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论和国际分工ppt课件全.ppt
47页International Trade-1st editionChapter1:绪论o教学内容:n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n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n国际贸易的主要分类n国际贸易的基本经济分析工具o国际贸易是世界各国(地区)之间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是各国(地区)之间分工的表现,反映了世界各国(地区)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pInternational Trade:各个国家或地区之间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pForeign Trade:一国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ØInternational Trade是由各国或地区的对外贸易构成,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ØWorld Trade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和国内贸易的总和.国际贸易的产生 - 国际贸易产生的两个基本前提: (1)国家的存在 (2)产生了对国际分工的需要 - 原始社会后期,人类社会经历了三次社会大分工 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剩余产品开始出现,同时 原始社会开始瓦解,阶级和国家相继出现国际 贸易产生的基本前提得以满足,国际贸易应运而 生。
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贸易的发展经历了如下的几个发展阶段: - 奴隶社会的国际贸易 - 封建社会的国际贸易 - 资本主义时期的国际贸易奴隶社会的国际贸易o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n奴隶、粮食、酒及其他奢侈品o国际贸易的地理格局n地中海东部和黑海沿岸地区封建社会的国际贸易o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n奢侈品、日用手工业品和食品o国际贸易的地理格局n地中海东部和黑海沿岸地区资本主义时期的国际贸易(1)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国际贸易 特点:以殖民贸易为主 局限性:决定贸易流向的仍然是各国的自然 资源和各自固有的生产技能的差异 (2)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国际贸易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经济整体由 西欧、北美国家生产和出口制成品,其余国家生 产和出口初级产品的国际分工和世界贸易格局已 经形成 (2)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国际贸易o国际贸易的地理格局n英、法、德、美在国际贸易中占主要地位o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n工业品尤其是纺织品的贸易迅速增长n谷物贸易变为大宗商品n钢、铁、石油制品和其他原料的贸易也在发展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的国际贸易o欧洲和美国发生了以”钢和电的革命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国际贸易大为发展o国际贸易的地理格局n英国下降,其他西欧国家、北美、非洲、拉丁美洲国家比重增长o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n初级产品和制成品所持比重稳定增长n初级产品中,矿产原料有所增加,食品和农业原料比重下降n制成品方面,纺织品有所下降,金属产品、化学品、纸张、木制品、陶土制品和玻璃器皿等增加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时期的国际贸易o国际贸易的增长几乎停止,世界市场的容量在缩小o国际贸易的地理格局n欧洲下降,但仍属于控制地位;北美、亚非拉、日本、大洋洲等比重增加o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n初级产品方面,食品和农业原料比重继续下降;燃料和其他矿品比重增加n制成品方面,纺织品出口下降,机械产品出口显著增加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国际贸易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严重地削弱了欧洲各国的经济实力,国际贸易处于萎缩状态。
战后,各国经济开始复苏,国际贸易再次飞速增长:n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和信息产业革命n多边贸易体制的建立 DefinitionsoValue of Foreign Trade:用货币表示的一定时期内一国的对外贸易总值nValue of Foreign Trade = Value of Export Trade + Value of Import TradenValu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 Value of International Export TradeoQuantum of Foreign Trade:剔除了价格变动影响,以基期价格作参照,用不变价格计算的对外贸易额n对外贸易量可更准确反映对外贸易实际规模的变动对外贸易量可更准确反映对外贸易实际规模的变动o2008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达25616.3亿美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7.8%o其中出口14285.5亿美元,增长17.2%;进口11330.8亿美元,增长18.5%贸易顺差2954.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5%,净增加328.3亿美元 Balance of Tradeo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间的差额。
