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普格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

20页
  • 卖家[上传人]:kms****20
  • 文档编号:41133359
  • 上传时间:2018-05-2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9.50KB
  • / 2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普格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普格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普格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凉山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日期:2006-12-14 来源: 【字体:大 中 小】 (2006 年 2 月 14 日第十一届人代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一、 “十五”期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回顾过去五年,是普格县发展史上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全县发展最快最好的五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下,全县各族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围绕“142”发展思路,以构建“4333”发展格局为着力点,与时俱进,奋力拼搏,扎实工作,千方百计谋求发展,巩固和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到 2005 年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68381 万元,比 2000 年增长 107%,年均增长 12.2%——财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 2736 万元,比 2000 年增长 43.8%,年均增长 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7500 元,比 2000 年增长 79.8%,年均增长 12.5%。

      ——工业总产值完成 31043 万元,比 2000 年增长 106.1%,年均增长 15.6%;工业增加值完成 11104 万元,年均增长 12.1%——农业总产值 42120 万元,比 2000 年增长 74%,年均增长5.9%——农民人均纯收入 1944 元,比 2000 年增加 906 元,年均增长13.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完成 27239 万元,比 2000 年增长280%,年均增长 31%——协议引资达 17 亿元,到位 3 亿多元——累计解决 17823 贫困人口的温饱;累计改善 28500 低收入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圆满完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创造了良好条件,为制定和实施“十一五”规划奠定了坚实基础二、 “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环境与机遇(一)发展机遇与有利条件1、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按照“五个统筹”促进和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必将在各个领域得到具体体现,特别是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必将在实现统筹、协调、和谐发展中赢来新的发展机遇。

      2、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指出: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是一长期的重大战略,将贯穿于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央制定的各项政策措施都要继续贯彻执行,对西部大开发的投入不减少,支持力度不减弱,长期建设国债,预算内投资和专项建设资金,要继续向西部地区倾斜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不仅使我们赢来优惠政策,也赢来了更多的发展资金和技术投入,为跨越式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3、政府职能的转变为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职能将定位在培育市场要素,改善宏观调控,创造公平竞争环境,维护市场秩序和提供公共服务上政府将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经济领域随着财政状况的不断改善,教育、卫生、文化事业等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建设也将会好转,投入力度得到加大4、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社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消费观念、消费结构、消费水平都在发生极大的变化,人民的需求在数量、质量、形式等方面都跃上了更高一层次,将为经济发展开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5、随着沿海地区和其他经济发达地区第二、三产业的迅猛发展,原材料基地将自然向经济欠发达的西部转移烤烟、蚕桑、马铃薯、畜牧等绿色优质农产品的市场前景会越来越好,这对贫困山区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十分有利6、通过多年的实践,我县探索和总结出了符合普格实际的“142”发展思路和“4333”战略格局;全县人民有强烈的发展愿望、有在国家必要的帮助下,通过艰苦奋斗、苦干实干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和决心和信心7、 “十五”计划各项主要指标全面完成, 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宏观条件和背景为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强烈的致富愿望形成了加快发展的强大内在动力,两者有机结合为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二)制约因素和不利条件1、普格县既不位于“两线”也不处在“三江” ,在全省、全州的“十一五”规划发展战略上,特别是重点发展区域、重大项目上处于不利地位2、区位偏僻,交通不便,信息不灵,投资的成本高,比较效益差,缺乏吸引力,在对外开放和市场竞争中缺少竞争力3、农业基础脆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还将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4、工业经济结构单一,支柱产业少、乡镇企业发展慢,且工业产业规模小、产值低,增长速度缓慢,缺乏具有带动、辐射作用的区域经济中心。

      5、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基层公共事业特别是农村欠帐较多,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6、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大,越温基础不稳固,极易返贫7、部分城乡居民生活和就业困难,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经济发展中的体制性障碍还很突出,发展的软硬环境亟待改善8、产业结构调整矛盾突出,产品结构调整缓慢,增收的渠道和办法不够,自然灾害频繁,农民收入增长难度大9、人口素质不高,教育落后三、 “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十一五”发展规划是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深入分析“十一五”期间发展的有利条件、发展机遇和制约因素,确定“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对于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社会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指导思想“十一五”期间,要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抢抓国家继续加大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以跨越式发展作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强县富民为目标,紧紧围绕“142”发展思路,以构建“4333”战略格局为着力点,正确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以豪吉为龙头的农业产业化建设;推进烟、桑、畜等支柱产业建设;推进水电和电冶基地建设;推进生态旅游和民族文化旅游建设;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推进和谐普格建设。

