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回乡偶书》教案(可编辑).docx

19页
  • 卖家[上传人]:柏**
  • 文档编号:298915040
  • 上传时间:2022-05-2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7.64KB
  • / 1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回乡偶书》教案第一篇:《回乡偶书》教案 公开课教案: [中班]古诗《回乡偶书》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体验年少时离家、年老时回家的感受 2、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并理解古诗的内容 3、让幼儿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熟练有感情地背诵 二、活动准备:flash、纸、画笔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播放课件,引导幼儿欣赏、感受诗的意境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古诗,想听吗? 《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归,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二)、基本部分 1、向幼儿介绍诗人贺知章 师:你们知道这首古诗的是谁吗?(贺知章)那么你还知道他写过哪些诗? 2、逐字逐句讲解古诗,重点讲解“老大”“乡音”、“鬓毛衰”的含义,帮 助幼儿理解古诗内容,感受诗人少年时回家和老年诗回家乡的情感 诗的大意:从前有个人很小就离开家乡,去外地读书、做官,到他变成个老爷爷时才回家乡,这时他头发已经全白了,可说的还是家乡话在村口碰见一群小孩子,问他从哪来,他哈哈大笑:“这里就是我家呀!”“那我们怎么没有见过你呀?”他说:“我离开这里已经好几十年了,那时,你们的爹妈都还是小孩儿呢!”小朋友们笑了,热情地拉着这位老爷爷的手进村了。

      晚上,老爷爷怎么也睡不着,想到白天孩子们居然把自己当成外乡人,觉得挺有趣 3、flash播放,幼儿跟着有感情地朗诵诗句 4、幼儿自由地为古诗配画 (三)、结束部分 请个别幼儿拿着自己画的画儿,边展示给大家看边朗诵古诗《回家偶书》 第二篇:《回乡偶书》教案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偶鬓衰三个生字,了解古诗大意 能力目标:理解领悟诗意,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情感目标: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忧伤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大意,把握的思乡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数: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据题质疑 1、介绍背景出示课件插图)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老爷爷,他的名字叫贺知章,这位老爷爷啊活了85岁,相传在他十岁的时候,就和父亲离开了家乡去求学,离开家乡后,和父亲两人生活十分艰苦,有的时候吃不上一口饭,有的时候穿不上一件完整的衣服,但是贺知章克服困难坚持读书,因此他的书读得非常好他和爱喝酒的李白是好朋友,两人常常在一起喝酒、作诗,相处得十分融洽。

      八十三岁那年,贺知章迈着蹒跚的步子,回到了家乡这就是他回到村口遇到孩子们时的情景小朋友,请你仔细观察,说说你从中了解到些什么? 2、揭示题目: 此时贺知章十分激动,于是就写下了一首古诗《回乡偶书》读题《回乡偶书》 3、据题质疑: ⑴读了题目你能说说题目的意思吗? 重点理解“偶书”,这里的“偶”“书”各是什么意思? ⑵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自主合作,初步感知 1、师:自由读诗,读准生字新词,并边读边观察,想想你从诗中读懂了什么? 2、生自学,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 3、检查反馈:(课件) ⑴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师生纠正;再齐读生字新词 ⑵指名读诗;分组读诗;齐读古诗 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1、师:小朋友,刚才在老师的介绍中已经了解到贺知章在10岁那年就离开了家乡,直到82岁才回到家乡,古诗中哪个诗句向我们介绍了这个内容? 2、引出并学习诗句一:(课件)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 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意思吗? ● 师:贺知章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家,直到很老了才回到家乡。

