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通信电源技术基础.pdf

123页
  • 卖家[上传人]:cn****1
  • 文档编号:577637329
  • 上传时间:2024-08-22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8.37MB
  • / 12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目录课程说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课程介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培训目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参考资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第1章 通信电源系统概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1 .1 通信设备对电源系统的基本要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1.1.1 通信设备对电源的一般要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1.1.2 现代通信对电源系统的新要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1 .2 通信电源系统的构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1.2.1 交流供电系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1.2.2 直流供电系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1.2.3 接地系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1 .3 现代通信电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1.3.1 开关电源成为现代通讯网的主导电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1.3.2 促成开关电源占据主导地位的关键技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小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思考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第2章开关电源产品基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2 .1 线性电源、相控电源与开关电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2.1.1 线性稳压电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2.1.2 开关型稳压电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62 .2 高频开关电源的基本原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72.2.1 开关电源的基本电路结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72 .3 安圣HD系列开关整流器原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82.3.2典型电路工作原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2 .4 电源配电技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2.4.1 交流配电部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2.4.2 直流配电部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22.5 PS系列电源简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22.5.1 安圣公司PS系列电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22.5.2 PS系列通信电源产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4小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4思考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4第3章 电源监控系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43 .1 电源监控系统的作用及特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53.1.1 安圣PS系列电源监控系统主要类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53 .2 集散式监控系统的组织结构及监控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63.2.1 遥测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73.2.2 遥信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73.2.3 遥控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7 3.2.4遥调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73 .3基础监控单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73.3.1 整流模块的监控单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73.3.2 直流配电的监控单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83.3.3 交流配电的监控单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9小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0思考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0第4章 产品技术及维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04 .1 电池的规格及主要参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04.1.1 电池规格及结构参数(GFM系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04 .2 电池结构及工作原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34.2.1 产品结构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34.2.2 工作原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44 .3 电池技术特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44.3.1 放电特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44.3.2 充电特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54.3.3 蓄电池贮存环境温度、贮存时间与容量关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64.3.4 寿命特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74.3.5 电池的使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84.3.6 蓄电池的维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14.3.7 蓄电池的更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24 .4 蓄电池正确使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24.4.1 蓄电池容量的选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24.4.2 蓄电池组的组成计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34.4.3 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4小结 45思考题46第5章 电源工程设计参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05 .1 电源系统容量配置参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05.1.1 概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05.1.2 电池容量计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05.1.3 系统配置计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05 .2 交直流供电系统电力线的选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15.2.1 交流供电回路的配线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15.2.2 交流回路电力线的敷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25.2.3 直流供电回路电力线的组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35.2.4 固定压降分配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4小结 56思考题56第6章通信电源安全防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66 .1 工程与维护安全事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66.1.1 概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66.1.2 电气安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76.1.3 电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8 6.1.4 高空作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96.1.5 微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96.1.6 激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06.1.7 其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06 .2电源设备接地系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06.2.1 接地的必要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06.2.2 接地系统的组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26.2.3 接地系统的作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26.2.4 接地系统的分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46.2.5 接地系统的电阻和土壤的电阻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76 .3雷电与通信电源安全防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06.3.1 雷电的产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06 3 2雷电参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06.3.3 雷击种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26.3.4 我国雷暴活动的特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26 3 5通信电源的防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36.3.6 通信电源动力环境的防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56.3.7 PS通信电源的防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76.3.8 接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86.3.9 防雷器非正常损坏的一些因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9小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1思考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1第7章电源设备维护基本要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27 .1 概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27 .2 维护档案资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27.2.1 电源室必须的技术资料清单电源室技术资料清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27.2.2 电源室记录文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37 .3 维护工具与设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67 .4 维护参考技术标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77 .5 日常维护项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87.5.1 机房环境与消防设备维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87.5.2 接地系统与过压防护设备维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97.5.3 电源交流供电检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07.5.4 密封电池的维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17.5.5 开关电源设备维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17 .6 机房管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37.6.1 机房管理的一般要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37.6.2 仪表工具的管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47.6.3 维护备品备件和材料的管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47 .7 维护操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57.7.1 日常维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57.7.2 巡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5小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8思考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8 第8章UPS技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8概 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88.1.1 背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88.1.2 名词术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88.2 UPS基础知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08.2.1 什么是 UPS.......................................................................................................................................1008.2.2 UPS 分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18.2.3 UPS冗余备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58.2.4 UPS中的蓄电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68 25 UPS的电池管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78.2.6 UPS 的监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88 .3 逆变器基础知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88.3.1 原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88.3.2 冗余式逆变器原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98.3.3 逆变器串联热备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18.3.4 使用注意事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18.4 UPS/逆变器选型指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18.4.1 选型基本原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18.4.2 UPS/逆变器选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38.4.3 选型 CHECKLIST............................................................................................................................1158.4.4 UPS/逆变器使用环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68.5 UPS/逆变器常见问题解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68 .6 产品展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08.6.1 艾默生产品系歹ij................................................................................................................................1208.6.2 Liebert 产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08.6.3 APC 产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18.6.4 SANTAK 产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18.6.5 逆变器产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1小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3思考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3 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ISSUE 1.050课程说明课程说明课程介绍本课程通过对通信电源网络结构及基本配置的介绍,配合例题及防护的案例讲解,引导学员了解并掌握通信电源的基本知识及基本维护方法。

      培训目标学完本课程后,学员能够:・ 了解通信电源在通信网络中的种类及地位・ 掌握交直流电源的配置・ 掌握通信电源中各模块的基本功能・ 掌握通信电源的基本防护方法参考资料・ 朱雄世,人民邮电出版社,新型电信电源系统与设备・ 陈汉洲,安圣电气有限公司, 《 通信电源产品用户培训手册第一分册•通信电源基础》・ 电力电子技术相关设计书籍第1章 通信电源系统概述作为通信系统的“ 心脏”,通信电源在通信局( 站)中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它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不仅包含48V直流组合通信电源系统,而且还包括DC/DC二次模块电源,UPS不间断电源和通信用蓄电池等.通信电源的核心基本一致,都是以功率电子为基础,通过稳定的控制环设计,再加上必要的外部监控,最终实现能量的转换和过程的监控通信设备需要电源设备提供直流供电电源的安全、可靠是保证通信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 6第 1 章 通信电源系统概述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ISSUE 1.01 .1 通信设备对电源系统的基本要求1.1.1 通信设备对电源的一般要求1 . 可靠性高:一般的通信设备发生故障影响面较小,是局部性的如果电源系统发生直流供电中断故障,则影响几乎是灾难性的,往往会造成整个电信局、通信枢纽的全部通信中断。

      对于数字通信设备,电源电压即使有瞬间的中断也不允许因为在数字程控交换局中,信息存在存储单元中,虽然重要的存储单元都是双重设置的,若电源中断,两套并行工作的存储器同时丢失信息,则信息需从磁带、软盘等重新输入程序软件,通信将长时间中断因此,通信电源系统要在各个环节多重备份,保证供电可靠这就包括“ 多路、多种、多套”的备用电源在暂还没有条件达 到 “ 三多”配置的地方,至少应有后备电池2 . 稳定性高:各种通信设备都有要求电源电压稳定,不允许超过容许的变化范围,尤其是计算机控制的通信设备,数字电路工作速度高,频带宽,对电压波动、杂音电压、瞬变电压等非常敏感所以,供电系统必须有很高的稳定性3 . 效率高:能源是宝贵的,电信设备在耗费巨资完成设备投资后,日常的费用支出中,电费是一笔比重很大的开支尤其随着通信容量的增大,一个母局的各种设备用上百、上千安培直流的用电量已是司空见惯,这时效率问题就特别突出这就要求电源设备( 主要指整流电源)应有较高转换效率,即要求电源设备的自耗要小1 .1.2现代通信对电源系统的新要求1 . 低压、大电流,多组供电电压需求低压、大电流,多组供电电压需求,功率密度大幅度提升,供电方案和电源应用方案设计呈现出的多样性。

      2 . 模块化: 自由组合扩容互为备用提高安全系数,模块化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指功率器件的模块化,其二是指电源单元的模块化实际上,由于频率的不断提高,致使引线寄生电感、寄生电容的影响愈加严重,对器件造成更大的应力( 表现为过电压、过电流毛刺)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而把相关的部分做成模块把开关器件的驱动、保护电路也装到功率模块中去,构成了 “ 智能化”功率模块(IPM ), 这既缩小了整机的体积,又方便了整机设计和制造多个独立的模块单元并联工作,采用均流技术,所有模块共同分担负载电流, •旦其中某个模块失效,其它模块再平均分担负载电流这样,不但提高了功率容量,在器件容量有限的情况下满足了大电流输出的要求,而且通过增加相对整个系统来说功率很小的冗余电源模块,便极大地提高了系统可靠性,即使万一出现单模块故障,也不会影响系统的正常工作,而且为修复提供了充分的时间现代电信要求高频开关电源采用分立式的模块结构,以便于不断扩容、分段投资,并降低备份成本不能象习惯上采用的1+1的全备用( 备份了 100%的负载电流),而是要根据容量选择模块数N ,配置N+1个模块( 即只备份了 1/N的负载电流)即可。

      7第1章 通信电源系统概述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ISSUE 1.03 . 能实现集中监控:现代电信运维体制要求动力机房的维护工作通过远程监测与控制来完成这就要求电源自身具有监控功能,并配有标准接通讯接口,以便与后台计算机或与远程维护中心通过传输网络进行通信,交换数据,实现集中监控从而提高维护的及时性,减小维护工作量和人力投入,提高维护工作的效率4 . 自动化、智能化:要求电源能进行电池自动管理,故障自诊断,故障自动报警等,自备发电机应能自动开启和自动关闭5 . 小型化:现在各种通信设备的日益集成化、小型化,这就要求电源设备也相应的小型化,作为后备电源的蓄电池也应向免维护、全密封、小型化方面发展,以便将电源、蓄电池随小型通信设备布置在同一个机房,而不需要专门的电池室6 . 新的供电方式:相应于电源小型化,供电方式应尽可能实行各机房分散供电,设备特别集中时才采用电力室集中供电,大型的高层通信大楼可采用分层供电( 即分层集中供电)集中供电和分散供电各有优点,因条件不同斟酌选用图 是 传 统 电 力 室 配 置 示 意 图 :图1-1集中供电系统对于集中供电,电力室的配置包括交流配电设备、整流器、直流配电设备、蓄电池。

      各机房从电力室直接获得直流电压和其它设备、仪表所使用的交流电压这种配置有它的优点,例如集中电源于一室,便于专人管理蓄电池不会污染机房等但它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即浪费电能,传输损耗大,线缆投资大因为直流配电后的大容量直流电流由电力室传输到各机房,传输线的微小电阻也会造成很大的压降和功率损耗对于分散供电,电力室成为单纯交流配电的部分,而将整流器、直流配电和蓄电池组分散装于各机房内这样,将整流器、直流配电、电池化整为零,使它们能够小型化,相对的小容量但这里有个先决条件,蓄电池必须是全密封型的,以免腐蚀性物质的挥发而污染环境、损坏设备( 现行的全密封型的电池已经能达到要求了)分散供电最大的优点是节能 因为从配电电力室到机房的传输线上, 原先传输的直流大电流, 现在变为传输380V的交流计算表明,在传输相同功率的情况下,380V交流电流要比48V的直流电流小得多,在传输线上的压降造成的功率损耗只有集中供电的1/49~1/64„ 8第 1 章 通信电源系统概述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ISSUE 1.01 .2通信电源系统的构成通信电源系统一般山交流供电系统、直流供电系统和接地系统组成,如图1-2所示:文痴供电系统- - - - - - - -1 —直痴供电系统——|图1-2通信动力系统的构成1.2.1 交流供电系统1 . 系统组成通信电源的交流供电系统由高压配电所、降压变压器、油机发电机、UPS和低压配电屏组成。

      交流供电系统可以有三种交流电源:变电站供给的市电、油机发电机供给的自备交流电、UPS供给的后备交流电2 . 油机发电机:为防止停电时间较长导致电池过放电,电信局一般都配有油机发电机组当市电中断时,通信设备可由油机发电机组供电油机分普通油机和自动启动油机当市电中断时,自动启动油机能自动启动,开始发电由于市电比油机发电机供电更经济和可靠,所以,在有市电的条件下,通信设备一般都应由市电供电3 . UPS:为了确保通信电源不中断、无瞬变,可采用静止型交流不停电电源系统,也 称 UPSUPS 一般都由蓄电池、整流器、逆变器和静态开关等部分组成市电正常时,市电和逆变器并联给通信设备提供交流电源,而逆变器是由 9第 1 章 通信电源系统概述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ISSUE 1.0市电经整流后给它供电同时,整流器也给蓄电池充电,蓄电池处于并联浮充状态当市电中断时,蓄电池通过逆变器给通信设备提供交流电源逆变器和市电的转换由交流静态开关完成4 . 交流配电屏:输入市电,为各路交流负载分配电能当市电中断或交流电压异常时( 过压、欠压和缺相等),低压配电屏能自动发出相应的告警信号5 . 连接方式——交流电源备份方式大型通信站交流电源一般都由高压电网供给,自备独立变电设备。

      而基站设备常常直接租用民用电为了提高供电可靠性,重要通信枢纽局一般都由两个变电站引入两路高压电源,并且采用专线引入, •路主用,一路备用,然后通过变压设备降压供给各种通信设备和照明设备,另外还要有自备油机发电机,以防不测一般的局站只从电网引入•路市电,再接入自备油机发电机作为备用一些小的局站、移动基站只接入 路 市 电 ( 配足够容量的电池),油机为车载设备1 .2.2直流供电系统1 . 系统组成通信设备的直流供电系统由高频开关电源(AC/DC变换器)、蓄电池、DC/DC变换器和直流配电屏等部分组成2 . 整流器:从交流配电屏引入交流电,将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压后,输出到直流配电屏与负载及蓄电池连接,为负载供电,给电池充电3 . 蓄电池:交流停电时. ,向负载提供直流电,是直流系统不间断供电的基础条件4 . 直流配电屏:为不同容量的负载分配电能,当直流供电异常时要产生告警或保护如熔断器断告警、电池欠压告警、电池过放电保护等5. DC-DC变换器:DC/DC变换器将基础电源电压(-48V或+24V)变换为各种直流电压,以满足通信设备内部电路多种不同数值的电 压(±5V 、±6V 、±12V、±15V、-24V等)的需要。

      近年来,由于微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通信设备已向集成化,数字化方向发展许多通信设备采用了大量的集成电路组件,而这些组件需要5V~15V的多种直流电压如果这些低压直流直接从电力室供给,则线路损耗一定很大、环境电磁辐射也会污染电源,供电效率很低为了提高供电效率,大多通信设备装有直流变换器,通过这些直流变换器可以将电力室送来的高压直流电变换为所需的低压直流电 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ISSUE 1.010第 1 章 通信电源系统概述另外,通信设备所需的工作电压有许多种,这些电压如果都由整流器和蓄电池供给,那么就需要许多规格的蓄电池和整流器,这样,不仅增加了电源设备的费用,也大大增加了维护工作量为了克服这个缺点,目前大多数通信设备采用DC-DC变换器给内部电路供电DC-DC变换器能为通信设备的内部电路提供非常稳定的直流电压在蓄电池电压(DC-DC变换器的输入电压)山于充、放电而在规定范围内变化时,直流变换器的输出电压能自动调整保持输出电压不变从而使交换机的直流电压适应范围更宽,蓄电池的容量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6 .连接方式——直流供电方式蓄电池是直流系统供电不中断的基础条件根据蓄电池的连接方式,直流供电方式主要采用并联浮充供电方式,尾电池供电方式、硅管降压供电方式等等基本不再使用。

      并联浮充供电方式是将整流器与蓄电池直接并联后对通信设备供电在市电正常的情况下,整流器一方面给通信设备, 一方面又给蓄电池充电,以补充蓄电池因局部放电而失去的电量;当市电中断时,蓄电池单独给通信设备供电,蓄电池处于放电由于蓄电池通常处于充足电状态,所以市电短期中断时. ,可以山蓄电池保证不间断供电若市电中断期过长,应启动油机发电机供电这是最常用的直流供电方式采用这种工作方式时,蓄电池还能起一定的滤波作用但这种供电方式有个缺点一一在并联浮充工作状态下,电池由于长时间放电导致输出电压可能较低,而充电时均充电压较高,因此负载电压变化范围较大它适用于工作电压范围宽的交换机1.2.3接地系统为了提高通信质量、确保通信设备与人身的安全,通信局站的交流和直流供电系统都必须有良好的接地装置1 . 通信机房的接地系统通信机房的接地系统包括交流接地和直流接地2 . 交流接地交流接地包括:交流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防雷接地3 . 直流接地直流接地包括:直流工作接地、机壳屏蔽接地局站的接地系统如图1-3所示 11第1章 通信电源系统概述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ISSUE 1.0图1-3通信机房接地系统4 .通信电源的接地通信电源的接地包括:交流零线复接地、机架保护接地和屏蔽接地、防雷接地、直流工作地接地通信电源的接地系统通常采用联合地线的接地方式。

      联合地线的标准连接方式是将接地体通过汇流条( 粗铜缆等)引入电力机房的接地汇流排,防雷地、直流工作地和保护地分别用铜芯电缆连接到接地汇流排上交流零线复接地可以接入接地汇流排入地,但对于相控设备或电机设备使用较多( 谐波严重)的供电系统,或三相严重不平衡的系统, 交流复接地最好单独埋设接地体, 或从直流工作接地线以外的地方接入地网,以减小交流对直流的污染以上四种接地一定要可靠,否则不但不能起到相应的作用,甚至可能适得其反,对人身安全、设备安全、设备的正常工作造成威胁1 .3现代通信电源1 .3 .1 开关电源成为现代通讯网的主导电源在通讯网上运行的电源主要包括三种:线性电源、相控电源、开关电源传统的相控电源,是将市电直接经过整流滤波提供直流,由改变晶闸管的导通相位角, 来控制整流器的输出电压相控电源所用的变压器是工频变压器,体积庞大所以,相控电源体积大、效率低、功率因数低,严重污染电网,已逐渐被淘汰另外 种常用的稳压电源,是通过串联调整管可以连续控制的线性稳压电源,线性电源的功率调整管总是工作在放大区,流过的电流是连续的由于调整管上损耗较大的功率,所以需要较大功率调整管并装有体积很大的散热器,发热严重,效率很低,一般只用作小功率电源,如设备内部电路的辅助电源。

      开关电源的功率调整管工作在开关状态,有体积小、效率高、重量轻的优点,可以模块化设计,通常按N+1备份( 而相控电源需要1+1备份),组成的系统可靠性高正是这些优点,开关电源已在通信网中大量取代了相控电源,并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12第 1 章 通信电源系统概述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ISSUE 1.01 .3 .2促成开关电源占据主导地位的关键技术从开关电源的发展看,它最早出现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当时美国研制出了 20kHz的 DC/DC变换器,这为开关电源的发明创造了条件七卜年代,出现了用高频变换技术的整流器,它不需要50Hz的工频变压器,直接将交流电整流,再逆变为高频交流,再整流滤波变为所需直流电压八十年代初, 英国科学家根据以上的条件和原理, 制造出了第一套实用的48V开关电源(Switch Mode Rectifier),被命名作SMR电源随着器件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大功率高压场效应管,它的关断速度大大加快,电荷存储时间大大缩短,从而大大提高了开关管的开关频率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开关电源的各方面的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各方面的技术进步中,对于开关电源在通信电源中形成主导地位有决定性意义的技术突破有以下四项:(1)均流技术使开关电源可以通过多模块并联组成前所未有的大电流系统和提高系统的可靠性;(2)开关线路的发展使开关电源的频率不断提高的同时效率亦提高,并且使每个模块的变换功率也不断增大;(3)功率因数校正技术有效地提高了开关电源的功率因数。

