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科学复习整理-胃十二指肠疾病.docx
16页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警院尸 SIR RUN RUN SHAW HOSPITAL SCHOOL OF MEDIQNE. ZHEJIANG UNIVERSITY胃十二指肠疾病[病理学回顾]慢性胃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①长期慢性刺激;②十二指肠液反流 对胃粘膜屏障的破坏;③自身免疫损伤;④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根 据病变不同,慢性胃炎分为表浅性、萎缩性、肥厚性和疣状性四种 类型•慢性浅表性胃炎①部位:以胃窦部最为常见② 病变:肉眼观呈灶性或弥漫性,胃粘膜充血、水肿,外表有 灰白色或灰黄色分泌物,有时伴点状出血和糜烂镜下:病 变局限于粘膜浅层,浸润的炎性细胞主要有淋巴细胞和浆细 胞病变不累及固有腺体•慢性萎缩性胃炎炎症改变不明显,主要以胃粘膜固有腺体萎缩和常伴有肠上 皮化生为特征① 分类:分为A、B二型,区别:①A型发病与自身免疫因素 关系密切,血中可找到抗胃壁细胞内因子抗体;B型与免疫 无明显关系②A型病变在胃体部,并有维生素B12吸收障 碍,因此常合并恶性贫血,可找到抗内因子抗体B型病变 部位在胃窦部,不伴有恶性贫血,有的可能并发癌变③病变特点A.胃镜检查有3个特点①颜色的改变,正常胃粘膜的橘红 色消失变为灰色;②萎缩的特点:胃粘膜明显变薄,与 周围正常粘膜界线明显;③由于萎缩,粘膜变薄,粘膜 下血管分支清晰可见。
B.镜下的改变:①腺上皮萎缩,②并发生肠上皮化生和假 幽门腺化生肠上皮化生的胃粘膜易诱发胃癌,是萎缩 性胃炎发生癌变的基础③固有膜内弥漫性淋巴细胞、 浆细胞浸润和淋巴滤泡形成④粘膜肌层肥厚消化性溃疡包括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两种• 发生部位:胃溃疡多位于胃小弯,近幽门部和胃窦部,胃底部及 大弯侧少见十二指肠溃疡发生部位在十二指肠起始部(球部)•发病机制:病因很复杂,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①胃粘膜防御屏 障功能的破坏,胃或十二指肠粘膜组织被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是 形成溃疡的重要原因②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③幽门螺旋杆菌 的感染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形成有一定的关系其他因素如长期 服用类固醇类抗炎药物、吸烟、高钙血症等均有利于溃疡形成• 溃疡特点:胃溃疡直径多在2 5cm以内,一般为一个圆形或椭 圆形,溃疡边缘整齐,状如刀切,底部可穿越粘膜下层、肌层甚 至浆膜层,由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取代镜下观:溃疡由4层组 织构成:①表层为一薄层纤维素渗出物和坏死的细胞碎片覆盖(坏死层);②其下层以嗜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炎 症层);③再下层为新鲜肉芽组织层;④最下层为陈旧性瘢痕组 织十二指肠溃疡的形态与胃溃疡相似,十二指肠溃疡一般比胃 溃疡小而浅,多在1cm以内。
• 结局及并发症:①愈合,②出血,③穿孔,④幽门梗阻,⑤癌变[组织生理学]胃腺:幽门腺(粘液,胃泌素•);胃底腺(胃酸,酶);贲门腺 (粘液)• 胃液 pH: ().9〜1.5; 1.5〜2.5L/d促胃液素、组胺、乙酰胆碱促进壁细胞分泌盐酸• 胃黏膜屏障模式图胃粘膜修复过程:增殖区位于颈部和峡部(MNC、干细胞)一粘 膜上皮修复/特化上皮细胞(壁细胞主细胞)急性胃炎1 .特点:急性,胃任何部位;粘膜层为主,可至浆腴;充血、水肿、糜 烂、出血、渗出;中性粒细胞浸润.病因:急性应激;化学性损伤(给体类抗炎药、化疗药等);酒精;创 伤和物理因素;十二指肠胃返流;胃黏膜血液循环障碍(如门脉高压 性胃病)2 .临床表现:A.