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月光曲》优质教案.doc

17页
  • 卖家[上传人]:专业****件教...
  • 文档编号:247646323
  • 上传时间:2022-01-2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32KB
  • / 1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3 月光曲教学目标1.会写“谱、莱”等8个字,会写“谱写、钢琴”等12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9自然段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在创作过程中情感的变化,感受他对兄妹俩的同情和关爱4.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学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时安排2课时教师备课“”1.认识“谱、莱、茵”等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谱写、钢琴、断断续续”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初步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播放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引导学生谈感受,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引领他们步入音乐艺术的天地导语:同学们,享誉世界的音乐名曲历来是一种时代的折射,是作者真情的呼唤,像阿炳一样,19世纪德国音乐家贝多芬也曾有过不寻常的经历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个善良、高贵而又倔强的灵魂,走近贝多芬,去读一个关于他创作《月光曲》的动人传说2.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3.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贝多芬的资料,教师相机补充过渡:对于音乐家贝多芬,大家对他有哪些了解?能说一说吗?贝多芬(1770—1827) 德国作曲家、钢琴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对世界音乐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

      贝多芬的一生非常坎坷,他28岁时听力开始减弱,晚年失聪,只能通过书写跟人交流他以坚强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难,一生创作了许多不朽的作品,如广为流传的交响乐《英雄》《命运》《田园》《合唱》等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学生自学本课生字新词1)自学生字,针对容易读错的字音、容易写错的字形做标记(2)小组内学生交流,提醒学生读字音、写字形时的注意事项2.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义1)通过查资料或查字典记住词语[莱茵河]西欧最大的河流,发源于阿尔卑斯山北麓,流经奥、德、法、荷等国,全长1320千米,流域面积约25万平方千米2)用比较法理解词语如:“幽静”“恬静”“安静”这三个词语都有“静”的意思,但是“幽静”比“安静”更静,多用于形容环境、夜色等;“恬静”可形容人的表情、心情,多表示一种给人美好感觉的闲适、安静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入场券]指用来进入某些场地的票据4)有的词可以采用拆合法理解[水天相接]先理解“相接”,即“连接起来”水天,就是水和天把拆开的两个词合起来理解,就是水和天连接起来[微波粼粼]粼粼,水明净的样子微波,微小的波浪合起来理解为微小的波浪闪闪发光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讲读课文第1自然段。

      1)学生齐读第1自然段2)引发质疑:文中为什么用“传说”这个词语呢?师:传说是指在民间流传的故事,不一定确有其事,但从这个传说故事中我们能感受到音乐家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的美好情感也正因为人们对贝多芬的喜爱、敬佩,才有了这样美好的传说故事2.引导学生划分文章层次1)第1自然段最后说“传说是这样谱成的”,这一句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过渡2)课文从哪儿到哪儿写了这个传说故事?(第2—10自然段3)那么课文能分成几个部分?试着划分一下,概括段意课件出示)3.自读自悟,合作探究1)再读课文,想一想《月光曲》是在怎样的情境中创作出来的,乐曲表现的是怎样一番景象画出不懂的地方2)用心感悟课文中人物、环境及音乐带给我们的体验,阅读过程中有问题随时提出来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交流收获1)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完成本课对应训练学案·”,“”)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以及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感受贝多芬卓越的才华和高尚的情怀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第9自然段,想象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3.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学生根据上节课的初步感知完成句子,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①贝多芬是一个 的人②《月光曲》是一首 的曲子2.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确:本文主要讲述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表现了他对穷苦人的同情和关爱3.教师过渡,导入新课过渡: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作出《月光曲》的?这首曲子到底有多美?让我们进入本课的学习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指名读课文第2自然段2.教师动情描述,学生展开想象,进入情境师:这个传说一开始就给我们描绘了一幅非常美的画面:一个秋天的夜晚,月亮分外清朗月光下,莱茵河水静静地流淌着,贝多芬在一条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同学们想一想,在这幅画上除了一轮明月、莱茵河、小路,以及在小路上散步的贝多芬外,根据故事的发展,画面上还应该有什么?(一间小茅屋,茅屋的墙壁上最好画上窗户,而且从窗户里透出微弱的亮光,甚至有两个人影当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时,他听到从那所茅屋里传来的断断续续的琴声你们想一想,当贝多芬听到这悠扬的琴声,而且在这僻静的小镇上,竟有人在弹他的曲子,他会怎么想?谁能猜得到?预设:通过教师的描述,学生眼前会呈现出一幅画面,学生听着教师的描述开始进入情境,紧接着启发想象,使画面更清晰,也就更能走进课文了。