      在这环保意识不断加强的时代,这是它形成主导地位的关键;(4)智能化给维护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提高了维护质量,使它倍受人们的青睐1 . 功率因数校正技术由于开关电源电路的整流部分使电网的电流波形畸变,谐波含量增大,而使得功率因数降低( 不采取任何措施,功率因数只有0.6~0.7), 污染了电网环境开关电源要大量进入电网,就必须提高功率因数,减轻对电网的污染,以免破坏电网的供电质量这里介绍提高功率因数的措施2 . 采用三相三线制整流因为三相三线制没有中线的整流方式,不存在中线电流( 如果有中线,三次谐波在中线上线性叠加,谐波分量很大 ) ,这时虽然相电流中间还有一定的谐波电流,但谐波含量大大降低,功率因数可提高到0.86以上这种供电方式的电路如图1-4所示图1-4三相无中线整流电路利用无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 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ISSUE 1.013第 1 章 通信电源系统概述这•技术是在三相无中线整流方式下,加入一定的电感来把功率因数提高到0.93以匕 谐波含量降到10%以下,电路如图1-5所示,适当选择校正的参数,功率因数可达0.94以上安圣公司生产的100A和 200A整流模块采用了这种技术。

      采用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在输入整流部分加- 级功率处理电路,强制流经电感的电流几乎完全跟随输入电压变化( 输入电压、电流波形如图 1-7所示),无功功率几乎为0 , 功率因数可达0.99以上,谐波含量可降低到5%以下.图 1-6示意了这种方法的电路图可见采用有源校正后电流谐波含量大减少,已接近正弦波,安圣公司生产的50A整流模块采用了这种技术,功率因数高达0.9922OV图1-6有源功率因数校正原理图 14第1章 通信电源系统概述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ISSUE 1.0图1-7输入电压、电流波形3 .开关电源的智能化技术开关电源系统大量应用了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进行各种异常保护、信号检测、电池自动管理等等有专门的监控电路板分别对交流配电、直流配电的各参数进行实时监控,能实现交流过、欠压保护,两路巾电自动切换,电池过欠压告警、保护等功能;许多开关电源的每个整流模块内都配有C P U ,对整流器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测和控制,如模块输出电压、电流测量,程序控制均浮充转换等整流模块本身能实现过、欠压保护,输出过压保护等保护功能,并能进行一些故障诊断电源系统配有监控单元对整个系统进行监控,电池自动管理,作为人机交互界面处理各监控板采集的数据、过滤告警信息、故障诊断,并提供通讯口以供后台监控和远程监控。

      远程监控使维护人员在监控中心同时监视几十台机器, 电源有故障会立即回叫中心, 监控系统自动呼叫维护人员这些都大大提高了维护的及时性,减小了维护工作量这些智能化的措施, 使得维护人员面对的不再只是复杂的器件和电路, 而是一条条用熟悉的人类语言表达的信息,仿佛面对着的是一个能与自己交流的新生命总之,这些技术上的进步和使用维护上的方便,使得开关电源在通信电源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成为现代通信电源的主流小结通信设备对电源的要求通信动力机房的构成:交流、直流、接地开关电源成为通信电源的主导,使开关电源形成主导地位的关键技术:均流技术、开关线路技术、功率因数校正技术、智能化思考题1、为何通信设备对电源的可靠性要求很高?通信电源系统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达到这一要求的?2、和传统相比,现代通信对电源系统有何新要求?3、集中供电和分散供电各有什么优缺点?4、试说明通信电源系统的构成5、开关电源为什么要采用均流技术?6、提高开关电源功率因数有哪些措施?7、开关电源智能化对动力维护工作有何帮助? 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ISSUE 1.015第2章开关电源产品基础第2章 开关电源产品基础直流稳压电源主要有线性电源、相控电源、开关电源三种。

      本章介绍了开关电源的稳压原理、基本电路结构,详细分析了功率变换电路、PWM控制器原理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安圣H D 系列开关整流器共性部分典型电路的原理2 .1 线性电源、相控电源与开关电源交流电经过整流,可以得到直流电但是,由于交流电压及负载电流的变化,整流后得到的直流电压通常会造成20%到 40%的电压变化为了得到稳定的直流电压,必须采用稳压电路来实现稳压按照实现方法的不同,稳压电源可分为三种:线性稳压电源、相控稳压电源、开关稳压电源2.1.1 线性稳压电源线性稳压电源通常包括:调整管、比较放大部分( 误差放大器)、反馈采样部分以及基准电压部分,它的典型原理框图如图1-8所示调整管与负载串联分压( 分担输入电压Ui), 因此只要将它们之间的分压比随时调节到适当值,就能保证输出电压不变这个调节过程是通过一个反馈控制过程来实现的反馈采样部分监测输出电压,然后通过比较放大器与基准电压进行比较判断:输出电压是偏高了还是偏低了,偏差多少?再把这个偏差量放大去控制调整管,如果输出电压偏高,则将调整管上的压降调高,使负我的分压减小:如果输出电压偏低,则将调整管上的压降调低,使负我的分压增大,从而实现输出稳压。

      图 2-1为用分立元件组成简单的线性稳压器电路线性稳压电源的线路简单、干扰小,对输入电压和负载变化的响应非常快,稳压性能非常好但是,线性稳压电源功率调整管始终工作性放大区,调整管上功率损耗很大,导致线性稳压电源效率较低,只有20%~40%,发热损耗严重,所需的散热器体积大,重量重,因而功率体积系数只有20~30W/dm3;另外线性电源对电网电压大范围变化的适应性较差,输出电压保持时间仅有5ms因此线性电源主要用在小功率、对稳压精度要求很高的场合,如:一些为通信设备内部的集成电路供电的辅助电源等图2-1线性串联稳压电源原理框图 16第2 章 开关电源产品基础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ISSUE 1.02.1.2开关型稳压电源线性稳压电源的动态响应非常快,稳压性能好,只可惜功率转换效率太低要提高效率,就必须使图2-1中的功率调整器件处于开关工作状态,电路相应地稍加变化即成为开关型稳压电源转变后的原理框图如图2-2所示调整管作为开关而言,导 通 时 ( 压降小)儿乎不消耗能量,关断时漏电流很小,也儿乎不消耗能量,从而大大提高了转换效率,其功率转换效率可达80%以上在 图 2-2中,波动的直流电压Ui输入高频变换器( 即为开关管Q 和二极管D), 经高频变换器转变为高频(220kHz)脉冲方波电压,该脉冲方波电压通过滤波器( 电感L 和电容C)变成平滑的直流电压供给负载。

      高频变换器和输出滤波器一起构成主回路,完成能量处理任务而稳定输出电压的任务是靠控制回路对主回路的控制作用来实现的控制回路包括采样部分、基准电压部分、比较放大器( 误差放大器)、脉冲/ 电压转换器等开关电源稳定输出电压的原理可以直观理解为是通过控制滤波电容的充、放电时间来实现的具体的稳压过程如下:当开关稳压电源的负载电流增大或输入电压U i降低时,输出电压Uo轻微下降,控制回路就使高频变换器输出的脉冲方波的宽度变宽,即给电容多充点电( 充电时间加长),少放点电( 放电时间减短),从而使电容C 上的电压 ( 即输出电压)回升,起到稳定输出电压的作用反之,当外界因素引起输出电压偏高时,控制电路使高频变换器输出脉冲方波的宽度变窄,即给电容少充点电,从而使电容C 上的电压回落,稳定输出电压图2 -2 降压型开关电源原理图开关稳压电源与线性稳压电源的主要性能比较项目开关稳压电源线性稳压电源功率转换效率65%~95%20%~40%发 热 ( 损耗)小大体积小大功率体积系数60~100W/dm320-30W/dm3 17第2 章 开关电源产品基础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ISSUE 1.0重量轻重功率重量系数60-150W/kg22~30W/kg对电网变化的适应性强弱输出电压保持时间长 (20ms)短 (5ms)电路复杂筒甲射频干扰和电磁干扰(RFI和EMI)大小纹波大(10mV) P-P小(5mV) P-P动态响应稍 差 (2ms)好 (1000s)电压、负载稳定度高低开关稳压电源和线性稳压电源相比,功率转换效率高,可 达 65%~90%,发热少,体积小、重量轻,功率体积系数 可 达 60~100W/dm3, 对电网电压大范围变化具有很强的适应性,电压、负载稳定度高,输出电压保持时间长达 20ms。

      但是线路复杂,电磁干扰和射频干扰大具体性能指标对比如表2-1所示和相控稳压电源相比,开关电源不需要工频变压器,工作频率高,所需的滤波电容、电感小,因而体积小,重量轻,动态响应速度快开关电源的开关频率都在20kHz以上,超出人耳的听觉范围,没有令人心烦的噪声开关电源可以采用有效的功率因数较正技术, 使功率因数达0.9以上, 高的甚至达到0.99( 安圣的HD4850整流模块) 这些使得开关电源的性能儿乎全面超过相控电源,在通信电源领域已大量取代相控电源开关电源的线路复杂,这种电路问世之初,其控制线路都是由分立元件或运算放大器等集成电路组成由于元件多,线路复杂以及随之而来的可靠性差的原因,严重影响了开关电源的广泛应用开关电源的发展依赖于元器件和磁性材料的发展70年代后期,随着半导体技术的高度发展,高反压快速功率开关管使无工频变压器的开关稳压电源迅速实用化而集成电路的迅速发展为开关稳压电源控制电路的集成化奠定了基础陆续涌现出的开关稳压电源专用的脉冲调制电路如SG3526和 TL494等为开关稳压电源提供了成本低、性能优良可靠、使用方便的集成控制电路芯片,从而使得开关电源的电路由复杂变为简单目前,开关稳压电源的输出纹波已可达100mV以下,射频干扰和电磁干扰也被抑制到很低的水平上。

      总之,随着电技术的发展,开关稳压电源的缺点正逐步被克服,其优点也得以充分发挥尤其在当前能源比较紧张的情况卜,开关稳压电源的高效率能够在节能上做出很大的贡献正因为开关电源具有这些优点,它得到了蓬勃的发展2 .2高频开关电源的基本原理2 .2 .1 开关电源的基本电路结构通信电源的功率较大,所采用的开关电源一般都是他激式的,这里只介绍他激式开关电源的结构和原理开关电源的基本电路框图如图2-3所示 18第2 章 开关电源产品基础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ISSUE 1.0oc-oc-XKv图2-3 开关电源基本电路原理框图开关电源的基本电路包括两部分一是主电路, 是指从交流电网输入到直流输出的全过程, 它完成功率转换任务二是控制电路,通过为主电路变换器提供的激励信号控制主电路工作,实现稳压2 . 主电路交流输入滤波器:其作用是将电网中的尖峰等杂波过滤,给本机提供良好的交流电,另一方面了也防止本机产生的尖峰等杂音回馈到公共电网中整流滤波:将电网交流电源直接整流为较平滑的直流电,以供下一级变换逆变:将整流后的直流电变为高频交流电,尽量提高频率,以利于用较小的电容、电感滤波( 减小体积、提高稳压精度),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动态响应速度。

      频率最终受到元器件、干扰、功耗以及成本的限制输出整流滤波:是根据负载需要,提供稳定可靠的直流电源其中逆变将直流变成高频交流,输出整流滤波再将交流变成所希望的直流,从而完成从一种直流电压到另一种直流电压的转换,因此也可以将这两个部分合称DC-DC变 换 ( 直流一直流变换)3 . 控制电路从输出端采样,经与设定标准( 基准电源的电压)进行比较,然后去控制逆变器,改变其脉宽或频率,从而控制滤波电容的充放电时间,最终达到输出稳定的目的2 .3安 圣HD系列开关整流器原理为了保证长期稳定运行和满足特定应用场合的要求,实际电源产品还有许多专用电路,保护电路等 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ISSUE 1.019第2章 开关电源产品基础交流输入滤波婢 受族电路I果祥电路r| 均 流 蟋脉 宽 调 —输入/出制电前 陶定电院桥式整流滤波软启动电S S整流输出源波电路电压/电流比较放大电路稳压电路辅助电谀* 英 动 电 路 |醉 〜WuW/WWA4^图2-4安圣HD系列开关整流器的典型原理框图安圣的HD系列高频开关整流器的典型原理框图如图2-4所示它主要由输入电网滤波器、输出整流滤波器,控制电路,保护电路,辅助电源等几部分组成。

      它的主电路:主要由交流输入滤波器、整流滤波电路、DC/DC变换电路、次级滤波电路组成,完成功率变换控制电路:由采样电路、基准电源、电压/ 电流比较放大、输入输出隔离、脉宽调制电路、脉冲信号源电路、驱动电路及均流电路等组成电压环、电流环双环控制电路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辅助电路:辅助电源电路、风扇故障保护电路、表头显示电路及其它一些提高系统可靠性的保护电路下面分块介绍电路及其工作原理2 .3 .2 典型电路工作原理1 .主电路电路如图2-5所示交流输入电压经电网滤波、整流滤波得到直流电压,通过高频变换器将直流电压变换成高频交流电压,再经高频变压器隔离变换,输出高频交流电压,最后经过输出整流滤波电路,将变换器输出的高频交流电压整流滤波得到需要的直流电压图2 -5典型主电路 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 20ISSUE 1.0第2 章开关电源产品基础2 . 交流输入滤波及桥式整流滤波电路电容C116、C117、C 118,共模电感L102构 成 EMI ( Eletromagnetic Interference电磁干扰)滤波器, 其作用是:一方面抑制电网上的电磁干扰;另一方面它还对开关电源本身产生的电磁干扰有抑制作用,以保证电网不受污染。

      即它的作用就是滤除电磁干扰,因此常称作EMI滤波器单相/ 三相市电经滤波后,再经全桥整流滤波,得到300V/500V左右的高压直流电压送入功率变换电路3 . 功率变换电路(DC/DC变换电路)300V/500V高压直流电送入功率变换器,功率变换器首先将高压直流电转变为高频交流脉冲电压或脉动直流电,再经高频变压器降压,最后经输出整流滤波得到所需的低压直流电4 . 次级滤波电路由于DC/DC全桥变换器输出的直流电压仍含有高频杂音,需进一步滤波才能满足要求为此在DC/DC变换器之后,又加了共模滤波器由高频电容C212、 C213及电流补偿式电感L23组成的共模滤波器的直流阻抗很低, 但对高频杂音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使输出电压的高频杂音峰一峰值降到200mV以下2 . 4电源配电技术2.4.1交流配电部分1 .交流配电原理分析电源系统交流输入一般有两路,如 图 2-6所示的为具有两路自动切换功能的电源交流配电系统原理图后电I 和市 电 II分别由空开ZK1、ZK2接入,接触器K1, K2及其辅助接点构成机械与电气互锁功能只要有市电且市电电压在规定的范围之内时,I 路市电优先,K1吸合,K 2断开,送 入 I 路市电。

      通过空开ZK301〜ZK312给整流模块供电,Z K 4-Z K 7则是提供用户使用分路( 用户可用作空调、照明等)市电采样板分别检测市电I 和市电II的电压信号,供监控模块及市电控制板使用市电控制板通过采样板检测的电压信号来控制接触器K1, K 2的驱动线圈,从而实现两路市电的自动切换控制板上设有市电过欠压指示,市电正常时,指示灯熄灭,如果市电过欠压则相应的指示灯亮在整流模块及交流辅助输出之前设置了由C 级、D 级所构成的两级防雷系统 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ISSUE 1.021第2章开关电源产品基础B 电I M电】 】(841)---------I- —,—、, 皿一c u r n f-------- A、" A Q > 1 1 9 10——1tm,---------0 Ms. 一 、雄 ©“■-----.--□LMi-o tr*» w— 人 、/粉2 4 ,一-K-^2U!1—airw,- 、 、&J?2 0『的噂- - - 、叫 ◎ n>mM» 1-------- C 9 7_ 、 、2M―o X图2 -6交流配电单元原理图2 .交流配电单元组成交流配电单元( 屏) 通常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交流接入电路:交流接入一般通过空气开关或刀闸开关,交流接入开关的容量即为交流配电单元的容量,P S 系列电源交流配电容量分为50A、100A、200A、400、600A五个等级。

      整流器交流输入开关:交流配电单元分别为系统的每一个整流器提供一路交流输入,开关容量根据整流器容量确定交流辅助输出:电源系统的交流配电除了给整流器提供交流电外,还配置了多种容量的交流输出接口,供机房内其他交流用电设备使用交流自动切换机构:有机械电子双重互锁的接触器组成交流采样电路:由变压器和整流器件组成的电路板,将交流电压、电流和频率等转换成监控电路可以处理的电信号交流切换控制电路:完成两路交流自动切换、过欠压保护、告警等功能交流监控电路:集散式监控中专门处理交流配电各种信息的微处理器电路,可以完成信号检测、处理、告警、显示以及与监控模块通信等功能C 级与D 级防雷器 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ISSUE 1.022第2 章 开关电源产品基础2 .4 .2 直流配电部分1 . 直流配电原理分析直流配电单元原理图见图2-7o 直流配电单元的正负母排分别与整流模块输出的正负极相连,同时它还可以接入两组电池B AT1、BAT2o电池通过熔断器,接触器及分流器接入负母排分流器FL1、FL2、FL3分别检测电池I、电池II电流及负载的总电流,接触器J1、J2、J 3 由直流下电板B64c2cl及监控模块来控制,实现电池及负载的自动切断及接入功能。

      ZK8、ZK9……ZK15, RD1, RD2……RD5的通断信号, FL1、FL2、FL3的电流信号经信号转接板B 64C2A1后送入监控单元图2 -7 直流配电单元工作原理图2 .5 PS系列电源简介安圣从9 0 年开始着手开发、研制、生产高频开关电源系统,建立了良好的组织管理体系和技术服务网络目前安圣公司提供的PS系列智能高频开关电源系统,产品规格齐全,利用计算机技术、现代化自动控制技术实现了系统的本机、近程、远程三级监控可为各种程控交换机及其它通信设备提供一48V和 24V直流电源和多路稳定交流配电2 .5 .1 安圣公司PS系列电源PS48系列智能高频开关电源系统均由交流配电、直流配电、整流模块、监控部分组成,其整体结构如图2-8所示 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ISSUE 1.023第2章 开关电源产品基础整流模块R8465整流模块交流配电直流配电监控模块电j也组1电池姐2图2-8 PS系列电源系统组成原理市电输入到交流配电,交流配电将电能分配给各路交流负裁和整流模块,整流模块将交流电压整流成48V的直流电整流模块输出的直流电流汇集到直流母排,再进入直流配电,由直流配电将直流分配给各路负载( 交换机等设备),并给电池充电。

