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传播心理学二卷大题.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m****
  • 文档编号:430919973
  • 上传时间:2022-07-2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9.50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一、分析传播的两级效果论示意图示意图说明两个问题:1、传播是如何产生效果的:受传者遵循“心理选择”通过传播接收信息,淘汰部分信息信息与原有的心理构成进行心理反应产生心理能,即看不见的传播第一级效果心理动能能外化为言行作用于社会,产生看得见的传播第二级效果,心理势能要在一定的情势下转化为心里动能,继而外化为言行做功,它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心里动能做功的方向、大小、质量、价值和持续性2、传播与心理的关系:从传播致效的过程考察,二者是生产传播效果的相互作用关系传播与心理的任何一方没有另一方的作用,独自是不可产生出包括心理能在内的传播效果的从科学研究的假设与正式的路径来考察,传播致效过程要经过而且必须经过两个关键环节或关键工序:传播要通过受传者的“心理选择”这道工序;被选取的信息还要与受传者原有的心理构成进行心理反应心理选择与心理反应两个工序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传播与心理互相依存:心理离开了传播会退化、萎缩甚至死亡二、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的角度去考察传播与心理的关系1、心理与传播携起手来为人类生产精神力量,传播给心理系统输送生产心理能的“能源”材料——信息心理能是人类精神力量的源泉,它与精神力量从根本上把人类与动物区别开来。

      传播与心理的合作,在人类生存和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2、没有传播就没有信息,没有信息心理活动就陷入困境,人类就不要奢望精神力量了三、几个受传者理论的历史逻辑关系心理选择是心理系统与传播系统接壤的边防地带,是传播的信息进入心理系统的门户绝大多数信息被心理系统拒之门外整个信息社会的特点是从供给转为选择信息要有用才是资源,一条信息的有用与否是针对特定人群而言的信息就是资源”应替换为“通过选择的有用信息才是资源”这种更替是历史发展的需要,反映了信息短缺时代向信息爆炸时代的历史转变,反映了礼俗社会向法理社会的历史转变,反映了以传者为本位向以受传者为本位的历史转变在传者为本位的历史时期,产生了“枪弹论”(魔弹论、靶子论、注射论);从传者本位论向受传者本位论过渡期,产生了“个体差异轮”、“社会分类论”、“社会关系论”;到受传者本位论时期,产生了“顽固受传者论”和“使用与满足理论”标志着受传者由被动地位一天天上升到主动地位的历程四、分析说明传播致效过程的因果链在示意图中,表示传播者传出很多信息这些信息必须送进信息的能量转换器即心理系统里,把信息转换成可做功的能,继而发动行为或外化为行为做功,才产生传播的社会效果。

      信息要经过“心理选择”筛选,未获得“参与权”的淘汰被授予“参与权”的进入传播致效的下一个工序“心理反应”炉内,与原有的心理构成进行心理反应,心理系统及产生于其中的一级传播效果,是传播向社会效果转化的绕不开缺少不得的中介,不可抽掉正因为这个心理系统及产生于其中的一级传播效果是隐形的,所以,这就成了许多传播者认识论上的一个盲点在实际传播活动中,不但常常被传播者忽略了,而且不了解,要进入心理系统得首先在他的第一道关口获得“参与权”才行所以一提传播效果就用看得见的传播活动来代替心理反应产生诸多心理能心理能外化为行为,有些行为作用与社会从而产生传播的社会效果五、传播者面对受传者选择不同类型传播信息的心理应对声音传播:又可分为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直接声音传播指面对面,传播是双向的,受传者和传者可相互进行反馈间接传播传者在空间和时间上与受传者有很大的距离,更难于及时接收受传者的反馈形象传播:通过人的视觉器官作用于大脑有实物和实物的复制品(平面复制品:照片、图片、图表等;立体复制品:如各种模型)文字传播:文字传播按传播内容的完整程度可分为提示性文字传播、简要性文字传播、系统性文字传播综合传播:分为组合式综合传播和一束花的综合传播。

