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及其对生物学教学的可能影响.ppt

39页
  • 卖家[上传人]:新**
  • 文档编号:589106218
  • 上传时间:2024-09-09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21MB
  • / 3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生物学课程标准修订的概况•1、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同时修订 •2、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的亮点:• (1)向下延伸至1、2年级• (2)强调“少而精”• (3)教学要求关注学生的“深入理解”• (4)除了物质、生命、地球空间技术外增加了“技工”的内容 •3、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 (1)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 (2)课程内容“少而精”成为课程理念• (3)以概念层级的形式描述内容标准• (4)引入了全新的评价方式 •联系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的变化,不难得出结论:•在生物学领域,小学-初中-高中课程内容标准的涉及是循序渐进和连贯一致的! •可以预期的是:•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即将沿着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修订的方向展开新的修订 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是教育思想的一次跨越•关键词:•科学素养•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 •科学素养:科学素养:• 指公众对科学所了解的程度通常包括对科学的本质、目标和一般局限的认识,以及对更为重要的科学思想和方法的理解与认同•科学素养包括三个维度科学素养包括三个维度:•对科学原理和方法的理解(科学过程)•对重要科学术语和概念的理解(科学知识)•对科学技术的社会影响的意识和理解(科技作用) 核心素养:核心素养: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生物学科核心素养:1. 生命观念“生命观念”是指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后的抽象,是人们经过实证后的观点,是能够理解或解释生物学相关事件和现象的意识、观念和思想方法。

      学生应该在较好地理解生物学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生命观念,如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能够用生命观念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指导探究生命活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①以概念建构为基础,又高于概念本身•②是研究生命科学的基本思想方法•③世界观在生命科学领域的体现•④对知识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理性思维“理性思维”是指尊重事实和证据,崇尚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学生应该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发展理性思维,如能够基于生物学事实和证据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等方法,探讨、阐释生命现象及规律,审视或论证生物学社会议题 •①凸显了生物学理科属性•②是一种基本习惯和技能•③是从事科学工作的基本范式•④学会理性对待现实社会问题 3. 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是指能够发现现实世界中的生物学问题,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结果的交流与讨论的能力在探究中,乐于并善于团队合作,勇于创新 •①研究生命科学的基本方法•②概念建构最直接的方式•③公民生存和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能力 4. 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是指基于生物学的认识,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作出理性解释和判断,尝试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担当和能力。

      学生应能够以造福人类的态度和价值观,积极运用生物学的认识、理解和思想方法,关注社会议题,参与讨论并作出理性解释,辨别迷信和伪科学;形成生态意识,参与环境保护实践;主动向他人宣传健康生活和关爱生命等相关知识;结合本地资源开展科学实践,尝试解决现实生活问题 •①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理性判断和决策•②关注和解决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③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生命观、生态观、生活观) •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是学科教学思想向公民教育思想的一次跨越! •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的意义:•并非说明三维目标是错误的,而是对三维目标的一种发展! 课程内容标准的表述体现出一种理性的回归 目前的内容标准: 即将公布的内容标准: •生物学概念:•生物学核心概念(大概念)•生物学重要概念•生物学次位概念 •概念的保存时间:生物学核心概念(大概念)——40年生物学重要概念——40月生物学次位概念——40周 •1、概念教学的要求提升(概念与知识的区别)•2、重视构建完善的知识网络•3、体现了“少而精”的课程理念(学科化与去学科化妥协的结果)•4、改进学习方式(概念的建构是主动学习的结果) •强调概念教学是对课程改革的反思,是一种理性的回归!•我们的课程改革在基本社会体制保障不健全的情况下不应盲目模仿国外的所谓先进经验,而放弃我们长期以来形成的优势!•但是,重走老路是对这种回归的极端错误的理解!是历史的倒退! 核心素养的提出对生物教学的可能影响•1、更强调思维品质的训练•2、课程目标的融合•3、教与学方式的改变•4、学习要求的进一步提升 •未来课堂教学可能的特点:•1、知识的再现远不能达到教学要求•2、自主、合作、探究依然会是教学的主题•3、概念教学策略渗透到每一节课•4、重视跨学科概念的建立•5、校本课程开发必将成为热点•6、教师面临严峻考验 •海尔蒙特提出了什么样的假设?•植物体积累的物质来自土壤•海尔蒙特实验的结果是什么?•植物体增重约植物体增重约80Kg,土壤重量减少约,土壤重量减少约0.1Kg•海尔蒙特的直接结论是什么?•植物体积累的物质主要不来自土壤!植物体积累的物质主要不来自土壤!•海尔蒙特的推论(间接结论)是什么?•植物体积累的物质主要来自水!植物体积累的物质主要来自水! 节外生枝:•假如土壤减少的重量也约为80Kg,能不能说明植物积累的物质主要来自土壤?•这个问题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海尔蒙特实验忽略了什么?为什么?•忽略空气和阳光等因素对实验的影响忽略空气和阳光等因素对实验的影响 最初的问题回答了吗?•实验五:实验五:1804年,瑞士索绪尔实验年,瑞士索绪尔实验•植物体内积累的物质到底来源于哪里?植物体内积累的物质到底来源于哪里?人工定量配制的空气人工定量配制的空气 一周后:一周后:O O2 2增多增多, , COCO2 2减少减少, ,植物体增重。

      植物体增重 且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且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和释放出的氧的总量,和释放出的氧的总量,远远超过它们所吸收的远远超过它们所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二氧化碳的量结论:植物体利用结论:植物体利用CO2和和H2O合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合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 思考题:•1、请和你的同学讨论交流你对于人类对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的感悟和体会•2、光合作用中产生的有机物就仅仅是糖类吗?(不仅仅回答是否,而且要说出理由!) 经典再现: 结论:•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半保留复制”” DNA复制的具体过程又是如何发生的呢? •请简要复述DNA复制的过程:•解旋 复制(互补配对) 盘旋缠绕•DNA复制需要哪些条件?•模板、DNA解旋酶、原料、DNA聚合酶、能量等 DNA复制真的这么简单吗?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