      监控模块是电源系统的大脑,实时监测和控制电源系统的各个部分这四个部分各分担一定的功能,相互配合,保证对直流负载的可靠供电由于监控模块配有标准的通信接口,可以通过近程后台或远程后台监控电源系统的运行,实现电源系统的集中维护交流配电:输入市电或油机电,将交流电能分配给各路交流负载当市电中断或市电异常时( 过压、欠压、缺相等),配电屏能自动发出告警信号,有的电源系统还能自动切换到第二路后电或自动切断交流电源,保护系统整流模块:从交流配电取得交流电能,将交流电整流成直流电,输出到直流母排交流异常或直流输出异常时发出告警或自动保护整流模块发生严重故障时,自动关机,退出工作直流配电:将直流母排上的直流电能分配给不同容量的负载,并给电池充电当直流供电异常时要产生告警或保护如熔断器断告警、电池欠压告警、电池过放电保护等 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 24ISSUE 1.0第3 章 电源监控系统监控模块:实时监测和控制电源系统各部分工作即监测和控制交流配电、整流模块、直流配电的工作状态对电池进行自动管理,即自动控制充电过程,监测电池放电过程,电池电压过低时发出告警或控制直流配电断开电池,自动保护电池。

      监控模块还配有标准的通信口,RS232、RS485或 RS422通信口,作为后台监控的接口2.5.2 PS系列通信电源产品模块容量从10A到 200A, 电源系统有-48V、24V两大系列,容量从10A到 6000A平滑覆盖48V 整流模块:HD4810, HD4820、HD4825. HD4830. HD4850、HD4810024V 整流模块:HD2440, HD2450典型的-48V 系列通信电源系统:PS4840/10, PS48300/25、PS48360/30、PS48400/50、PS48600-2/50>PS481000/100,典型的24V系列通信电源系统:PS24480/40、PS24600/50电源系统可根据需要选配各种容量的标准交流配电屏、直流配电屏,亦可根据特殊要求,设计非标准配电屏小结线性电源、相控电源的原理和特点开关电源的基本原理、组成结构详细介绍了双端正激型、全桥电变换电路的工作原理开关电源的控制方式分为脉宽调制(PWM)和脉冲频率调制(PFM)两种并在这一章中,对安圣高频开关电源的典型电路工作原理作了详细介绍,对安圣的电源系统的组成和产品系列作一简单的介绍。

      思考题1、相控、线性、开关电源的稳压原理有哪些差别?2、线性电源由哪四个部分构成?3、开关电源和线性电源相比各有什么优缺点,各适用于什么情况?4、开关电源和相控电源相比,有什么优点?出现这些差别的根本原因是什么?5、如果整流模块的风扇损坏,将可能出现什么现象?第3章电源监控系统电源监控系统是电源系统的控制、管理核心,它使人们对通信电源系统的管理山繁琐、枯燥变得简单、有效通常其功能表现在三方面:1、电源监控系统可以全面管理电源系统的运行、方便地更改运行参数,对电池的充放电实施全自动管理,记录、统计、分析各种运行数据 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 25ISSUE 1.0第3 章 电源监控系统2、当系统出现故障时,它可以及时、准确地给出故障发生部位,指导管理人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缩短维修时间,从而保证电源系统安全、长期、稳定、可靠的运行3、通 过 “ 遥测,遥信,遥控”功能,实现电源系统的少人值守或全自动化无人值守本章从系统出发,全面介绍了 PS系列电源监控的结构、特点、功能及使用方法,并分别介绍了集散式监控系统的原理及构成、集中式监控系统的原理3 .1 电源监控系统的作用及特点主要特点:PS系列电源监控系统主要特点有:多级管理体系:监控系统采用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多级管理体系,对整流模块、交流配电屏、直流配电屏、电池组实施全方位监视、测量、控制。

      双重测量显示、控制管理模式:这种设计思想将监控系统引入的故障因素减小到最低程度,即使监控系统出现故障仍可保证整个电源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监控模块可以方便系统扩容和参数调整:开放式接口设计:电源系统监控模块提供RS—232、RS—485、MODEM多种通讯方式,用户可根据需要,组成多种形式电源集中维护系统电源后台维护管理软件在WINDOWS操作环境下运行,提供友好的全中文图象界面,充分考虑各种通讯线路情况,具有多种纠错功能大屏幕液晶显示:电源系统监控模块采用大屏幕点阵式液晶显示器,各种状态、报警信息显示直观、明了,可使用户及时、准确掌握电源系统的运行状况监控操作采用全汉化显示、对话式操作方式,非常便于学习掌握3.1.1 安圣PS系列电源监控系统主要类别P S 中大容量和大容量系列电源系统采用集散式监控,此类监控系统的特点是系统监控模块通过整流模块监控单元、 直流屏监控单元、 交流屏监控单元分别采集数据, 分级显示, 集中管理 主要型号有PSM-4、 PSM-6、 PSM-23.PSM-A. NP9801 等P S 中小容量系列电源系统采用集中式监控,此类监控系统的特点是监控模块直接采集系统数据,集中显示,统•管理。

      主要型号有PSM-15, PSM-52等监控单元的具体操作请参考各系统用户手册 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ISSUE 1.026第3 章 电源监控系统3 .2集散式监控系统的组织结构及监控量集散式监控系统的总体结构框图如图3-1所示系统采用三级测量、控制、管理模式最高一级为电源监控后台,电源监控后台通过R S -232或 R S -485及 MODEM通讯方式与电源系统的监控模块连接; 电源系统监控模块构成电源监控系统的第二级监控;电源监控系统的第三级监控由各整流模块内的监控单元、交流配电监控单元和直流配电监控单元等组成f f ll说明:通俗的讲,在集散式监控系统中,各整流模块、交流配电单元及直流配电单元均有自己单独的CPU功能,而集中式却没有图3 -1 电源监控系统结构框图电源系统监控模块通过RS-485接口与直流配电监控单元、交流配电监控单元和各整流模块监控单元的RS-485接口并联连接在一起直流配电、交流配电、整流模块内部的监控单元均采用单片机控制技术,它们是整个监控系统的基础, 直接负责监测各部件的工作信息并执行从上级监控单元发出的有关指令, 如上报有关部件工作信息,完成对部件的功能控制。

      电源监控系统的监控量有: 27第3 章 电源监控系统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ISSUE 1.03 .2 .1 遥测量系统输出总电压、负载总电流;电池电压,电池充放电电流;输入市电电网电压,中相电流,电网频率;各整流模块的输出电压、输出电流3 .2 .2 遥信量直流配电各输出支路熔断器通断状态;电池组熔断器通断状态;电池充电电流过大,电池电压欠压、过压;市电电网停电、缺相,电网电压过高、过低;整流模块工作温度过高、整流模块输出电压过高、过低;整流模块输出过流保护、整流模块输入交流电压过高、过低、缺相或相间电压严重不平衡3 .2 .3 遥控量整流模块输出电流限流控制;整流模块开启、关停控制;整流模块均、浮充控制;3 .2 .4 遥调量整流模块的输出电压3 .3基础监控单元3 .3 .1 整流模块的监控单元整流模块监控单元功能表现在两方面:测量整流模块的运行参数,并通过RS —485接口传送给电源系统的监控模块进行信息处理接收监控模块发来的对整流模块的各种控制命令并具体完成具体来说,测量的模拟量包括整流模块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采集的报警量有交流输入过低报警、交流输入过高报警、电压不平衡报警、模块过热报警、输出电 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ISSUE 1.028第3 章 电源监控系统压过低报警、输出电压过高报警、输出过流报警;对整流模块的控制包括均充、浮充控制,限流点的改变,整流模块的开启和关停以及调节整流模块电压升降等。

      整流模块监控单元的基本原理框图如图3-2所示:awwJBasK□图3-2 整流模块监控单元原理模拟量测量采用零点和满度自校准方式,当工作温度改变或工作时间增长引起测量电路参数改变时,仍能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3 .3 .2 直流配电的监控单元直流屏监控单元的主要功能是:测量直流屏的各种参量及故障报警信息,并给出声、光报警通 过RS-485接口将其监测到的各种参量和故障报警信息传送给电源系统的监控模块,作为监控模块管理电源系统的重要依据其原理框图如图3-3所示直流屏监控单元测量的模拟量主要有系统输出总电流、系统输出总电压、二组电池组充放电电流采集的报警量有各直流配电输出熔断器通断状态、二组电池熔断器通断状态、电池充电电流过大预报警、电池充电电流紧急报警、电池电压欠压预报警、电池电压欠压紧急报警、电池电压过压预报警、电池电压过压紧急报警等 3.3.3交流配电的监控单元交流监控单元除测量交流电压外,还要检测空气开关是否跳闸、防雷器是否损坏等同时对电网出现的如电网停电、电网电压过高、电网电压过低,给出具体指示,并发出声光报警当电网停电时, 交流监控单元还将接通照明接触器,以提供紧急照明用电上述各种交流数据及参量通过RS-485接口传送给监控模块,作为监控模块全自动管理、控制电源系统的依据之一。

      工作框图如图3-4所示图3 -4 交流屏监控单元原理框图 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 30ISSUE 1.0第4 章 产品技术及维护交流信号转变为直流信号采用的是真有效值转换器,也就是说无论交流信号有何种畸变,最终测量的结果仍然保证是有效值小结本章总结了 PS系列电源监控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基本原理,重点分析了集散式监控系统的原理及构成,PSM-A监控模块的特点,集中式监控系统的结构思考题1、PS系列电源监控系统的特点2、试画出集散式监控系统结构框图3、PS系列电源监控系统是如何实现电池自动管理的4、简述监控模块的控制功能有哪些第4章产品技术及维护电池:电池是保障通信设备不间断供电的核心设备,通信设备对供电质量的要求决定了对电池设备的要求:使用寿命长:从投资经济性考虑,电池的使用寿命必须与通信设备的更新周期相匹配,即 10年左右电池的使用寿命与电池工作环境以及循环充放电的频次有关充放电频率越高,电池使用寿命越短安全性高:电池电解质为硫酸溶液,具有强腐蚀性,另外,对于密封电池,电池的电化学过程会产生气体,增加电池内部压力,压力超过一定限度时会造成电池爆裂,释放出有毒、腐蚀性气体、液体,因此电池必须具备优秀的安全防爆性能。

      一般密闭电池都设有安全阀和防酸片,自动调节蓄电池内压,防酸片具有•阻液和防爆功能另外电池还必须具备安装方便、免维护、低内阻等特性4 .1 电池的规格及主要参数4 .1 .1 电池规格及结构参数(GFM系列)一、电池外形及装配尺寸C10含义: 电池放电10小时释放的容量,单位为Ah 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ISSUE 1.031第4章产品技术及维护蓄电池外形及装配尺寸2V系列产品规格及主要参数型号标称电压(V)额定容量(Ah)外形尺寸(mm)重量(kg)C10C3C1LbhHGFM-2002200150110116.8177.636739417.3GFM-200I20517727530019.0GFM-3002300225165164.2177.636739424.5GFM-300I20517727530026.5GFM-4002400300220164.2177.636739428.3GFM-400I28217727530035.5GFM-5002500375275213.6179.636839542.1 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ISSUE 1.032第 4 章产品技术及维护型 号标称电压(V)额定容量(Ah)外形尺寸(mm)重量(kg)C10C3C1LbhHGFM-500I12420646651234.5GFM-6502650487.5357.5261179.636839548.8GFM-650I20616646651249.0GFM-8002800600440309.4180.6368.5395.556.6GFM-800I21025446651261.0GFM-100021000750550417.6181.636939675.2GFM-1000I21025446651274.0GFM-20002200015001100425356.8370397163.1GFM-2000I518210466512155.0GFM-30002300022501650740357.8370.5397.5242.5GFM-3000I782210466512230.06V、12V系列产品规格及主要参数型号标称电压(V)额定容量(Ah)外形尺寸(mm)重量(kg)C10C3C1LbhH3-GFM-60660453320517727530019.03-GFM-80680604420517727530023.03-GFM-1006100755520517727530027.06-GFM-50125037.527.535717818922128.0 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ISSUE 1.033第4章产品技术及维护型号标称电压(V)额定容量(Ah)外形尺寸(mm)重量(kg)C10C3C1LbhH6-GFM-651265493635717818922133.06-GFM-801280604435717727530046.06-GFM-10012100755540017727530054.04 .2电池结构及工作原理4 .2 .1 产品结构图图4 -1蓄电池结构图①电池槽、盖——选用超强阻燃AB S塑料;②提手——便于搬运;③正负极群——板栅采用特殊的铅钙锡铝四元合金,抗伸延,耐腐蚀,析氢过电位高;④微细玻璃纤维隔板——优选美国AGM隔板; 34第4 章 产 品技术及维护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ISSUE 1.0⑤汇流排——耐大电流冲击;⑥端子——内嵌铜芯,使其电阻最小化,极柱密封采用瑞士专利技术;⑦安全阀——采用欧洲进口阀帽,具有耐酸和良好的弹性恢复能力。

      4 .2 .2 工作原理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如下:放电PbO2 + 2H2SO4 + Pb = 三 PbSO4 + 2H2O + PbSO4充电( 二氧化铅)( 硫酸) ( 海绵状铅)( 硫酸铅) ( 水) ( 硫酸铅)正 极 活 物 质 电 解 液 负极活物质正极活物质 电 解 液 负 极 活 物 质放电时: 正极板的二氧化铅和负极板的海绵状铅与电解液中的硫酸反应, 生成硫酸铅,电解液中的硫酸浓度降低;放电时:硫酸铅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分别恢复成二氧化铅和海绵状铅,电解液中的硫酸浓度增大「 问题」:充电末期电池充满电后,继续充入的电量将导致电解液中水的分解防止因过充电导致水分解而引起电解液的减少,要实现电池的密封电池密闭设计的关键解决问题是实现充电过程产生的氧气能够迅速与负极板上充电状态下的活物质发生反应变成水,结果基本没有水份的损失4 .3电池技术特性4 .3 .1 放电特性放电容量与放电电流关系:放电电流越小放电容量越大;反之,放电电流越大放电容量越小放电容量与温度关系:温度降低放电容量减少1. 放电特性图图 4-2为 25℃温度下0.1C( A) --2.5C( A) 的放电电流放电至终止电压时的定电流放电特性图。

      可以看出, 10小时率、3 小时率、1 小时率的放电特性均较为理想 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ISSUE 1.035第4章产品技术及维护端子电压(V /单格)放电时间图4 -2放电特性图2 .放电容量与环境温度的关系图——« « « « « > 1 h……< 1 h图4 -3放电容量与环境温度的关系图4 .3 .2 充电特性浮充充电应解决的两个问题:补偿电池因事项自放电而产生的容量损失避免过充造成电池寿命的缩短 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ISSUE 1.036第4章 产品技术及维护充电特性图0.1 ■0.08・0.06-0.04-0.02-化电电波J充由UW20 24 28 32 36先 电 曲 抵图4 -4充电特性图蓄电池放电后的回复充电也可以采用浮动充电方法图 4-4是 按 10小时率额定容量50%及 100%放电后的定电流[ 0.1C10(A)] 定 电 压(2.23V )充电特性图放电后的蓄电池充满电所需时间随放电量、充电初期电流、温度而变化如图中100%放电后的电池在25℃以 0.1C10 ( A ) 、2.23V/单格进行限流恒压充电,24小时左右可以充电至放电量100%以上。

      4 .3 .3 蓄电池贮存环境温度、贮存时间与容量关系保存特性京》OMSK图4-5保存特性图充满电的蓄电池如果放置没有使用,也会山于自放电而损失一部分容量图 4-5反映的是蓄电池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容量保存情况,环境温度越高、贮存时间越长,蓄电池的容量损失也越大可以粗略计算,在 25℃环境温度 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ISSUE 1.037第4章产品技术及维护下放置时, 安圣GFM系列蓄电池每天自放电量在0.1%以下, 这是由于特殊配方的铅钙合金蓄电池自放电量可控制到最小程度,约为铅睇合金蓄电池1/4 —1/5由于温度越高蓄电池自放电越大,长期保存时请尽量避免高温场所剩余容量与开路电压关系图( 充满电的蓄电池贮存一段时间后测量)图4-6剩余容量与开路电压关系图A注意:长期保存后,有时要经过几次循环充放电,蓄电池才能恢复其容量4 .3 .4 寿命特性影响蓄电池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环境温度放电次数( 频度)放电深度充电电压( 浮充电流)1.板栅腐蚀效应通常浮充充电时, 电池内产生的气体通过氧复合反应被负极板吸收变成水, 不会由于电解液的枯竭引起容量丧失但长期使用时,极板板栅会慢慢被腐蚀,使电池寿命终止。

      温度越高,腐蚀速度越快,浮充寿命相对缩短;另外, 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 38ISSUE 1.0第4章产品技术及维护充电电流越大腐蚀速度越快,所以必须选择合适的充电电压进行浮动充电浮充充电电压请根据电池说明进行设定,充电器电压精度最好在土2%以内2 .环境温度与蓄电池使用寿命关系图 4-7为高温条件下的蓄电池加速寿命老化试验曲线图,虚线为外推结果可以看出,环境温度因素对蓄电池使用寿命的影响是显著的,所以应尽量避免在高温环境下使用蓄电池一般而言,在通常使用环境下(1 个月的总放电量在额定容量以下,温度5〜30℃)安圣GFM系列蓄电池的使用寿命为10〜15年环境运度( 匕)图4-7蓄电池加速寿命老化试验曲线图4 .3 .5 电池的使用1 . 蓄电池使用环境使用环境温度范围:- 15C〜+45C避开热源和阳光直射场所;避开潮湿、可能浸水场所;避开完全密闭场所2 . 蓄电池使用条件并联使用:推荐为3 组以内;多层安装:层间温度差控制在3℃以内;散热条件:电池间距保持5mm〜10mm之间; 39第4 章 产 品技术及维护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ISSUE 1.0换气通风条件:保证室内氢气浓度小于0.8%;关于电池混用:新旧不同、厂家不同的产品不允许混合使用;浮充使用条件:限流W 0.25C10,电压满足电池要求;最佳环境温度:20℃〜25℃3 . 蓄电池的安装・ 开箱及检查检查:蓄电池外观——无损伤;点验:配件——齐全;参阅:安装图、注意事项。

      ・ 安装前注意事项①小心导电材料短接蓄电池正负端子②搬运蓄电池时,不可在端子部位用力,同时避免蓄电池倒置、遭受摔掷或冲击③不准打开排气阀④操作时不能佩带介子、项链等金属物,安装铅酸电池时应戴胶手套・ 安装及接线①将金属安装工具( 如板手) 用绝缘胶带包裹,进行绝缘处理;②先进行蓄电池之间的连接,然后再将蓄电池组与充电器或负载连接;③多组电池并联时, 遵循先串联后并联的接线方式; 为保证较好的散热条件, 各列蓄电池需保持10mm左右间距;④连接前后,在蓄电池极柱表面敷涂适量防锈剂;⑤蓄电池安装完毕,测量电池组总电压无误后,方可加载上电4 . 放电①最大允许放电电流应控制在以下范围之内:放电电流l=3C10 ( A ) , 放电时间TWImin;放电电流l=6C10 ( A ) , 放电时间TW5s②放电终止保护电压如下:放电电流(A)放电终止电压(V/单格)<0.1C101.9 40第4 章 产 品技术及维护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ISSUE 1.0-0.1C101.8比 0.17C101.8^0.25C101.7沁 .6C101.6△ 注 意 :不要使蓄电池端子电压降至上述规定值以下。