轻者:上腹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B.重者:呕血,黑便,发热,寒战,脱水.诊断:病史;急诊胃镜(24—48小时)4 .鉴别诊断:急腹症;胆囊炎;胰腺炎;阑尾炎.治疗:对因治疗;禁食;制酸解痉;保护胃粘膜慢性胃炎1 .特点:慢性,胃任何部位;一般无粘膜糜烂;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分类:悉尼系统、国内分类等2 .病理学直观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 H.pylori密度、炎症、 活动性、萎缩、肠化程度分级.病因:幽门螺杆菌(H.pylori);自身免疫;十二指肠液反流;年龄因 素和胃粘膜营养因子缺乏□ H.Pylori与CAG与胃癌发生:① 多种酶和毒素诱发粘膜损伤(尿素醐、CagA和VacA等)②诱导上皮细胞释放IL-8,诱发炎症反响,损伤胃粘膜③ 诱导自身免疫反响(Lewis X, Lewis Y抗原等)④诱导干细胞突变、COX2高表达与肠化发生关系密切⑤ 胃内微环境改变(杂菌生长、亚硝基化合物增加、抗氧化剂 减少)□ A型萎缩性胃炎:① 自身抗体一壁细胞抗体PCA一胃酸分泌减少或缺乏;内因子抗体IFA—维生素B12吸收不良B型萎缩性胃炎:遗传易感性.病理:炎症细胞浸润;腺体萎缩;化生(肠化;假幽门腺化生);异型 增生(上皮内瘤变)5 .临床表现:多数无明显病症;A.上腹饱胀;上腹隐痛;暧气;反酸;呕吐;B.厌食;体重减轻;贫血;舌萎缩;周围神经痛.临床诊断:胃镜及组织学检查(关键),X线;PCA抗体、VitB12吸收 试验、H.Pylori检测□ H.Pylori检查:病理特殊染色、快速尿素酶试验、病原菌培养、血 清抗体、粪抗原、呼气试验□ 诊断依赖胃镜检查;粘膜活检;标准采用.治疗:① 对因治疗:Hp相关:1种PPI或锈剂+2种抗生素,疗程7~14天; 胃十二指肠返流:助消化、胃动力药;自身免疫:激素;营养缺 乏:改善胃肠营养;②对症治疗③癌前状态的处理内、(增强胃粘膜防 御功能减弱攻击因子根除HP酒精、药物补充抗氧化剂柱状细胞稳定剂维生素、叶酸外源性EGF制酸剂硫糖铝前列腺素药物稳定胃内微环境②对症治疗③癌前状态的处理内、(增强胃粘膜防 御功能减弱攻击因子根除HP酒精、药物补充抗氧化剂柱状细胞稳定剂维生素、叶酸外源性EGF制酸剂硫糖铝前列腺素药物稳定胃内微环境消化性溃疡• 概念: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
溃疡:粘膜全层坏死脱落(缺 损超过粘膜肌层)流行病学特征:①好发于男性②DU比GU多见③ 可发生于不同年龄,DU多见于青壮年,GU多见于中老年• 发病机制:A.攻击因子:幽门螺杆菌感染;非留体类消炎药;胃酸及胃蛋白酶; 其他:遗传素质、吸烟、饮食 应激和心理因素;B.防御因子:粘液/碳酸氢盐屏障;粘膜屏障;丰富的粘膜血流;上 皮细胞更新;前列腺素和表皮生长因子胃溃疡以黏膜屏障功能降低为主要机制,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以高胃酸 分泌为主;病理:渗出层、坏死层、肉芽组织层、瘢痕组织层• 临床表现:1 .病症:上腹痛(慢性反复;周期性,冬末春初;可缓解;GU餐后 痛,DU饥饿痛);上腹不适;厌食;暧气;反酸;恶心、呕吐;2 .体征:无/或上腹轻压痛• 少见溃疡:①复合溃疡;幽门管溃疡;② 球后溃疡:发生在十二指肠降部、水平部的溃疡,多在后内侧壁, 可穿透入胰腺,疼痛可向右上腹及背部投射;可引起急性胰腺炎、 阻塞性黄疸;③难治性溃疡:经正规抗溃疡治疗而溃疡仍未愈合者;• 其他疾病引起的胃、十二指肠溃疡①伴有或不伴有多发性内分泌肿瘤I型的胃泌素瘤(卓艾综合症)②肥大细胞增多症③其他疾病:克罗恩病;al抗胰蛋白酶缺乏;慢性肺病或肾病Peptic ulcer•并发症① 出血(最常见,DU>GU)——呕血、黑便/血便:15%; >60岁;NSAIDs; H. pylori 感染上消化道出血的鉴别:急性糜烂性胃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 裂;食管贲门粘膜撕裂;胃癌②穿孔——腹痛/腹膜炎体征急性穿孔:十二指肠前壁或胃前壁,急性腹膜炎慢性穿孔:十二指肠后壁或胃后壁,穿透性溃疡亚急性穿孔③ 幽门梗阻(多由十二指肠溃疡及幽门管溃疡引起)一一反流、呕 吐痉挛性:充血水肿所致(可药物治疗);机械性:瘢痕形成(需外 