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乒乓球:蔡振华横板进攻型打法指导.doc
18页横拍进攻型打法之我见欧洲运动员经过多年的摸索,把旋转和速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点他们的技术特点是:正手弧圈球旋转强、速度快,而且连续拉冲范围大,拉出的弧圈球力度大,不易防守;正、反手能进攻,都能拉出高质量的弧圈球,特别是反手拉球速度明显加快,威胁很大,因此,在发球抢攻的使用上,比较喜欢采用发近网上旋和不转球,迫使对方不能摆短,用轻挑回接,然后用正、反手快撕挑过来的球;相持能力强,攻防转换的速度快,反拉弧圈球的意识强,既使你在进攻,只要力量、落点、旋转稍有减弱,马上和你形成对拉或反拉,也可由被动转为相持或主动但是他们正反手进攻的落点变化不大,基本上是两条斜线为主,侧身有一板直线;正手拉冲下旋底线长球较差,前冲少,高吊多,容易被对方反冲我国横拍打法,从第40届世乒赛以前处于陪练地位走到现在以横拍打法为主、承担主力任务,经过了比较漫长的道路,在过去的十多届世乒赛上能够承担主力任务的横拍不是削球,就是怪板和生胶,其中的削球和怪板成绩最为突出但随着乒乓球规则的修改,必须使用两面不同颜色的胶皮,因而限制了削球和怪板的发展生胶打法由于多次参加大41赛,都未能取得较好的成绩,也处于自生自灭的境地。
第届世乒赛我国派出了三员横拍大将(陈志斌、马文革、张雷)参赛,结果在第二阶段的淘汰赛中输给了捷克队团体赛成绩第7,降到了历史的最低点,人们不禁要问:我国的横拍打法是否无力与欧洲选手在大赛中抗衡?出路在哪里?我个人认为,我国是一个乒乓球强国,我们能培养出出类拔萃的直拍选手,就能培养出出类拔萃的横拍选手,只要我们根据每个运动员的特点,精心设计,大胆创新,是有能力与欧洲运动员抗衡的孔令辉、王励勤在当今世界乒坛所处的地位也证明了这一点由于世界乒乓球技术不断发展,我国的传统直拍快攻打法暴露出许多弱点,要想重新建立领先的优势还需要大胆创新,花相当大的努力才有可能与此同时,如何培养新一代的横拍选手也是当务之急的问题1、正手弧圈球的一、我国横拍打法技术上的主要难点杀伤力我国弧圈球运动员正手拉球普遍杀伤力不够,主要是受我国快攻打法的影响几十年来,快攻一直在我国占据主导地位,整个训练的指导思想和体系是围绕快攻进行的,在动作的结构上讲究动作小,出手快,不大注意腰、腿间力量的协调因而我国的弧圈打法运动员适宜近台作战,擅长第一、二板的拉冲,一旦形成相持或到了中、远台,正手拉球就发挥不出应有的威力,同欧洲、韩国、朝鲜运动员相比,有比较大的差距。
因此,我们在今后的训练中,必须高度重视弧圈球打法运动员的动作结构首先注意动作的舒展性,手臂、腰、腿间的发力一定要协调同时注意前臂的快速收缩这是动作发力的关键环节在动作结构上要注意两个倾向,一是动作大小,主要是依赖前臂和大臂发力,与腰、腿间的协调不够;二是动作过大,注意了手臂、腰、腿间力量的协调,而忽略了前臂的快速收缩,造成力量不集中2、反拉弧圈球技术反拉弧圈球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比赛的胜负,影响到前三板的争抢,影响攻防转换,是弧圈球技术中最关键的环节,也是最难掌握的技术,我国弧圈球打法的运动员(除几个尖子运动员外),大多数仅限于中台的对拉和正手近台快带,而发抢中主动发半出台球,让对方拉起来后再反拉和发长球后主动侧身反拉意识和能力,以及接发球控制对方后第四板的反拉的意识和能力都很差,因而发抢只敢发短球,不敢发长球,局限性很大另外训练相持球形成对拉的能力,国家队经过这几年的努力有很大收获,而省市队运动员对拉的能力却非常薄弱所以,我们要高度重视反拉弧圈球的训练首先抓好反拉对方第一板从下旋球拉起来的弧圈球,这是反拉弧圈球的关键环节,这项技术掌握了,其它的反拉技术就迎刃而解反拉弧圈球技术的掌握,必须从少年运动员抓起,从小培养反拉的意识和能力。
