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班主任工作论文]构建诗意的育人环境,疏导小学生的逆反心理.doc
5页构建诗意的育人环境,疏导小学生的逆反心理(东风小学 诸菊美)摘要:逆反心理是指客体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所表现出的强烈抵触情绪在小学高年级中,学生的逆反心理表现已经比较明显构建充满诗意的育人环境,以体验生命、智慧引领、感悟人情等方式,致力于在平等、人文、成长、和谐的状态下疏导与调适小学生的逆反心理关键词:逆反心理 小学高年级 诗意 疏导任教已有 18 年了,在这期间,我所教的基本是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在与学生的相处与交往中,我感觉到孩子从 5、6 年级开始,有很多的变化一方面,他们的生理在变;另一方面,他们的心理上也有许多的变化你可以明显感受到:渐渐地,渐渐地,他们在家长和老师的眼里不再是听话的孩子,而是变得很有自己的想法你要他“往东” ,他却偏要“往西” ;你说这件事不能去做,他却会偏要去试一试……孩子们这是怎么了?怎么会变得让我们觉得不可思议?其实,这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逆反心理” 1.逆反心理的表现及其产生原因在心理学中,逆反心理指的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对客观事物表现与一般人对立或相反的情绪体验或行为倾向在教学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听到教师和家长抱怨现在的学生不听话,往往对教师和家长采取一种强烈的对抗态度,尤其是在高年级。
逆反心理具有潜在的危害性,若逆反心理过重或自己不善于处理和自我调节,会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引起心理障碍,它还容易造成学生感情失控,与家长、教师感情疏远、关系僵化,甚至对立,学生就会听不进正确的教育和劝导,可能会造成大错,带来无法弥补的严重后果因此,认清逆反心理的实质,帮助学生克服逆反心理,对教师、家长、社会各方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般说来,小学生的逆反心理有的表现为对正面宣传作反面思考,表现出一种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有的表现为在教育过程中,对教育者和家长用来唤起热情、激励后进的先进人物、榜样进行无端否定;有的表现在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如:认为哥们义气是真诚的友情或认为与父母、老师的公开对抗是有胆量、有本事;还有的是对思想教育、遵章守纪等要求的消极抵抗,认为这些教育大而空、形式化,十分冷淡甚至嫌麻烦从逆反心理的表象,我们可以发现逆反心理是学生对逆反对象的知觉、理解及评价,逆反对象是反感或厌恶而产生了对逆反对象意欲表现出来的行为它的产生既依赖于它所反映的对象,但又对所反映的对象具有相对独立性逆反心理受社会存在的制约,它产生于客观存在不符合主体需要之时,并不是无缘无故的,当需要得到满足时,则不会产生。
而另一方面,逆反心理不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简单被动的反应,而是经过加工改造的能动反映因此,笔者认为逆反心理的作用是有积极与消极之分因为逆反心理是人脑对一部分客观事物的正常反映,任何一个正常的社会成员都可能产生,在小学生身上则是青春期的孩子自然成长、萌发独立意识的一种表现至于评价逆反心理的好与坏,一定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抽象地谈论它的积极与消极与否是不正确的,其判断标准是看某一逆反心理能否对客观事物进行正确反映有时青少年的逆反心理也能反映出一些有益的心理品质,如批判思维、好奇心、求异思维等等,这些有益的心理如果能得到正确的引导,就会有利于他们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发展,有利于他们在充满竞争的社会中形成勇于开拓,积极进取的个性,有利于他们更快地成熟和更加有效地学习和研究2.构建诗意育人环境,疏导孩子逆反心理知道了孩子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我想:作为教师,就应及时发现他们迸发出的思想火花,悉心保护和大力引导这些有益的心理,针对孩子的性格特点,及时进行疏导,促进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如何让我们教育者的疏导更具有人情味,使学生乐于接受,真正起到育人育心的效果呢?由于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成因是多样的,其范围又普遍存在,故消除逆反心理并非易事,关键在于教育者要正确对待青少年中的逆反心理,营造细致、平等、人文、成长、和谐的状态,在充满诗意的育人环境下,以体验生命、智慧引领、感悟人情等方式,致力于疏导与调适小学生的逆反心理。
