (1)组织机构及人员 用人单位总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站长主管职业健康管理工作,负责组织编制和制定职业健康年度计划,其配备有兼职人员 1 人 用人单位站长办公室负责对公司范围内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监测、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及劳动防护考核、职业健康隐患检查及治理等的工作 (2)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 用人单位初步建立了《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并向公司发布执行用人单位管理制度、规程见表 11-1, 表 11-1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 序号 文件名称 文件 类别 同属《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中的制度 使用部门 1 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度 制度 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度 站长办公室 2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制度 制度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 站长办公室 3 职业卫生教育与培训管理制度 制度 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培训制度 站长办公室 4 职业病防护设施管理制度 制度 职业病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 站长办公室 5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管理制度 制度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 站长办公室 6 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 直读 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 站长办公室 7 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 制度 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 站长办公室 8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制度 制度 环保指标和职业危害因素检测频次 站长办公室 9 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制度 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站长办公室 10 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制度 制度 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制度 站长办公室 11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 制度 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制度 站长办公室 12 加油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规程 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加油车间 (3)职业病防治计划与实施方案制定及执行情况 用人单位首次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与实施方案, 主要包括改善作业场所、配备个人防护用品、职业病危害检测、职业病培训教育、职业健康体检方面的计划,厂长办公室按计划组织实施。
丽江玉峰水泥有限公司加油站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 KMJF/QR-XZ-2016-015 (4)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制度制定及执行情况 用人单位首次制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制度,2016 年 4 月由昆明吉凡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进行现状评价 (5)职业病危害的告知情况 用人单位首次制定有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 用人单位职业危害告知以公告栏告知、警示告知、合同告知的形式告知员工、制作有汽油、柴油、噪声的职业危害告知卡 (6)职业卫生培训情况 用人单位首次制定《职业卫生教育与培训管理制度》 ,于 2016 年4 月由昆明吉凡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进行职业卫生培训 (7)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演练情况 用人单位制定了油气中毒的应急救援预案, 但未按制度组织定期的演练 (8)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及中文警示说明的设置状况 用人单位评价范围内车间警示标识及中文警示说明的设置状况如表 11-2、11-3 表 11-2 警示标识设置情况 车间 设置位置 警示牌内容 数量(块) 生产车间 生产区 “注意安全”、“噪声有害”、“当心中毒” 3 表 11-3 职业病危害告知设置情况 车间 设置位置 职业病危害告知内容 数量(块) 生产车间 进门口墙壁 汽油、柴油、噪声的危害 2 (9)职业病危害防治经费落实情况 用人单位未进行职业病危害防治经费概算。
(10)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情况 经调查用人单位未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交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材料 丽江玉峰水泥有限公司加油站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 KMJF/QR-XZ-2016-015 (11)职业卫生档案建立及管理情况 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由站长办公室负责建立和管理 用人单位初次建立职业卫生管理档案、职业卫生宣传培训档案、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档案、劳动者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各档案内容不完善 (12)既往职业卫生评价建议落实情况 用人单位首次开展职业卫生评价工作 11.2 职业卫生管理评价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 、GBZ 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T 225《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 、GBZ 158-200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 47 号) 、 《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 49 号)和《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 (安监总厅安健[2013]171 号)对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情况进行评价见下表: 表 11-4 职业卫生管理评价表 序号 评价内容 检查依据 检查结果 评价 结论 1 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及人员 《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一条、GBZ1 附录 A6、《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第八条 用人单位任命了安全管理人员一人,兼任职业卫生管理员,负责本厂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职业卫生第一责任人为总经理 符合 2 职业病防治计划、实施方案及执行情况 《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一条、《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第十一条 用人单位制定了 2016 年职业病防治规划及实施方案,已运行于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中 符合 3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及执行情况 《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一条、《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第十一条 用人单位制定了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已运行于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中 符合 4 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制度制定及执行情况 《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一条、《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第十一条 用人单位制定了《丽江玉峰水泥有限公司加油站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并于 2016 年 4月 23 日委托昆明吉凡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进行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符合 丽江玉峰水泥有限公司加油站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 KMJF/QR-XZ-2016-015 续表 11-4 职业卫生管理评价表 序号 评价内容 检查依据 检查结果 评价 结论 5 职业病危害告知 《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五条;GBZ/T225《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第十五条 用人单位在厂区设置职业卫生告知牌; 以公告栏告知、 警示告知、合同告知的形式告知员工。
