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文化与人格的交互作用——基于历史与现实的分析与思考.docx
8页试论文化与人格的交互作用——基于历史与现实的分析与思考 论文关键词:文化 人格 交互作用 论文摘要:人格既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化的创造者;文化影响了个体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人格也会影响文化的变迁结合我国独特的转型道路,本文试从文化与人格的研究历程、交互作用及机制等几个方面,探讨基于我国历史与现状的文化与人格交互作用 遗传和环境因素影响着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而环境因素中的文化也独特地制约了人格的发展作为文化产物的人格,与文化存在着同源性和契合性[1]文化通过不同途径影响人格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同时,文化的发展也受到个体人格或族群特性的接纳和传承改革开放的三十年及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过程中,我国社会文化的变迁及国民人格的发展,无不体现出文化与人格的交互作用 一、文化与人格研究的历程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方许多心理学家、文化人类学家、精神病理学家等对文化与人格关系研究较活跃1900-1920年间,冯特出版了《民族心理学》10卷本,开创了用群体心理解释人类文化的先例,并为后来的文化与人格研究奠定了基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也为文化与人格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萨丕尔、本尼迪克特和米德等人最早将心理学中的精神分析理论引入人类学领域,推进了文化与人格问题研究的发展。
卡丁纳等学者的“文化与人格交互作用”理论也是最具代表性的理论之一[2]20世纪五十年代,心理学研究呈现出一种新的文化转向,即用文化研究范式取代以往的“经验——理性”范式,为文化与人格的研究注入了生机20世纪六十年代后,随着文化与人格研究的进一步发展,研究者更多地从文化主体的角度看待文化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并开始从文化主体的内在心理意识入手,研究文化的发展方向,研究重心也从探讨文化与人格的关系转向探讨文化与自我的关系20世纪九十年代后,文化与人性、文化与人格交互作用的机制等问题成为研究的重点[3] 二、文化与人格的相互作用理论及其机制 文化是人的生存环境,它塑造了个体的人格,这一过程是动态的,包括为人们提供一个完整的价值观和意义体系、有效的行为规范,影响人们对身份和角色的认同,塑造人们的心理、态度和气质文化的变迁决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影响其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改变其生活方式与习惯,决定其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最终促使人们不断认识自己,并在这过程中形成稳定的人格,反过来选择、接纳和传承文化 1.文化与人格的交互作用理论 卡丁纳强调文化因素对人的心理发展的影响,认为文化与社会的变化为检验和发展人格理论提供了良好的自然主义背景。
其理论的独特在于力求确定社会制度对人格的影响方式及人格对社会制度的影响方式[4]根据精神分析的相互作用论,即社会与人格之间有着相互影响,卡丁纳等提出了“基本人格类型”,认为社会中大多数成员具有共同的早期经验是形成他们共同人格面貌的原因他提出了与“基本人格类型”相关的“制度问题”,包括初级制度和次级制度,认为个体的基本人格是两者的中介社会初级制度包括家庭组织、儿童基本训练形式、性禁忌与谋生技能等初级制度塑造着儿童对父母亲的基本态度,是塑造一个社会的基本人格的工具,塑造了基本人格而次级制度又是基本人格的反映或投射,一个人的早期经验对其人格有着持续性的影响,相似的早期经验又会使受影响的人产生类似的人格在任何社会,依据在文化上标准化的儿童养育方式,大多数儿童形成了类似的行为和态度,并且持续、保留在成人中,形成反映该社会特征的基本人格结构[5]他们从决定个体童年早期经验的养育方式入手,分析个体对文化的影响,通过个体形成的基本人格类型或基本人格结构分析文化对人格的影响,提出了文化与人格交互作用的理论,试图确立两种观念:(1)基本人格结构的鉴别和作为对儿童养育习惯的反应的基本人格结构的形成过程;(2)基本人格结构对更大的制度化了的社会组织所产生的影响。
2.文化与人格交互作用的机制 基于已有学者的研究,奥尔波特认为不论个体的气质、需要和价值观如何,文化、个体扮演的社会角色和所处情境对个体人格都有巨大影响以此为基础,欧西认为个体的气质和生理状态能影响个体的感觉、思维和行动[6]这种心理倾向会受到情境、角色和文化等社会文化因素的制约个体对社会、文化需要的内化程度受其对这些需要的喜好及知觉影响,而这些需要是由个体的气质和生理状态决定的经过一段时间后,个体通过观察自己的行为和他人对自己的反应形成自我概念自我概念反过来调节生物和社会文化等对个体行为的影响文化对限制或增强人格在行为的表现有重要作用而个体的气质和人格也限制了文化影响个体的程度及个体对文化的选择性内化[7] 三、我国社会变迁中文化与人格的交互作用 现今,中国正经历着华夏民族有史以来最大的社会变革,处于社会转型期由于中国社会在历史、文化、经济、资源背景等方面的特殊性,我国当前的社会转型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结构分化重组、递升跃迁的历史运动,是整个社会由僵滞、封闭、落后走向变革、开放、文明的现代化过程我国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半自给的自然经济社会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化,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从村落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化,从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化,从伦理社会向法制社会转化,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向以制度建设为中心,从同质文化社会向异质文化社会转型。
