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观营造通病分析及解决.docx
25页编制:设计管理部时间:2013 年11月刖言目录质量通病案例:1. 铺装精度与做法2. 户外积水与排水3. 水景精度与品质4. 返碱与水斑5. 不均匀沉降 6.软景品质7. 植物配置8. 户外安全9. 地形10. 附属物隐蔽11. 消防通道与登高面12. 综合管网13. 成品保护14. 单元入口平台15. 车库顶板滤水16. 构筑物造型与品质17. 建筑与景观18. 建筑散水19. 停车系统20. 总图装置 21.成品构筑22.部品 23.标识01铺装精度与做法通病事项1不同材料缺乏过渡且功能不合理;缺陷描述图纸阶段未能充分把握不同铺装场地之间的感受差别和相互衔接,致使过渡不合理,影响 整体感观;在选材的质感、颜色上未合理搭配;工程师与设计师在感官理解上存在较大差别解决措施铺装材料在质感、色彩、图案等方面需协调统一,对比强烈的搭接形式应谨慎选择过渡方 式,尽可能在出图前确定方向;注重图纸意向与后期实施效果产生的联系铺贴前做材料小 样,提前控制效果管控建议提前同设计院、工程部确认效果,确保效果和落地性;注意对于不同材料拼接做法的图纸 和实现工艺的积累,做图片和文字记录通病事项2道路边缘铺装材料搭接选材及自然转折过渡;问题分析材料搭接未完整考虑施工落地;道牙施工工艺不合理。
解决措施设计阶段与施工中,对道路边缘及相搭接材料不同材质间线型对缝及材质细节,做好转接管控建议无成熟做法的道路边缘多种材料搭接,必须结合路缘石做拼接小样,现场做确认严格按 照道路工程做法标准做好基础和固定,避免偷工减料造成后期的开裂等问题道路边缘的排水 处理,可以运用异型路缘结合排水口、排水明沟等艺术化处理,并积累图纸做法和施工技术通病事项3铺装排版对缝不齐;问题分析石材的排版关系在图中未能准确反映;施工单位拼贴工艺水平较差;解决措施合理计算设计材料及规格尺寸;出现的排缝对缝问题要提前确定合理管控建议通病事项4曲线收边不整体,收口出现碎块;问题分析定制成型的材料难以在收口处形成圆滑的曲线,强行拼接易造成碎块破活解决措施选择合适的铺装面层规格尺寸以及对缝方案选择定制加工相应规格的铺装材料,并通过 编号的方式实现铺装的整体统一对于设计中的曲线收边,可考虑采用不同颜色的同材质面层 作为曲线收边,以减少接口位置材料切割量碎块太多的问题管控建议通病事项5管井位置不合理,表面材料选择不当;问题分析各专业人员各司其职,缺少沟通管网与总图未合图,造成盲区;水暖与燃气位置调整中 沟通及处理较困难解决措施提前提交的综合管线图相关专业集中确认总图;无法避免的管井位置,井盖上层材料应考 虑与地面铺装形式整合;施工过程中灵活处理井盖边缘与铺装对缝的关系,如弱化处理存在难 度,不能很好的融入整体铺装中时,采用特殊材料的包边处理,加强美感。
管控建议通病事项6铺装面层处理方式存在安全隐患;问题分析光面材料存在安全隐患;压顶无倒角倒边,无细节品质规格过多,材料精度缺失,施工 过程繁琐;解决措施禁用光面石材,压顶及踏步面板石材棱角处米用倒斜边管控建议通病事项7材料浪费较大,未根据各类型园区景观元素进行合理分配,问题分析材料无分类应用,厚度分配不合理,造成成本浪费;铺贴区域无主次分类,成本分配不合理解决措施根据楼盘定位定型材料属性,对各景观兀素确立材料标准;精细化材料分类,细化工艺落地 行管控建议通病事项8道路及平台交接无转弯半径,使交接处整体品质差;问题分析园区内无具体转弯半径,易对交接处绿植产生破坏车行区域与人行平台处交接处道牙交 接不合理解决措施对已做道路夹角处做卵石或同面层石材,对未做部分做1000mm~1500mm转弯半径管控建议通病事项9材料色差严重,严重影响整体呈现品质,现场调整工序繁琐影响工期;问题分析对易产生色差石材选择上欠考虑,材料米购中,在厂家及材料选择上,未结合品质综合考 量,只一味关注价格,导致规格及厚度都出现较大偏差;材料检验死板不灵活,只关注厚度, 对规格及表面处理工艺未做检验项目收料阶段,对规格、厚度控制不严格,盲目收料。