3、反手的上手能力和相持能力由于欧洲选手过多地采用侧身正手晃接发球,正手发抢十分困难,有时根本侧不开我们比较注意正手在中、身,因而反手的上手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只要用反手推或搓回接,马上就被对方正手抢攻,陷入被动虽然目前国家队大多数直拍弧圈选手都采用了直拍横打的办法,但毕竟反面的拉球力度不够,线路变化不大由于受拍形的影响,不易拉直线,虽然对欧洲选手造成了不适应,但并没有多大的威胁,反面拉球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另外在相持球中使用推挡毕竟是被动防御,转攻较困难,除非强行侧身那么,把推挡和反面的快带如何结合起来是这种打法的一种创新,特别是扑正手回反手时,是用反手攻呢?还是用反面拉?如何使推挡和反面拉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我们这种打法的一个新课题,需要大家群策群力加以解决而我国的横拍弧圈选手在中台和中远台的反手相持球是个难点,在中、远台相持中被对方拉住反手位后很难转攻,相持的能力和反手拉球的力度都不够,这跟平时的训练有关,远台的对拉能力,反手中、远台的对拉练得不多,只要训练中加以重视,还是可以解决的二、设想与对策我国横拍打法的发展,应该突出“特长突出,技术全面,无明显漏洞”的方针,坚持“百花齐放,以我为主,采诸家之长,走自己的路”。
当前,世界乒坛的技术打法已发展到又一个新的阶段,各种打法和技术都互相渗透,达到兼容并蓄,取诸家之长的境地以瓦尔德内尔为代表的瑞典队成功地把弧圈球与速度融为一体既有旋转又有速度,反手技术变化多样;盖亭吸收了中国人的短打技术,正手动作小,出手快,他的前三拍则以擅长抢拉上旋球为特色;塞弗则吸收了中国人的短球技术,擅长拉冲半出台球,成功地运用了欧洲人人高身长的特点,以全面正手抢冲而著称这不难看出任何一个优秀运动员都是采诸家之长,走自己的路中国运动员在身体、力量方面都不如欧洲选手,但有自己速度快、机智灵活的特点,因此,中国横拍运动员今后一要恢复我国的传统优势前三板技术,在这基础上加强第四、五板的控制与反控制,使之前几板球力争主动,抢先上手;注重在前五板上狠下功夫,追求“三快”的境界,即:战术变化快,上手速度快,攻防转换快;二要弥补特短,过好弧圈关,这是提高相持能力的关键这是一个总的设想,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多下功夫:(一)开拓创新思路谈到创新,人们自然会想到发明新技术、新打法其实这是一种误区创新不仅包括发明新技术、新打法,同时还应该包括把先进的技术同运动员自身的特点融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独特的制胜手段。
欧洲运动员经过三十多年的摸索,才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特点的路,就是把日本的弧圈球同中国的前三拍技术和近台快攻技术有机地融为一体,并经过多年的磨炼,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和特点80年代未、90年代初达到了他们的鼎盛时期,他们的技术特点和风格,代表了当今世界乒坛横拍打法的潮流和发展方向,已经明显领先于我国和亚洲诸强在这种世界乒坛飞速发展的形势下、我们再不虚心学习别人的先进意识和技术,大胆创新,改革我们的训练方法,我们就将长时间地落后于世界潮流尽管这几年来,我们做了不少努力,缩小了与欧洲运动员的差距,但还很不够,队伍的断档局面远远没有解决因此,锐意创新改革,苦练基本功,迅速培养优秀的后备力量是摆在全国教练前的当务之急加大进攻的使用率,1、意识的更新当前,乒乓球技术朝着快速、凶狠的方向发展,比赛中战术多变,双方的较量已从局部到全方位的对抗,从主体技术如正、反手,近台、中台、远台以及到细小技术的较量,如台内球的摆、挑、撇,争抢十分激烈,所以战术变化往往在一局球中多次更换,世界超一流选手比赛往往几分球一个变化战术,从发球到接发球,以及相持球都能体现双方攻防转换较快,而战术的变化都将围绕抢先上手,力争主动进攻,因此加快进攻速度,提高进攻的击球质量是制胜的决定因素。