      努力把我县建设成为经济发达、人民富裕、生态良好、社会和谐的民族县,为建设旅游大县、经济强县跨出坚实的步伐二)基本原则1、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142”发展思路和努力构建“4333”发展格局的战略要求,用新的发展思路、新的发展理念,更大的决心和干劲,培育区域经济中心,做强做大优势支柱产业,努力实现经济和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2、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扶贫、富民问题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一步扩大就业,加强对下岗失业人员和进城务工农民的培训,组织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外地转移;通过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重点安置好大学毕业生就业,切实搞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坚持教育优先和科教兴县、人才强县战略,积极推进文化、卫生、电视广播等公共事业的建设和发展,让改革和发展成果惠及全县人民;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全面贯彻依法治县方针,正确处理发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构建和谐普格3、必须坚持统筹协调的跨越式发展立足科学发展观,落实“五个统筹” ,根据县域人口、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实行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在具体建设中,要加快水能、旅游、彝族传统文化、光热四大资源开发;努力构建西洛河流域水电、则木河流域旅游、黑水河流域工业三大板块;尽快形成以林业、畜牧业、马铃薯为主的高山产业带,以烤烟、干果、速生林、经济林为主的二半山产业带,以蚕桑、果蔬为主的沟坝产业带,以三带产业加快农业发展;大力开发自然风光、民俗文化、红色文化旅游,努力形成充满生机和活力的“4333”发展格局,促进全县经济协调跨越发展。

      4、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正确认识和处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经济增长的数量扩张和质量提高的关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延长产业链,推动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妥善处理旅游业发展、电冶工业发展、烤烟生产发展等与生态环境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5、必须加快支柱产业发展围绕豪吉、水能、电冶、烤烟、蚕桑、马铃薯、畜牧、旅游等优势资源,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加快发展,逐步建立起以支柱产业群为依托的规模化产业带和产业区,6、必须坚持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归根结底要靠改革, “十一五”期间必须坚定不移的推进改革、扩大开放要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健全公司法人治理机构,深化企业改革,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真正实现政企分开,使政府、企业、市场的关系转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轨道上来;要充分利用我县的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大胆探索资本化运作的新途径、新办法,最大限度的吸引投资者;要切实把民营经济摆上重要位置,坚持放手发展的指导思想,强化措施、完善政策、改善环境、加快发展三)主要发展目标“十一五”期间要紧紧围绕构建和谐普格,推进小康进程这一中心目标,立足 “142”发展思路,大力推进“三个转变” ,以“4333”发展格局为着力点,加速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切实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十一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预期如下:——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11%以上,到 2010 年达到 12 亿元以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8000 元以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 2005 年翻一番;同时,经济增长质量明显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增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与经济增长速度同步,到 2010 年,地方财政收入达到 1.2 亿元以上,年均增长 22%以上;县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 8000 万元以上,年均增长 25%以上——不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支柱产业得到加强巩固、特色优势产业迅速发展、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12.5%以上,第二产业占 GDP 比重达到 40%;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逐步提高第三产业占 GDP 比重;第一、二、三产业在 GDP 中的比重力争达到 30:40:30;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 “瓶颈”制约基本扭转,资源开发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切实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烟、桑、畜、马铃薯等农业产业化生产和农产品加工项目为龙头,拓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空间;积极争取国家对贫困地区、少数民族边远区的政策支持,加大扶贫力度,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规划和建设。

      到 2010 年,实现农业总产值 5 亿元以上,年均增长 5%以上—— 大力发展城市经济统筹推进豪吉、水电、电冶、旅游等主导产业发展、龙头企业培育和县乡财源建设,加快形成优势明显、规模较大的县域特色产业,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到 2010 年,实现工业企业总产值 5.5 亿元以上,年均增长 12%以上;实现旅游综合收入 2 亿元——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十一五”期间新增森林15.2 万亩,到 2010 年末,森林面积达到 85.7 万亩,森林覆盖率由现在的 2。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