nFavorable Balance of TradenUnfavorable Balance of TradenTrade BalanceComposition of TradeoComposition of Foreign Trade: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出口贸易中各类商品的构成情况,通常以各种商品在进口总额或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来表示 oComposi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一定时期内各类商品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通常用它们在世界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来表示o2008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8229.3亿美元,增长17.3%,占当年我国出口总值的57.6%o高新技术产品(与机电产品分类有交叉)出口4156.1亿美元,增长13.1% o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1197.9亿美元,增长4.1%o2008年,我国进口初级产品3627.8亿美元,增长49.2%,占当年我国进口总值的32%p Direction of Foreign Trade : :表示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出口商品流向和进口商品的来源,并反映该国同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的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l对某国家或区域集团的出口或进口贸易额 ×100%对世界出口或进口贸易额pInternational Trade by region:表示世界各洲、各国或各个国家集团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
l对世界出口整个世界贸易额×100%20082008年我对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总值表年我对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总值表国家(地区)国家(地区)金额(亿美元)金额(亿美元)比上年增减(%)比上年增减(%)进出口进出口出口出口进口进口进出口进出口出口出口进口进口欧盟4,255.802,928.801,327.0019.519.519.6美国3,337.402,523.00814.410.58.417.4日本2,667.801,161.301,506.501313.812.5东盟2,311.201,141.401,169.7013.920.77.9香港2,036.701,907.40129.23.33.40.9韩国1,861.10739.51,121.6016.2318.1台湾省1,292.20258.81,033.403.810.32.3澳大利亚596.6222.4374.236.123.644.8俄罗斯联邦568.3330.1238.31815.921印度517.8315202.83431.238.7Foreign Trade Dependencep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对外贸易总额在该国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lFTD=Value of Foreign Trade/GDP ×100%pFTD can be divided into Export Dependence and Import DependencepED通常被认为能更直接、更真实地反映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参与国际经济的程度o2008年1-4季度国内生产总值300 67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0%o其中第一产业340 00亿元,第二产业146 1 83亿元,第三产业120 487亿元Terms of Tradeo用来衡量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出口相对于进口的盈利能力和贸易利益的指标,反映该国的对外贸易状况,一般以贸易条件指数表示,在双边贸易中尤其重要 o N = (PX/PM)•100 Divisions of International Trade按货物移动方向Export Trade:将本国生产和加工的货物因外销而运出国境,作为出口贸易或输出贸易Import Trade:将外国生产和加工的货物购进后,因内销而运进国境,列入进口贸易或输入贸易Transit Trade:从甲国经过丙国国境向乙国国境运送的货物,而货物所有权不属于丙国居民,对丙国来说,作为过境贸易。
oRe-export Trade:输入本国的外国货物未经加工再输出oRe-import Trade:输出国外的本国货物未经加工再输入oNet Export:一国在某种货物上,出口量和值>进口量和值oNet Import:一国在某种货物上,进口量和值>出口量和值按记录和编制进出口统计边界pGeneral Trade System:以国境作为统计对外贸易的标准 pSpecial Trade System:以关境作为统计对外贸易的标准备注:国境(frontier)是指一个国家行使行政主权的领土关境(customs area)是指一个国家有效行使海关法令的领土仅适用于货物贸易统计按生产国和消费国的关系oDirect Trade:Direct Trade:货物生产国与消费国直接买卖货物的行为oIndirect Trade:Indirect Trade:货物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经由第三国商人进行贸易的行为oIntermediary tradeIntermediary trade::货物消费国与货物生产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活动对第三国而言便是转口贸易按交易标的物的特征oVisible Trade: Trade in goodsoInvisible Trade: nTrade in serviceso过境交付 o境外消费:o商业存在:o自然人流动:nTrade in technology:各国(地区)之间的技术使用权的有偿转让商品的分类o(0):食品及主要供使用的活动物o(1):饮料和烟草o(2):燃料以外的非食用粗原料o(3):矿物燃料、润滑油、有关原料o(4):动植物油脂及蜡o(5):化学品及有关制品o(6):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o(7):机械及运输设备o(8):杂项制品o(9):没有分类的其他商品服务的分类o商业(专业性服务;计算机与相关服务;研究与开发;不动产;设备租赁)、通信、建筑和相关工程、销售、教育、环境、金融、健康及社会、旅游及相关、文化娱乐及体育、交通运输、其他服务。