2.1 了解成长,吟唱生命的礼赞我们要让学生正确地认识逆反心理,明白逆反心理在人生的各个时期都可能产生,这是成长中生理机能与心理机智不断发展的表现我们要让学生明白:老师和家长理解你们迫切希望扮演成人的角色,独立意识在不断增强;理解你们要求家长、老师把你们当大人看待,来理解你们、尊重你们的愿望生命,对于孩子们来说也许是一个熟悉而懵懂的概念,生命的意义,却是一个抽象的定义其实,就在每个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对于“生命的意义”这个定义,学生往往能有更直接、更简洁的感受老师要引导学生用心去触摸成长的痕迹,捕捉生命的光泽我在班级里组织了“寻找生命的颜色”的活动,让学生体会生命的品质,如高远的理想、顽强的毅力,需要在成长中磨练、累积起来;让学生感受童年,了解“听话”的童年并不是无知,童年,需要我们用心去抒写它的金色年华和珍惜那阳光灿烂的日子;和学生走在校园中,发现娇艳的鲜花上有毛毛虫,大家都对它望而怯步,借题发挥:毛毛虫似乎保护了鲜花,不让人们采摘,但是毛毛虫也使花儿毁灭,所以园丁要把它们消灭,孩子们,你们也一样,不要维护身上像毛毛虫一样的缺点与不足,要乐意接受批评与教导,这样,你们才更健康,更美好……学生在认知发展的过程中,他们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等品质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还很不成熟,社会经验不足,不懂得用历史的和辩证的眼光看问题,认识上容易产生片面性,看问题易偏激,喜欢钻牛角尖,固执已见,走向极端。
利用有利机会和学生敞开心扉,双方都设身处地为对方思考,进入平等的对话,相互尊重的状态那么,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成长中的困惑和烦恼,孩子们能理解那只是前进路上的过往风景,又何须为此而驻足不前或生发太多的烦恼呢2.2 学习沟通,聆听心灵的感悟很多时候,正是因为家长和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太少,太形式,太表面,所以才会使学生误认为成人不理解、不支持他们,渐渐地疏远成人其实,沟通架起了孩子与成人之间的桥梁,可以成为联接学生与教师的心灵的纽带有这样一个教学情景:教室里安安静静的,这样的声音从孩子们心间清清楚楚地倾吐出来——“每次吃饭的时候,爸爸的袖口不小心碰到了菜,眼看菜汤染在雪白的衣服上,我只会‘喂,喂,衣服碰到了菜了!’对于疼爱我的爸爸,在我口里竟只是一个陌生的‘喂’!这多么伤害亲爱的爸爸,其实当时我就应该提醒劳累了一天的爸爸:‘爸爸,小心,袖口碰到菜了!’……”“那次,我和妈妈在浙北超市参加购物抽奖活动,我对妈妈小声地说话,本想让她拿边上的奖券的,结果她没听清楚拿错了我一急, ‘你眼睛瞎了!’一句话就甩向了妈妈回来的路上,我们捧着很多奖品,可是谁的脸上也没有笑容,谁也没有说一句话我知道我无心当中的一句话给带来了很大的伤害。
”……这是我和孩子们一起感悟亲情的收获在日常生活中,明明是自己深爱着亲人,而自己也是被亲人深爱着的,可是总免不了伤害一个不经意间,自己也没想到,无心的……却刺痛了亲情有时候大人也这样伤害着孩子们我问孩子们:“你们都觉得这些是你们无心的伤害,但是这些话语,这些事情真的是无心的吗?孩子们,请你们细细想想:爸爸妈妈还有别的长辈在你心目中占什么位子?平时,你们对他们的付出仔细计算过吗?你们对他们的帮助表示感谢过吗?每天,你为长辈们做了两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吗?我们曾这样要求过大家的,你坚持下来了吗?当你们遇到意见分歧时候,你愿意主动地沟通吗?当你知道自己的错误时候,你又是怎样请求家人的原谅的呢?……我们一起感受了因为不理解感恩、尊重、沟通、理解等而造成的亲情痛楚,其实这样的伤害不仅仅在亲人之间,还存在每个交往的人之间,留给大家思考的、行动的还有很多,那么我们下次分享:治疗伤害,经营尊重,创造温馨,沟通心灵等‘快乐良方’ ,把感动化成行动,愿因为你的改变而收获大家的快乐在日常教育中,我们要教育学生学会感恩,懂得爱需要表达,让相互的沟通变成学生成长中的清水,水到渠成,逆反就自然而然变得微不足道2.3 善用批评,补充多元的营养疏导孩子的逆反心理,需要和风细鱼,需要“润物细无声”的适时好雨,有时,同样也需要“泼点冷水” ,让孩子的头脑更清醒,思维更理性。