解决措施材料需严格验收材料整体成色品质,对锈石暖色系石材不耐咼温易出现颜色变化,严禁米 用火烧管控建议通病事项10材料表面处理工艺精细程度及分类不够合理;问题分析设计阶段欠考虑,未根据楼盘定位及功能分区进行设计结合卵石排水沟,强化道路序列感解决措施根据供应商产品及服务双重考虑,严把质量关,对出现色差、表面工艺差,必须立即清退管控建议通病事项11节点平台体量大小不均,布局位置混乱;问题分析关键节点未根据体验模式进行有效分配解决措施依据现场主次空间关系,现场放线确定尺寸;对已做基础部分,根据实际功能进行拆除修补管控建议4. 3)排版对缝不齐1.图纸设计阶段,铺装排版形式应与总体的设计意图和形式效果相适宜,如存在明显冲突,甲方设计管理人 员要与设计单位及时沟通,反复确认设计意图及效果等问题,避免前期错误对效果的影响2.在施工阶段,铺装排版必须通过深化图,管理样式与材料的选择工程管理人员及设计人员对于实现度和 设计意图的落实等问题进行确认3.对于标准的铺装排版及对缝形式,进行试排和试拼小样,组织相关部门人员会同设计单位进行效果确认4)曲线收边不整齐,铺装收口位置容易出现碎块1.在前期设计阶段, 控制曲线形式与直线相交的铺装排版形式,相应的选择利用实现的交接形式和材料落实 在图纸中。
2.曲线收边位置,试拼小样,综合相关专业人员进行效果的确认 3.施工中,在收口位置避免出现小的碎块,易破坏整体效果如不可避免,可以定制加工、放大局部铺装材 料进行收边,加强效果的整体性4.积累可选择的多种材料及相应的优缺点,沉淀下图纸做法和施工技术,便于复制和推广5)管井位置不合理,表面材料处理不当 1.设计阶段,景观专业提前介入,总图阶段同相关专业为景观铺装的实现创造条件;在保证功能使用前提 下,对管井数量、位置进行综合优化设计2.不可避免的管井,在设计阶段应在地面铺装图纸中统一纳入设计,如无法很好的融入整体铺装中去,应考 虑标识或项目 logo 等3.施工阶段,景观工程管理人员应确保井盖材料及对缝与周围铺装的和谐统一6)铺装面层处理方式存在安全隐患 1.在确立材料标准中明确硬质景观中面层表面处理方式,在人行区域或活动空间不采用光面材料作为面层 2.在必须满足品质要求的节点平台采用极少比例光面石材作为隔代或点缀使用3.设计前应学会体验式设计,采用功能,体验,人性化的方式来作为设计基本条件遵循7)材料浪费较大,未根据各类型园区景观元素进行合理分配1.在方案阶段应根据产品定位做为景观单价的基本。
2.扩初阶段,会同成本部对产品单价进行定调,采用项目启动会形式,明确园区内各元素的单方造价,合理 配置各节点的材料单价3.图纸阶段,根据各区域品质等级要求,采用分级分类配置体系,如一般人行园路或活动平台采用20 厚,立 面材料采用15厚,车行区域50厚,踏步平台30 厚8)道路及平台交接无转弯半径,交接处呈现品质差 1.设计阶段应建立一体式体验空间概念,需表达建立怎么样的空间让人去体验感受是最符合实际的,也是最 便捷易达的2.根据人体工学对人的行走习惯作为设置转弯半径的合理设置 3.总图道路流线需根据场地实际现状做,从回家流线及主要游览流线为重要关键控制点;其余步行区域根据 观景体验方向进行导向控制9)材料色差严重,严重影响整体呈现品质,现场调整工序繁琐影响工期 1.