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鄂教版八年级上《听潮》ppt课件.ppt
19页听 潮,作者:鲁彦,潮,由于月球和太阳引力的作用引起海水水面周期性的升降现象,称为潮汐海面上涨,海水涌上海岸,叫涨潮海面下降,海水从岸上后退叫落潮世界上大多数地方的海水每昼夜都有两次涨落现象,白天海水涨的现象称“潮”,晚间海水上涨的现象称“汐”作者像,作者简介,鲁彦是现代作家1901年出生,原名王返我,后改王忘我亦名王衡,又叫王鲁彦,笔名鲁彦浙江镇海县人代表作《柚子》、《驴子和骡子》 作品简介,本文原载1934年9月1日《中学生》第47号,后收入《驴子和骡子》据作者夫人覃英谈:“鲁彦是现实主义作家,他正是带着由于时势变化而产生的不同寻常的心情来到四面环海的普陀山作者面对澎湃的海潮,耳为所感,心为所动,海潮与心潮并起……”,写作背景,1928年,鲁彦到南京国民政府国际宣传科搞世界语翻译对于蒋介石的种种倒行逆施,他十分不满当济南发生一起惨案时,他如实地向世界作报道,触怒了国民党政府,被撤了职后来,当局要他搞书报检查,他不干,于1927年夏跑到上海,先是失业,后是教书,并由此开始专业文艺创作这一年,他和夫人到浙江普陀山度暑假鲁彦正是带着由于时势变化而产生的不同寻常的心情来到那里,面对澎湃的海潮,耳为所感,心为所动,海潮与心潮并起,于是写出《听潮的故事》这篇优秀的作品。
文章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写听潮,第二部分写听潮引出的故事如和尚崇洋媚外等,反映了世态炎凉课文是原文的第一部分思想内容,本文通过讲述作者和他的妻子在海边“佛国”观赏海景的一段经历,描写了涨潮前、涨潮时、高潮时海景的变化,讴歌了大海的雄壮美和它的伟大力量,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怀听潮 鲁彦,学习目标 借景抒情 表情朗读 学习思路 整体感知,生字新词,芳醇 芳香醇正 醇(chún) 窗棂 窗格子 棂(línɡ) 慵懒 同义复合词 慵:懒,生字新词,琴弦 弦(xián) 深黯 黑暗 黯(àn) 铙钹 (náo bó) 一种铜制的打击乐器,生字新词,汩 水流动的声音(ɡǔ) 汨 (mì)汨罗江 罅隙 裂缝 罅(xià) 拨剌 剌(là),到了一个有名的岛上……,指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岛屿——普陀山普陀山是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普陀山南北纵长8.6公里,东西横宽3.5公里,环岛一周达33公里,面积12.76平方公里远处灯塔上的红光……,这写的是普陀山东海面上的洛迦山小岛上航标灯所发出的灯光洛迦山是普陀山附属的一个小岛,上面也有庵堂,有女尼修持岛上的航标是著名的国际航标,为航船指引航向。
远寺的钟声……,普陀山寺院的敲钟,历来有两个规定的时间:一个是早晨四点,僧尼做早课,另一个是晚上20点,僧尼做晚课文中“远寺的钟声”响起,自然是早上四点左右这是其根据一其二,据普陀水产技校经长期考察于82年印制的《部分海港、渔场潮汐表》记叙:沈家门港(与普陀山仅隔一条千米宽的狭长海峡、同属一海域)农历6月19日期间的潮水初涨时时间,正好与寺院鸣钟时间相符其三,根据涨潮为六小时这个科学道理推算,前一次高潮结束是在22点左右,加上涨潮时6个小时,自然也是第二天的4点左右了那么“远寺的钟声”是指早晨四点僧尼做早课的钟声朗读指导,第一部分:叙述的语调 第二部分:抒情的语调,速度由慢到快,再稍慢稍平缓 5-12段:注意“幽静的和平的愉悦的神秘”语调应舒缓,表达出静静入睡的感觉朗读指导,13-17段:涨潮,注意用声音来塑造形象有前奏、发展、高潮、尾声,声音应由低到高,自轻而重,节奏从缓慢到急促速度要快,但要有层次,即较快,快,很快情绪由欢快到炽热 18-20段:感慨、赞美的语调 第三部分:要有余音袅袅的情味听潮 鲁彦,,睡,醒,怒,学习目标 借景抒情 表情朗读 学习思路 整体感知,深入理解 比较鉴赏,,,作业,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以《听_》为题,写一篇小作文,二三百字,借景抒情,以听为主,要有联想和想象日记本),下 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