      这就是“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意思那么,第一个诗句的后半句“乡音无改鬓毛衰”你又是怎么理解的?或者你有什么疑问吗? ● 引导理解: 乡音:①小朋友,咱们班有乍浦人、四川人,安徽人,你知道不同地方的人讲的话一样吗? ②老师给大家一句话,请你们用自己家乡的话来说说 ③秋天到了,天气变冷了,我们要多穿点衣服指名用家乡话说,理解“乡音“一词 鬓毛:头发 衰:白了 ● 师:小朋友们,贺知章在回到家乡时头发都白了,可见模样发生了改变,可是什么没有改变呢?(乡音) ● 指名说说诗句一的意思:贺知章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家,直到很老了才回到家乡这时,他的家乡话没有改变,但是头发白了,模样变老了 ● 知道感情朗读诗句一 3、引出并学习诗句二:(课件图片) ●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是贺知章牵着马儿回到家乡来到村口时的情景请你读读诗句二(出示句子二)并联系图片,猜猜他们在干什么? ● 交流并小结: 孩子们看见贺知章却都不认识,于是笑着问贺知章:“老爷爷,您是从哪儿来的?” ● 指导感情朗读 4、感情朗读整首古诗 5、请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古诗的意思。

      四、故事续编 1、小朋友们,82岁的贺知章老爷爷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离开了那么多年,此时此刻,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激动)孩子们遇到这位老爷爷,他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高兴) 2、看图进行想象,孩子们和诗人贺知章还会说些什么,作些什么? 贺知章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家,直到很老了才回到家乡这时,他的家乡话没有改变,但是头发白了,模样变老了孩子们看见贺知章却都不认识,于是笑着问贺知章:“老爷爷,您是从哪儿来的?” ——贺知章也笑着激动的说:“我呀也是这个村的人,很小的时候离开了家乡,现在回来了,你们欢迎我回来吗?”孩子们听了,高兴的说:“欢迎您回来,老爷爷去我家做客吧!”贺知章老爷爷看着孩子们那么热情,就更加激动了,激动得流着眼泪说:“谢谢你们,家乡真好啊!”(等等) 3、师:小朋友们,这么动人的你会忘记吗?你愿意把它讲给家长听吗?(要求学生把古诗背给家长听,并用自己的话把古诗变成故事讲给家长听 五、小结 小朋友们,你听说过“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这句诗句吗?我们的贺知章老爷爷在回到家乡时就有着这样深切的感受,离开家乡多年,又重新回到家乡,这种心情是激动的,又是喜悦的。

      让我们带着贺知章老爷爷的那种心情把古诗背一遍吧 教学反思: 古诗《回乡偶书》是唐诗中的极品,这首诗中的“乡音无改鬓毛衰”在教学中孩子们显得有点难以捉摸,却对“笑问客从何处来”产生出会心的微笑在这首古诗教学中我运用了情境教学手段,使孩子们感受到“易”“趣”“活”,比如,我以著名诗人李白的静夜诗引出贺知章,并且让孩子们知道李白与贺知章是好朋友,他们都是很有名的诗人,以及简单介绍贺知章的一些情况,让孩子们知道贺知章的一些生活经历,从而对贺知章产生一种敬仰和敬佩之情,有了这种情感来学习对于理解诗句很有帮助其次,在课堂上我不再是那种没完没了的单调重复的可有可无的乏味的回答,把学生引入古诗描绘的情景中,以其中的儿童身份把学生融入之中,学生的视野、思想也不被禁锢在小小的教室里除此,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表演诗中那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及耐人寻味的情感,使得那种回乡之情深深地印到学生的脑海里因为学生爱表演,这是他们的天性在深入理解古诗的语言之后,我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续编故事孩子们编得很好,表演的也很好但遗憾的是,对于贺知章的那种回乡之情领悟得还不是很深刻 第三篇:回乡偶书教案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 谭玉珊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2个字,会写三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

      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学古诗,在读、想、演中理解诗的意思及所表达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热爱家乡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PPT 一、背诗导入 1、同学们,你们会背哪些诗了呢? 《春晓》、《村居》 2、师:小朋友们真聪明,今天我们来学习由贺知章写的另一首诗歌,题目叫《回乡偶书》(课件出示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学法指导 首先,我们来了解下贺知章出示贺知章生平简介 学习一首古诗,我们要过四关,这四关分别是:我会认、我会解、我会读、我会想同学们,你们能和老师一起顺利过关吗? 三、第一关:我会认 师: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翻到115页,自由地大声地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然后去找一找树叶 师:老师发现你们读得可认真了,接下来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比比谁的字音读得准 师:好了是吗?那老师要来考考你们了,看你们是不是真的能把字音读准了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谁愿意来试试?(2个)下面我请一位小老师来带领大家读,谁行?(1个) 我们一起来准确地读一读 四、第二关:我会解 1、解题:你会扩词吗?我们来扩词! 回:回家 回来 回到 乡:家乡 故乡 乡土 偶:偶然 偶尔 偶遇 书:读书 书写 书信 连起来就是:辞官回家后,感慨很深,于是出于偶然写了这首诗,写了自己还乡时的感触。