      3.自读、提问、解疑1)自由阅读第3—8自然段,在课文的相关地方写上令自己困惑的问题,运用提问的方法来学习2)学生展示自己刚才在自读时提出的问题,先在小组内合作探究教师巡视,随机点拨,并归纳出共性问题在全班交流解决3)多媒体显示预设问题问题一:究竟是什么打动了贝多芬的心,使他要弹琴给盲姑娘兄妹听?①让学生反复模拟试读兄妹俩的对话,想象他们的神情、语气读出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对哥哥的体贴;读出哥哥对妹妹的内疚和关怀②想象自己就是贝多芬,听到兄妹俩的对话,自己会怎么想?生:在这样僻静的地方,在这样的茅屋里边,有人在弹我的曲子,说明穷苦的人也爱我的音乐;但是他们又这么穷,音乐会的入场券又那么贵,我应该亲自弹给他们听,用我的琴声让他们得到艺术的享受问题二:盲姑娘的家境如何?生:盲姑娘的家境贫寒,从“茅屋”“微弱的烛光”“旧钢琴”“入场券太贵”等词语可以看出来问题三:盲姑娘因为什么断定给她弹琴的人是贝多芬?生:①贝多芬正在小镇上演出;②弹得如此纯熟,对乐曲的感情体会得这么深刻,只有曲子的创作者——贝多芬本人才能做到问题四:贝多芬为什么弹完一曲后又弹一曲?明确:文章用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生动地刻画了盲姑娘陶醉于音乐艺术中。

      她说:“弹得多纯熟哇!感情多深哪!”这说明盲姑娘爱音乐、懂音乐,很有音乐素养贝多芬为在这儿遇到了知音而激动,因此用“我再给您弹一首”来回答盲姑娘4.引导学生体会贝多芬此时的情感,再分角色朗读第5、6自然段的对话皮鞋匠:先生,您找谁?走错门了吧?(意外、吃惊贝多芬: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平静、肯定盲姑娘:弹得多纯熟哇!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激动、兴奋第一个“您”表示猜想,语调稍延长一些;第二个“您”是做出了判断,要读出肯定的语气贝多芬: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高兴、真诚5.想象情景,升华感情1)探究问题:怎样的情景使贝多芬创作了第二首曲子,即世界闻名的《月光曲》?预设:师生共读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段落(第8自然段),感悟交流明确:贝多芬弹奏《月光曲》,是出于对穷兄妹俩的同情;是因为盲姑娘爱音乐、懂音乐,成为贝多芬先生的知音;也是当时月光笼罩下的美妙环境使贝多芬触景生情景——莱茵河畔的农家小院、烛光熄灭、月光融融、清幽雅静情——兄妹情深、对音乐艺术的无限向往、贝多芬的创作灵感2)引导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谈谈《月光曲》的内容,体会情境,感知文中第9自然段描绘的画面。

      过渡:如此清幽的环境,如此酷爱音乐的盲姑娘,此情此景让贝多芬想到了许多,于是他想把心中这份情感借助于这清幽的月光用音乐释放出来面对清幽的月光,他按起了琴键——听!预设: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学生静静欣赏师:在这样优美的音乐声中,我们的脑海中是否浮现出了一幅幅画面?兄妹俩身处这美妙的旋律中,他们仿佛看到了什么?我们来学习第9自然段①学生读语段,想象画面②交流语段中的“变”,指导朗读交流提示:月亮的变化(升起——越升越高——穿过微云大海的变化(微波粼粼——卷起巨浪——汹涌澎湃朗读指导:语气由轻到重,语速由慢到快,语调由轻柔徐缓到激昂③创设情境,理解课文词句,体会感情第一幅画面:月光照耀,微波粼粼第二幅画面:月亮升高,风卷浪涌第三幅画面:月光照耀,波涛汹涌小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体会到画面及乐曲旋律的变化与贝多芬的情感变化是一致的,这就是曲由心声它优美的旋律让我们产生丰富的联想,还让我们感受到音乐家深厚的情感,这也是《月光曲》之所以能成为经典的原因④思考:皮鞋匠想象到的,盲姑娘有没有想到呢?从哪儿可以看出来?预设: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句来思考,盲姑娘的脸是“恬静”的,眼睛是“睁得大大的”,可见她也陶醉在了音乐创设的画面中。