符合 6 职业卫生培训情况 《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五条、《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第十条 2016年4月昆明吉凡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对用人单位进行职业卫生培训,培训内容有: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有毒气体、噪声的危害与控制技术 基本符合 7 职业病危害警示标示及中文警示说明设置情况 《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五条、GBZ 158-2003、《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第十五条 用人单位在生产区设置了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符合 8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情况 《职业病防治法》第十六条 用人单位未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申报 不符合 9 职业卫生档案管理建立及管理情况 《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一条、《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 用人单位初次建立职业卫生档案,建立的档案内容需完善 基本符合 10 职业病危害防治经费 《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二条 未进行职业病危害防治经费投资概算 不符合 11 既往职业卫生评价建议落实情况 - 本次现状评价用人单位初次展开职业卫生评价工作 不涉及 评价: 用人单位在职业卫生管理方面检查的11项内容中6项符合,2项基本符合,2项不符合职业卫生要求、一项不涉及。
丽江玉峰水泥有限公司加油站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 KMJF/QR-XZ-2016-015 12 结论 12.1 分项结论 表 12-1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分项结论 序号 项目 判断 存在问题简要说明 1 总体布局 符合 -- 2 设备布局 符合 -- 3 建筑卫生学 符合 -- 4 职业病危害因素 符合 5 职业病防护设施 符合 6 应急救援设施 基本符合 配备的冲淋、洗眼装置不符合规范 7 职业健康监护 不符合 未进行岗前、岗中的职业健康检查 8 个人防护用品 基本符合 未配备防毒面具 9 辅助用室 符合 -- 10 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 符合 -- 11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符合 -- 12 职业病危害告知 符合 -- 13 职业卫生培训 符合 -- 14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 符合 -- 15 既往职业卫生评价建议落实情况 基本符合 -- 12.2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 依据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汽车加油站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有关问题的复函》 (安监总厅安健函〔2015〕59 号) ,将本项目职业病危害类别定为职业病危害一般类。
丽江玉峰水泥有限公司加油站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 KMJF/QR-XZ-2016-015 13 措施及建议 13.1 本项目职业卫生工作存在的不足 (1)未配备符合要求的防毒口罩 (2)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不符合要求 (3)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不完善 (4)未向当地安监申报 (5)职业病防治经费未进行概算 13.2 措施及建议 针对本项目职业卫生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以下意见和整改建议: 1、职业卫生管理方面的建议 (1)认真落实职业卫生防护设施设备检维修制度,定期对职业病防护设备进行检查维修,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以确保防护措施有效运行 (2)依据《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 (GB/T11651-2008) 、 《个体防护装备基本要求》 (GB/T29510-2013)全面配备个人防护用品,加强对职工职业健康知识的培训和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 并督促其佩戴好个人防护用品 (4) 建议进一步完善、 落实职业卫生各项组织管理工作, 明确责任,加强制度的实施及落实工作,确保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的有效性、针对性和执行力。
(5)建议定期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年度检测评价 (6)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是用人单位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用人单位应严格按《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及时向属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进行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 (7)依据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用人单位应确保职业病防治管理必要的经费投入 丽江玉峰水泥有限公司加油站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 KMJF/QR-XZ-2016-015 (8)建议积极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沟通,对本项目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进行职业卫生培训完善公司培训计划,加强培训工作,让作业人员时刻清楚明了的认识到职业病防治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让大家有较高的意识积极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 (9)用人单位已建立职业卫生档案,但应按安监总安健第 171号《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规定持续完善下列职业卫生档案:职业卫生管理档案、职业卫生宣传培训档案、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档案、劳动者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2、 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及措施方面的整改建议 建议用人单位安装油气回收系统 3、应急救援方面的建议 建议用人单位在应急救援预案中补充针对汽油、柴油急性入眼、皮肤沾染的应急救援措施,并做好应急救援演练 4、职业健康监护方面的建议 (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 《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等规定,组织作业人员上岗前、岗中、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具体的检查项目和周期见表 13-1 所示 表 13-1 在岗期间员工职业健康检查建议 职业病危害因素 在岗期间检查项目 职业病或 职业禁忌症 体检周期 苯 (甲苯、二甲苯参照苯执行) 内科常规检查 必检项目:血常规(注意细胞形态及分类) 、尿常规、心电图、血清 ALT、肝脾 B 超 职业病:1)职业性慢性苯中毒; 2)职业性苯所致白血病 职业禁忌症:造血系统疾病 1 年 溶剂汽油 1)内科常规检查; 2)皮肤科检查 必检项目: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血清 ALT、血糖 职业病: 1)职业性慢性溶剂汽油中毒; 2) 汽油致职业性皮肤病 职业禁忌证: a)严重慢性皮肤疾患; b)多发性周围神经病 1 年 丽江玉峰水泥有限公司加油站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 KMJF/QR-XZ-2016-015 续表 13-1 在岗期间员工职业健康检查建议 职业病危害因素 在岗期间检查项目 职业病或 职业禁忌症 体检周期 噪声 内科常规检查、耳科常规检查 必检项目:纯音听阈测试、心电图 职业病:职业性噪声聋 职业禁忌症: 1)除噪声外各种原因引起的永久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2)任一耳传导性耳聋,平均语频听力损失≥41dB 3)噪音敏感者 作业场所噪声8h 等效声级≥80dB, <85dB , 2年1次 (2)对于职业健康检查存在异常的人员应及时组织复查,并有明确的处理措施。
(3)规范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和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5、其他方面的建议 加油站在进行油罐清洗等密闭空间作业时,严格执行 GBZ/T205有关条款要求应先采用惰性气体对密闭空间置换及强制通风换气,再对密闭空间内有害气体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准入人员需佩戴使用有效的呼吸防护用品后方可进入 密闭空间外需有监护人员监护并设置相应的应急救援设施设备 经过上述多方面综合分析,建议用人单位针对目前职业卫生管理状况,以及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对未达到职业病危害防护要求的,结合企业目前实际,按本报告提出的建议进行立即整改和持续性整改,以达到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控制或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的目的 昆明吉凡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2016 年 4 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