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车辆识别代码--VIN.pdf
3页走进走进车辆识别代码车辆识别代码----VINVIN VIN(Vehicle Identification Number),中文名叫车辆识别代号或许您已经注意到,身边车辆的铭牌上多了一个由 17 位字母、数字组成的编码,这就是车辆的 VIN,又称 17 位识别代码车辆识别代号经过排列组合,可以使车型生产在 30 年之内不会发生重号现象,这很像我们的身份证不会产生重号一样,它具有对车辆的唯一识别性,因此又有人将其称为“汽车身份证“车辆识别代号中含有车辆的制造厂家、生产年代、车型、车身型式、发动机以及其它装备的信息 也许您会问,既然 VIN 如此重要,那为什么最近才出现在车辆上,它的应用有哪些实际的意义?为了使您对 VIN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就让我们一起走进 VIN 的世界吧 VIN 的产生的产生 VIN 的诞生,可以追朔到汽车出现的初期当时,出于对车辆制造厂识别的需要,提出了对车辆识别的要求,但由于整个车辆行业刚刚起步,因而并未能形成一个正式的标准当汽车发展史进入 20 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时,车辆制造业的规模迅速扩大,由于车辆保有量急剧增加,车辆故障、交通事故、车辆被盗抢及与车辆有关的犯罪问题同时增加。
快速发展的计算机工业,给人们一个启示:在准确地识别车辆及零部件的同时,实现方便的资料贮存与统计、快速的信息反馈,并由此促发了建立车辆识别系统的计划 世界上早期的汽车生产国的专家们经过统计和摸索,研究出了一套可行的车辆识别代号(VIN)方案较早正式发布的车辆识别代号的标准是 1963 年 SAE 标准,最初只是对 VIN 提出了一些基本要求1969 年又发布了对发动机和传动系统车辆认别代号的标准,1970 年以后,又陆续发布了乘用车、载货车的识别代号标准,使这一套车辆识别方案渐趋成熟,并得到汽车制造厂的积极响应和配合 从 20 世纪 70 年代初,国际标准化组织将车辆识别方案推向世界,并制定了完善的车辆识别系列标准目前,采用这套车辆识别系统的国家超过 30 个,并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建立 VIN 的发展的发展 为制定有关车辆识别代号的国际标准, 20 世纪 70 年代初,国际标准化组织成立了 ISO/TC22/SC20 道路车辆技术委员会车辆识别记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设在美国国家标准化所(ANSI),经过对欧、美各国的车辆识别方案和管理经验的总结和发展,提出了建立世界统一的道路车辆识别系统的方案,并在 1975 年至 1980 年间陆续制定、批准和发布了四个国际标准,它们是: ISO3779-1975 《道路车辆 车辆识别代号(VIN)内容与构成》 ISO3780-1076 《道路车辆 世界制造厂识别代号(WMI)》 ISO4030-1977 《道路车辆 车辆识别代号(VIN) 位置与固定》 ISO4100-1980 《道路车辆 世界零件制造厂识别代号(WPMI)》 经过欧美各国的实践和协调,针对实际情况,在 1976 年至 1982 年间又相继进行修订。
目前,现行的国际标准是: ISO3779-1983 《道路车辆 车辆识别代号(VIN) 内容与构成》 ISO3780-1083 《道路车辆 世界制造厂识别代号(WMI)》 ISO4030-1983 《道路车辆 车辆识别代号(VIN) 位置与固定》 ISO4100-1980 《道路车辆 世界零件制造厂识别代号(WPMI)》 为了建立世界范围内的车辆识别系统,各主要汽车生产国纷纷参照国际标准制定了本国的车辆识别代号技术法规但是各国政府所制定的技术法规一般只是规定本国车辆识别代号的基本要求,各汽车制造厂家又可参照本国的技术法规制定本公司的 17 位识别代码的编码规则,除了个别字符的含义有强制性规定外,生产厂家可自行规定其代码的含义虽然各国制定的技术法规互有差异,但是,由于都是基于国际标准制定出来的,因此都有共同之处 由于车辆识别代号的唯一性,许多国家的机动车辆管理部门也制定了相应的规定,如有的国家规定没有编制车辆识别代号的车辆不准进口,甚至有的国家规定没有车辆识别代号不能上车辆牌照因此,在这些国家,没有车辆识别代号的车辆根本就卖不出去 为了与国际汽车市场接轨,我国必须建立一套车辆识别系统我国从 1995 年开始着手车辆识别代号的研究,于1996 年完成了有关车辆识别代号的报批工作,并制定了四个重要标准,它们是: GB/T 16735-1997 《道路车辆 车辆识别代号(VIN) 位置与固定》 GB/T 16736-1997 《道路车辆 车辆识别代号(VIN) 内容与构成》 GB/T 16737-1997 《道路车辆 世界制造厂识别代号(WMI)》 GB/T 16738-1997 《道路车辆 世界零件制造厂识别代号(WPMI)》 这四个标准等同采用了国际 ISO 标准。
1998 年,国家机械工业局发布了有关使用 VIN 的规定,使之在同年 10月 1 日成为汽车行业的强制性标准,使我国朝建立世界统一的车辆识别系统迈出了极为重要的第一步 VIN 的应用的应用 车辆识别代号(VIN)在世界范围内的通用性与唯一性,以及其记录车辆识别的资料信息,使其成为了与车辆相关行业管理车辆的重要信息代码车辆识别代号(VIN)由制造厂刻在出厂前的车辆上,它将随着车辆的注册上牌、保险、召回、维修保养、年审以及回收报废等记录在车辆档案中 1. 车辆制造厂利用 VIN 号跟踪车辆的整个使用过程,可以非常方便掌握到车辆的使用区域、使用情况、受欢迎程序、使用故障率以及故障出现部位等信息,以便帮助车辆制造厂改进产品质量、调整生产计划、改善售后服务 2. 车辆管理部门通过 VIN 号,可以方便地管理车辆,加强车辆的监控力度,推行召回制度,制定车辆的报废体系 3. VIN 号的唯一性和不可更改性,为公安部门尽快查寻被盗车辆线索、确定车辆身份的合法性提供依据 4. 保险公司利用 VIN 号可以分析车辆被盗、交通事故情况,估计车辆的被盗、事故的风险程度,从而能够针对具体的车型制定相应的保险政策。
5. 维修行业通过 VIN 号,可以准确地确定车辆的制造厂、型号以及车型的详细配置,帮助维修人员查阅维修资料、查找故障原因以及订购相关零配件 以上说明,与车辆相关的诸多行业均可利用 VIN 号的特性建立车辆相关信息的数据库,如:车辆制造生产数据库、车辆牌照数据库、车辆保险数据库、车辆维修保养数据库等等如果在全国范围内针对与车辆相关的行业、各主管部门建立一个基本车辆识别代号(VIN)的数据库,将对我国在车辆的管理、检索、统计、分析、信息反馈等方面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