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中医治疗进展研究.docx
6页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中医治疗进展研究 摘要:胃脘痛属于目前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虽西医对其有确切的认识与治疗,但效果仍不佳,主要是因西医治疗虽有一定效果,但会出现不良反应,且如停止用药后,病情还会反复发作,故具有一定的用药局限性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中医治疗在胃脘痛中具有确切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因此,本文针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中医治疗进展开展综述,为临床提供一些借鉴关键词: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中医治疗;进展胃脘痛是常见病、多发病,其是指胃脘近心窝处的疼痛,而引发胃脘痛的主要疾病为急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黏膜脱垂、消化性溃疡、情志失调等,从中医学角度来看,胃脘痛的主要病因为外邪侵犯、饮食伤胃、劳逸所伤、情志失调,或是素体脾虚,不痛则痛、不荣则痛[1]出现胃脘痛后,患者会出现泛酸、大便异常、口疮、腹胀、禁食后胃脘不适等表现,会对患者身心造成一定的影响[2]通过中医辨证论治,发现胃脘痛属于脾胃虚寒型,故在治疗中,可以结合患者的病情,采用中医治疗方案,从根本上治疗,以此来提升疗效1. 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发病病制脾属于太阴湿土之脏,喜温燥、恶寒湿,得阳气滋养而运化健旺。
胃为水谷之物,受纳、腐熟水之谷,以通为用,降为顺[3]两者互为表里,有后天之本之称胃脘痛多见于中老年人群中,以反复发作、慢性发病者居多,且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肾气会逐渐衰弱,易出现肾阳不足现象,而肾阳属于阳气之本,从而引发脾阳亏虚,脾胃运化失调,寒湿内生,不通则痛故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主要发病机制为脾肾阳虚,寒自内生2. 中医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方案2.1中药汤剂治疗方案中医药在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治疗上具有自己的方法与理解,临床将其分为5个证型,如脾胃虚寒型、食滞伤胃型、肝气郁结型、瘀血停滞型、寒邪客胃型等,其中以脾胃虚寒型为主,主要是因患者脾胃气滞、虚弱,又食用了生冷的食物,使得寒气进入到脾胃[4]故在中医治疗此病时,多用湿脾法,通过将脾胃中的寒气祛除,达到治疗、止痛的目的近年来,黄芪建中汤在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治疗中,可以发挥温养脾胃、柔肝缓解、调补阴阳的作用,其中黄芪有味甘性温的特点,可以温养脾胃,升阳举,有利水退肿、固表、益气的作用,可以治疗脾气虚弱、精神不振等疾病,现代药学研究表明,黄芪可以提高机体白细胞的数量,增强免疫力,发挥保护肝脏的作用;其中青羊参有辛、甘特点,性温,有平肝止痛、止汗、调血养血的作用,用在胁痛、腹痛等治疗中,可以对淋巴细胞DNA有保护作用,提高机体淋巴细胞数目,提高免疫力。
怡糖有补虚、止渴、健脾的作用,可以改善腹痛、肠鸣的作用;桂枝有发汗、解肌、化气的作用,可以治疗腹痛与风寒症状;甘草有补脾益气、止痛的作用,可以治疗脘腹症状,大枣可以补气,生姜能解表、散寒,将以上药物合用,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可以缩短症状缓解时间、减少复发率在李娜,朱海娜研究中指出[5],症状缓解时间研究组短于对照组,复发率研究组较少,P<0.052.2隔附子饼灸治疗胃脘痛属于症诊设立,病位在胃,其与肝、脾、肾等关系密切,以气机不畅、胃气失和为主要病机而肾主藏精、生髓,为先天之本,是元阳之根;脾肾阳虚、阻碍气机,不通则痛而常规西药治疗虽可以发挥一定作用,但患者还是会出现不良反应,影响治疗效果目前,临床采用隔附子饼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取得了显著效果此疗法是艾灸的一种,融合了艾灸、中药、经络等理论,其有持久火力、作用温和等优点,药物通过艾绒产生热量,直达穴位、病灶,起到温经、散寒、活血、止痛、理气的作用此外,附子理中丸是由制附子、干姜、白术、炙甘草、党参等组成,其中干姜有止痛、散寒的作用,干姜与党参可以健脾,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后,可以理气、温中、健脾、止痛,是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主要方剂。
在李迎春[6]《隔附子饼灸联合中医特色护理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观察》研究中也指出,隔附子饼灸的应用,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轻疼痛感,故观察组疼痛感评分低于对照组,而临床疗效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3针刺疗法胃脘痛的病位于胃、肝、脾等,以外邪客胃、饮食伤胃、情志不畅等为主要病因有研究表明,采用中医针刺疗法,可以调气,通过针刺的作用,可以发挥调气血的作用;同时针灸疗法可以达到通则不痛的作用,故针刺疗法在痛证治疗中,可以发挥显著作用在张伟娇,古文霞,黄伟,等人的[7]《针药结合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30例》研究中指出,针刺治疗的应用,可以辅助提高疗效,减轻临床症状,故针药结合治疗组疗效高于针灸治疗组、中药治疗组,且中医症候评分针药结合治疗组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结束语:胃脘痛属于常见的一种疾病,其是指上腹部处的近心窝出现疼痛,同时患者还伴有不思饮食、痞满等症状且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中医认为胃脘痛属于脾胃虚寒型,故在治疗中,可以结合患者的病情,进行针对性治疗,以此来提升疗效脾胃虚寒型胃脘是一种常见的证型,随着人们工作压力的不断上升,再加上饮食不节、情志不畅等,故而损伤了脏腑功能。
因此,可采用中医治疗方案,从根本入手,以此来提升疗效参考文献:[1] 孙俊杰,马仲颖,王树国.针刺联合雷火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案[J].中国民间疗法,2020,28(04):84-85.[2] 董月秋,李垚,吴文笛,等.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中医治疗进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9,28(09):34-36. [3]郑建华,王绮云,陈芳霞,等.中医辨证联合药膳食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16):48-50. [4] 张媛媛,文跃莲,庞春,等.艾灸联合穴位注射缓解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7,3(03):62-64. [5]李娜,朱海娜.黄芪建中汤配合食疗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临床观察[J].贵州医药,2021,45(08):1285-1286. [6]李迎春.隔附子饼灸联合中医特色护理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20,28(07):44-46.[7]张伟娇,古文霞,黄伟,等.针药结合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30例[J].中医研究,2021,34(08):44-48.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