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提纲-首页-普陀区基础教育机构-普陀区基础教育机构信息.doc

19页
  • 卖家[上传人]:cjc****537
  • 文档编号:48101806
  • 上传时间:2018-07-0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97KB
  • / 1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创建创建““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规划(初稿)规划(初稿)——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11.9——2014.9)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是同济大学和普陀区委区政府合作创办的优质教育资源重点培育的学校2002 年 6 月易名重建,2007 年 6 月,在三年创建的基础上,学校通过了上海市专家组的验收评审,由区政府命名为普陀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 自建校以来,同济二附中历届党政班子带领全体师生,在上级政府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同济大学的大力支持下,在教育专家和社会各界的指导帮助下,立足于上海国际化大都市背景以及新型大学附中的资源优势,主动创新发展,弘扬“同舟共济、自强不息”学校精神;坚持“科技与人文和谐发展”办学理念;确立“尊重、平等、合作、共享”学校文化;致力于“生态课程、和谐教育”办学追求,推进“特色化、优质化”发展战略,努力创办人民满意的学校面对全面落实国家和市、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历史新机遇,学校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谋划新的发展,认真总结办学实践经验,在充分听取全校师生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特制定学校新三年发展规划,积极创建“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 。

      第一部分:基础分析第一部分:基础分析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1 1、落实、落实《《规划纲要规划纲要》》的新要求的新要求我校新三年发展规划的讨论和制定,恰逢国家和上海市、普陀区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的开局之年,贯彻和落实《规划纲要》的精神要求,推动高中学校的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是谋划我校新三年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构建基于“地球学”的“生态课程” ,探索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态课堂” ,建立“学分制”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2展和个性化成长,培养有主体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现代化高素质人才,是我校积极探索新时期学校教育改革发展新路的必然选择2 2、上海发展带来的新机遇、上海发展带来的新机遇作为面向世界的国际化大都市,上海将着力推进“四个率先”、“五大中心”的建设,增强城市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新的发展目标,要求上海在发挥人才高地这个核心优势的基础上,更加关注人力资源建设,更加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坚持改革创新教育,全面深化素质教育,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落实“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核心理念,为发展中的同济二附中指明了新的方向。

      3 3、普陀教育提升的新平台、普陀教育提升的新平台《普陀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着眼于构建与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地位相匹配、与普陀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现代教育体系,明确提出“提升每个学生学习生活品质”的核心理念,深入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圈链点”发展战略,加快实现基础教育现代化,把普陀区建设成为“教育强区” 其中,同济二附中既是加快建设优质教育“圈” 、 “链” 、 “点”布局中的重要成员,又是坚持“五个统筹” 、加快“四大中心”建设整体发展中的有机部分,同济二附中再次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二、励精图治的良好态势二、励精图治的良好态势1、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易名重建九年来,普陀区委区政府、同济大学和市区教育主管部门等各级领导多次来校调研、视察、指导,上海市资深教育专家、市内外兄弟学校和长寿社区也给予学校的发展以有力的支持和帮助作为普陀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区教育局投资了上亿元对校园进行了整体的新建和改造,并汇集各方的资源优势,改善办学条件,促使学校办学水平不断提升作为著名高校的附属中学,原教育部副部长、原同济大学校长吴启迪同志亲自担任学校的名誉校长,并为学校提出了“科技教育要与人文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建议。

      同济大学的历届党政领导十分关心学校的办学和发展,科技部部长(原同济大学校长)万钢教授离沪赴京就任前欣然为我校题词:“同心同德同舟楫,济人济事济天下祝同济二附中百尺竿头,再谱华章” 同济大学相关院系的专家教授对学校的课程建设和特色创建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指导帮助3学校占地面积 47 亩,分为南北两个校区南校区作为学校的初中部于 2005年 1 月交付使用,校园布局合理,配备齐全,建有教学楼、图书馆、科技楼、实验室、艺体中心等专用教室北校区作为学校的高中部,按照市政建设的要求、区教育布局及学校整体规划的安排现已启动整体改建工程,一所充满现代气息的美丽校园将会矗立在商业繁华的苏州河畔2、学校管理规范有序、学校管理规范有序建校以来,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在传承、改造、提炼学校历史积淀的基础上,以《同济二附中质量管理手册》的制定和修订为抓手,建立了切合实际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逐步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点的校园文化同舟共济,自强不息”的校园精神, “尊重、平等、合作、共享”的校风,“厚德博学,诲人不倦”的教风, “自主、探究、严谨、勤勉”的学风,正成为“同济人”的精神追求和行为指南3、教学质量稳步攀升、教学质量稳步攀升学校现有 30 个教学班级(含留学生班级 1 个) ,初中、高中学生 1196 人,外籍留学生 30 人。

      现有教职员工 117 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学历 36 人,博士和博士后 2 人;高级职称教师 38 人,特级教师 1 人) 师资队伍整体具有敬业爱生的师德风貌、团结奉献的精神品质和比较扎实的教学功底学校中考成绩名列普陀区前列学校高考升学率连续多年为 100%,高考本科达线率从办学之初的 12.7%,2004 年提高到 36%,2006 年跃升为 83%,2009年突破 90%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师生获奖千余人次4、办学特色初显端倪、办学特色初显端倪在办学实践探索中,学校课程建设、科技教育和国际交流等领域出现了一些亮点围绕“地球学”展开的大探索,培育了一批校本特色课程;以参加上海市“青创赛”为契机,机器人项目和环境教育项目表现出色;聚焦“川流五洲”的国际交流项目,为学校进一步与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中学开展跨文化交流打下了良好基础在同济大学的大力支持下,我校国际交流逐渐由单一的文化交流转变为在国际平台上的科技项目交流,如 AGU(美国地球物理年会) ,IWF(日本国际水论坛)等,在同济大学安徽巢湖和上海崇明等实习基地,我校开展了巢湖综4合社会实践活动、崇明生态考察活动和美国加州地质考察等主题实践项目。

