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初中历史说课稿模板汇总十篇.docx

69页
  • 卖家[上传人]:1768****007
  • 文档编号:247708232
  • 上传时间:2022-01-2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66.48KB
  • / 6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初中历史说课稿模板汇总十篇初中历史说课稿模板汇总十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写说课稿须要留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我细心整理的初中历史说课稿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中历史说课稿 篇1  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贞观之治》是人教版初级中学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旺盛与开放的社会》的其次课内容所以,学习这一时期的历史,可以增加民族骄傲感,激发爱国热忱本课介绍的正是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时期唐朝的政治经济状况它上承隋朝文明,下启盛唐新气象,应当说,学好《贞观之治》是学好这一单元和整个唐朝历史的基础再者,贞观之治上承文景之治、开皇之治,下接开元盛世、康乾盛世,所以学好本课,还可以帮助学生梳理驾驭封建社会盛世这个专题学问,为当今构建和谐社会供应借鉴  2、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本节课的学问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教学目标为:  学问与实力:  ①通过学习,了解唐朝的建立,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的基本史实  ②驾驭“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缘由”通过材料分析和历史故事,加深对唐太宗和武则天的相识,培育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实力  过程与方法:  采纳多媒体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自主获得历史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关系。

        通过分组探讨“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缘由”培育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实力和合作学习的实力  情感看法价值观:  (1) 通过学习,明白“成由勤俭,败由奢” 的道理相识虚心接受他人正确看法的好处  (2) 从唐朝的强盛中,增加民族骄傲感,树立为今日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勉读书的决心  说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贞观之治”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罕见的唐太宗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本课的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做出恰当的评价对于初中学生,他们评价一个人物,往往会带有感情色调,从“好”或“坏”动身,而不能客观地分析,这就须要老师加以引导,使学生能够驾驭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即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看他对历史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说教法:  历史学问的驾驭离不开老师的教授,所以讲授法是必不行少的,同时,新课程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实行多种教学方式,因此,本节课还要采纳分组探讨法,自主探究法,多媒体展示法,材料分析法、练习法等。

        说学情学法:  七年级的学生,他们新奇心和求知欲强,思维活跃,所以要引导学生观看图片、分析资料,培育他们自主获得信息实力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进行分组探讨,合作学习因为初一学生学问积累较少,还未形成正确史观,所以应当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唐太宗和武则天,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约3分钟)采纳故事引入法导课选用“魏征逝世后,他的家人托人给唐太宗送去一个魏征未写完的奏章”的故事导入该故事紧扣本课内容,可以实现有效导入,同时因为故事本身趣味性特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然后通过设计过渡语:唐太宗为什么能虚心听取臣下的看法?他统治的时候,唐朝是一种怎样的局面呢?现在我们来学习本课内容来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二、教学新课:  (一)、(略讲)唐朝的建立  通过设计问题:① 隋朝是怎样灭亡的?②唐太宗是唐朝的建立者吗?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一目的内容,找出答案让学生驾驭唐朝的建立者、建立时间和都城,(老师板书概括)  (二)、(重点讲)“贞观之治”  新课程提倡“用教材教”的理念我根据“明晰概念――了解表现――探析成因”这样的脉络予以教学该目内容。

        先用多媒体展示唐太宗画像,简介唐太宗其人,指出他因目睹隋亡过程,前车可鉴,励精图治,成为一代明君,形成“贞观之治”的局面然后借助教材第九页第一段的内容,指导学生理解“贞观之治”的概念及其表现  而在探析“贞观之治”的缘由时,我拟用小组探讨的方式,让学生共同合作,并在老师的引领下,概括出5点缘由,并板书出来:  1.以隋为鉴,以民为本  2、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3.勤于政事,擅长纳谏  4.精兵简政,吏治清明  5.不拘一格,唯才是举  接着展示《唐朝雨中耕作图》感受经济旺盛景象,让学生相识到治世局面形成离不开人民的辛勤劳作,让学生知道,这也是“贞观之治”得以形成除开明政策外的另一重要缘由  完成了该目教学任务后,我选取《同步导学》(练习册)刚好巩固学问,提高效果同时,也可借助习题弥补完善本课教学,对题目的解答,关注层次教学,因材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有意让差生体验胜利,树立信念  (三)、教学“女皇武则天”  (1)展示女皇武则天的图片,让学生知道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的唯一一位女皇帝,同时让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印象中的武则天老师加以点评,让学生知道“尽管武则天是一个争议许多,众说纷纭的历史人物。