文化形态上,具有悠久历史积淀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工业文明成果的现代文化二元并存,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等并存文化具体样式上,高雅、严肃文化与通俗、流行文化并存[8]文化转型中,出现了传统文化的断裂和新价值取向的迷失,存在与现代化取向不一致的多种困惑乃至较严重的过渡性阵痛我国学者曾系统概括出中国文化转型的多重悖论:当代中国文化与传统文化均以人文精神为核心,却缺乏个人的地位;当代中国文化建设急需发展科学技术知识,但又要从理论上遏制科学主义思潮的泛滥[9]信息时代和网络时代的到来,使传统的文化与人格都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中国人的人格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经历着从传统人格向现代人格的变迁,包含着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现代人格特质 1.文化变迁过程中积极的人格特质 人格特质的积极方面表现为,中国人形成了自立、自主、自强和民主的人格,主体性和创造性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基本越出了中国传统的片面道德型人格模式,这主要表现在行为动机、才智发展、主导情绪、人际互动、社会化等方面行为动机方面,传统人格是价值型人格,现代人格则是工具型人格中国文化植根于传统的儒家文化,核心是“仁”,这是种舍己为人的利他主义精神,强调家族、集体利益优先,人们的行为受道德力量的约束。
在这种道德力量的约束下,个人的行为须以“德行”为先而现代社会中,个人逐渐从对家族的依附关系中摆脱出来,成为利益的主体,因此个人利益逐渐成为现代人格中人们行为的主导动机 才智发展方面,传统人格是经验型人格,现代人格却是创造型人格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中,人们从事农业劳动,生产的重复性使经验成了智慧的象征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创新和发展却成了现代社会的主题,它要求人们勇敢地打破传统的束缚,开拓思维、勇于创新 主导情绪方面,传统人格是消极型人格,现代人格则是积极型人格[10]传统社会在科技和文化等方面相对落后,人们的认识能力受到极大的限制,因而人们的行为常带有某种神秘、非理性的色彩但现代社会中,科技的飞速发展极大地增强了人们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能力人们更相信科学,世界观也开始变得更加理性,面对工作、生活上的各样问题时,往往比传统人更积极乐观,更科学、理性 人际互动方面,传统人格是权威型人格,现代人格却是平等型人格中国传统人格是种典型的权威型人格,儒家文化的核心之一是人人都须“尽伦”,而人伦和孝道实际上是种建立在亲缘关系上的权威服从在儒家“家国天下”思想的指导下,亲缘辈分中的权威服从被推及到君臣之间、长幼之间。
而现代社会中,个人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在尊重他人的同时也充分尊重自我在现代人看来,人与人之间虽存在地位、身分、权势等方面的差别,但在人格上却是平等的 社会化方面,传统人格是封闭型人格,而现代人格是开放型人格在传统社会中,人们的生活空间狭小,生活方式单一,社会交往贫乏人们沿袭着祖辈流传下来的生活模式,墨守陈规,安于现状,他们内向封闭,观念保守,对新生的事物往往采取敌对的态度,缺乏适应社会变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在现代社会中,开放的经济文化和多元的价值取向却要求现代人具有开放的思维方式和观念,表现出对多元化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宽容和适应 2.文化变迁过程中消极的人格特质 由于在文化形态上,具有悠久历史积淀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工业文明成果的现代文化二元并存,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等多种成份并存;文化具体样式上,高雅文化、严肃文化与通俗文化、流行文化并存在文化转型中,也出现了传统文化的断裂和新价值取向的迷失,存在与现代化取向不一致的多种困惑乃至较严重的过渡性阵痛,人格的发展也表现出消极的一面 当代中国人的人格存在功利化、双重化等问题[11]由于当前社会和文化的转型、生产方式的急剧变化对生活方式的冲击,人格扭曲呈现出以下特征:(1)社会浮躁倾向盛行。
在中国这个民族素质并不发达的社会中,一些大众媒介浅薄、媚俗等的不良导向使国人人格向浮躁化、躁动化倾斜,使本来就缺乏独立思维习惯的中国人的心态和社会行为产生相应的倾斜,扎实苦干的精神日渐缺乏,好逸恶劳、享乐主义之风盛行;(2)信仰的迷失信仰的迷失使人们失去了精神支1 / 1。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