科介入)④癌变1%-2%GU发生癌变,常需多块活检或治疗后复查;DU 一般无, 常规不做活检• 恶性溃疡的报警病症① 年龄大于55岁的新发消化不良病症②上消化道肿瘤家族史③急慢性消化道出血或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④黄疸⑤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Virchow's node)⑥腹部可及肿块⑦持续呕吐⑧进行性吞咽困难⑨非主观性体重下降・ 诊断:病史(抓住典型病症);X线检查;胃镜检查;H.pylori测定; 粪潜血试验1 .胃镜检查:诊断PU的金标准,病理学检查排除恶性溃疡、胃镜下治疗;活动期(active stage, A),愈合期(healing stage, H),疤 痕期(scarstage, S);恶性呕吐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者禁止做胃镜.超声胃镜:分辨溃疡的深度(胃壁5层结构? ?);判断溃疡的愈 合质量2 .上消化道钢餐造影:目前使用减少;龛影的概念(壁外龛影提示 良性溃疡,壁内龛影提示恶性);3 . H.pylori测定(有消化性溃疡病史者均应检测):① 侵入性:快速尿素酶(RUT); Giemsa或嗜银染色;细菌培养; PCR非侵入性:Ue、14c尿素呼气试验;血清抗体检测(IgM, IgG); 粪便抗原检测• 鉴别诊断慢性胃炎;消化不良;GERD;胆囊炎胃癌;胃泌素瘤(Zollinger-Ellison综合症);横结肠疾病治疗目的:消除病因;控制病症;促进溃疡愈合;防止并发症;预防复发1 .抑制胃酸分泌:A.中和胃酸药:硫糖铝,铝碳酸镁B.胃酸分泌抑制剂:Ml受体阻滞剂一一选择性迷走神经抑制剂G受体阻滞剂一一谷胺类H2受体阻滞剂一一替丁类质子泵阻滞剂——拉哩类(PPI)2 .保护胃黏膜:钿剂一一保护粘膜并抑制幽门螺杆菌;米索前列醇——预防和治疗NSAID引起的PUo3 .抗H.Pylori: H.pylori根除概念治疗后至少停药四周无细菌抗H.pylori药物抗生素、钿剂体外H.pylori对抗生素敏感性:青霉素/氨基糖式类、四环类/头抱类/大环内脂类/利福平类/硝基咪喋类/吠喃类H.pylori抗药:碘胺类、万古霉素 少耐药:青霉素类,喳诺酮类,吠喃类甲硝理之中选)两甲硝哇之中选)两A.老三联:钮剂+(克拉霉素,羟氨芳青霉素, 种抗生素B.新三联:PPI+ (克拉霉素,羟氨苇青霉素, 种抗生素C.四联疗法消化性溃疡手术治疗适应症1 .大量出血内科紧急治疗后无效.急性穿孔2 .瘢痕性幽门梗阻.内科治疗无效的难治性溃疡3 .胃溃疡可疑癌变图4-1・3胃黏膜屏障模式任胃十二指肠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手术适应征:1 .严重并发症:急性穿孔、出血、瘢痕性幽门梗阻2 .经内科治疗无效(3个月正规治疗)3 .溃疡病程漫长:①病程长,病症加重②溃疡深大,底部可见血管或血凝块③钢餐示球部严重变形,龛形较大有穿透至十二指肠外的征象 ④过去有大出血或穿孔史,溃疡仍为活动性手术方式:首选胃大部切除术与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 胃溃疡手术适应证:1 .急性穿孔、出血、幽门梗阻2 .经正规内科治疗3个月后溃疡不愈合3 .内科治疗期间溃疡愈合后复发4 .溃疡巨大d>2.5cm5 .不能除外溃疡恶变手术方式:胃大部切除术:Billroth I式手术胃大部份切除胃十二指肠 吻合,优点:吻合后接近正常解剖生理状态,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少。
• 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十二指肠球部/胃小弯or胃窦)化学性腹膜炎-6-8h后细菌性腹膜炎-休克/愈合1 .临床表现:病症:①突发上腹剧痛一全腹r右下腹②肩背部放射痛 ③恶心、呕吐④休克:面色苍白,冷汗,Pt , R t , Bp I体征:痛苦貌,平卧屈膝,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板样” 强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