显然,过去的乒乓球意识,已大大地向前发展了,所以意识的更新,就刻不容缓地摆在了我们面前如果跟不上世界的潮流,技术自然落后1)前三板意识现在把我们和欧洲诸强相比,在前三板的争抢上已有较大的差距我们过去在前三板上的优势已晃腰等手段为主,不复存在,表现在发球单调;上手手段少、意识差;发球只敢发短球,不敢发长球;抢攻只能抢攻下旋球,不能抢攻上旋球和弧圈球;只用侧身,不用反手;发球一出台被对方拉起来,马上就被动进入防守状态;接发球趋于保守,反手位来球以摆、搓为主,很少有挑打和半推半搓的进攻意识;对出台球以拉高吊居多,然后进入相持现代的前三板意识是发球长、短配合,不但能抢冲下旋球,而且能抢攻对方拉起来的弧圈球,不但侧身抢攻,正反手都能上手发球有意识发近网球,使你无法摆短,迫使你轻挑,然后两面快撕,并敢于发长球抢冲(或反拉)和直接进入相持接发球强调积极主动,加强上手能力,以挑打结合劈长、配合摆短,出台球改变只拉高吊,不能抢冲的意识,只要对方的发球一出台,就敢于抢冲(这要在判断清楚旋转的情况下)前三板再加上两板,也就是第四、第五板的争抢,这几年对第四、五板的研究、训练,提高了控制与反控制的能力,为进攻创造条件和时间,前三板是第四、五板相持球的基础,直接关系到相持球的主、被动局面。
2)反拉弧圈球意识过去对付弧圈球,特别是对付对方从下旋球抢拉的弧圈球,基本上是消极防御,反拉弧圈球的意识和能力不够是影响前三板的直接原因只有提高了反拉弧圈球的意识和能力,前三板才更具有威胁性和灵活性,这也是我们的技术落后于欧洲的关键所在3)建立侧身以正手接发球为主的意识在我国传统的训练方法中,接发球趋于保守,无论是直拍还是横拍,都以反手快摆短球后再伺机抢冲,出台球设法拉起来进入相持而现在以瓦尔德内尔为代表的欧洲选手开创了以侧身正手接发球的先河以侧身正手晃接、挑、拉为主要手段,配合侧身正手摆短,有效地抑制了发球一方的第三板抢攻、而接发球一方当接完发球后,身体已处于侧身位置,只要对方的回球质量不高就可以全台用正手抢攻或反拉,在这一环节上,瓦尔德内尔运用得尤为突出侧身正手接发球的优点在于,当接发球一方侧身用正手接时,发球一方很自然要防备对方的进攻,站位就会稍往中间靠一点,当发现对方用晃接或劈长时再侧身抢攻就失去了最佳时间,往往都是被动抢拉,而给的对方反拉有可乘之机所以侧身正手接发球是接发球技术的创新,是现代横拍打法运动员必须掌握的技术4)相持中快速攻防转换的意识历史上中国横板进攻型打法借鉴并沿用了直板快攻打法的技术风格与特点,对台内球和前三板技术研究得多,形成了以前三板为中心的技术风格。
在70--80年代我们的特点是非常奏效的,可以说领导了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的潮流,处于主导地位比赛中能够攻破欧洲的加转弧圈,长期立于不败之地,再加上我国横板在世界大赛中采用了一些怪板及生胶等打法由于技术上本身固有的特点,把相持中攻防转换的作用给掩盖了使我们忽略了对相持技术的研究进入80年代后,欧洲人越来越适应前三板技术,相持技术的使用越来越多,较量越来越激烈,逐渐露出了我们相持中的薄弱环节,造成只能进攻,不精于防守;只能近台,不能中远台;只能快,不能慢;只能一个节奏,缺少多种节奏的变化运用,在快速的攻防转换中难以取得主动同时,对欧洲的弧圈球产生了一种恐惧感,我们称之为“恐惧症”在这种情况下,比赛中我们在对付弧圈球时,经常出现走两种极端的局面:一是清一色的被动防守,见弧圈就“架”,左“挡”右“捂”,根本谈不上真正意义的相持;二是采取“搏杀”的办法,拼命发力,缺乏准确性为此,我们研究相持中的攻防转换意识,其根本目的就是把“恐弧”变为“制弧”通常情况下,我们把相持分为三种情况:(1)进攻性相持:指的是在相持当中处于主动地位(连续进攻)2)对攻性相持:指的是在相持中难以分出谁主动与被动,处于一种僵持不下的状态(对攻、对推、对搓、对拉等)。
3)被动相持:指的是在相持中处于被动挨打只有招架,难以进攻的状态(兜、挡、放高球等)在这三种相持状态中,我们要力求的是进攻性相持,这样才能发挥我们的积极快速的特点,在相持中的攻防转换中取得更多的主动权,那么进攻与防守之间的转换应具备什么条件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