      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仿佛”指哥哥看陶醉在琴声中的妹妹,从妹妹专注而平静的神情中产生的感觉他感觉到妹妹也和自己一样,被琴声带到了月光下的大海这是一个多么宽阔自由的天地,又是多么光明、美好的景象,这正是兄妹俩所向往的情景贝多芬的琴声带给了兄妹俩无穷无尽的想象音乐,真的是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3)再次有感情地朗读第8自然段预设:可采用分层读、赛读、齐读等多种形式朗读;还可让学生当配音演员,结合课件呈现的画面配上文字三、读写结合,拓展延伸1.启发想象,说一说过渡:当音乐停止,贝多芬悄悄离开后,盲姑娘和哥哥终于从音乐世界回到了现实世界,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请将你想象到的用对话的形式说一说,同桌之间合作2.引导学生体会联想和想象在文中的作用1)引导对比:可试着把联想部分去掉,看文章会变得怎么样生:如果把联想部分去掉,文章会显得太平淡,没有那么深刻感人了2)指导读和写师:读这类文章时,要搞清楚哪些是叙事,哪些是联想,从而很好地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尝试着把现实和联想结合起来不仅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有时还要把想到的写下来,在文中恰当地加入联想和想象,文章就会更加充实,表达的感情也就会更加丰富、深刻。

      3)教师播放贝多芬的其他名曲,如《致爱丽丝》《欢乐颂》,学生静静倾听,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想到的情景写下来4)学生配乐读自己写下的文字,其他同学可进行点评四、作业设计,巩固提升1.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丰富积累2.选一曲自己喜欢的音乐,听一听,你产生了怎样的联想和想象?试着写一写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学案·”,“”)《月光曲》这篇课文短小精悍,无论是乐曲本身还是语言文字、人物情感都优美生动、感人至深,我认为这是一篇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的好教材我在教学本文时主要注意了以下问题:一、创设情境,聆听曲之美贝多芬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要想了解他,必须多听听他的作品,所以在本次教学中我多次播放了他的作品在欣赏贝多芬弹奏的《月光曲》的段落时,我播放。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2025秋人教版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1.2 乘法的初步认识(二) 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docx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图片版 含答案).docx 2025秋人教版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2.2 2、3、4的乘法口诀 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docx 2025秋人教版数学三年级教学设计.5 解决问题(2)(教案)2025-2026学年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doc 2025秋人教版数学三年级教学设计.2 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教案)2025-2026学年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docx 2025秋人教版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3 逐层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docx 2025年秋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金木水火土集体备课(教案)设计.doc 2025秋人教版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2 按不同的标准分类整理 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docx 2025年秋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集体备课教案设计(第6单元).docx 2025秋人教版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1 按一定的标准分类与整理 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docx 2025秋人教版数学四年级教学设计人教版四上第一单元第3课时亿以内数的写法 教学设计.doc 2025秋人教版数学三年级教学设计.3 带括号的混合运算(教案)2025-2026学年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docx 2025秋人教版数学三年级教学设计.1 观察物体(1)(教案)2025-2026学年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docx 2025年秋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设计.docx 2025年秋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天地人集体备课教案设计.doc 2025秋人教版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第二单元 整理和复习 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docx 2025年秋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卷(附答案).docx 2025秋人教版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2.5 解决问题(一) 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docx 2025秋人教版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2.3 乘加、乘减 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docx 22025秋人教版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2.6 解决问题(二) 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