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伪满洲国时期下层进步军官群体初探.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297867715
  • 上传时间:2022-05-2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8.88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伪满洲国时期下层进步军官群体初探    王立晗 胡岳华 刘小盈 王雷影 陈美涵【摘要】:1937-1945 年是中国近代史上波澜壮阔、局势多变、民族危机最为严重的时期为进一步了解在这段时期中伪满下层进步军官这一群体,本文拟从他们的心理及其变化原因、战时的操守与奋斗途径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并探析这一群体对抗日战争与当今社会的历史影响关键词】:伪满洲国 下层进步军官 群体心理从 1931 年东北三省的沦陷,到“卢沟桥事变”的爆发,再到中国大片领土被日本人侵占,国家和社会发生急剧震荡,不仅带来了民族反抗的浪潮,同时由于对这些变化的估计认识不足,许多青年都难以长期适应艰苦的环境当时的一些后方青年学生对现实产生了苦闷与彷惶的心理,恐惧和无助充斥着他们的内心在乱世之中,青年人很容易在前途命运面前失去前进的方向,徘徊不决而伪满下层进步军官群体也正处在这样的矛盾阶段一、伪满下层进步军官群体的心理特征1932年—1937年是伪满下层军官的迷茫与妥协的期间日本为了加强对东北的军事统治,达到“以华治华”的目的,成立伪满军校,仿照日本军事模式进行军事力量的培养一些知识分子,迫于无奈进入军校,成为伪满军官。

      大多数伪满军官如同广大民众一样,内心愁苦迷茫,不知前路,不知接下来的路该如何去走,或者说知道自己进去入军校的目的,却不知具体该怎么做,是一种浑浑噩噩的状态鉴于日本对于东北地区实施高压殖民政策,在政治、军事、经济等全方位对东北进行强力控制,严苛的身份等级压迫、对经济的强力掠夺与管控、把持文化命脉的发展走向,并且妄图通过对东北人民进行奴化教育,来达到完全控制东北的目的,即思想意识与文化领域的“日本化”,企图取缔中华文明的影响以消解国民意识,伪满军官更要在表面遵从而这时的遵从只是短暂的,正是因为成为伪满军官的人愈来愈多,这对于宣传反满抗日、抓住时机组织抗日团体更加有利即使毕业后分配到部队当军官,也可以联合在军校组织的同学一同行动率部队反抗日本伪满军官的遵从只是为了达到目的,在军校努力学好本领,为将来更好进行反满抗日的活动奠定基础1942年—1945年是反抗与等待的阶段1942年正值太平洋战争,二战局势白热化,这是二战的一个转折点,也是反满抗日的一个转折点有一部分青年学生失去了事业的信心,把全部生活寄托于纵情享乐说明战时环境下的确出现了很多具有颓废思想的青年只有当日本真正陷入不可逆的颓势之时,公然反抗的契机才会到来。

      地域的转移会带来不同地区文化的碰撞,随着一些工作调动去往不同的区域后,伪满军官面对不同的区域文化,往往会产生一种宽容与抵触的矛盾心理地域转变还会带来悲哀与乐观的矛盾心理地域变化会使得军官处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尤其在佳节团圆时,漂泊在外身处异乡的军官往往心生悲哀,国与家之间的矛盾心理就此出现伪满军官的矛盾心理发展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影响因素,那就是官阶的转任,在这个因素的影响下,伪满军官群体主要表现出三个方面的矛盾心理第一方面主要体现出伪满军官群体的迎合与反感第二方面则主要是伪满军官面临的仕途荣耀与家国情怀的矛盾第三方面的矛盾来自于伪满军官群体对日本殖民统治的厌恶和因工作及生活现实需要的矛盾二、对抗日战争与当今社会的影响伪满下层进步军官这一群体,出身于日本为充实伪满洲国国防力量在东北建立的军事院校,在军官系统中是弱势群体,地位低微且易受压迫在这些青年军官中,有部分人的思想率先觉醒,试图反抗日本人的殖民统治,他们采取的行动虽非惊天动地之举,但这种旗帜鲜明的反抗在当时灰暗的殖民统治下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首先,这些进步军官们的反满抗日活动本身就是对抗日主力的一种支持,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其次,伪满下层进步军官是沦陷区一股传播抗日救国思想的重要力量再者,对于进步的伪满下层军官这个群体来讲,秘密的抗日救国运动成为表达他们爱国之情的唯一突破口,将心理活动外化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这就是一种正面的对自我的肯定,对于青年军官的进一步行动起到了激励作用如上所述,伪满洲国时期的下层进步军官群体的心理充满着复杂与多样的特征,而这种心态在抗日战争时期就表现为通过较为隐秘的渠道进行抗日活动在军校里日伪当局强制性的教育政策所遭到的這一群体的反抗斗争,在今日仍然具有现实影响并带来有一定价值的启示,主要表现在学校教育与抽象精神两方面在学校教育方面,高等大学作为培养面向社会、在未来促进国家经济与文化发展的人才的机构,必须在时代精神的主导下推行有益于学生个人全方位发展的教育政策在抽象精神方面,精神资本对于当今社会各领域的发展是一种极具潜能的助推力,因此应当瞩目于此并积极实践综上所述,伪满下层进步军官群体的抗日活动中所体现出的历史价值对于当今现实而言,在高等大学教育改革与民族精神的塑造两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以史为鉴,需要从抗日战争的过往中寻觅到在当下仍然具有谈论意义的问题,并从中获取经验进而应用于实践。

      Reference】:【1】施明儒:《辙印深深:一个伪满军官的日记》,吉林文史出版社,2011年版2】中共上海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抗日战争时期上海学生运动史》,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91年版3】郭寒秋:《论青年学生的苦闷》,《战时青年》1940年第2(5)期4】黄巍:《九一八事变后知识精英与东北民众的社会心态》,《历史研究》2016年11期5】王维礼等:《皑皑长白——伪满军校学生回忆录》,吉林省青年运动史工作委员会出版,2000年版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