      5 .充电①浮动充电参数:充电电压: 2.23V/单 格 ( 25℃)最大充电电流:W0.25C10温度补偿系数:-4m V /℃ • 单 格 ( 以 2 5 c 为基点)△ 注 意 :同一电池组各单体电池的电压值在使用初期会出现一定偏差,半年之后将趋于一致②均衡充电参数:充电电压: 2.35V/单 格(25℃)最大充电电流:W0.25C10温度补偿系数:- 4mV/℃ •单 格 ( 以 25℃为基点)△ 注 意 :正常浮充运行可以不进行此项操作遇到下列情况之一可考虑采用均衡充电:1, 放电容量超过额定容量的20%以上2. 搁置不用时间超过3 个月3, 连续浮充3 -6 个月或电池组内出现电压落后的电池 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ISSUE 1.041第4 章产品技术及维护4.3.6蓄电池的维护1 .清洁经常保持蓄电池外表及工作环境的清洁、干燥状态;蓄电池的清扫应采取避免产生静电的措施;用湿布清扫蓄电池;禁止使用香蕉水、汽油、酒精等有机溶剂接触蓄电池2 . 检查与维护( 1 )每个月检查项目项 目内 容基准维 护①蓄电池组浮充总电压测量蓄电池组正负极端电压单体电池浮充电压X电池个数将偏离值调整到基准值②蓄电池外观检查电池壳、盖有无漏液、鼓涨及损伤外观正常外观异常先确认其原因,若影响正常使用则加以更换检查有无灰尘污渍外观清洁用湿布清扫灰尘污渍检杳机柜、架子、连接线、端子等处有无生锈无锈迹出现锈迹则进行除锈、 更换连接线、 涂拭防锈剂等处理③连接部位检查螺栓螺母有无松动连接牢固拧紧松动的螺栓螺母④直流供电切换切断交流,切换为直流供电交流供电顺利切换为直流供电纠正可能偏差( 2 )每季度检查项目除了每个月检查维护项目外,增加以下一项内容项 目内 容基; 隹维 护每个蓄电池的浮充电压测量蓄电池组每个电池的端电压温度补偿后的浮充电压值土50mV超过基准值时, 对蓄电池组放电后先均衡充电,再转浮充观察1 -2 个月,若仍偏离基准值, 请与地区技术支援联系( 3 )每年度检查项目除了每季度检查维护项目外,增加以下一项内容 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ISSUE 1.042第4 章 产品技术及维护项 目内 容基 准维 护①核对性放电试验断开交流电带负载放电, 放出蓄电池额定容量的 30%-40%放电结束时,蓄电池电压应大于1.95V/单格低于基准值时, 对蓄电池组放电后先均衡充电, 再转浮充观察1 -2 个月,若仍偏离基准值, 请与地区技术支援联系4 .3 .7 蓄电池的更换1 . 更换判据如果蓄电池电压在放出其额定容量80% ( 对照相应放电率的容量如C10、C3等参数)之前已低于1.8V/单 格 ( 1小时率放电为1.75V/单格),则应考虑加以更换。

      2 . 更换时间蓄电池属于消耗品,有•定的寿命周期综合考虑使用条件、环境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在到达蓄电池设计使用寿命之前,用新电池予以更换充分保证电源系统安全、正常运行4 . 4蓄电池正确使用4 .4 .1 蓄电池容量的选择如何正确、合理地选择蓄电池的呢?这要根据市电供电情况、负荷量的大小及负荷变化的情况等因素来决定一般蓄电池容量的确定的主要依据是:市电供电类别:蓄电池的运行方式;忙时全局平均放电电流在以上主要依据中,市电供电类别分为四类,对于不同的供电类别,蓄电池的运行方式和容量的选择是不同的例如, ■•类市电供电的单位,可采用全浮充方式供电,其蓄电池容量可按1 小时放电率来选择;二类市电供电的单位,可采用全浮充或半浮充方式供电,其蓄电池容量可按3 小时放电率来选择;三类市电供电的单位,可采用充放电方式供电,其蓄电池容量可按8〜 10小时放电率来选择放电率与电池容量的关系可见表1-5此外,忙时全局平均放电电流也是决定所装蓄电池容量的重要因素选择蓄电池的容量可按下述公式计算:0 = ______ __________* K„[1 +0.006( /-2 5 ) ]式中,Q-蓄电池容量( 安培小时卜 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 43ISSUE 1.0第4 章 产 品技术及维护I性一忙时全局平均放电电流;n——设计标准规定的放电小时率( 小时数) ;Kn——容量转变系数,即 n 小时放电率下,蓄电池容量与10小时放电率的蓄电池容量之比。

      t——实际电解液的最低温度蓄电池室有采暖设备时,可 按 15℃考虑:无采暖设备时,则按所在地区最低室内温度计算,但不应低于25——蓄电池额定容量时的电解液温度;0.006——容量温度系数( 即电解液以25℃为标准时,每上升或下降10c时所增加或减少的容量比值) 为了便于计算,可将上述公式简化为Q=K T 平 均式中,K——电池容量计算系数,可 参 见 《 电信工程设计手册一17分册》不同放电率的放电电流和电池容量放电小时数电池容量( 额定容量的%)放电电流( 额定容量的% )10小时放电率100108 小时放电率96125 小时放电率85173 小时放电率75252 小时放电率6532.51 小时放电率50504 .4 .2蓄电池组的组成计算通信直流电源中的蓄电池组由单体电池串联组成在直流供电系统中,蓄电池组的数量•般由通信设备要求的负荷电流和蓄电池充放电工作方式而定, 对于一组蓄电池来说, 单体电池的串联只数也由通信设备的电压要求决定一组蓄电池中单体电池串联的只数,至少应能保证在放电终了时电池组端电压在通信设备受电端子上的部分,不低于通信设备对电源电压要求的下限值( 即通信设备的最低工作电压) ,因此,电池组电池串联只数最少应不少于按下式计算的结果:U最小+△ 〃 最大U放终式中:N族 ——电池组放电时所需电池只数。

      计算结果有小数时,进位取整数( 只卜U&小 ——通信设备规定允许的最低工作电压( V); 44第4章产品技术及维护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ISSUE 1,0△ UM A——电池组至通信设备端放电回路机线设备的最大电压降总和( V);U偿——电池放电终止电压,取 1.8V或按电池厂提供的参数计算一般48V程控交换机电压范围为42〜56.0V之间,邮电部允许的电池至交换机回路压降为1.5V4 .4 .3 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1 . 保持蓄电池处于良好的浮充状态决定电池寿命的要素有三个:第一是产品质量;第二是维护的情况;第三是决定电池是否处于良好的浮充运行状态浮充运行是指整流器与蓄电池并联供电于负载,如图4-8所示当交流电正常供应时,负载电流由交流电经整流后直接供电于负载,蓄电池处于微电流( 补充其自放电所耗电能) 充电状态;当交流电停供时才由蓄电池单独供电于负载,故蓄电池经常处于充足状态,大大减少了充放电循环周期,延长了电池寿命图4 -8浮充电原理图2 . 关于浮充电压的选择蓄电池浮充电压的选择是对电池维护得好坏的关键如果选择得太高,会使浮充电流太大,不仅增加能耗,对于密封电池来说,还会因剧烈分解出氢氧气体而使电池爆炸。

      如果选择太低,则会使电池经常充电不足而导致电池加速报废图 4-8中UA B是蓄电池的浮充电压,由整流器稳压方式提供( 稳压精度必须达到±1 %) ; 1c为蓄电池充电电流,主要是补充蓄电池的自放电;由于蓄电池处于浮充( 充足) 状态,E2和r02基本不变对于开口型电池,因电解液由各使用单位自行配制,故充电开始有所差异对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出厂时已成为定值,为此:J U AB - E ] Q x a %1 —----------------- - --------------「0224 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 45ISSUE 1.0第4 章 产 品技术及维护式中,Q 为蓄电池组的额定容量;r%为电池- 昼夜自放电占额定容量的百分比,则:UU A B 一- £心 2 + / . r - E + 0 * r十 / , , 0 2 + 24 rO2由此可见,浮充电压应按电池的容量、质量( 自放电的多少) 而定,而不应千篇一律,照抄国外或沿用老资料,特别是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其自放电很小,故可降低浮充电压对于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因电解液、隔离板均由厂家出厂时密封为定值,故应增加一个自放电的指标。

      3 . 低电压恒压充电( 均衡充电) 技术所谓低压恒压充电,即过去传统的恒压充电法,但其不同点是,低电压恒压充电一般采用每只蓄电池平均端电压为 2.25〜2.35V的恒定电压充电当蓄电池放出很大容量(A • h)而电势较低时,充电之初为防止充电电流过大,充电整流器应具有限流特性,故仍处于恒流充电状态当充入一定容量(A • h)后,蓄电池电势升高,充电电流才逐渐减小这种充电方式由于有以下优点而被推广使用充电末期的充电电流很小,故氢气和氧气和产生量极小它能改善劳动条件、降低机房标准,是全密闭电池适用的充电方式充电末期的电压低,对程控电源等允许用电压变化范围较宽的用电设备供电时,可在不脱离负载的情况下进行正常充电,以简化操作,提高可靠性整流器的输出电压最大值较小,可减小整流器中变压器的设计重量4 . 蓄电池浮充电压与温度的关系应注意的是,在浮充运行中,阀控电池的浮充电压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浮充电压应根据环境温度的高低作适当修正不同温度下,阀控电池的浮充端电压可通过下式来确定:U t=2.27V -(t-25℃)X3mV/℃从上式明显看出,当温度低于25℃太多时,若阀控电池的浮充仍设定为2.27V/C,势必使阀控电池充电不足。

      同样,若温度高于25C太多时,若阀控电池的浮充电压仍设定为2.27V/C,势必使阀控电池过充电在浅度放电的情况下,阀控电池在2.27V/C(25°C)下运行一段时间是能够补充足其能量的在深度放电的情况下,阀控电池充电电压可设定为2.35〜2.40V/C(25°C),限流点设定为0.1Q ,经过一定时间( 放电后的电池充足电所需的时间依赖于放出的电量,放电电流等因素) 的补充容量后,再转入正常的浮充运行小结本章介绍了密闭式铅酸蓄电池的结构、工作原理、电池的技术特点、电池使用方法和电池维护方法等 46第4章产品技术及维护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ISSUE 1.0思考题1、关于电池的正确叙述( )a、电池放电过程具有恒定电压和电流b、电池的类型虽较多,但单体电池的额定电压是一样的c、电池是一种电能和化学能相互转化的装置d、电池必须具备可再充电功能2、铅酸蓄电池的正、负极物质组成为( a )a、PbO2和Pb b、PbSO4和Pbc、PbO2和 PbSO4 d、PbO2和 PbO3、1个单体铅酸蓄电池的额定电压为( a ) oa、2V b、12V c、2.23V d、1.8V4、以下关于同一规格铅酸蓄电池连接使用正确的叙述为(b )。

      a、电池串联使用,电压加和,容量加和b、电池串联使用,电压加和,容量不变c、电池并联使用,电流不变,容量加和d、电池并联使用,电压不变,容量不变5、 “VRLA蓄电池”指 的 是 ()a、密封反应效率较高的蓄电池 b、富液式电池c、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 d、开口排气式蓄电池6、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的主要用途( ) ( 多重选择)a、通信电源配套 b、电力操作电源配套c、铁路机车起动 d、UPS不间断电源7、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的主要构造( abed) ( 多重选择) 47第4 章产品技术及维护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ISSUE 1.0a、正、负极板 b、隔板c、稀硫酸电解液 d、电池壳、盖、接线端子8、用户较为关注的蓄电池问题(abd ) ( 多重选择)a、蓄电池使用寿命 b、蓄电池容量c、蓄电池漏液、鼓涨 d、蓄电池充放电特性9、C10代号的含义为( b )a、电池放电20小时释放的容量( 单位Ah)b、电池放电10小时释放的容量( 单位Ah)c、电池放电20小时释放的能量( 单位W)d、电池放电10小时释放的能量( 单位W )10、实现VRLA蓄电池密封的条件有( ) ( 多重选择)a、正极产生氧气的速度应小于负极吸收氧气的速度。

      b、正极产生的氧气能容易地移向负极,同时保持电解液不流动c、防止负极氧化,空 气 ( 氧气)不能进入电池内部d、蓄电池自放电少11、根据YD/T799-1996标准,蓄电池3小时率额定容量C3的数值为(c )a、0.75C10b> 0.55C10 c、0.3C10 d、3C1012、蓄电池放电容量与放电电流、环境温度( 视作蓄电池温度)的 关 系 ( b )a、放电电流越小放电容量越大,温度越低放电容量越小b、放电电流越小放电容量越大,温度越低放电容量越大c、放电电流越小放电容量越小,温度越低放电容量越小d、放电电流越小放电容量越小,温度越低放电容量越大13、蓄电池应避免在高温下使用是因为( d )a、高温使用时,蓄电池无法进行氧气复合反应 48第4 章产品技术及维护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ISSUE 1.0b、电池壳在高温时容易变形c、高温使用可能造成电解液沸腾溢出电池壳d、高温时,浮充电流增加,加快了板栅腐蚀速度和气体的生成逸出,导致电池寿命缩短14、过 放 电 ( Over discharge)指 的 是 ( b )a、过大电流放电的放电方式b、超过蓄电池规定的放电终止保护电压后的继续放电。

      c、过充电的相反过程d、蓄电池达到完全充电状态之后继续进行的充电15、安圣GFM蓄电池正极板板栅的合金为()a、铅钙锡铝四元合金 b、纯铅 c、铅钙合金 d、铅睇合金16、安圣GFM蓄电池极柱密封结构包括()a、极柱表面的热缩塑套密封层 b、极柱底部的“O” 形密封圈c、端子上部的树脂密封层 d、包含以上a、b、c的三层密封结构17、安圣GFM蓄电池采用AGM隔板,隔板的作用主要有( ) ( 多重选择)a、保持正、负极板绝缘 b、空隙度高,成为氧气的通道c、吸附电解液,保持电解液不流动d、良好的弹性,保持极板紧装配压力根据充电特性图回答18、19、2 0 三个问题( 横坐标为时间,单位:小时)18、充电方式为( d )a、恒流充电方式 b、限流恒压充电方式c、恒压恒流充电方式 d、均衡充电方式19、充电过程蓄电池电流与电压的变化趋势为()a、充电电流一开始保持恒定,当蓄电池电压上升到加载充电电压时,充电电流逐渐减小,直至最后的涓流充电方式b、电流与电压的乘积保持恒定 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 49ISSUE 1.0第4 章产品技术及维护c、蓄电池端电压在充电过程保持2.23V/单格。

      d、50%放电深度的充电电流比100%放电深度的充电电流要大20、100%放电后回复充电至放电量的100%所需时间约为( ) ( 对应图中的实线)a、8小时 b、14小时 c、20小时 d、36小时21、铅酸蓄电池容量选择计算题:48V 直流电源系统,电源功率600W ,要求备电时间10小时,蓄电池放电终止保护电压为43.2V ,线路压降1.8V ( 假定),通过计算选择合适的蓄电池容量,并提出配置建议22、简述铅酸蓄电池工程安装流程( 可以画流程图)及有关注意事项 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ISSUE 1.050第5章 电源工程设计参考第5章电源工程设计参考5 .1 电源系统容量配置参考5.1.1 概述通信电源系统容量设计的基本依据是:电网供电等级( 用来确定电池支撑时间和后备油机的配置) 、电网运行状态( 用来确定充电策略) 和近期或终期负载电流大小如果直接按照用户期望的电池供电支撑时间设计,可以不考虑电网状况5.1.2 电池容量计算在确定了期望的电池支撑时间( 或电池放电小时数) T 与电池平均工作环境温度t 以后,电池容量Q 与负载电流I之间的关系可以表达为:Q=CI其中C 从表5-1查询。

      不同温度下C与T值的关系表:每组电池放电小时0.511.25234568910121620t=5"C时容量计算系1.72.382.753.94.766.037.178.0310.1311.0511.914.2919.0523.81t=10℃时容量计算1.622.272.633.734.555.756.857.669.6710.5411.3613.6418.1822.73t=15e时容量计算1.552.172.523.564.355.56.557.339.2510.0910.8713.0417.3921.74注:本表数据来源于《 电信工程设计手册17一—通信电源》,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5.1.3 系统配置计算系统配置计算的依据是:1 .电池备用方式电池备份分为无备份和1+1备份两种无备份时,一组电池可以满足放电小时数1+1备份时,任何一组电池损坏都可以满足放电小时数有时为了选型方便或运行安全,将单组电池容量分成两组电池,每组电池可以满足一半的放电小时数 51第5 章 电源工程设计参考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ISSUE 1.02 .整流器备用方式整流器备份一般采用N + 1备份,局部地区也采用电池充电容量备份,即电池充电只在较短时间内发生,多数情况下为电池充电设计的整流器容量处于备用状态。

      3 . 充电系数基于电网停电频率和平均停电持续时间来确定如果停电频率较高( 3 ~ 4次/ 月)且持续时间长( 接近或大于电池放电小时数),电池的充电系数可以选择的大一些,如0 . 1 5 ~ 0 . 2左右,但不能超过部标的极限值0 . 2 5电网较好的局站,充 电 系 数 一 般选择0 . 1 ~ 0 . 1 5之间4 .扩容考虑如果局站近期负荷小、终期负荷大,为了减小近期投资额,可以按照近期负荷容量I进行设计整流器容量I Z配置计算公式如下:l z =l + K X a XQ其中l z :计算的整流器总容量,单位安培;I :近期或终期负荷电流,单位安培;K:电池备用系数无备份取1 , 1 + 1备份取2 ;a :充电系数,取值范围为0 . 1 ~ 0 . 2 ;Q: 1 0小时放电率电池容量,单位A h整流器的配置个数N的确定通过I Z与单体整流器容量的比值取整计算得出根据备用方式确定最后需要配置的整流器数量5 .2交直流供电系统电力线的选配决定了应配备的电力机器后,再确定机器的布置,然后需要决定组成电源系统各种机器的电线种类,线径,长度等这些配线的组成大致区分为:( 1 )交流回路,( 2 )直流回路,( 3 )信号电源等杂放电线和控制、警报回路,( 4 )接地回路。

      考虑通电容量,机械强度,负荷条件,布设条件等,从技术方面,经济方面进行最合适的设计5 .2 .1 交流供电回路的配线设计通信用电源设备的交流配线有受电设备的配线,直流供电方式的各种整流设备等的输入线,交流供电方式的输入输出线以及内燃机发电机的输出线等,采用三芯或双芯的I V线和CV电缆,特别是大容量时使用铜母线,铝母线等 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ISSUE 1.052第5 章 电源工程设计参考通过线径根据温升决定的安全电流来选定亦即电缆之类的发热主要是由于导体电阻产生损失,为了把发热控制在允许值内,必须限制电流大小此外,机器配置和配线的关系,在分多层敷设的情况下,必须进一步递减允许电流值这样,除了在规定条件下决定的容许温度和关于电压降外,配线还要注意以下几项必须不损坏负荷的性能负荷端电压的变动幅度要小各负荷的端电压要均匀•致要减小配线中的电力损失要经济鉴于以上情况,一般电压降值在输入电压的2%以内而且,在数据通信方式中采用的电源,在瞬变时也要求高精度的交流电压,当计算允许电压降低时,可采用考虑了配线电阻和电感二方面因素的下列公式,进行设计c V 3xO .O 18x/C x/xM z 2、S =------------------------------(mm )V式中,S:所需线截面积(mm2)K:使用不同电缆截面积的常数,与设计使用年数有关I:设计电流(A)M:配线距离(m)V:允许电压降(V)若按经济电流密度计算, 则有:Im—最大负荷电流J i- 经济电流密度例: 某局最大负荷电流为70A,最大负荷年利用小时数达4 00 0,所需铜缆线径为S = % =_70_ =2.25 —31.3由此得出应使用35mm2的铜缆。