对于高年级的孩子, “我们可以逐步要求他们经常反省自己的言行,将自己的内心体会写进日记 ” ①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 经常地检讨自己的言行,有利于帮助孩子克服自己的任性作为家长和教师,对于孩子的要求必须进行分析,合理的、能办到的,应当坚决办到,而对于无理取闹,就要给予批评,不作无原则的退让,否则,最终导致的可能是孩子的“蛮不讲理”和更大的叛逆当然, “批评虽然可以帮助受教育者认识错误,但其心理是不悦的粗暴的批评,甚至会产生一种适得其反的效果 ”②所以,批评的手段,我们要慎用、巧用记得有一节心理课上,举行了一次《你能接受的批评方式》③的心理活动,让孩子们从 9、10 种罗列的批评方式中选择 3 种“最能接受的批评方式”和 3 种“最不能接受的批评方式” ,孩子们的情绪是高涨的,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作出选择这份答案,让我更明白,成长的道路上,孩子希望得到成人的指点和提醒,但他们更渴望这样的指点和提醒是不“带刺”的,是他们乐意接受的还记得有那么一回,一个孩子在安静的学习环境中,突然对同学骂出“你妈去死”的激烈言辞这使我很生气,可看到孩子那涨红的脸蛋,我马上觉得,这孩子此时的心情异常激动,强行压制,不让他发泄出来,不一定就是好事一桩。
于是,我对着孩子针锋相对,反驳着他在如此激动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对父母亲、对老师、对同学的不顾一屑渐渐地,孩子被我驳得没话可说了我让他回了座位,但一想,不行如果我到此为止,我没法知道,其他同学对这孩子今天的行为言行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们觉得,这位同学敢跟老师顶嘴,真了不起,那么,今天我对这孩子的教育,对全班同学的教育可能就要宣告失败,达不到教育的效果了这时,我马上让学生就刚才看到的这一幕(我和学生之间的争执) ,写一写自己的看法,然后让他们在班中谈一谈真的没想到,孩子们原来想了这么多孩子们所谈,与其说是在评论那事,倒不如说,他们表明了自己如果遇到类似事件,将会怎样更好地去面对去承担的态度那孩子听了孩子们所提的中肯而有建设性的意见后,热泪几次悄悄滑落,深情地写下了一首小诗其中,末尾是这么几句:“成功对于我,也许只是奢侈罢了,可勇敢的心,决不放弃!”那件事则使我更懂得了,批评也是艺术和学问,为批评营造一份诗意的环境,同样是在给孩子的成长补充一份多元的营养反弹琵琶也有效,能让孩子的心灵触动更大2.4 阅读书籍,滋养人文的心田处于逆反心理表现较明显的高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水平已经有一定的程度了,适时地利用优秀的书籍对疏导学生的逆反心理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古今中外的智者、成功人士都是伴随着书成长的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 “读书,人才更像人” (严文井) ,“读书使人充实” (培根)④……教师要发挥好优秀书籍的塑造人的作用,知书能明理,能通情,能答礼,能导行要让学生多读书,让心灵自由地与智者对话,体悟到身心的愉悦和灵魂的升华用充满智慧的书籍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指引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 ”⑤在读书过程中要认真思考矛盾,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 “光读书不思考,就会变成书的奴隶;光思考不读书,你也是架空了知识,达不到真的认识既要善于读书,也要善于思考,明辨是非,知所适从” 《礼记·中庸》中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 ⑥有见识,才能看准方向,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有见识,才能正确处理各种关系;有见识,才能登高望远,思想开阔让童话重新装点美丽的梦想,少一点“老气横秋” ,多一些天真烂漫像《小青虫的梦》中追求美好的梦想,《猜猜我有多爱你》中亲情与爱意的表达, 《夏洛的网》中付出生命的友情, 《锡兵》中始终不渝的坚定,还有安徒生的童话等童话重新和学生来读,童话里的世界永远那么美的纯真,重温我们最初的梦想和最美丽的回忆。
小溪的西边长满了鲜花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