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古典小说”综合应用》知识讲解.doc
7页古典小说”综合应用学习目标1.梳理单元知识;2.学会欣赏人物形象,品味小说语言;知识积累文学常识《三国演义》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据一些片段材料说,他性格孤僻,“与人寡合”,因“遭时多故”,东奔西走,“不知其终”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据说小说创作有数十种,曾写过十七史演义,除《三国演义》外,还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他写过杂剧,有《赵太祖龙虎风云会》《水浒传》《水浒传》的作者历来有争议,一般认为是施耐庵所著 施耐庵(1296年-1371年),江苏兴化人,原名施彦端,字肇端,号子安,别号耐庵 施耐庵祖籍江苏泰州海陵县,出生于江苏兴化他是著名的元末明初作家,是罗贯中的老师 施耐庵自幼聪明好学,元延祐元年(1314年)考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年)中举人,至顺二年(1331年)登进士不久任钱塘县尹,因替穷人辩冤纠枉遭县官的训诉,遂辞官回家《西游记》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人约生于明弘治十三年至正德初年之间(1500—1510),约卒于万历十年(1582)。
吴承恩的曾祖父、祖父都是读书人,任过县学的训导、教谕但到了他父亲吴锐这一辈,由于家贫困,出赘徐家,“遂袭徐氏业,坐肆中”,当起了小商人尽管如此,吴家却不失读书的传统据说其父吴锐虽为商人,不仅为人正派,而且好读书,好谈时政,这自然对吴承恩产生较大影响吴承恩从小就很聪明,很早入了学,少年得志,名满乡里天启《淮安府志》卷十六说吴承恩“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但成年后的吴承恩却很不顺利,在科举进身的道路上屡遭挫折,到四十多岁才补了一个岁贡生,五十多岁任过浙江长兴县丞,后又担任过荆王府纪善,这是同县丞级别差不多的闲职吴承恩创作《西游记》大约是中年以后,或认为是晚年所作,具体时间无法确定除《西游记》外,他还创作有长诗《二郎搜山图歌》和《禹鼎志》现存《射阳先生存稿》四卷,包括诗一卷、散文三卷,是吴承恩逝世后由丘度编订而成 《美国大百科全书》认为它是“一部具有丰富内容和光辉思想的神话小说”,《法国大百科全书》说:“全书故事的描写充满幽默和风趣,给读者以浓厚的兴味从19世纪开始,它被翻译为日、英、法、德、俄、等十多种文字流行于世《西游记》主要描写的是孙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
《红楼梦》1.曹雪芹(约1715年-1763年)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曹雪芹写《红楼梦》,“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因贫病交困,加之爱子夭折悲伤过度,全书未尽即与世长辞 2.《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为清人高鹗所续研究者一般认为高鹗在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上以悲剧结束,还是遵循曹雪芹原旨的,但写贾府的结局为“兰桂齐芳”,家道复初,却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聊斋志异》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山东省淄博人 19岁应童子试,连取县、府、道第一,名震一时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做了四十余年的塾师,年老方撤帐归家著有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晚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中年后自称秦淮寓客晚年潦倒扬州,常吟张祜诗句“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而一语成谶,五十四岁客死扬州出生于世代书香官宦家庭,至其父时家境破落让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科场失利又使他对科举的腐败、士大夫阶层的堕落有了清醒的认识,最终使他彻底告别科举仕途,不再与统治阶层为伍三十三岁时移居南京,在秦淮水亭,历时十余年时间,创作出惊世之作《儒林外史》。