设计阶段,确定材料同时严格控制,不选用出现色差严重材料,在同种色系中选择无色差材料根据楼盘 定位选择材料,对安置房及经适房项目可才用陶砖及透水砖代替2.选择业内口碑较好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3.设计在选择设计材料时应10)材料表面处理工艺精细程度及分类不够合理1.11)节点平台体量大小不均,布局位置混乱1.2. 户外积水与排水1)问题分类1.车库顶板积水2.道路、广场积水3.台阶面积水4.绿植积水5.活动场地(塑胶)积水2) 问题分析1.车库顶板积水(1)方案阶段未提前统一考虑主体与周边环境的组织排水关系。
2)图纸阶段未考虑顶板排水,对顶板的组织排水缺少概念2.道路、广场积水(1)道路自身铺装基层或面层坡道设置不合理,导致积水;(2)道路、广场坡度设计不合理或存在差错,施工阶段也未依据现场实测标高纠正调 整,或未增加排水沟或雨水收集口导致积水;(1)雨水口受堵而排水不畅,或雨水收集口的位置安排不合理或不够,导致积水2)道路基础沉降,导致坡形发生变化,无法正常排水及雨水口或集水井 3.台阶积水(1)台阶排水坡度设计不合理,或无组织排水,导致积水;(2)台阶最前与最后一步与道路、广场交接口的坡度衔接不流畅,导致积水3)基础发生不均匀沉降,设计排水坡形发生变化,导致无法正常排水 4.绿植积水(1)草坪坡度设计不合理,导致积水;(2)地形沉降后未进行填补、修复,导致积水;(3)未在最低处地表设计排水或雨水口,或竖向设计不合理,导致积水;(4)绿地整体竖向设计过低,排水设计不充分,导致排水速度缓慢而积水 5.活动场地(塑胶)积水3)解决措施1.道路、广场积水(1)在道路边尤其是与坡地、矮墙等的交界处设置截水沟,尽量分化汇水面;(2)广场在设计时注意好排水坡度的设计,排水坡度宜为 1%—2%,尤其须注意扭曲面 的出现,广场中间可以设置隐形的排水沟;(3)在室内与室外地坪交接处设置隐形截水沟;(4)在刚施工完如有下雨天气可现场观察,必要时增加部分雨水口。
2. 台阶积水(1)台阶尽量单侧排水,在其中一侧做排水槽以形成有组织排水;(2)注意控制台阶面坡度,宜为内高外低,以避免台阶面积水;(3)在台阶端部与低处增设截水沟3. 草坪积水(1)严格控制草坪的排水坡度;(2)易板结的土壤需改良,使其易于渗水疏水;(3)对草坪的基础采取一定的排水措施,如地下室顶部铺设滤水板、滤水管或碎石滤水层等;(4)在最低处设置雨水口,如汇水面过大,需考虑增设排水沟4. 活动场地(塑胶)积水(1)4)管控建议(1)事前图纸作业明确竖向标高关系,明确排水方式与方向;施工前需对建筑规划中对景观有影响的关键标 高进行复核2)事中注意放线控制标高走向和雨水收集口的因地制宜;重点控制单元出入口、主通行轴线与道路、构筑 物前后、儿童活动场地、变坡点灯的排水1.道路、广场积水(1)控制好排水坡度,设计时最适宜单向找坡;如场地较大可双向找坡;如需分区域找坡,需确定好分水 线,然后进行有规律的找坡;(2)控制好基础的沉降,如有沉降,需及时进行修复,以免积水;2.台阶积水(1)台阶面宽长度 2 米以下的单向找坡,一侧设置排水槽;2 米以上的可双向找坡,两侧设置排水凹槽;(2)如与台阶相接的上部、下部交界口处适宜设计截水沟,尤其是台阶下部一定需设置截水沟。
3.草坪积水(1)控制好草坪的排水坡度,对汇水面大小有一定的把控,如过大可在中部设置截水沟;(2)对草坪底部基础增加滤水层处理,加强雨水的渗透与流通能力;尤其是车库顶板或屋顶花园需注意此问 题4.活动场地(塑胶)积水(1)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