      5 .2 .2 交流回路电力线的敷设电源导线的敷设一般应满足如下要求: 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 53ISSUE 1.0第5 章 电源工程设计参考按电源的额定容量选择一定规格、型号的导线,根据布线路由、导线的长度和根数进行敷设沿地槽、壁槽、走线架敷设的电源线要卡紧绑牢,布放间隔要均匀、平直、整齐;不得有急剧性转变或凹凸不平现象沿地槽敷设的橡皮绝缘导线( 或铅包电缆) 不应直接和地面接触、槽盖应平整、密缝并油漆,以防潮湿、霉烂或其他杂物落入当线槽和走线架同时采用忖, •般是交流导线放入线槽、直流导线敷设在走线架匕若只有线槽或走线架,交、直流导线亦应分两边敷设,以防交流对通信的干扰电源线布放好后, 两端均应腾空, 在相对湿度不大于75%时,以 500V兆欧表, 测量其绝缘电阻是否符合要求( 2MQ以上) 5 .2 .3 直流供电回路电力线的组成直流供电回路的电力线,包括除远供电源架出线以外的所有电力线,如蓄电池组至直流配电设备,直流配电设备至变换器、通信设备、电源架、列柜、安装在交流屏上的事故照明控制回路进线端子和高压控制或信号设备的接线端子,电源架、列柜和变换器至通信设备,事故照明控制回路出线端子至事故照明设备,列柜至信号设备,以及各种整流器至直流配电设备或蓄电池的导线等等。

      上述各段导线中,直流配电设备至高压控制及信号设备的电力线,应按容许电流选择,并在必要时按容许电压降校验;直流屏内浮充用整流器至尾电池的导线( 在直流屏内部的部分) ,应按容许电流选择,并按机械强度校验;整流器至直流配电屏的导线,一般应按容许电流选择,但在该段导线使用母线时,可按机械强度选择,而按允许电流校验其余部分的导线,均应按蓄电池至用电设备的容许电压降选择;或在使用变换器时,按变换器至通信设备的容许电压降选择按导线的长期容许电流选择导线时,要根据导线可能承担的最大电流,对照导线容许载流量的敷设条件下的修正值,来确定导线截面按允许电压降计算选择直流电力线时,也要根据导线可能承担的最大电流计算本节着重介绍根据允许压降选择电力线的计算方法1 . 直流供电回路电力线的截面计算根据允许电压降计算选择直流供电回路电力线的截面, •般有三种方法,即电流矩法、固定分配压降法和最小金属用量法2 . 电流矩法采用电流矩法计算导体截面,是按容许电压降来选择导线的方法它以欧姆定律为依据在直流供电回路中,某段导线通过最大电流I 时,根据欧姆定律,该段导线上山于直流电阻造成的压降可按下式计算:AU = IR=IP L/S= IL /YS 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 54ISSUE 1.0第5 章 电源工程设计参考式中:AU——导线上的电压降(V);I——流过导线的电流(A);R——导体的直流电阻( 。

      ) ;p ----- 导体的电阻率(Q , mm2/m);L——导线长度(m);S----- 导体截面面积(mn?)r------导体的电导率(m/Q • mm?)导体的电导率是其电阻率的倒数不同材质的电导率也不相同,例如:r铜=57; r铝=34;单股的钢导体r钢=7,它们的单位是m/Q • mm2.,必须注意, 所谓线路导体的总压降△ U 总, 是指从直流电源设备( 如蓄电池组、 变换器等) 的输出端子到用电设备( 如变换器、通信设备等) 的进线端子的最大允许压降中,扣除设备和元器件的实际压降后,所余下的那一部分整个供电回路机线设备的最大允许压降,是根据通信等用电设备要求的允许电压变动范围和采用蓄电池浮充供电时的浮充电压、合理的放电终止电压以及加尾电池调压时的电压变动情况统筹规定的其数值见表1-7配电设备和元器件直流压降参考值名 称额定电流下直流压降(mV)刀型开关30 〜 50RTO型熔断器80 〜 200RL1型熔断器200分流器有 45及75二种, •般按75计算直流配电屏(500直流电源架W200列熔断器及机器引卜一线W200该段导线截面的选定,还要考虑筹料方便、布线美观,特别是主干母线各段规格相差不多时,一般按较大的一种规格选取,以减少导线品种、规格和接头数量。

      山于上述计算导线截面的方法中常常用到电流与流经导体长度的乘积,即所谓的电流矩,故上述计算方法习惯上称为电流矩法5 .2 .4 固定压降分配法所谓固定分配压降法,就是把要计算的直流供电系统全程允许压降的数值,根据经验适当地分配到每个压降段落上去,从而计算各段落导线截面面积如先后两段计算所得的导线截面显然不合理时,还应当适当调整分配压降重行计算根据以往的工程实践,这种方法可以简化计算,只是精确性较差适用于中小型通信工程计算 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ISSUE 1.055第5章 电源工程设计参考例:某局最大负荷电流为100A,电池线长度为2 0 m ,固定压降为0 .5 V ,则所需电池线线径应为:° IX L 100X20 _ _ 2S一 访 厂 市 『70.2〃 所山此得出应使用75mm2的铜缆20M的电池线-包括来回线路的长度)各种直流供电系统中电压降固定分配数值参见表各种电压下电压降固定分配值电压种类(V)蓄电池至专业室母线接点或电源架分配压降(V)专业室母线接点或电源架及其以后至末端设备分配压降(V)± 241.20.6-482.70.5 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 56ISSUE 1.0第6 章通信电源安全防护小结本章集中介绍了机房施工过程中关于电力电缆的选配、设备割接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电力电缆的选配提供了有关的设计要求和计算方法设备割接主要介绍了割接方案的制定及实施思考题1、某直流负载电流为6 0 A ,从直流配电设备到负载设备之间的布线长度为20米,该段线路分配的容许电压将为1.2V ,请计算该负载需要直流供电电缆截面积第6章通信电源安全防护机房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防护、蓄电池的维护、电力电缆的选配、设备割接等方面的知识对于电源设备的维护极为重要本章重点介绍了机房的安全防护,主要包括接地与防雷两部分内容,重点内容为PS系列电源防雷系统的结构特点及基本组成6 .1 工程与维护安全事项6.1.1 概述本章介绍在进行设备的各项安装、操作时,所应遵守的各种安全注意事项信息注意:在开始操作之前,请仔细阅读操作指示、注意事项,以减少意外的发生各手册当中的“ 小心、注意、警告、危险”事项,并不代表所应遵守的所有安全事项,只作为各种操作中安全注意事项的补充因此,负责安圣公司产品安装、操作的人员,必须具备基本的安全事项知识,需经过培训,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并具有相应资格的人员进行各种操作时,请遵守所在地的安全规范手册介绍的安全注意事项只作为当地安全规范的补充在进行本公司产品、设备的各项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由安圣公司提供的相关设备注意事项和特殊安全指示,负责安圣公司产品安装、操作的人员,必须经严格培训,掌握系统正确的操作方法,及各种安全注意事项,方可进行设备的各项操作。

      57第6 章通信电源安全防护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ISSUE 1.06 .1 .2 电气安全1 . 高压危险高压电源为设备的运行提供电力,直接接触或通过潮湿物体间接接触高压、市电,会带来致命的危险交流电源设备的安装,必须遵守所在地的安全规范,进行交流电规范安装的人员,必须具有高压、交流电等作业资格操作时严禁在手腕上佩带手表、手链、手镯、戒指等易导电物体发现机柜有水或潮湿时,请立刻关闭电源在潮湿的环境下操作时,应严格防止水分进入设备危险不规范、不正确的高压操作,会导致起火或电击意外交流电电缆的架接、走线经过区域必须遵循所在地的法规和规范只有具有高压、交流电作业资格的人员才能进行各项高压操作2 . 电源电缆△ 注 意 :在连接电缆之前,确认电缆、及电缆标签与实际安装是否相符3 . 工具出 注 意 :在进行高压、交流电各种操作时,必需使用专用工具,不得使用普通或自行携带的工具4 . 钻孔△ 注 意 :1. 严禁自行在机柜上钻孔不符合要求的钻孔会损坏机柜内部的接线、电缆,钻孔所产生的金属屑进入机柜会导致电路板短路2. 需在机柜上钻孔时,必须使用绝缘保护手套,并移开机柜内部的电缆3. 钻孔时,要做好眼睛的保护。

      飞溅的金属屑可能会伤到您的眼睛4. 严防金属屑进入机柜内部 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 58ISSUE 1.0第6章通信电源安全防护5. 及时做好金属屑的打扫、清理工作6. 不规范的钻孔会破坏机柜的电磁屏蔽性能5 .雷雨A危险:1. 严禁在雷雨天气下进行高压、交流电,及铁塔、桅杆作业2. 在雷雨天气下,大气中会产生强电磁场因此,为避免雷击损坏设备,要及时做好设备的良好接地6. 静电△ 注 意 :1. 人体产生的静电会损坏电路板上的静电敏感元器件,如大规模集成电路(IC)等2. 在人体移动、衣服摩擦、鞋与地板的摩擦或手拿普通塑料制品等情况下,人体会产生静电电场,并较长时间地在人的身体上保存3. 在接触设备,手拿插板、电路板、IC芯片等前,为防止人体静电损坏敏感元器件,必须佩戴防静电手腕,并将防静电手腕的另一端良好接地图6-1佩带防静电手腕图6.1.3电池1. 概述出 注 意 :进行电池作业之前,必须仔细阅读电池搬运的安全注意事项,以及电池的准确连接方法 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 59ISSUE 1.0第6 章 通 信 电源安全防护电池的不规范操作会造成危险操作中必须严格注意、小心防范电池短路或电解液溢出、流失。

      电解液的溢出会对设备构成潜在性的威胁,会腐蚀金属物体及电路板,造成设备损坏及电路板短路2. 一般操作电池安装、操作前,为确保安全,应注意如下:摘下手腕上的手表、手链、手镯、戒指等含有金属的物体使用专用绝缘工具使用眼睛保护装置,并做好预防措施使用橡胶手套,佩戴好预防电解液溢出的围裙电池在搬运过程中应始终保持电极正面向上,严禁倒置、倾斜6.1.4 高空作业△ 注 意 :高空作业时,要防止物体高空坠落的危险.高空作业应符合以下要求:高空作业人员必须是经过相关培训的合格人员做好高空中操作机械、工具的保护工作,防止坠落佩带头盔,穿戴全套安全带寒冷的地方,高空作业前应穿戴足以御寒衣服所有起重设备使用前都必需经过相关检查6.1.5 微波△ 注 意 :高强度射频信号会危害人体健康在装有其他发射机天线的铁塔、桅杆匕进行安装、操作时,应事先做好相关的协调工作,关掉铁塔、桅杆上与发射天线相应的发射机 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 60ISSUE 1.0第6 章通信电源安全防护6.1.6 激光小 注 意 :来自光纤内部的激光束,会伤害您的眼睛.在进行光纤的安装、维护等各种操作时,严禁肉眼靠近、直视光纤出口。

      6.1.7 其他1 . 吊装重物△ 注 意 :在吊装重物时,严禁在吊臂、吊装物正下方走动2 . 物体尖角△ 注 意 :用手搬运设备时,要佩带保护手套,防止利物割伤3 . 拔插单板△ 注 意 :1. 插入单板时不要用力过大,防止母板上的插针歪曲2. 严格顺着槽位插入单板,避免单板电路面相互接触,引起短路3. 手拿单板时,切勿触摸单板的接线头、接线槽4. 信号线的绑扎△ 注 意 :信号线应与强电流或高压线分开绑扎,绑扎的间距至少为150mm6. 2电源设备接地系统6.2.1接地的必要性接地系统是通信电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直接影响通信的质量和电源系统的正常运行,还起到保护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的作用 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 61ISSUE 1.0第6 章通信电源安全防护在通信局站中,接地技术牵涉到各个专业的通信设备、电源设备和房屋建筑等方面本章主要研究通信和电力设备接地技术问题,至于房屋建筑避雷防护等接地要求,则应遵照相关专业的规定在通信局站中,通信和电源设备由于以下原因需要接地:1 . 通信回路接地在通信中,将电池组的一个极接地,以减少由于用户线路对地绝缘不良时引起的串话用户线路对地绝缘电阻的降低可能引起串话,因为一条线上有些话音电流可能通过周围土壤找到一条通路而流到另一条线路上去。

      如果将话局的电池组的一个极接地,则一部分泄漏的话音电流将通过土壤流到电池的接地极,因此降低了串音电平降低程度取决于电池极接地的效果以及土壤的电阻率根据若干调查说明,如果电池一个极的接地电阻低于20 Q ,就有可能使串音保持在适当的限值以内,当然,这一限值并不能作为普遍容许的数值,也就是说存在着更严格的接地电阻要求,因为它随着不同的系统而变化,而且还取决于线路的容量、绝缘标准等在和公用电报通信回路中,利用大地完成通信信号回路如在局中,步进制和纵横制设备利用大地完成局间二线中继器的起动和单线送脉冲等,长途对市内进行强拆,三线式局间中继器是否被占用的标志,以及监视设备对地绝缘状况,如 a 线接地告警信号、记数器脉冲信号等在直流远距离供电回路中,利用大地完成导线——大地制供电回路2 . 保护接地将通信设备的金属外壳和电缆金属护套等部分接地,以减小电磁感应,保持一个稳定的电位,达到屏蔽的目的,减小杂音的干扰磁场可能在电缆中感应出相当大的纵向电压,由于在电路中某些点上的不对称性,这种纵向电压会形成横向的杂音电压,故只有当电缆的金属护套是接地时,可以减少感应电压将电源设备的不带电的金属部分接地或接零,以免产生触电事故,保护维护人员人身安全。

      另外为了防止电子设备和易燃油罐等受静电影响而需要接地3 . 交流三相四线制中性点接地在交流电力系统中,将三相四线制的中性点接地,并采用接零保护,以便在发生接地故障时迅速将设备切断也可以降低人体可能触及的最高接触电压,降低电气设备和输电线路对地的绝缘水平4 . 防雷接地为了避免由于雷电等原因产生的过电压而危及人身和击毁设备,应装设地线,让雷电流尽快地入地 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 62ISSUE 1.0第6 章通信电源安全防护6 .2 .2 接地系统的组成1 . 地接地系统中所指的地,即一般的土地,不过它有导电的特性,并具有无限大的容电量,可以用来作为良好的参考电位2 . 接 地 体 ( 或接地电极)为使电流入地扩散而采用的与土地成电气接触的金属部件3 . 接地引入线把接地电极连接到地线盘( 或地线汇流排)上去的导线在室外与土地接触的接地电极之间的连接导线则形成接地电极的一部分,不作为接地引入线4 . 地线排( 或地线汇流排)专供接地引入线汇集连接的小型配电板或母线汇接排5 . 接地配线把必须接地的各个部分连接到地线盘或地线汇流排上去的导线由以上接地体、接地引入线、地线排或接地汇接排、接地配线组成的总体称为接地系统。

      电气设备或金属部件对个接地连接称为接地6 .2 .3 接地系统的作用1 . 通信局站蓄电池正极或负极接地的作用局蓄电池组一4 8 或-24V 系正极接地,其原因是减少由于继电器或电缆金属外皮绝缘不良时产生的电蚀作用,因而使继电器和电缆金属外皮受到损坏因为在电蚀时,金属离子在化学反应下是山正极向负极移动的继电器线圈和铁芯之间的绝缘不良,就有小电流i 流过,电池组负极接地时,线圈的导线有可能蚀断反之,如电池组正极接地,虽然铁芯也会受到电蚀,但线圈的导线不会腐蚀,铁芯的质量较大,不会招致可察觉的后果正极接地也可以使外线电缆的芯线在绝缘不良时免受腐蚀2 . 保护人身和设备安全3 . 触电对人体的危险性根据研究认为,流经人体的电流,当交流在15到 20mA以下或直流在50mA以下时,对人身不发生危险,因为这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可以不需别人帮助而自行摆脱带电体的但是即使是这样大小的电流,如长时间地流经人体,依然是会有生命危险的 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 63ISSUE 1.0第6 章通信电源安全防护根据多次的试验证明:100mA左右的电流流经人体时, 毫无疑问是要使人致命的 容许通过心脏的电流与流经电流时间的平方根成正比,其关系为:厅 ,式中T 为秒。

      人体各部分组织的电阻,以皮肤的电阻为最大当人体皮肤处于干燥、洁净和无损伤时,可 高 达 4〜104Q但当皮肤处于潮湿状态,则会降低到1000Q左右此外当触电时,若皮肤触及带电体的面积愈大,接触得愈紧密,也都会使人体的电阻减少流经人体的电流大小,与作用于人体电压的高低并不是成直线关系这是因为随着电压的增高,人体表皮角质层有电解和类似介质击穿的现象发生,使人使电阻急剧地下降,而致电流迅速增大,产生严重的触电事故根据环境条件的不同,我国规定的安全电压值为:在没有高度危险的建筑物中为65V:在高度危险的建筑物中为36V;在特别危险的建筑物中为12Vo4 . 保护接地的作用以上谈到触电的危险性,为了避免触电事故,需要采取各种安全措施,而其中最简单有效和可靠的措施是采用接地保护就是将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接地体之间作良好的金属连接在讨论保护接地时,先对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的概念,加以说明5 . 接触电压在接地电流回路匕一人同时触及的两点间所呈现的电位差,称为接触电压接触电压在愈接近接地体处忖其值则愈小,距离接地体或碰地处愈远时则愈大在距接地体处或碰地处约20m以外的地方,接触电压最大,可达电气设备的对地电压。

      6 . 跨步电压当电气设备碰壳或交流电一相碰地时,则有电流向接地体或着地点四周流散出去,而在地面上呈现出不同的电位分布,当人的两脚站在这种带有不同电位的地面上时,两脚间呈现的电位差叫跨步电压保护接地的作用如下:如未设保护接地时,人体触及绝缘损坏的电机外壳时,由于线路与大地间存在电容,或线路上某处绝缘不好,如果人体触及此绝缘损坏的电气设备外壳,则电流就经人体而成通路,这样就会遭受触电的危害有接地措施的电气设备当绝缘损坏外壳带电时,接地短路电流将同时沿着接地体和人体两路通路流过流过每一条通路的电流值将与其电阻的大小成反比即 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 64ISSUE 1.0第6 章通信电源安全防护h_ = ^r d rR式 中 I'd——沿接地体流过的电流;IR——流经人体的电流;rR——人体的电阻;rd——接地体的接地电阻从上式中可以看出,接地体电阻愈小,流经人体的电流也就愈小通常人体的电阻比接地体电阻大数百倍,所以流经人体的电流也就比流经接地体的电流小数百倍当接地电阻极为微小时,流经人体的电流几乎等于零,也就是 Id^l'd因而,人体就能避免触电的危险7 . 接零的作用在通信局站中,220/380V交流电源,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系统,电力设备的外壳一般均采用接零的方法,即TN 系统中接零型式。