技术的分类o专利:一项发明创造向国家审批机关提出专利申请,经依法审查合格后向专利申请人授予的在规定的时间内对该项发明创造享有的专有权 o商标:商商品的生产者经营者在其生产、制造、加工、拣选或者经销的商品上或者服务的提供者在其提供的服务上采用的,区别商品或者服务来源的,由文字、图形或者其组合构成的,具有显著特征的标志o专有技术:先进、实用但未申请专利的技术秘密,包括设计图纸、配方、数据公式,以及技术人员的经验和知识等不属知识产权,不受法律保护是技术贸易的重要内容之一,其转让合同上规定受让方须承担保密义务按贸易方式oExclusive salesExclusive sales::指出口人(委托人)通过协协议议把指定的商品在某一个地区和期限内的独家独家经营权给予国外某个客户或公司即包销人(Exclusive distributor)的贸易做法 o包销当事人双方的关系是买卖关系包销当事人双方的关系是买卖关系oAgency指代理人(agent)按照本人(principal)的授权(Authorization)代本人同第三者订立合同或作其他法律行为由此而产生的权利与义务直接对本人发生效力o按照委托人授权的大小,可分为n独家代理n一般代理oConsignment:出口商委托国外代销商向用户进行现货买卖的一种交易方式。
1.货主先将货物运往寄售地,委托国外一个代销人(受委托人)2.按照寄售协议规定的条件,由代销人代替货主进行销售3.货物出售后,由代销人向货主结算货款的一种贸易做法oInvitation to tender:招标人在时间、地点、发出招标公告或招标单,提出准备买进商品的品种、数量和有关买卖条件,邀请卖方投标的行为oAuction:货主委托拍卖行,把货物卖给出价最高的买主的一种交易方式Processing Tradeo一国的企业利用自己的设备和生产能力,对来自国外的原材料、零部件或元器件进行加工、制造或装配,然后再将产品销往国外的方式n来料加工n进料加工Counter tradeCounter tradeo以进出结合、出口抵补进口为同特征的各种贸易方式的总称 n易货贸易:双方当事人间等值货物的互换,不涉及货币n互购贸易:先出口的一方在其售货合同中承诺,用所得的外汇(全部或部分)购买对方国家的产品n补偿贸易:一方提供设备或技术,另一方用产品或劳务分期偿还Lease Tradeo设备所有者与承租人订立租约,把设备交付给承租人使用一段时间,同时收取一定租金的交易方式n融资租赁n经营租赁国际贸易的主要类别国际贸易的主要类别国际贸易主要类别国际贸易主要类别按商品形按商品形态和内容态和内容分类分类有形有形贸易贸易按贸易方式按贸易方式分类分类按货物的按货物的移动方向移动方向分类分类按按贸易是贸易是否有第三否有第三者参加分者参加分类类 直接直接贸易贸易无形无形贸易贸易间接间接贸易贸易转口转口贸易贸易出口出口贸易贸易进口进口贸易贸易过境过境贸易贸易包销包销代理代理寄售寄售招标招标拍卖拍卖加工加工贸易贸易租赁租赁贸易贸易Chapter 2: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o国际分工概述o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o影响国际分工的因素o国际分工的类型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ur*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
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而形成的国家之间的分工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1.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16—18世纪中叶) n出现了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最初的分工形式 2.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n形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工业品生产国与初级产品生产国之间的分工 3.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19世纪中叶到二次世界大战)n形成了以一组国家为中心的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工业品生产国和初级产品生产国之间的国际分工新体系 4.国际分工的深化阶段(二次世界大战后)n发达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发展迅速,并发展了产业内部的分工n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工也发生变化n参与国际分工的国家的经济所有制形式多样化n知识经济成为新型国际分工的基础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因素1.自然条件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2.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3.人口、劳动规模和市场条件制约着国际分工的发展4.国际生产关系决定国际分工的性质5.经济贸易政策可以推进和延缓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6.跨国公司是推动当代国际分工的重要力量国际分工的类型1.垂直型国际分工(Vertical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即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的纵向分工。
2.水平型国际分工(Horizontal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ur)即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同的国家之间的横向分工,主要指发达国家之间在工业部门上的分工3.混合型国际分工(Mixed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ur)即垂直型与水平型混合按分工是在产业间还是产业内部进行o产业间国际分工o产业内部国际分工n产品的专业化n零部件的专业化n工艺流程的专业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