      每一种类型的传播都有其优势和劣势,应当扬长避短,立于不败之地甚至出奇制胜要辩证的全面地看待传播者必须根据传播目的、传播内容的性质、受传者的特点,采用其中的一种或多种传播类型进行有机配合使用六、形象传播作用于心理的特点1、形象传播比起其他传播,更使人感到真实可信2、形象传播比抽象的理论传播具体、生动,易于理解3、形象传播比起描述性的传播来,一目了然,减少描述、想象时的失真、走样率4、形象传播没有文字的围栏限制,无论是谁都能不同程度的理解其传播内容总之,形象传播更容易吸引受传者的注意力,给受传者以深刻的难忘的印象,所引起的心理活动强度更大,因而传播效果更好七、文字传播作用与心理的特点1、文字传播便于携带、保存,可自由控制、反复体会、加深理解2、文字传播更多的要求受传者运用逻辑思维,更便于受传者把握传播内容的实质3、文字传播更能准确地表达传播内容的精神,减少传播的歧义和受传者的误解,因传播者考虑的更周密、思维更有条理、用词更准确4、文字传播不如形象传播、综合传播使受传者感到真实可信5、文字传播比起其他传播来,可辗转传播6、文字传播在平面上展开,可讨论复杂的问题八、传播学之父施拉姆的传播获选的或然率公式选择的或然率=报偿的保证/费力的程度这个公式表明,受传者对传播媒介、对传播内容的选择与这些传播媒介、传播内容给受传者提供的报偿成正比,与受传者获得这些报偿的费力程度成反比。

      这个公式对传播者的启示:如若要让受传者选择你的传播媒介、选择你的传播内容,要从两方面努力:一方面尽力是你的传媒及其所传播的内容满足受传者的需要;另一方面要尽力减少受传者为满足这些需要所付出的代价这个公式的缺陷在于它忽略了受传者在选择传播、获取信息的价值取向中的作用当受传者选择某种没接能获取到他所需要的特别有价值的信息时,这种选择即使让他很费力,他也在所不惜九、主要的大众传播媒介被受传者心理系统选择的原因和特点一、电视1、电视作用于心理的特点能“保证”比其他类型的传播给受传者更多的“报偿”受众在接受信息的时候更想了解事情的全部过程,普遍存在着一种希望这一信息是真实的心理需求,而且电视比其他类型的传播提供的信息更多2、受众在获得上面这些“报偿”的过程中,“费力的程度”比从其他类型的传播中获得“报偿”所费的力气更小电视比电影要省力,不麻烦;电视反映的是传播内容的具体形象,受传者不用进行逻辑思维也不用去想象,更加轻松二、图书受传者要获取知识特别是要获取系统的科学知识,绝对不能靠电视,只能靠书籍只有书籍才可以提供系统的知识,受传者才可以自由的决定阅读时间、地点、速度、次数虽然费时费力,但受传者可真正获取有价值、系统的科学知识。

      这也是为什么新兴的媒介永远也不能代替传统媒介的缘由三、互联网互联网有许多优点:1、在报道新闻方面更具有时效性;2、网络信息容量是其他媒介望尘莫及的;3、人类传播经历了点对点的人际传播进到店对面的大众传播,在进到网络传播的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4、网络给受传者提供了检索的极大方便;5、网络发电子邮件的方便和快捷是普通邮件不可比的十、在大众传播内容中,新闻信息成为受众的首选的原因第一,大脑在接收、处理新信息时,大脑皮层的神经元就容易产生兴奋,所以受众总是对那些从未见过、听过或尚未认识的事物的报道感兴趣,有一种求知新闻的需要;第二,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时刻注释所处环境的变化,看看有没有利于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可以利用,或出现了危险需要及时回避或化解人类关注所处环境新变化的过程也就是人类使用和依靠传播的过程现代传播媒介在给人们报道险情、提供机会信息上仍然起着“守望者”的作用;第三,新闻是社会的一面镜子,人们大都关注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因此需要照照镜子,即人们已在潜意识里需要它;第四,不少新闻给人带来娱乐,让人放松。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