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宾市'十一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doc
68页宜宾市“十一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宜宾市环境保护局二00六年十一月目 录第一章 总 论1.4 规划期限第二章 “十五”期间环保与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回顾及目标完成情况评估2.1 “十五”期间环保工作取得的主要进展2.2 “十五”规划环境保护控制指标完成情况2.3 指标完成情况评价第三章 宜宾市环境保护面临形势及污染发展趋势分析 3.1环境质量形势严峻 3.2 结构性污染是宜宾市环境质量形势严峻的根源3.2.1 火电能源产业3.2.2 以白酒为主的饮料制造业3.2.3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3.2.4 以重化工、纤维丝为主的基础材料产业3.2.5 造纸产业3.3 产业结构布局调整带来的资源与环境的压力增大3.4 饮用水源安全问题不容忽视;3.5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还应加强3.6 环保监管能力与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3.7 环保投资不足第四章 宜宾市环境容量分析及2010年污染物排放预测4.1 大气环境容量分析及2010年污染物排放预测4.2 水环境容量分析及2010年污染物排放预测4.3 固体废弃物排放预测第五章 规划目标与指标5.2 2010年规划具体目标5.3 2020年远景目标第六章 “十一五”期间环境保护重点任务6.1 加强工业污染防治,促进循环经济6.1.1 强化污染控制与防治6.1.2 结合拓展延伸产业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6.1.3 优化工业布局,实现企业园区化6.1.4 促进清洁生产,加强企业环境管理制度的建设6.2 开展城镇环境整治与保护,创造良好宜居环境6.2.1 全面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6.2.2 对城市大气污染进行综合治理6.3 确保饮用水安全,让人民喝上干净的水6.4 妥善处置危险废物,确保环境安全6.5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6.5.2 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主要任务6.5.3 推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6.5.4 加快实施对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6.5.5 提高自然保护区建设质量6.5.6 加大生态示范区和环境优美小城镇建设力度6.5.7 加强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监管6.6 完善环保系统监管能力建设,提高环境管理决策水平6.7 环境宣教能力建设第七章 “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建设重点项目第八章 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附件第一章 总 论“十五”以来,我市在社会经济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根据《宜宾市“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纲要》所确定发展思路,未来五年将是我市推进追赶型、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
十一五”期间我市将大力促进优势资源的深度开发,向着将宜宾建设成为长江上游成渝地区次区域中心,西部综合能源基地和饮料、化工、机械制造业基地、川滇黔结合部战略枢纽、国家级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金沙江水电开发依托城市、长江上游生态屏障重要组成部分的战略定位而努力预计到2010年,我市将完成工业化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的更替,五年间地区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将在12%以上,2010年将达到经济总量700亿元,城镇化率38%的发展目标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我市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保持地区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解决原有的结构性环境污染问题,将是“十一五”期间我市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当前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提出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努力构建开放、现代、生态、和谐的发展思路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市环保局组织编制了《宜宾市“十一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本规划从我市产业结构特点和生态环境现状特点出发,抓住结构性污染突出的矛盾,依托现有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基础,明确了“十一五”期间我市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提出了未来五年我市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任务,为全市社会经济发展及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依据。
1.1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5-1993)·《宜宾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规定》·《宜宾市地面水域环境功能类别划分管理规定》·《宜宾市人民政府关于划分宜宾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通知》参考文献:·《宜宾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宜宾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宜宾市“十五”环境保护计划和2015年长远规划》·《宜宾市生态环境建设规划(1999-2050)》·《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2001年-2010年)》1.2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