字词汇总赍(jī) 羸(léi) 尪羸(wāng léi) 攧翻(diān) 丫髻(jì) 鬼魅妖邪(mèi) 回嗔作喜(chēn) 三昧真火(mèi)逃遁(dùn) 朝暾(tūn) 谶语(chèn) 汍 (wán) 澜 唼(shà)呷 綦 (qí) 贫 淌(cháng)板船 权厝(cuò) 课文精要理解主旨《三国演义》小说描写了自黄巾起义至西晋统一的近百年历史,集中描绘了各个社会集团之间政治、军事、外交的斗争通过这些斗争,作品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腐朽,谴责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反映了人民向往和平的愿望,表现了作者的政治理想书中把蜀国的刘备、诸葛亮、关羽等君臣作为理想中的政治道德观念的化身,仁君、贤相、良将的典范,而将魏国的曹操作为奸邪狡诈、推行暴政的代表,至于孙吴方面只是陪衬而已,因而具有明显的“拥刘反曹”的倾向《水浒传》《水浒传》是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如果从艺术水准上来评定的话,仅次于《红楼梦》,排在第二位 小说是一种以事件为依托,以塑造人物形象为核心的文学体裁《水浒传》之所以能够列于四大名著,且艺术水准超过三国和西游,关键就是人物形象塑造得好。
此前,我们讲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提到了林冲是一位性格复杂的英雄人物,是绵羊和豹子两种性格的结合体其实,水浒传很多人物都有其鲜活的个性,金圣叹曾经这样说: 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 金圣叹太喜欢《水浒传》了,所以说得有些夸张,但是它的确写出了十几二十个非常鲜活的人物,这是一点问题也没有但是当我们翻开《水浒传》时,便能看到那些提着朴刀、禅杖、板斧的梁山好汉风风火火的身影,虽经历史的淘洗,但施耐庵的一支笔让这些叱诧风云的英雄豪杰跃然纸上《西游记》《西游记》的主旨,历来众说纷纭,有收心说,意思是取经过程其实是一个象征,象征人的内心由放纵到收敛、受到社会规范的过程;有游戏说,胡适、鲁迅持此说,认为西游记实际是游戏的笔墨有;反抗说,认为这是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小说以上说法,每一种都有自己的合理之处一部伟大的作品往往有被丰富解读的可能,如果被其中一种说法完全笼罩住,《西游记》也就不可能成为四大名著了《红楼梦》《红楼梦》描写贾宝玉的爱情和婚姻悲剧,即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以及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姻悲剧作者真实细致地描写了悲剧发生和发展的复杂现实内容,揭示造成悲剧的全面而深刻的社会根源。
围绕着爱情婚姻悲剧,同时铺开一个由许多有关人物构成的广阔的社会生活环境,从而展示渐趋崩溃的社会的真实内幕贾宝玉、林黛玉等人对自由和幸福的向往追求,反映那个时代对个性解放和人权平等的要求,闪烁着初步的民主主义精神它与封建主义冲突所造成的悲剧,生动地表明封建社会的不合理,使读者预感到这个社会已日暮途穷,走向灭亡《聊斋志异》“聊斋”是蒲松龄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有传奇、志怪、轶事等,诸体兼备,为中国文言小说集大成之作内容十分广泛,多谈狐、魔、花、妖,以此来概括当时的社会关系,反映了17世纪中国的社会面貌书中写的是一个花妖鬼狐的世界,既有对如漆墨黑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又有对怀才不遇、仕途难攀的不平;既有对贪官污吏狼狈为奸的鞭笞,又有对勇于反抗,敢于复仇的平民的称赞;而数量最多、质量上乘、写得最美最动人的是那些人与狐妖、人与鬼神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纯真爱情的篇章书中的作品情节离奇曲折,幻化形象刻画得独具特色虽为文言,但凝练之外又很形象传神,富有表现力《儒林外史》《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社会问题小说它以真人为模特儿,以当代发生的事为素材加以概括提高。