      她专断、刚烈、爱才、狠心、毒辣等,但她对历史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武则天的政绩主要有哪些?”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后归纳,得出答案  (2)同步巩固:完成《同步导学》中的习题予以巩固训练  (四)、评价唐太宗和武则天  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夺取政权,开拓了唐朝的盛世基业,但政变中他杀父拭兄,你觉得应当如何评价他呢?  武则天给自己留下了一个无字碑,她希望后人为她书写功过,假如要你书写,你准备怎样写呢?  设计意图:这样处理,既可以复习对唐太宗和武则天的正确相识,也为下一课教学设置了悬念  三、全课总结  用歌谣进行总结:(一) 唐太宗 李世民,隋亡教训记在心,轻徭簿赋重生产,君臣廉洁又勤政,“房谋杜断”重贤能,虚心纳谏用魏征,政治清明国强盛, “贞观之治”真旺盛  (二) 唐朝有个武则天, 后宫之中掌大权,晚年称帝国号周,唯一女皇她为先,弘扬“贞观”有政绩,引出“盛世”到开元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有利于学生对本课学问的驾驭和便于记忆,让学生在轻松开心的课堂中学到学问  四、作业布置:完成同步导学的习题  目的:刚好巩固所学学问  五、说板书设计:  一、隋亡唐兴  1.隋炀帝的暴政 2.李渊建唐代隋(618年) 3.李世民登基(626年)都成:长安  二、“贞观之治”  (一)“贞观之治”的局面形成  (二)“贞观之治”的缘由:  1.以隋为鉴,以民为本  2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3.勤于政事,擅长纳谏  4.精兵简政,吏治清明  5.不拘一格,唯才是举  三、女皇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六、说教学效果预料  通过本节课教学设计的分布实施,我还课堂于学生,引起了学生的极大爱好信任预期的目标将会得到很好的落实,学生将会在和谐的氛围中充分的活动起来,学得主动,学得主动,学得欢乐,从而达到师生互动的效果,但在教学中可能会有一些想不到的问题生成,我会依据详细状况有针对性的解决。

      初中历史说课稿 篇2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上午好!今日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设计思想和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春秋战国的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的时期本课上承《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下启《第8—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和《第10课 秦王扫六合》,是理解封建制度确立和起步的重要一课教材已经在第6课介绍了春秋战国的时期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变动,但是,经济是基础,只有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才是最根本的变革,也才会导致春秋战国的时期中华文化出现生气勃勃的缤纷局面,也为秦国最终统一六国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教材首先简要介绍了社会性质发生改变的根本缘由――生产力的发展(包括铁器、牛耕的推广和水利工程的修筑);生产力的发展使大量荒地被开垦为私田,私田主子变更了剥削方式,封建剥削方式出现;新兴地主阶级产生,他们为争取政治、经济利益,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特殊是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变法运动使各国封建制度得到确立  2、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了解春秋战国的时期铁器和牛耕的广泛运用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等状况,驾驭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通过分析战国的时期农业快速发展的缘由,培育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实力,提高学生初步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论说明历史现象的实力通过故事讲解、分析比较和小组探讨,让学生驾驭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和意义,使学生相识到变法是新兴地主阶级为巩固自身利益而进行的政治改革,培育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评价变革及历史人物的实力  (2) 过程与方法: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和整理相关历史图片、视频,或者指导学生制作简洁的flash动画、课件的展示,使学生直观感受到铁器、牛耕的推广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筑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特殊是铁器的广泛应用的意义);通过“立木为信”、“舌战群臣”等角色扮演,和“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最终自己却被秦国以‘谋反罪’车裂而死,他为变法献身值不值?”进行课堂辩论等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资料的查找、筛选、归类和分析、探讨、比较等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及合作学习的精神  (3)情感看法价值观:  生产工具的改进、农业技术和农业科学的领先地位、著名世界的都江堰,说明我国古代经济、技术都处于世界先进行列,也说明我国劳动人民有着高度才智,激发学生的民族骄傲感和爱国情感,从而也加深对当前我国改革开放事业推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生活方面的相识。

        通过对都江堰防洪浇灌工程的学习,提倡科学利用自然资源的观念强调只要利用得当,就可以化害为利,同时也可以培育学生节约用水、科学用水等环保意识  通过学习商鞅变法,激励学生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勇于实践,并理解改革是须要志气和毅力的,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各国的变法运动,是春秋战国以来,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社会变革的最集中反映变法运动最大的历史作用,在于促进了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显著,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本课的难点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一个新的社会制度的产生,是一个困难的演化过程,它是社会本质的改变初中学生对这样的历史转变感到很抽象,理解有些困难教材只交待了地主阶级的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地主阶级和农夫阶级的冲突成为社会的主要冲突,封建社会形成了  二、学生状况分析:  1、有利因素:  本课面对的是七年级  1、有利因素:  本课面对的是七年级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乐于表现、求知欲望剧烈,对事物充溢了新奇,有主动学习的愿望这样便于老师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学问结构动身,通过较多图片、小故事、小常识等资料入手,抽丝拨茧,逐层深化,使学生在学习和探究过程中有所收获。

      而且,厦门市区的中学生普遍能够娴熟运用网络来搜集和整理资料,具有肯定的自学实力,这样便于老师提前布置课前预习  2、不利因素:  七年级学生经过只有一个月的中学历史课程学习,还没有形成比较规范、有效的历史学习实力和方法而且学问积累有限,对理性的学问较难领悟,但同时又存在着看问题重表象、轻本质等特点  三、教学设计思想:  在历史教学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应当“设计敏捷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爱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