      学校基本形成了“国际交流”聚焦“川流五洲” ,开阔师生的国际视野;“科技教育”聚焦“地球探索” ,依托创新实验室,为人才培养打下坚实基础的学校特色发展思路三、坚定不移地应对挑战三、坚定不移地应对挑战1、师资队伍建设应有新视角、师资队伍建设应有新视角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部分教师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存在落差,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的局限教师队伍中,缺少在市、区有影响力的学科领军人物学校亟需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有效措施,加快加强优秀教师引进、培养和培训的力度,启动新一轮的教师专业化发展工程,为学校在新阶段的大发展提供强劲的人力资源支持2、学校课程建设应有新思路、学校课程建设应有新思路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过程中,迫于考试评价的制约,学校的课程设置存在科目众多、内容繁杂、课堂低效等问题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建设特色课程体系;立足师生发展实际,落实课程标准要求;改进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等问题都是在学校优质化、特色化发展过程中必须破解的难题3、办学特色建设应有新目标、办学特色建设应有新目标虽然办学取得了一些成绩,学校特色项目的建设也有些基础,但由特色项目到特色学校的发展之路依然漫长面对《规划纲要》全面落实的大好机遇,学校如何凭借大学附中的丰富教育资源,建设富有个性特色的学校文化,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核心发展力,是排在我们面前的重大任务。

      第二部分:总体战略第二部分:总体战略一、指导思想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及《普陀区“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精神和要求,遵照教育规律和学校发展规律,把办学理念的落实与学校文化建设相融合,承5担学校教育的责任和使命,着眼于新的实践探索,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建设满足学生全面成长和个性化成长需要的生态校园二、创建目标二、创建目标在“科技与人文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引领下,遵循教育规律,以理论创新为先导,以实践探索为途径,依托高校优势,整合各方资源,深化综合改革,努力把我校建设成为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1、初步构建基于“地球学”的生态课程体系; 2、探索 “生态课堂”的教学模式;3、总体上达到“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建设的基本要求三、任务安排三、任务安排1、启动准备、启动准备(2010 年 9 月—2011 年 6 月)以“争创”活动为抓手,总结办学经验,进一步思考学校发展目标多方征求意见,研究校情实际,分析优势与不足,启动《规划》制订工作2、全面实施、全面实施(2011 年 9 月—2013 年 6 月)按创建规划要求,以创建项目实施为载体,以创建目标为导向,以过程创新为抓手,着眼于问题解决、理念深化,开展实践研究,落实实施方案,促进实验示范。

      1)2011 年 9 月——2012 年 8 月,项目分解对《规划》实验项目进行有效有序地安排,推进具体项目的落实2)2012 年 9 月——2013 年 8 月,项目完善在中期总结基础上,调整、完善项目实施,对相关项目进行评估改进3、总结提高、总结提高(2013 年 9 月—2014 年 9 月)根据《规划》落实要求,总体上达到“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建设的基本要求,基本形成以“生态课程”为特色的现代大学附中的办学样式,办学水平、办学效益力争达到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发展水平第三部分:实验项目第三部分:实验项目(一)实验项目:建设基于(一)实验项目:建设基于““地球学地球学””的生态课程的生态课程6作为大学的附属中学,同济二附中深深扎根于同济大学百年办学历史的文化沃土,在总结学校九年办学经验基础上,清醒地认识到:一、围绕“科技与人文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学校亟待开发一系列特色课程;二、课程是学生培养、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特色创建以及文化内涵的综合承载和显著标识鉴于此,我们明确提出“生态课程、和谐教育、幸福人生”的特色追求,力图构建学校基于“地球学”的生态课程,重塑学校课程的各种关系,不断提升并加强学校课程领导力,以实现课程与人、课程与生活、课程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追求科技与人文完美结合,最终实现学校办学质量质的飞跃。

      二)目标思考(二)目标思考1、基于“地球学” ,通过有特色的校本化实施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三类课程,初步构建同济二附中“生态课程”体系2、用生态观研究校本课程的实施、管理和评价,形成生态课程管理和评价机制3、探索“生态课程、和谐教育”实践路径,形成课堂教学、实验项目、综合社会实践等多渠道全方位的实践育人模式三)概念界定(三)概念界定1 1、地球学:、地球学:生态课程框架下的 “地球学”是以地球圈(包括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的生发过程与变化及其相互作用为研究对象的系统科学不仅研究地球本身,也研究与地球相联系的外部宇宙,几乎辐射到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同时,对地球及地球上生活的人类历史、文化、社会乃至文明的进展,也被纳入“地球学”的研究体系中2 2、基于、基于““地球学地球学””基于“地球学” ,是以“地球学”为研究基石和逻辑起点,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系统研究基于“地球学”就是基于地球文明,从地球文明的高度去开展我们的课程教学,打破学科的藩篱,追求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各学科之间的融合,在此过程中,寻求知识、学科背后的共性内容——人的思维品质3 3、生态课程、生态课程7我校基于“地球学”的生态课程,是指围绕地球及地球上生活的人类历史、文化、社会乃至文明的发生、发展与现。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