      在三相TN 系统中,所以采用接零的方法,是因为电压在1000V以下中性点接地良好系统中,无论电气设备采取保护接地与否,均不能防止人体遭受触电的危险,以及短路电流达不到保证保护设备可靠地动作,即短路电流达不到自动开关整定电流的1.5倍或熔断器额定电流的4 倍,故采用接零保护常用交流供电系统分为TN-C系 统 ( 三相四线制)和 TN —S ( 三相五线制)系统等8 . 重复接地的作用在 T N 系统中要求电源系统有直接接地点,我国强调重复接地,以防止因保护线断线而造成的危害,增设重复接地是有作用的水 电 部 《 电力设备接地设计技术规程(SDJ8—79)》第 22条规定: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电力网中,零线应在电源处接地 ……电缆和架空线在引入车间或大型建筑物处零线应重复接地( 但距接地点不超过50m者除外) ,或在室内将零线与配电屏、控制屏的接地装置相连6 .2 .4 接地系统的分类1.直流接地系统按照性质和用途的不同,直流接地系统可分为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两种,工作接地用于通信设备和直流通信电源设备的正常工作,而保护接地则用于保护人身和设备的安全下列部分接到直流接地系统上:1、蓄电池组的正极或负极( 不接地系统除外);2 , 通信设备的机架: 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 65ISSUE 1.0第6 章通信电源安全防护3、总配线架的铁架;4、通信电缆的金属隔离层;5、通信线路的保安器;6、程控交换机室防静电地面。

      2 .交流接地系统交流接地系统用于由市电和油机发电设备供电的设备,也可以分为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两种在接地的交流电力系统中,如 380/220V三 相 TN 制供电系统,其中性点必须接地组成接零系统,作为工作接地,同时具有保护人身安全作用下列部分接到交流接地系统上:1、380/220V三相TN制电力网的中性点:2、变压器、电机、整流器、电器和携带式用电器具等的底座和外壳;3、互感器的二次绕组;4、配电屏与控制屏的框架;5、室内外配电装置的金属构架和钢筋混凝土框架以及靠近带电部分的金属围栏和金属门6、交直流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的接线盒、终端盒和外壳和电缆的金属护套、穿线的钢管等7、微波天线塔的铁架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电力网中,重复接地也是交流接地系统的一部分3 . 测量接地系统在较大型的通信局站工程中,为了测量直流地线的接地电阻,设置固定的接地体和接地引入线,单独作为测试仪表的辅助接地用4 . 防雷接地系统为了防止建筑物或通信设施受到直击雷、雷电感应和沿管线传入的高电位等引起的破坏性后果,而采取把雷电流安全泄掉的接地系统,有关建筑物和通信线路等设施的防雷接地,应遵照相关专业的规定设计5 . 联合接地在通信系统工程设计中,通信设备受到雷击的机会较多,需要在受到雷击时使各种设备的外壳和管路形成一个等电位面,而且在设备结构上都把直流工作接地和天线防雷接地相连,无法分开,故而局站机房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和防雷接地合并设在•个接地系统上,形成一个合设的接地系统, 系统结构如图6-2所示。

      66第6章通信电源安全防护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ISSUE 1.0- 我承. 三地台一.图6 -2接地系统结构示意图在按分设的原则设计的接地系统中,往往存在下列问题:1、有些微波机,直流接地、交流保护接地和防雷接地不能分开;2、交流电源设备外壳的交流保护接地线和直流接地由于走线架、铅包电缆等连接,也难于分开;3、由于随机的和无法控制的连接,并由于大电流的耦合,各种接地极常常是不可能确保分开的4、因为与不同的接地极相连接的各部分之间有可能产生电位差,故有着火和危害人的生命的危险因此,有的国家已采用各种接地系统合设的原则根据国际电报咨询委员会《 电信装置的接地手册》(1974年第五次全会上通过)的比较,提出在若干交换局以及终端和中间增音站中进行测量得HJ,的结果如下:所有电信设备和电源装置使用共用的接地,对电路中的干扰并无影响当一个网路的中线接到共用的接地时,干扰并不增加;相反,有些情况下干扰减小,这也许是接地电阻改善的缘故目前: 在邮电部设计的个别通信枢纽工程中,试用了合设接地系统的设计根据邮电部设计院邹县一长清地网电位升对通信局站影响的试验报告中提出,直流通信接地和交流接零相连,可以使电位升高增加通信的杂音。

      但如电位升不超过1V时,对交换设备和明线载波通路中所产生的杂音影响不大如果公共接地系统的电阻很小,杂音影响是可以减小的,国际电报咨询委员会《 电信装置的接地手册》中测出的结果也是一样,干扰并无影响,而在有些情况下干扰减少了 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 67ISSUE 1.0第6 章通信电源安全防护在邮电部设计院设计中,采用主楼基础和钢筋躯体作为接地极,它们的接地电阻比较小,部分主楼基础和钢筋躯体作为接地体的接地电阻测量结果如下:济南长话通信枢纽主楼钢筋体为0.24 Q深圳长话通信枢纽主楼基础钢筋为0.25 Q上海长途通信枢纽主楼的一根地基基础的深桩为( 主楼由约200根深桩组成)0.15Q利用主楼钢筋躯体作为合设地线的接地极的优点,是它的接地电阻很小在合设的接地系统中,为了抑制交流三相四线制供电网路中不平衡电流的干扰,建议在通信机房及有关布线系统中,采用三相五线制布线,即电源设备的中性线与保护接零互相绝缘,自地线盘或接地汇流排上直接分别引线到中性点端子和接零保护端子,接地系统见图1-29在合设的接地系统中,为使同层机房内形成一个等电位面,建议从每层楼的钢筋上引出一根接地扁钢,必要时供有关设备外壳相联接,有利于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目前合设的接地系统中要注意的•个问题是,如何在雷击时不使高电位通过各种线路引出到对方局站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有关专业共同研究,如在配线架上装设避雷器等装置予以解决6 .2 .5 接地系统的电阻和土壤的电阻率1. 接地系统的电阻接地系统的电阻是以下几部分电阻的总和:土壤电阻;土壤电阻和接地体之间的接触电阻;接地体本身的电阻;接地引入线、地线盘或接地汇流排、以及接地配线系统中采用的导线的电阻以上几部分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接地体附近的土壤电阻因为•般土壤的电阻都比金属大几百万倍,如取土壤的平均电阻率为1X104Q - m ,而 1cm3铜 在 20℃时的电阻为0.0175X10—4Q , 则这种土壤的电阻率较铜的电阻率大57亿倍接地体的土壤电阻R 的分布情况主要集中在接地体周围在通信局站的接地系统里,其他各部分的电阻都比土壤小得多,即使在接地体金属表面生锈时,它们之间的接触电阻也不大,至于其他各部分则都是用金属导体构成,而且连接的地方又都十分可靠所以它们的电阻更是可以忽略不计但在快速放电现象的过程中,例 如 “ 过压接地”的情况下,构成接地系统的导体的电阻可能成为主要的因素如果接地电极与其周围的土壤接触得不紧密,则接触电阻可能影响接地电阻达到总值的百分之几十,而这个电阻可能在波动冲击条件下由于飞弧而减小。

      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 68ISSUE 1.0第6 章 通 信 电源安全防护2. 土壤的电阻率决定土壤电阻率的因素很多, 衡量土壤电阻大小的物理量是土壤的电阻率, 它表示电流通过1 m3 土壤的这一面到另一面时的电阻值,代表符号为r , 单位为C ・m在实际测量中,往往只测量1cm3的土壤,所 以 r 的单位也可采用Q , cm1 Q • m= 100 • cm土壤的电阻率主要由土壤中的含水量以及水本身的电阻率来决定决定土壤电阻率的因素很多,如:土壤的类型;溶解在土壤中的水中的盐的化合物;土壤中溶解的盐的浓度;含 水 量 ( 水表):温 度 ( 土壤中水的冰冻状况);土壤物质的颗粒大小以及颗粒大小的分布;密集性和压力;电晕作用3 .接地体和接地导线的选择接地体一般采用的镀锌材料1、角钢,50X50X5mm 角钢,长 2.5m2、钢管,①50m m ,长 2.5m3、扁钢,40 X 4mm2,通信直流接地导线一般采用的材料1、室外接地导线用40X4mm2镀锌扁钢,并应缠以麻布条后再浸沥青或涂抹沥青两层以匕2、室外接地导线用40x4mm2镀锌扁钢,再换接电缆引入楼内时,电缆应采用铜芯,截面不小于5 0 m m 在楼内如换接时,可采用不小于70mm2的铝芯导线。

      不论采用哪 种材料,在相接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以防止接触不良等故障由地线盘或地线汇流排到下列设备的接地线,可采用不小于以F 截面的铜导线:1、24V、-48V、-60V直流配电屏95mm22、±60V> ± 24V直流配电屏25mm23、电力室直流配电屏到自动95mm2 69第6 章通信电源安全防护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ISSUE 1.0长市话交换机室和微波室4、电力室直流配电屏到测量台 25mm25、电力室直流配电屏到总配线架 50mm24 . 交流保护接地导线根 据 《 低压电网系统接地型式的分类、基本技术要求和选用导则》的初稿,保护线的最小截面如下:相线截面SW16mm2时,保护线Sp为Smm?相线截面16VSW35mm2时,保护线Sp为16mm? 相线截面S>35mm2时,保护线Sp为S/2mm5 . 接地电阻和土壤电阻率的测量通信局站测量土壤电阻率( 又称土壤电阻系数)有以下几个作用:1、在初步设计查勘时,需要测量建设地点的土壤电阻率,以便进行接地体和接地系统的设计,并安排接地极的位置2、在接地装置施工以后,需要测量它的接地电阻是否符合设计要求3、在日常维护工作中,也要定期地对接地体进行检查,测量它的电阻值是否正常,作为维修或改进的依据。

      6 . 测量接地电阻的方法测量接地电阻通常有下列几种方法:利用接地电阻测量仪器的测量法电流表一电压表法电流表一电功率表法电桥法三点法上述测量方法中,以前两种方法最普遍采用但不管采用哪一种方法,其基本原则相同,在测量时都要敷设两组辅助接地体,一组用来测量被测接地体与零电位间的电压的,称为电压接地体;另一组用来构成流过被测接地本电流回路,称为电流接地体利用电流表——电压表法测量接地电阻的优点是: 接地电阻值不受测量范围的限制, 特别适用于小接地电阻值( 如0.1 Q 以下)的测量利用此法测得的结果也是相当准确的若流经被测接地体与电流辅助接地体回路间的电流为I , 电压辅助接地体与被测接地体间的电压为V , 则被测接地体的接地电阻为: 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 70ISSUE 1.0第6 章 通 信 电源安全防护V一为了防止土壤发生极化现象,测量时必须采用交流电源同时为了减少外来杂散电流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测量电流的数值不能过小,最好有较大的电流( 约数十安培)测量时可以采用电压为65, 36或 12V的电焊变压器,其中性点或相线均不应接地,与市电网路绝缘被测接地体和两组辅助接地体之间的相互位置和距离,对于测量的结果有很大的影响。

      6 .3雷电与通信电源安全防护6 .3 .1 雷电的产生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其物理成因仍处于探索阶段,比较流行的观点是起电学说根据这种学说,雷电源于异性电荷群体间的起电机制这里所说的电荷群体既可以是带大量正、负极性电荷的雷云,也可以是附有大量感应电荷的大地或物体表面我们知道,异性电荷群体间存在着电场,当电荷量增大或电荷间距缩小时,电场强度将增大,若场强增大到超过空气的击穿场强(一般为500〜600kV/m)后,就会发生大气放电现象,伴随着强烈的光和声音,这便是人们常说的电闪雷鸣6 .3 .2 雷电参数1 .雷电流波形雷电流是一个非周期的微秒级( ③s)瞬态电流,常 用 “ 波头时间/ 波长时间”来表示,如图1-30所示波头时间是指雷电波从始点到峰值的时间,波长时间是指从始点经过波峰下降到半峰值的时间必须注意的是,雷电流在导线上传输后,由于受到传播特性的影响,其波头时间和波长时间都将变长在 IEC标准、国标及原邮电部通信电源入网检测细则中,规定的模仿雷电波形有10/350③s 电流波、8/20③s 电流波、1.2/50 s 电压波或10/700 s 电压波等这里的10/350 s 电流波,是指波头时间为10 S、波长时间为350③s 的冲击电流波;余下类同。

      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ISSUE 1.071第6章通信电源安全防护图6-3雷电流波形定义2 . 雷电流峰值雷电流峰值的单位为kA ( 千 安 ) ,其数值一般以统计概率形式给出若以P(i)表示雷电流超过i 的概率,则有:P(i) = e-bib 为统计常数,在我国大部分地区6 = 0・021姑 t ,在西北、内蒙古、西藏及东北边境等少雷地区,可取6 = 0.042 3下表给出了我国雷电流概率, [ 1 - P ( i) l即表示雷电流不大于i 的概率我国雷电流峰值概率表(b = °Q21姑 t)i (kA)102050100150200P(i)(%)81.165.735.012.24.31.51 一 P(i)18.934.365.087.895.798.5雷电流上升陡度max3 . 年雷暴日数和年雷暴时数雷暴日数是一个气象统计数,它规定为若2 4 小时内凭听觉听到- - 次以上的雷声就叫做一个雷暴日某地区在一年中所记录到的雷暴日数就作为该地区的年雷暴日数年雷暴时数的概念与年雷暴日数类似,它更能反映某地区落雷的频度年雷暴日数和年雷暴时数是衡量雷害程度的主要参数, •般在当地的气象部门保存有记录数据。

      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 72ISSUE 1.0第6 章通信电源安全防护6 .3 .3 雷击种类我国的雷种主要有直击雷、球雷、感应雷和雷电侵入波四种直击雷是雷电与地面、树木、铁塔或其它建筑物等直接放电形成的,这种雷击的能量很大,雷击后一般会留下烧焦、坑洞,突出部分被削掉等痕迹球雷是一种紫色或灰紫色的滚动雷,它能沿地面滚动或在空中飘动,能从门窗、烟囱等孔洞缝隙窜入室内,遇到人体或物体容易发生爆炸感应雷是指感应过压雷击于电线或电气设备附近时,由于静电和电磁感应将在电线或电气设备上形成过电压没听到雷声,并不意味着没有雷击雷电侵入波是雷电发生时,雷电流经架空电线或空中金属管道等金属体产生冲击电压,冲击电压又随金属体的走向而迅速扩散,以致造成危害.危害通信电源的雷击,大部分是雷电侵入波或感应雷若通信电源遭直击雷或球雷,安装在附近的其它电气( 电信)设备一般也将被损坏6 .3 .4 我国雷暴活动的特征各国的雷电多发地区随各自的地貌、气象和地质条件而异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雷电活动相差较大1.我国平均年雷暴日的地理分布特征东 经 105以东地区的平均年雷暴日具有随纬度减小而递增的趋势,这种趋势在长江以北地区不显著,而在长江以南地区却较为明显。

      如东北地区的平均年雷暴II约 20〜 50 I I , 多数地区为30〜 40 I I , 长江两岸地区增至约40〜 5 0 日, 而两广地区则递增至70〜 100日左右 海南省平均年雷暴日一般大于100日, 其中部可超过120日,这是我国平均年雷暴日最高的地区东南沿海地区的平均年雷暴1I偏低于同纬度离海岸稍远地区的数值,而小岛屿的平均年雷暴II又偏低于同纬度沿海地区的数值这种趋势在纬度较高时不明显,反之亦然如纬度较低的广东汕头的平均年雷暴日为5 3 日,同纬度偏西约200km的惠阳则为8 8 日,两者相差3 5 日又如海南南面陵水地区平均年雷暴日为8 5 日,但纬度更低的西沙岛仅为3 5 ,两者相差达5 0 日西北广大地区,如新疆、甘肃和内蒙古的沙漠和戈壁滩,以及青海省柴达木盆地等地区,因气候干旱,平均年雷暴日较低,一般不超过2 0 日其中新疆准葛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和青海柴达木盆地等广大地区的平均年雷暴日低于10 I I , 青海冷湖地区仅2 I I , 它可能为我国平均年雷暴11最低的地区但是,新疆西北角山区的平均年雷暴日一般可达20〜 5 0 日,其中昭苏则高达9 1 日。

      西南大部分地区,由于地势较高、地形起伏较大,其平均年雷暴日为50〜 8 0 日,往往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的数值如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西部等山区,其平均年雷暴日比同纬度内陆地区的数值约偏高20〜 4 0 日江湖流域、河谷平原及河谷盆地等地区的平均年雷暴日往往偏低于同纬度其他地区的数值如湖南岳阳、长沙和衡阳一带的洞庭湖和湘江流域,地势低洼、平坦的四川盆地,以及西藏东南角雅鲁藏布江流域等地区的年雷暴日 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 73ISSUE 1.0第6 章通信电源安全防护均偏低于同纬度其他地区的数值这主要是因这些地区受水面影响,使春末至初秋近地层气温偏低,不利于形成可产生强烈对流运动的不稳定层结,从而使平均年雷暴日偏低由此可见,我国平均年雷暴日具有南方多于北方,山地多于平原,内陆多于沿海地区、江湖流域,以及潮湿地区多于干旱地区的地理分布特征2 .我国平均年雷暴时的地理分布特征东 经 1 0 5 °以东地区的平均年雷暴时具有随纬度减小而递增的趋势如我国东北地区的平均年雷暴时约为50〜200时,多数地区为70〜 150时左右,长江两岸地区约增至150~200时,而两广南部地区则增至400-600时左右,个别地区可超过700时,如广西西南角的东兴高达710时,估计两广南部和海南地区为我国平均年雷暴时的最高地区。

      东南沿海地区平均年雷时偏低于同纬度离海岸稍远地区的数值,而小岛屿的平均年雷暴时又偏低于同纬度沿海地区的数值如广东汕头平均年雷暴时171时,而偏西北约200km的连平地区为272时,两者相差101时又如海南北面的海口为471时 、 纬度更低的西沙岛则只有114时,两者之差高达357时我国西北广大沙漠、戈壁滩和干旱盆地等地区,平均年雷暴时一般不超过2 5 时,为我国平均年雷暴时最低的地区 如新疆乌鲁木齐为7时, 甘肃敦煌为9 时, 青海冷湖仅4 时 但新疆西北角山区的平均年雷暴时一般可达500〜200时,其中昭苏则高达昭0 时我国西南大部分地区地势较高、地形起伏较大,因此,其平均年雷暴时往往偏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的数值例如,青藏高原等山区的平均年雷暴时,比同纬度其他地区的数值约偏高50〜 100时此外,湖南岳阳、长沙和衡阳一带的洞庭湖和湘江流域以及西臧东南角雅鲁藏布江流域等江湖流域地区的平均年雷暴时往往偏低于同纬度其他地区的数值由此可见,我国平均年雷暴时的地理分布特征具有与平均年雷日相同,即南方多于北方,山地多于平原,内陆多于沿海地区、江湖流域,以及潮湿地区多于干旱地区等但是,由于雷暴时与雷暴发生次数和雷暴持续时间有关,因此平均年雷暴时与平均年雷暴日在地理分布上尚存在一些差异。