强化环境保护执法监督、提高环境管理能力,认真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的环境问题;开展区域和系统的综合污染防治,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提高环境质量,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在全社会形成资源节约的增长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1.3 编制原则1、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积极协调与整合社会发展中多目标的价值观,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来支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切实改善环境质量,确保区域生态环境安全 2、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原则:针对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特定的产业结构、环境特征、功能定位,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合理确定城市发展的环境保护措施和目标 3、开发与保护的统一,合理开发发展原则: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并举 4、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原则:以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环境建设为重点,既要满足城市环境质量要求,又要合理规划工业区,为经济建设留出空间 5、环境保护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统一原则:保持环境保护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统一,并注意处理好环境规划与其他专业规划的相互衔接、相互补充和完善,充分发挥其在环境建设、环境管理方面的综合协调作用。
6、前瞻性与可操作性的有机统一原则:既要立足当前实际,使规划具有可操作性,又要充分考虑发展的需要,使规划具有一定的超前性7、规划指导,项目落实原则:规划中提出的各项项目是实现规划目标的基本依托,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提出实现规划目标所要求的项目,并在资金、时限等方面进行约定本规划的范围为宜宾市行政辖区,总面积13283 km2规划基准年为2005年,规划期限为2006-2010年,展望期2020年第二章 “十五”期间环保与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回顾及目标完成情况评估2.1 “十五”期间环保工作的主要进展“十五”以来,宜宾市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部署,将环境保护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列入政府目标管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市加大了污染治理力度,开展了各项整治工作,通过加强建设项目管理和污染防治措施,使得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中烟尘、粉尘等排放量得到一定削减,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烟尘、粉尘、达标排放率有明显提高,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有所遏制,部分区域环境质量得到改善2.1.1 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十五”期末,长江、金沙江、岷江宜宾段达到Ⅲ类水域标准,水质较2000年明显好转,全市SO2排放总量基本保持稳定。
随着宜宾市中心城区开展“防噪”工作,特别是实施机动车禁鸣以来,噪声状况得到改善区域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2.1.2 环境管理显著加强“十五”期间宜宾市严格执行项目管理制度,全市大中型项目“环评”和“三同时”执行率为97.5%通过严格执法,执行环评1441个,其中清查补办环评项目308项并逐步实施关停规模1.7万吨/年以下的制浆造纸企业蒸煮系统,限期治理1.7万吨/年以上制浆造纸企业已关停2户企业,完成6户企业限期治理2004年启动中心城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建设,中心城区八个街道办事处建成区范围内,城市居民按照要求使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清洁能源或固硫型煤,要求4蒸吨/小时以上锅炉以及炉窑,必须采用脱硫除尘设施,4蒸吨/小时以下的机关、事业单位、企业个体经营户燃煤设施改为燃烧清洁能源2.1.3 污染治理力度加大“十五”期间,宜宾市继续加强污染治理力度,重点流域和重点行业污染治理步伐加快,污染治理工作成效显著十五”期间共投入污染治理资金9.44亿元,对全市279户重点排污单位进行治理,水污染治理投资3.05亿元,新增废水处理能力693万吨/年;大气污染治理投资2.54亿元,新增烟气处理能力67.45亿标方/年,固体废物治理投资3.85亿元。
目前南岸污水处理厂基本建成并试运行,在建城市污水处理厂3个,包括宜宾县、江安县、兴文县污水处理厂,将形成日处理9万吨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已建成宜宾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和长宁蜀南竹海垃圾处理厂,日处理能力分别为600吨和300吨全市主要污染排放指标:废水排放量、化学需氧量、烟尘、粉尘排放量、工业固废产生量较2000年有所减少,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处理率有较大提高2.1.4 生态保护与建设取得进展生态保护与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200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38%,较2000年底增加3.35个百分点;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0.74%,五年累计完成退耕还林面积69万亩、荒山造林59.5万亩,实现了对650万亩森林的常年性维护十五”期间,全市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825平方公里,完成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30.2万亩退耕还林、天保工程等基本完成“十五”计划任务的要求目前全市已建立各级自然保护区7个,全市10个区县完成生态示范区规划编制及评审工作经国家环保总局批准,在建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有:珙县、翠屏区、南溪县、长宁县;在建的省级生态示范区有:宜宾县、高县、筠连县、江安县、屏山县、兴文县宜宾市已成为全省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比例最大的行政区。
十五期间,全市创建5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13个省级生态示范小区编制完成越溪河,箭板河、长宁河、南广河、黄沙河5条重点小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1.5 环境监察、监测、信息监控及应急反应能力有所提高环境监察、监测自身能力建设方面,“十五”期间宜宾市各县环境监察大队全部建立,全市环境监察队伍标准化建设全部实现达标,其中市环境监察支队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环境执法水平得到加强市环境监测站按照国家环保总局颁布的《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开展标准化建设,完成了实验设备配置等工作,监测能力大幅提高,2004年通过国家二级标准验收成立了市环境信息监控中心,开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