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计基础复习资料.docx
42页会计基础复习资料汇总第一章:总论一、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1. 我国的会计事项记录,在殷商时期已形成会计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是复式簿记的出现中世纪意大利城市贸易的兴起,为复式簿记的诞生提供了条件1494年,卢卡.巴其阿勒在其《算术、几何及比例概要》中较为详细地论述了当时流行于意大利的威尼斯簿记法,以此确立了复式簿记法的地位二、会计的概念及特征1.会计的概念:我国古代“会计”一词产生于西周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会计拥有一系列的专门方法,主要是: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 2.会计的基本特征: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常有实物量度,劳动量度和货币量度三种3.会计核算的方法是: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填制和审核凭证、复式记账、登记账簿、成本计算、 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 4.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5.会计的本质就是管理活动三、会计的其他特征 1.以凭证为依据,记录经济活动过程并明确经济活动的责任 2.会计对经济活动提供的数据资料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全面性和综合性 3.会计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对经济活动具有促进、控制、考核和指导作用。
四、会计的基本职能、核算职能、监督职能及其关系 1.现代会计的职能可以概括为:A.进行会计核算、B.实施会计监督、C.参与预测、D.决策,并对经济活动进行控制、分析和评价2.其中核算和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核算职能也称反映职能;会计监督职能也称控制职能会计职能包括:核算、监督、反映、控制 3.核算 = 基础、预测、决策、财务管理(中级职称); 监督 = 法规 4.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而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五、会计对象和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1.凡是特定对象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员的内容,也就是会计的对象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 2.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将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益六类,其中前三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反映了一个单位在一定时点上的(如月未、季未、年未)的资金运动静态表现,即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后三项:收入、费用和利益反映了一个单位在一定期间(如月度、季度、年度)的资金运动动态表现,即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3.两大公式:资产 = 负债+所有者权益; 利润 = 收入—费用; 4.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债权是企业收取款项的权利;债务是指由于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企业需要以资产或劳务等偿付的现时义务 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费用通常包括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生产成本即产品生产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组成;期间费用是指本期发生的直接计入损益的费用,一般包括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和财务费用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等而发生的各种耗费,它与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或劳务等相联系六、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主体 1. 根据2006年2月15日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规定,会计假设主要包括: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和货币计量假设 2.一般来说,凡拥有独立的资金、自主经营,能够独立进行经济活动和业务活动,独立核算盈亏、收支和编制会计报表的企业、单位就构成了一个会计主体 3.一个企业、一个公司某个政府部门、某个事业单位、某个社会团体都可以,并且也有必要作为一个会计主体 4.由于内部管理的需要,有时也可对企业内部的部门单独加以核算,并编制出内部会计报表,企业内部划出的核算单位也可以视为一个会计主体。
七、会计分期(常见的会计期间有以下几种)与货币计量 1.年度会计期间:又称为会计年度,是最常见的会计期间 2.半年度会计期间:根据我国的会计年度,半年度会计期间是特指自公历每年1月1日至6月30日它不包括后半年,后半年出的则是年度报表 3.季度会计期间:根据我国的会计年度,季度会计期间有四个,即公历每年1月1日至3月31日、4月1日至6月30日、7月1日至9月30日、10月1日至12月31日,按季度会计期间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称为季报4.月度会计期间:即公历每个月份都为一个月度会计期间,也是最常见的会计期间5.我国《会计法》规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这是对货币计量这一会计假设的具体化同时规定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6.四项基本假设:它们之间又存在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而货币计量则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并明确规定将权责发生制作为企业会计核算的基础。
八、会计基础 1.传统的会计核算基础主要有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种 2.权责发生制:也可看作是按照收益、费用是否归属于本期为标准来确定本期收益、费用的一种方法;收益 = 收入 + 利得 3.凡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利润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4.收付实现制的适用性:目前,我国的行政单位会计主要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会计除经营业务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大部分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一、 企业会计要素规定为六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资产: 1.资产的定义: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2.资产的确认:(1) 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 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3.资产的分类: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负债1.负债的定义: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具有以下特征:其一:负债是基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产生的;其二: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其三:现时义务的履行通常关系到企业放弃含有经济利益的资产,以满足对方的要求;其四:负债通常是在未来某一时日通过交付资产(包括现金和其他资产)或提供劳务来清偿 所有者权益及来源1.所有者权益的定义: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所有者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2.所有者权益主要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收入 1.收入的定义: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2.销售收入确认的条件只有两个:一是商品已发出;二是取得货款或取得索取货款的权利3.收入、利得与收益的关系:收益 = 收入 + 利得A. 收益:是指会计期间经济利益的增加,表现为能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资产流入、资产增值或负债减少B. 利得:其一,是企业边缘性或偶发性的交易或事项的结果;其二,利得属于那种不经过经营过程就能取得或不曾期望获得的收益;其三,利得在会计报表中通常以净额反映C. 收入:以《小企业会计制度》为例,收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入等。
费用1.费用的定义: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2.费用具有两个基本特征:其一,费用最终将会减少企业的资源; 其二,费用最终会减少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利润1.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规定,利润的基本组成和公式为: 利润 = 收入—费用 + 直接进入当期利润的利得 — 直接进入当期利润的损失; 利润可分为: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2. 营业利润:是指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它又可分为主营业务利润和其他业务利润两个部份3. 主营业务利润:是指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减去主营业务成本和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后的金额,用公式表示即:主营业务利润 = 主营业务收入 — 主营业务成本 —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4. 其他业务利润:是指企业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日常活动所产生的利润,它等于其他业务收入减去其他业务支出后的金额,用公式表示即:其他业务利润 = 其他业务收入 — 其他业务支出;5. 营业利润除了包括主营业务利润和其他业务利润外,还要减去相关的期间费用,用公式表示即:营业利润 = 主营业务利润 + 其他业务利润 — 期间费用(即: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为期间费用);6. 利润总额:企业的利润总额是指营业利润加上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金额,用公式表示即: 利润总额 = 营业利润 + 投资收益 + 补贴收入 + 营业外收入 — 营业外支出;7. 净利润:是指企业当期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的金额,即企业税后利润,用公式表示为: 净利润 = 利润总额 — 所得税;二、 会计科目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是同一概念1. 会计科目按其所归属的会计要素不同,可以分为五大类: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
A. 资产类科目:按资产的流动性分为反映流动资产的科目(现金等)和反映非流动资产的科目(固定资产等);B. 负债类科目:按负债的偿还期限分为反映流动负债的科目(短期借款等)和反映长期负债的和科目(长期借款等);C. 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按所有者权益的形成和性质可分为反映资本的科目(实收资本等)和反映留存收益的科目(本年利润等);D. 成本类科目:按成本的不同内容和性质可公为反映制造成本的科目(生产成本等)和反映劳务成本的科目(劳务成本等);E. 损益类科目:按损益的不同内容可以分为反映收入的科目(主营业务收入等)和反映费用的科目(管理费用等)会计科目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不同,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也可称为总账科目和明细账科目 2. 会计科目的其他分类A. 会计科目按列入会计报表的项目分类: 资产类科目 资产负债表科目— 负债类科目 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成本类) 会计科目— 利润表科目(损益类)B. 资产负债表科目包括资产类、负债类和所有者权益类三种科目,它们分别与资产负债表中这三类项目对应。
此外成本类科目的“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如果有期未余额,也将作为“存货”项目的一部份列入资产负债表 C. 会计科目按其登账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