      6 .3 .5 通信电源的防雷1.通信电源的动力环境如图6-4所示交流供电变压器绝大多数为10kV ,容量从20kVA到 2000kVA不等220/380V 低压供电线短则几十米,长则数百上千米、乃至几十千米市电油机转换屏用于市电和油机自发电的倒换交流稳压器有机械式和参数式两种,前者的响应时间和调节时间均较慢,一般各为0.5秒左右 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ISSUE 1.074第6章通信电源安全防护图6-4通信电源的典型动力环境2 .雷击通信电源的主要途径雷击通信电源的主要途径如图6-5所示, 主要有以下几种:变压器高压侧输电线路遭直击雷,雷电流经“ 变压器-380V供电线一…一交流屏”,最后窜入通信电源220/380V供电线路遭直击雷或感应雷,雷电流经稳压器、交流屏等窜入通信电源雷电流通过其它交、直流负载或线路窜入通信电源地电位升高反击通信电源例如:为实现通信网的“ 防雷等电位连接”,现在的通信网接地系统几乎全部采用联合接地方式这样当雷电击中已经接地的进出机房的金属管道( 电缆)忖,很有可能造成地电位升高若这时交流供电线通信电源的交流输入端子对机壳的电压"P近似等于地电位雷电流一般在10kA以上,故"p 一般为几万伏乃至几十万伏。

      显然,地电位升高将轻而易举地击穿通信电源的绝缘 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ISSUE 1.075第6 章通信电源安全防护图6 -5 雷击通信电源的主要途径6 .3 .6 通信电源动力环境的防雷1 .对通信电源防雷应有的认识通 信 局 ( 站),尤其是微波站和移动基站,因雷击而造成设备损坏、通信中断是常有的事情,这其中雷电通过电力网和通信电源而造成设备损坏或通信中断的又占有较大的比例 因此, 对通信电源的防雷要有足够正确的认识:首先,任何一项防雷工程都必须兼顾防雷效果和经济性,是概率工程对防雷的设计越高,所需的投资就会成倍增长即便不考虑经济性,设计上非常严格的防雷工程也不能保证百分之百不受雷击例如,著名的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KSC)也发生过数次雷击事故其次,通 信 局 ( 站)的防雷是一项系统工程,通信电源防雷只是这项系统工程的一部分理论研究和实践都表明:若这项防雷系统工程的其它部分不完备,仅单纯对通信电源防雷,其结果是既做不好通信局( 站)内其它设备的防雷,又会给通信电源留下易受雷击损坏的隐患这是因为雷电冲击波的电流/ 电压幅值很大,持续时间又极短,企图在某一位置、靠一套防雷装置就解决问题是目前科技水平所无法实现的。

      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EC664给出的低压电气设备的绝缘配合水平,对雷电或其它瞬变电压的防护应分A、B 、C…等多级来实现,如图6-6所示我国的通信行业标准( 见附录),也对变压器、220/380V供电线、进出通信局( 站)的金属体和通信局( 站)机房等的防雷措施作出了相应规定若不按这些规定采取相应的A 级和B级防雷措施, 变压器高压侧避雷器的残压将直接加到电源防雷器上,这是非常危险的 76第6章通信电源安全防护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ISSUE 1.0

      避雷器、电力电缆金属护层、绝缘子、铁脚、金具等应连在一起就近接地自通信机房引出的电力线应采用有金属护套的电力电缆或将其穿钢管,在屋外埋入地中的长度应在1 0 米以上通 信 局 ( 站)建筑物上的航空障碍信号灯、彩灯及其它用电设备的电源线,应采用具有金属护套的电力电缆,或将电源线穿入金属管内布放,其电缆金属护套或金属管道应每隔1 0 米就近接地一次,电源芯线在机房入口处应就近对地加装避雷器通 信 局 ( 站)内的工频低压配电线,宜采用金属暗管穿线的布设方式金属喑管两端及中间必须与通信局( 站)地网焊接连通 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 77ISSUE 1.0第6 章通信电源安全防护通 信 局 ( 站)内交直流配电设备及电源自动倒换控制架,应选用机内有分级防雷措施的产品即交流屏输入端、自动稳压稳流的控制电路,均应有防雷措施在市电油机转换屏( 或交流稳压器)输入端、交流配电屏输入端三根相线及零线分别对地加装避雷器,在整流器输入端、不间断电源设备输入端、通信用空调输入端、均应按上述要求增装避雷器太阳电池的输出馈线应采用具有金属护层的电缆线,其金属护层在太阳电池输出端和进入机房入口处应就近分别与房顶上的避雷器带焊接连通;芯线应在时入机房前入口处一一对地就近安装相应电压等级的避雷器。

      太阳电池支架至少有两处用40X 4的镀锌扁钢就近和避雷带焊接连通风力发电机的交流引下电线应从金属竖杆里面引下,并在进入机房前入口处安装避雷器,防止感应雷进入机房6.3.7 PS通信电源的防雷1 . 压敏电阻和气体放电管压敏电阻和气体放电管是两种常用的防雷元件前者属限压型,后者属开关型压敏电阻属半导体器件,其阻抗同冲击电压和电流的幅值密切相关,在没有冲击电压或电流时其阻值很高,但随幅值的增加会不断减少,直至短路,从而达到箝压的目的目前用在PS通信电源交流配电部分的压敏电阻有:OB 防雷器中可插拔的V20-C-385:最大持续工作电压385VAC,最大通流量4 0 k A ,白色Siemens公司的SIOV-B 40K385和 SIOV-B 40K320:最大持续工作电压分别为385VAe和 320V A C ,最大通流量 40kA ,块状,蓝色德 国 DEHN公司的Dehnguard385,最大持续工作电压385VAC,最大通流量4 0 kA ,红色目前用在整流模块内的压敏电阻主要是Siemens公司的S20K385、S20K320和 S20K510,最大通流量为8kA,最大持续工作电压分别为385VAC、320VAe和 510VAC,圆片状,蓝色。

      压敏电阻的响应时间一般为25ns»与压敏电阻不同,气体放电管的阻抗在没有冲击电压和电流时很高,但一旦电压幅值超过其击穿电压就突变为低值,两端电压维持在200V以下以前没有用到气体放电管,现用于新防雷方案中,其击穿电压是600VDC,额定通流量为20kA或 10kA2 . PS通信电源的防雷措施新的电源防雷方案,严格依照IEC664、IEC364-4-442、IEC1312和 IEC1643标准设计和安装,出厂时均为两级防雷对个别雷害严重、动力环境防雷不完备或有其它特殊要求的用户,我们完全可以帮助其设计和安装B 级防雷装置,构成先进的三级防雷体系新方案同老方案的主要区别是:1、在压敏电阻和气体放电管前均串联有空气开关或保险丝,能有效防止火灾的发生; 78第6章通信电源安全防护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ISSUE 1.02、不是在三根相线对地、零线对地之间直接装压敏电阻,而是在三根相线对零线之间装压敏电阻,在零线对地之间装气体放电管新方案的接线示意如图6-7:图6-7新防雷方案接线示意图一 □ I*■=,同 OB O防雷器类似,Dehnguard385也可监控,也有正常为绿、损坏变红的显示窗。

      Dehngap C 无报警功能,无显示窗防雷盒上有指示灯,正常时发绿光,损坏后熄灭防雷器或防雷盒出现故障后,必须及时维修6 .3 .8 接地1. 通信电源动力环境的接地依据原邮电部设计院最近报批的《 通信工程电源系统防雷技术规定》,对通信电源动力环境的接地要求有:通 信 局 ( 站)的接地方式,应按联合接地的原理设计,即通信设备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建筑物防雷接地共同合用一组接地体避雷器的接地线应尽可能短,接地电阻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变压器高压低压侧避雷器的接地端、变压器铁壳、零线应就近接在一起,再经引下线接地变压器在院内时,变压器地网与通信局( 站)的联合地网应妥善焊接连通直流电源工作接地应采用单点接地方式,并就近从接地汇集线上引入交、直流配电设备的机壳应单独从接地汇集线上引入保护接地,交流配电屏的中性线汇集排应与机架绝缘,严禁接零保护通信设备除工作接地( 即直流电源地)外,机壳保护地应单独从汇集线上引入P S 系列通信电源在机柜内部设接地排,可以作为电源各接地的汇接点 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 79ISSUE 1.0第6 章通信电源安全防护2. PS通信电源的接地PS通信电源的接地包括安全保护接地、防雷接地和直流工作接地。

      安全保护接地亦即将机壳接地在PS通信电源中,依据IEC标准,防雷接地和安全保护接地共用该接地引线应选用铜芯电缆,其横截面积一般取35-95mm2,长度应小于30m ( 协调防雷器的响应时间,快速将雷电泄放至大地 )工频接地电阻值应符合XT005-95《 通 信 局 ( 站)电源系统总技术要求》,建议小于3Q 直流工作接地亦即将电源直流输出端的正极接地,原则上应与安全保护接地和防雷接地共用若分开,接地引线电缆的横截面积、工频接地电阻值由用户视负载情况而定6 .3 .9 防雷器非正常损坏的一些因素除雷电冲击波以外,还存在另外一些过电压,如:变压器高压绕组发生接地故障时在低压侧引起的工频持续过电压脉宽在0.1S以内、幅值一般不超过6kV的操作过电压脉宽在0.1S到 0.2S、幅值•般不超过3kV的暂时过电压对雷电冲击波、操作过电压和暂时过电压,电源防雷装置一样能够且必须为通信电源提供保护若这些过电压的能量太大,超过防雷器的最大吸收能量,防雷器将不可避免地失效,这属正常现象防雷器只能用于吸收脉宽较窄的尖峰电压,不能用来吸收能量极大的工频持续过电压但我国的电网,特别是农村电网,工频持续过电压却不时发生,所以我们经常碰到的是:没有雷击,防雷器也坏。

      下面结合电源防护经验,谈一些导致防雷器失效的电网质量问题1. 接地故障引起的工频持续过电压常用的低压电力网有两种型式,一种是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设备外壳单独接地,两接地无电气连接的T T 配电系统;另一种是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设备外壳接地亦通过变压器的接地来实现的TN-S配电系统对防雷器危害最大的接地故障是变压器高压绕组发生接地故障,这时两种配电系统的工频持续过电压分别如图6-8、图6-9所小 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ISSUE 1.080第6章通信电源安全防护图6 -8变压器高压绕组接地故障引起的过电压( TT系统)图6 -9变压器高压绕组接地故障引起的过电压( TN-S系统)IEC 364-4-442中规定的地电位' 般的幅值为UX幅值容许持续时间250V, 5s 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 81ISSUE 1.0第6章通信电源安全防护1200V <5S2 . 零线对地电压漂移的影响三相负载严重不平衡,或通信电源距离变压器较远,都可能使零线对地电压"N-P E出现较大漂移这时,如果在相线对地之间直接装防雷器,则防雷器端电压% 户 为相电压“A-N与零线对地电压的矢量和,即:US P D = UL-PE = UL-N + UN-PE显然,防雷器便很容易因端电压超过其最大持续工作电压而失效。

      3 . 稳压器的影响交流稳压器有两种,一种是参数式的,另一种是机械式的前者的响应时间较短,一般小于0.1S机械式交流稳压器是通过伺服电机改变副边绕组匝数来实现稳压的,其反应时间和调节时间主要取决于惯性较大的伺服电机,各 为 0.5S左右这种稳压器,在电网电压频繁波动或瞬时停电时,将因来不及反应而给电源防雷器 、 电 源 整 流 主 回 路 造 成 损 害 举 例 来 说 , 当 电 网 电 压 S u 为 160V 时 ,稳 压 器 副 边 匝 数 比 应 为、 =_ -Un =_ --2--2-0- =_ 1.3 / 3U°i 1 6 0 若这时电网电压突然升高至U02为 270V ,则稳压器将因伺服电机来不及反应,在输出中有幅值为"A = 7 'U ? =371.3 v 、脉宽小于反应时间的尖峰,尔后在调节时间内改变副边匝数比至『4 =型=0.815心 270 ,将输出电压稳定在220V左右因此,尽量不要使用机械式稳压器小结本章着重从工程、接地、雷电3 个方面阐述了电源的防护,本章的内容非常的重要,需重点掌握思考题1、联合接地的定义? 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ISSUE 1.082第 7 章电源设备维护基本要求第7章电源设备维护基本要求7 .1 概述电源是通信系统的心脏。

      为了保障系统稳定、可靠的运行和优质供电,良好的电源设备的运行管理和维护工作是非常必要的电源设备维护工作的基本任务是:①保证向电信设备不间断地供电,供电质量符合标准②通过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和定期大修理,保证设备稳定、可靠运行,延长设备使用时间③迅速准确地排除故障,尽力减少故障造成的损失④经常保持设备和环境整洁,使机房环境符合设备运行的基本要求⑤采用新技术,改进维护方法,逐步实现集中监控,少人值守或无人值守概括起来说,电源设备维护包括日常维护、定期检查和技术改造三各方面本手册仅对前两部分作一些说明设备的维护主要是根据行业规范与标准、当地规定来操作7 .2 维护档案资料维护档案资料是设备维护必不可少的文件 通常维护档案资料包括:机房设计文件、设备档案、设备使用说明书、维护日常记录文件等要有效维护电源设备,必须建立完整的维护档案资料,并明确规定各种档案文件的归档路径、查阅方法等以下为常用维护档案资料清单7 .2 .1 电源室必须的技术资料清单电源室技术资料清单技术资料项目备 注机房设备平面布置图机房设计文件,以交工验收文件为准交、直流供电系统图机房设计文件,以交工验收文件为准供电系统布线图和配线表( 标明型号、规格、长度、条数)机房设计文件,以交工验收文件为准设备说明书设备附件资料地线网布置图地网设计文件竣工验收资料除设计文件以外的清单、工程报告类文件有关的文件、规章制度、协议、守则等 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 83ISSUE 1.0第7章 电源设备维护基本要求7 .2 .2 电源室记录文件电源设备维护中, 有许多过程内容需要做好记录,以便于对设备运行状况作统计分析。

      以下提供了部分记录样表,供用户选用,用户也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设计记录表电源室日常记录清单电力室记录表单名称备 注值班日志流水记录,含交接班记录设备运行记录流水记录,电源、电池、空调油机等蓄电池测试记录电池测试专用表格机历簿设备启用、停用、大修、故障及重要测试数据填入机历簿维修报告含故障分析报告电网运行记录变、配电室停电、供电记录和高压操作票值班日志( 样表)XXX局站值班日志日期时间值班人值班工作要点问题与特殊事件填表说明:①值班日志为流水记录,记录周期小于交接班周期既可;②值班工作要点主要描述值班过程完成的工作,如清扫、通风、接待来访等日常工作;③问题与特殊事件栏主要记录值班中设备与环境出现的问题,如交流停电、电源设备故障告警、设备维修、设备测试等设备运行记录( 样表)XXX设备运行记录日期运行状态描述测试参数记录记录人参数1参数2参数3参数4参数5参数6参数7参数8参数9参数10填表说明:①设备运行记录最好一台设备一份记录;②运行状态描述指设备运行是否正常,如:带故障运行,待维修;运行正常;交流过压,强制开机运行等 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ISSUE 1.084第7章 电源设备维护基本要求③测试记录的条目可以自行确定,如电源设备可以包括:电网电压、频率、直流负我电流、充电/ 放电电流、输出电压等。

      XXX局电池测试记录表电池测试记录表( 样表 )电池组号电池容量测试时间电池型当测试人测试结果口正常口不正常电池序号浮充测试记录单体电压(V)放电20%测试单体 电 压(V)放电60%测试单体电压(V)放 电100%测试单体电压(V)均衡充电测试单体电压(V)1224填表说明:①电池测试主要作单体电压测试, 例行测试包括浮充时测试、 均充时测试和放电时测试, 测试不必每节电池都测、可以定义4 - 6 节标示电池作为测量对象;②电池容量测试时,要记录电池组的总电流,可以在表格中放电100%后增加一栏:放电电流③放电时电池电压测试记录周期为电池设计支撑时间的十分之一,即记录10组测量值机 历 簿 ( 样表)设备名称设备型号装机日期时间事件描述事件原因处理结果处理人记录人填表说明:①机历簿主要记录设备匚I常维护、故障与维修操作;②事件描述指设备发生什么故障、作那些检查和处理;③设备发生故障时需要填写故障原因及其分析;④处理结果指更换备件、参数设定等具体处理操作以及操作后的设备运行状态 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ISSUE 1.085第 7 章 电源设备维护基本要求维 修 报 告 ( 样表)XXX设备维修报告维修报告编号维修日期年 月 日维修单位安装日期年 月 日维修人联系设备型号设备编码设备配置□初次返修 口再次返 口雷击 □过压 口其它 口硬件口软件修口安装质量问题 口品质/ 设计问题 □遗留问题 口使用操作问题故障定位( 电源) :口交流□直流 口模块一 个口监控 □后台口机柜故障现象( 直接到观察故障现象/ 测试确认的故障点现象)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4.维修信息( 除电缆、结构件外,此栏不能用文字描述,无编码部件可不填写编码)序号故障件型号/ 名称损坏件编码或版本使用备件编码或版本1234维修结果( 故障简要分析与维修后设备运行状态)维修人:日期:年月II电网运行记录( 样表)日期时间记录人VabVbcVcaVn■gndf(HZ)lalbIc停电时间来电时间电网检修开始电网检修结束操作票编号备注 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ISSUE 1.0填表说明:①电压测量要选定固定的测试点,如开关电源的受电端子;②停电/ 来电记录可以跨日期填写,在两个时间之间画一条斜线;③检修中有高压操作时,操作人员需填写操作表,在表格中填写票号7 .3维护工具与设备电源设备维护中,需要用到 些常用的工具和仪器, 工具与设备的使用请参照其使用说明书, 本节不作详细介绍。

      下面为常用工具设备清单86第 7 章 电源设备维护基本要求电源室常用工具名 称数量用 途尖嘴钳1 件器件管脚成形,管脚上裸线绕线,密集元件面焊接与装配的辅助夹具偏口钳( 斜口钳)1 件剪多余导线、剪焊接面管脚、剪尼龙扎线卡镜子1件焊接辅助夹持工具、清洁夹持工具、小型元件摄取、细小导线绕线一字型螺丝刀1套装、拆一字槽螺钉、开箱工具十字型螺丝刀1食 '装、拆十字槽螺钉固定扳手( 双头形、梅花形)1套搬动六角和四脚螺栓、螺母套筒扳手1 套螺丝面无操作空间时旋具活动扳手1套搬动六角和四脚螺栓、螺母注:使用中活动舌头朝向旋转方向内侧电烙铁1 件元器件焊接排刷1件清理箱体内部灰尘、清扫设备手锯1件锯母线与电缆注:锯条齿口方向不能朝向手柄电工刀1 件电缆剥皮等电工橡皮锤1件电缆整形、设备位形矫正辅 料 ( 非备件类)常用辅料包括" 绝缘胶带、不干胶标签纸、焊锡、尼龙扎带等 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ISSUE 1.087第 7 章 电源设备维护基本要求电源室应配备的主要仪器仪表名 称数量用 途万用电表2 至 3测量交直流电压、电流,电阻地阻测试仪1测量接地电阻转速表(0-300r/min)1油机发电机等设备转速测量兆欧表( 耐压500V>1000V)各 1耐压测试交、直流钳形电流表1电流测量点温度计1设备表面、连接点温度测量示波器1电压、电流波形观察、峰值杂音测试高低频杂音测试仪1杂音测量校时计1电池容量测量. 相序表1油机、电网相序检查* 交直流负载器1电网、 整流器、电池负载能力测量与试验带* 的仪器仪表,电源设备较少的电源室可酌情配置。