作者从儒林入手,对民族文化长期积淀下来的霉烂因素进行了深入的解剖和批判与以前的小说相比,《儒林外史》更具有思辩和批判的特色《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虽然对黑暗现实的揭露颇为深刻,但主要是表述理想,体现作者理想的正面人物写得更光彩照人《金瓶梅》对于社会现实展现和暴露多于批判而《儒林外史》则主要是通过对丑恶现象的批判揭示其理想,体现作者理想的正面人物在小说中是次要的,也并不动人,而作者所抨击讽刺的人物却活跃其中,成为光彩的艺术形象从这个意义上说,《儒林外史》不仅是我国小说史上第一部也是最具有鲜明批判色彩的社会问题小说把握重点学习本单元,要注重欣赏人物形象,品味小说语言欣赏人物形象,要注意情节、环境与人物的关系,把握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品味小说语言,要注意把握叙述语言和人物语言的的不同特点,体会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证,体会不同作者不同的创作风格品味小说语言李逵性格特征崇尚正义、嫉恶如仇 1.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 (1)“俺哥哥原来口是心非,不是好人了也 (2)“既是宋江夺了你的女儿,我去讨来还你 (3)“我闲常把你做好汉,你原来却是畜生!你做得这等好事!” (4)“你不要赖,早早把女儿送还老刘,倒有个商量。
你若不把女儿还他时,我早做早杀了你,晚做晚杀了你 2.准确传神的动作描写 (1)“睁圆怪眼,拔出大斧,先砍倒了杏黄旗,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做粉碎……李逵拿了双斧,抢上堂来,径奔宋江……李逵气做一团,那里说的出 参考:当他听说宋江抢夺民女时,顿时火冒三丈,直呼宋江的大名,甚至当着宋江的面毫不掩饰自己的怒气,大骂宋江“畜生”回到梁山砍到黄杏旗,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做粉碎并警告宋江,若不还人家女儿,早晚都要杀了他从这一系列的语言、动作描写,生动地展示了李逵的性格——崇尚正义,嫉恶如仇,即便是对他最崇敬的宋大哥也是如此其实这是李逵对受欺压百姓的同情和打抱不平的精神体现 粗蛮鲁莽、不分是非 1.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 (1)李逵口里叫道:“过往客人,借宿一宵,打甚鸟紧,便道太公烦恼!我正要和烦恼的说话 参考:李逵出身于农民家庭,目不识丁,日常生活中的说话都是粗话 (2)燕青道:“大哥莫要造次,定没这事李逵道:“他在东京兀自去李师师家去,到这里怕不做出来!” (3)“我闲常把你做好汉,你原来却是畜生!你做得这等好事!” (4)“你不要赖,早早把女儿送还老刘,倒有个商量。
你若不把女儿还他时,我早做早杀了你,晚做晚杀了你 参考:对于燕青的提醒,李逵听不进去,因为他耳朵里听不进一个“奸”字,他认为宋江之前都去东京兀自找李师师,到了这里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对事情的真伪根本不做判断,只听刘太公说是“梁山泊头领宋江抢了女儿”的话,就采取了行动,最终差点掉了脑袋 2.准确传神的动作描写 (1)“睁圆怪眼,拔出大斧,先砍倒了杏黄旗,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做粉碎……李逵拿了双斧,抢上堂来,径奔宋江 参考:当听到宋江霸强民女之后,李逵直回梁山泊找宋江,此时在他心里的宋江已经不是大哥了,而是“畜生”到了梁山,不分青红皂白,先“拔”出大斧,“砍”了杏黄旗,接着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得粉碎几个动词把李逵的粗蛮鲁莽、不分是非的性格特点刻画得栩栩如生 敢作敢为、率性憨直 1.语言描写 (1) “只是我性紧上错做了事既然输了这颗头,我自一刀割将下来你把去献与哥哥便了 (2)“兄弟的不是了,哥哥拣大棍打几十罢!” (3)“哥哥既是不肯饶我,把刀来割这颗头去,也是了当 参考:当对证之后,知道抢夺民女之事不是宋江所为,只好认赌服输,毫无怨言地准备接受军令状,一个活脱脱的硬汉形象展现我们面前,体现了他的敢作敢当的性格。
2.动作描写 (1) 宋江道:“若要我饶他,只教他捉得那两个假宋江,讨得刘太公女儿来还他,这等方才饶你李逵听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