      2、第一句:少小:年轻的时候 老大:年老的时候 离:离开 回:回来 整句句意:(自己)年轻的时候离开家乡,老了才回到家乡! 第二句:乡音:家乡的口音 无改:没有什么改变 鬓毛:耳边的头发花白稀少了 整句诗意:(自己)说话的口音没有什么改变,可是两鬓头发已经斑白稀疏了! 第三句:儿童:小孩 识:认识 村里的小孩已经不认识我了 第四句:客:客人 何:哪里 笑着问我,是从哪儿来的 整首诗的意思是:我从少年时就离开了家乡,一直到年老了才返回家乡,虽然我家乡的口音没有改变,但是两鬓却已经是稀疏、斑白以至于我回到故乡时,儿童们看见我都不认识我,还笑着问我:“客人,你是从哪儿来的啊?” 体会诗情:这首诗写的是刚刚回到久别的家乡时的情景,抓住回乡时的一个细节表达了对家人既亲切又陌生的感情,流露出无限的感慨 边体会的感情,带着感情一起齐读这首诗 师:请再读读这句诗,对这个“客”字你还有什么疑问吗?(“客”是谁?贺知章客”从哪里来?板书“何来”“客”来做什么?) 师:小朋友们真会动脑筋,提了不少好问题老师也来问你们一个问题:诗句里的“客”也就是贺知章是指从外地来这里做客的客人的吗?(板书“客?”)请你们仔细地读读诗歌,也可以观察一下插图,找找答案吧。

      生自读诗歌,观察插图 师:心中有答案了吗?谁来说说看?(生交流:贺知章不是做客的客人你从诗歌的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生:他从小离开了家乡,到老了才回来少小、老大变红)(生:乡音无改……) 师:贺知章爷爷三十六岁离开家乡到外地做官,到八十五岁才回到家乡,整整五十年哪!他时时刻刻都在想念家乡的亲人,盼望着可以早日回家乡看看, 每当他看见天上的明月圆了,他会默默的吟诵起李白的静夜思——(生齐诵) 每当遇见故乡的故人时,他想问问家里的近况,可最终,他只是像王维一样,问了问窗前的寒梅——(生齐诵王维的《杂诗。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2025秋人教版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1.2 乘法的初步认识(二) 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docx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图片版 含答案).docx 2025秋人教版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2.2 2、3、4的乘法口诀 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docx 2025秋人教版数学三年级教学设计.5 解决问题(2)(教案)2025-2026学年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doc 2025秋人教版数学三年级教学设计.2 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教案)2025-2026学年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docx 2025秋人教版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3 逐层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docx 2025年秋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金木水火土集体备课(教案)设计.doc 2025秋人教版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2 按不同的标准分类整理 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docx 2025年秋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集体备课教案设计(第6单元).docx 2025秋人教版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1 按一定的标准分类与整理 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docx 2025秋人教版数学四年级教学设计人教版四上第一单元第3课时亿以内数的写法 教学设计.doc 2025秋人教版数学三年级教学设计.3 带括号的混合运算(教案)2025-2026学年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docx 2025秋人教版数学三年级教学设计.1 观察物体(1)(教案)2025-2026学年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docx 2025年秋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设计.docx 2025年秋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天地人集体备课教案设计.doc 2025秋人教版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第二单元 整理和复习 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docx 2025年秋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卷(附答案).docx 2025秋人教版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2.5 解决问题(一) 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docx 2025秋人教版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2.3 乘加、乘减 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docx 22025秋人教版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2.6 解决问题(二) 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