      7 .4 维护参考技术标准电源系统由交流供电、直流供电和接地系统三部分组成为了保证通信质量和供电安全,供电质量必须符合一些基本的质量标准以下表7-10、表 7-11、表 7-12分别为直流、交流和接地电阻的参考标准直流供电质量标准标准电压(V)电信设备受电端子上电压变动范围(V)杂音电压(mV)供电回路全程衡重杂音峰一峰值宽频杂音( 有效值)最大允许压降(V)-4 8一40 〜一57W22000〜300kHzW 503.4-150kHz< 5150kHz-30MHz32419.8 〜28.22.4W1.8 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ISSUE 1.088第7章 电源设备维护基本要求注:直流供电回路接头压降( 包括放电母排输出馈电线保险、电池接头等) 应符合下列要求,或温升不超过允许值①1000A以下,每百安培W5mV②1000A以上,每百安培W3mV交流供电质量标准标称电压(V)受端子上电压变动范围(V)频率标称值(Hz)频率变动范围(Hz)功率因数lOOkVA 以、lOOkVA以上220187-24250±2.520.85>0.9380323—41850±2.520.85>0.9注:交流供电要求三相供电电压不平衡度:不大于4%。

      通信局站接地电阻参考标准通 信 局 站 名 称接地电阻值( 欧姆)综合楼、国际电信局、汇接局、万门以上程控交换局、2000线以上长话局<12000门以上1万门以下的程控交换局2000线以下长话局<32000门以卜一程控交换局、光缆端站、载波增音站、卫星地球站、微波枢纽站<5微波中继站、光缆中继站<10微波无源中继站<20(当土壤电阻率大时,可到30)7 .5日常维护项目电源设备维护涉及电池、交直流配电设备、油机发电机、开关电源设备、空调照明设备、动力环境监控设备以及机房环境等每种设备维护又包括许多项目下面对每种设备的日常维护项目以及维护操作方法作简要描述为了便于维护操作,多数项目的检测标准没有引用严格的数据,而是采取现场可以判断的描述性定义,需要电源设备维护人员灵活把握运用7 .5 .1 机房环境与消防设备维护1 . 项目01 :温湿度检测标准:电力电池机房温度范围:・5℃〜40℃;相对湿度:20%〜80% 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 89ISSUE 1.0第 7 章 电源设备维护基本要求检测工具:温湿度计检测方法:湿度计测量的为相对湿度,测量时要注意保持水气采集体的干净、无污染2 . 项目02:粉尘检测标准:无明显积尘检测方法:对粉尘易于堆积的地方目测检查,如墙角、机柜顶部等3 . 项目03:照明检测标准:机房照度可以满足机箱内维护操作检测方法:对电源设备背离光源的部分作目测检查4 . 项目04:通风检测标准:电池机房必须有良好通风检测方法:定期开启门窗通风,减少机房腐蚀性、易燃易爆性气体富积5 . 项目05:噪音检测标准:空调、整流模块风扇运行无异常声音;变压器、滤波器无异常声音;噪音符合指标(50db)检测工具:指标测试可用声级计6 . 项目06:消防器材检测标准:消防设备布置符合设计规定:消防器材在有效期内并年检标志齐全检测方法:符合性、有效性检查,目测方法7 . 项目07:密闭性检测标准:门窗关闭后,括风时没有明显的进风啸叫;机房没有屋顶渗漏、窗户与管线进水检测方法:目测,耳听7 .5 .2 接地系统与过压防护设备维护1. 项目08:接地电阻检测标准:接地电阻符合参考标准要求( 或两次测量没有明显差别)检测工具:地阻仪检测方法:符合性测试,注意测量辅助点的选取,保证每次测量取点一致,以减少因测量方式不同造成的偏差 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 90ISSUE 1.0第 7 章 电源设备维护基本要求2 . 项目09:接地连接检测标准:地网引出点焊接良好,无锈蚀;接地排上接地线连接牢固可靠3 . 项目10:防雷部件检测标准:防雷接地连接良好;防雷部件无变色、变形、开裂等4 . 项目11:雷击告警检测标准:防雷器指示灯显示正常;防雷部件过压损坏时能告警检测方法:对于有告警结点的压敏电阻防雷器或设计有告警电路的防雷器,模拟压敏电阻损坏是应能告警。

      7 .5 .3 电源交流供电检查1 . 项目12:电网接地接地规范:交流用电设备应采用三相五线制引入,零线不准安装熔断器,在零线上除电力变压器近端接地外,用电设备近端不许接地交流用电设备采用三相四线制引入时,零线不准安装熔断器,在零线上除电力变压器近端接地外,用电设备和机房近端应重复接地每年检测一次接地引线和接地电阻,其电阻值应不大于规定值2 . 项目13:过压防护防护要求:进、出变配电室的交流高压馈线超过避雷保护范围时, 应分别装置高、低压避雷器( A 级与B级过压防护3 . 项目14:交流断路器配置检测标准:交流熔断器的额定电流值:照明回路按实际负荷配置,其它回路不大于最大负荷电流的2 倍检测方法:根据断路器状态检查,断路器无热变形、接点发黑、接点附近电缆老化、破裂等4 . 项目15:相不平衡度检测标准:相不平衡度低于4% ( 部标)检测工具:万用表检测方法:测量各相电压,将电压差最大值与标称值( 220V/380V)比较5 . 项目16:电网波动范围检测标准:交流 220V: 187V-242V;交流 380V: 323V-418V ( 部标)检测工具:万用表或查阅日常记录检测方法:测量点为受电端子,记录电网电压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一般要利用日常记录。

      91第 7 章 电源设备维护基本要求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ISSUE 1.07 .5 .4 密封电池的维护1 . 项目17:电池端电压检测标准:全组各单体电池端电压的最大小不低于2.18V/节;检测工具:数字万用表测试方法:逐节电池测量测量包括三种状态:充电过程完成是各单体电压;放电20%以上时各单体电压;均衡充电时各单体电压不论在那种状态下检测到某节电池电压异常,均需要对该电池作单独补充电或更换处理,以保证整组电池性能一致2 . 项目18:电池连接( 牢固、腐蚀)检测标准:电缆连接牢固;充放电电缆护层无老化、龟裂现象;均衡充电时电缆无明显发热检测方法:通过视觉和触觉判断3 . 项目19:电池外观结构检测标准:电池外形无鼓胀变形;电池壳体无漏液痕迹检测方法:视觉判断,对4 . 项目20:放电维护:维护要求:试验性维护,基本要求是:①每年应以实际负荷做一次核对性放电试验,放出额定容量的30〜40%②每三年应做一次容量试验使用六年后宜每年一次 ③蓄电池放电期间,每小时应测量一次端电压、放电电流.7 .5 .5 开关电源设备维护1 . 项目21:系统均流检测标准:各模块超过半载时,整流模块之间的输出电流不平衡度低于5%。

      检测方法:通过监控单元观察每个模块的输出电流,计算不平衡度;通过观察各模块上的输出电流显示值,计算不平衡度处理方法:当出现模块之间输出电流分配不均衡( 不平衡度大于5%)时,可以通过监控单元或模块血板上的电压调节电位器, 将输出电流较大的模块输HI电压条低只至电流均衡, 或将输出电流较小的模块电压调高只至均衡2 . 项目22:电压电流显示检测标准:模块电压、母排电压、监控单元显示各输出电压之间偏差小于0.2V;模块显示电流、充电电流、负载总电流代数和不大于0.5A检测方法:从监控单元、整流模块读取各电压、电流值,根据以上标准作出判断 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 92ISSUE 1.0第 7 章 电源设备维护基本要求3 . 项目23:参数设定检测标准:根据上次设定参数的记录( 参数表)作符合性检查处理方法:对不符合既定要求的参数重新设定,参数测定的操作方法参看《 用户手册》4 . 项目24:通信功能检测标准:系统各单元与监控单元通信正常;告警历史记录中没有某一单元多次通信中断告警记录5 . 项目25:告警功能检测标准:发生故障必须告警;检测方法:对现场可试验项抽样检查,可试验项包括:交流停电、防雷器损坏带告警灯或告警接点的防雷器)、直流熔丝断( 在无负载熔丝上试验)等。

      6 . 项目26:保护功能检测标准:根据监控单元参数设定或设备出厂整定的参数作符合性检查检测方法:运行中的设备一般不易检测此项,只有在设备经常发生交流或直流保护,判断为电源保护功能异常时做此检测检测方法是:通过外接调压器试验交流过欠压保护功能;通过强制放电检测直流欠压保护功能7 . 项目27:管理功能检测标准:监控单元提供的计算、存储和电池自动管理功能可查询项未告警历史记录;可试验项为电池自动管理功能检测方法:存储功能:模拟告警,监控单元将记录告警信息;电池自动管理:交流下电1 5 分钟以上,上电后系统进入自动均充——转浮充充电过程8 . 项目28:杂音指标检测标准:衡重杂音:不大于2mV;峰- 峰值杂音:不大于200mV检测工具:杂音计、示波器检测方法:杂音测量时要求将电池于电源设备分离,但为了供电安全,现场操作不容许断开电池,只有在局站通信质量较差,认为电源设备供电质量不合要求时做杂音指标检测衡重杂音,用杂音计测量,由正负母排输入杂音计置“ 杂音”测量档峰- 峰值杂音,示波器测量测试方法参见设备使用说明书9 . 项目29:耐压 测 试 ( 停机大修时测试本项目)检测标准:电源设备的输入对机壳、输出对机壳、输入对输出等之间的绝缘电阻与强度,标准:绝缘电阻,加压直 流 500V测得电阻大于10兆欧;绝缘强度,交直流输入输出之间施加电压2000V/50Hz持续一分钟无击穿且漏电流小于30m A ,直流输出对地之间施加电压500V/50HZ持续一分钟无击穿且漏电流小于30mA。

      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 93ISSUE 1.0第 7 章 电源设备维护基本要求检测工具:兆欧表,耐压测试仪测试方法:耐压测试仅在电源设备发生过耐压不足类型故障时做检测, 如机壳放电、交流侧故障造成直流侧损坏耐压测试时要将防雷器、模块内去偶电容等元器件分离后操作,具体测试方法参考测试设备使用说明书10 . 项目30:内部连接检测标准:插座连接良好;电缆布线与固定良好;无电缆被金属件挤压变形:连接电缆无局部过热和老化现象11 . 项目31:风道与积尘检测标准:模块风扇风道、滤尘网、机柜风道等无遮挡物、无灰尘累积检测工具:毛刷、皮老虎等检测方法:对风道档板、风扇、滤尘网等进行拆卸清扫、清洗凉干后装回原位12 . 项目32:直流电缆检测标准:线路设计时确定的容许压降,一般低于0.5V ( 低阻配电)检测方法:记录电缆上流过的最大电流,从设计资料上查阅电缆线经、布线长度,计算线路压降,核对线路压降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计算公式见《 用户手册》13 . 项目33:直流断路器配置检测标准:直流熔断器的额定电流值应不大于最大负载电流的2 倍各专业机房熔断器的额定电流应不大于最大负载电流的1.5倍。

      检测方法:根据各负载最大电流记录来检查断路器的匹配性14 . 项目34:节点压降与温升检测标准:1000A以下,每百安培W5mV; 1000A以上,每百安培W3mV;节点温升不超过40℃检测工具:万用表,点温计检测方法:用万用表检查节点两端电缆或母线之间的压降,根据流过节点的电流核算节点压降的合理性;用点温计测量节点温升测量结果必须满足温升限制和压降限制双重标准7. 6机房管理7 .6 .1 机房管理的一般要求机房的环境要求①应保持整齐、清洁 94第 7 章 电源设备维护基本要求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ISSUE 1.0②室内照明应能满足设备的维护检修要求③室内温湿度应符合本规程的要求机房的管理①应设置灭火装置,各种灭火器材应定位放置,定期更换随时有效,人人会使用②保持设备排列正规,布线整齐③应配备有仪表柜、备品备件柜、工具柜和资料文件柜等,各类物品应定位存放④门内外、通道、路口、设备前后和窗户附近不得堆放物品和杂物,以免防碍通告和工作⑤认真做好防火、防雷、防冻、防鼠害工作⑥无人值守机房必须安装环境监视告警装置,并将告警信号送到监控管理中心⑦维护人员应严格执行机房管理细则7 .6 .2 仪表工具的管理工具、仪表是专用器材,应认真管理,并做到:①专人管理,放置整齐,帐、卡、物一致。

      ②定期检验仪表、工具,不合格的工具,仪表不得使用③工具,仪表借用时应办理借还手续,禁止私自领取做他用7.6 .3 维护备品备件和材料的管理电源室或电源维护中心的备品备件和材料,实行集中管理,专人保管①加强零备件的计划管理,每年按时汇总,并办理申报手续②贮备一定数量的易损零备件,并根据消耗情况及时补充,为防止零备件变质和性能劣化,存放环境应与机房环境要求相同③加强零备件和材料的质量检查,不合格产品不出库△ 注 意 :1. 若运行中的设备发生故障,且 已查明故障部位时,可用备用件代替在未查明设备故障原因时,不得插入备件试验2. 硫酸应专室存放 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 95ISSUE 1.0第 7 章 电源设备维护基本要求7 .7维护操作7 .7 .1 日常维护电源设备日常维护主要包括机房环境管理和设备运行状态查询等机房环境管理的基本要求上一节已经作了完整的叙述设备运行状态查询是「I常记录的一部分,一般包括以下项目.①开关电源设备,运行状态查询可以在监控单元上完成,可以查询的状态参数包括:电网电压、电网频率、直流输出电压、均充/浮充状态、充电/放电电流、负载总电流、各模块电压与电流、告警历史记录等。

      查询方法请参看开关电源的《 用户手册》②供电状况流水记录,开关电源设备可以测量电网电压和记录停电告警,但不能完成统计功能要对电网运行状态作统计分析,还必须有详细的电网状况流水记录,电网状况记录周期一般为2小时左右,记录电网各相电压、电流、停电起始与恢复时间、油机启动与关闭时间等③直流供电状况流水记录,直流供电状况流水记录与交流供电记录的要求比较接近,记录的项目包括:直流输出电压、主要负载电流、充电/放电电压和电流、负载总电流等④故障维修,前面各章已经对电源设备的故障检修作了详细描述,其他设备检修与维修依据厂家提供的要求和方法操作但日常维护中必须注意:将故障原因与维修结果记录到“ 机历簿”机房中每种设备单独建立机历簿7 .7 .2 巡检作为通信动力设备的核心的通信电源,在使用中处于不间断运行状态,不可能通过停机大修等方式实施半年或年度检修动力维护单位通常采用的作法是对设备作巡检巡检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对设备进行运行状态、性能指标进行检查和测试的方法从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费用上考虑,尽量不要单独针对电源设备作巡检一般每次巡检要求能覆盖所有的动力设备与环境,包括:机房环境、基础电源、油机发电机、电池、低压配电柜、空调、接地系统、防护设备、消防设备、动力环境监控设备等。

      通信电源的不间断运行方式,也使得巡检中对电源设备检测的全面性受到限制如何从可检测项中获得完整的设备运行信息,消除设备潜在的事故隐患,是巡检实施中需要认真考虑的,因此, 对巡检操作需要良好的策划下面对巡检过程作较为详细的描述1 . 巡检策划・ 巡检目的电力电池电源设备巡检一般包括春季巡检和秋季巡检,两次巡检的目的是不完全一样的春季巡检是为了保障设备在潮湿的雨季和雷季中的运行安全,对设备接地系统状况、耐压参数与防雷部件等作检查秋季巡检是为了保证设备在干燥的冬季,特别是春节期间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对设备的性能指标、负荷能力、电池容量、供电安全、 机房安全等作检查 不论是春季还是秋季巡检都需要检查的项目包括机房温度湿度、 设备防尘电线电缆状况、连接点状态等作检查 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 96ISSUE 1.0第 7 章 电源设备维护基本要求・ 巡检要求巡检往往是在设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下实施的,这使得巡检非常容易流于走形式,因此在巡检策划时必须明确对巡检的要求,并有良好的检查控制措施对巡检的基本要求一般包括:①明确巡检内容即根据巡检所要达到的目标,确定本次巡检的具体项目,编制每个检查项的操作程序。

      ②规定巡检对象和范围在维护部门管理的设备量较多时,每次巡检不可能全检因此在巡检策划时,要明确界定那些设备必须检查,那些设备可以不检查,尽量降低巡检成本巡检对象的确定时,重要局站、事故多发局站,较长时间没有检修的局站优先的原则推荐的巡检范围界定原则是:⑴安装运行三个月没有返修和巡检的设备;⑵上次维修超过三个月没有巡检的设备;⑶ ( 春季巡检)运行环境可能发生水侵的设备;⑷ ( 春季巡检)周边环境容易遭受雷击的设备;⑸ ( 秋季巡检)供电电压波动大的局站设备;⑹偏远的无人值守局站等③限制巡检时间巡检要有计划控制,保证巡检工作的效率④作好费用预算巡检中会涉及人力、车辆、工具、材料、备件等费用发生,在巡检前一定要作好费用预算,保证巡检工作有较高的投入产出比另外,巡检开始前的培训工作和巡检路线安排也很重要用户在巡检前,可以请安圣服务工程师作巡检前的培训或现场演示・计戈U巡检策划的结果是形成巡检计划动力设备维护部门可以自行编制巡检计划计划应包含以下内容:①人员安排;②车辆安排;③工具、材料采购计划;④巡检实施进度控制表等对于巡检实施进度控制表,计划必须做到具体的局站、具体的责任人、具体的实施II期等,以提高计划的可控性,避免操作者随意性。

      2 .巡检操作• 准备巡检准备的内容比工程准备简单得多,主要是按照巡检计划落实人员安排、车辆安排、工具材料购买等事项,保证巡检能顺利实施・ 现场作业巡检现场作业的主要工作是:检查、试验和测量检测根据策划报告规定的项目实施,巡检操作项目根据需要从“ 日常维护60条”中选取・ 巡检记录巡检一般用表格记录,表格的内容在巡检前确定,以下为参考表,一些项目局方可以增删:电力电池设备巡检记录表编号:_ _ _ _ _ _ _ _ _ _ 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 97ISSUE 1.0第7章 电源设备维护基本要求巡检总结局站名称电源型号/ 配置电源编码电池型号/ 容量空调型号油机发电机低压配电环境监控设备巡检人巡检日期巡检项目标准检查/ 测试结果巡检项目标准检查/ 测试结果・ 统计分析巡检结束后,要对巡检作统计分析,基本分析项目包括:①巡检覆盖率:本次巡检局站数量与维护部门维护的局站总量的比值的百分值②计划完成率:本次实际完成巡检量与计划完成巡检量的比值的百分值③问题统计分析:根 据 《 电力电池设备巡检记录表》的巡检项目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类统计,在检测内容不多时可以直接安装检查内容分项统计。

      ④预算执行分析:策划时预计的费用与实际完成费用的比较分析・ 巡检报告报告内容要点:巡检报告写作的目的是为了对巡检工作作一个总结,特别是巡检中发现的问题的分析总结,同时也要对今后维护工作提出建议或对策巡检报告也是上级领导对相关工作作决策的依据之一巡检报告应该包括的主要内容是:数据统计、数据分析与说明、问题与对策建议等数据统计包括巡检覆盖率、计划完成率、预算执行分析、问题分类统计等;数据分析与说明是对每一个数据作说明和解释,既面向结果分析原因;问题与对策部分主要是经过详细分析后,总结出维护中需要解决的2—3 个关键问题或有代表性的问题,作出对策分析,并制定整改计划巡检报告撰写完成后,除了将巡检报告送交上级主管部门审查并作为工作决策参考外,动力设备维护部门还要将巡检的过程文件归档,作为设备维护记录之一巡检记录文件一般包括:巡检策划报告: 上 级主管部门审批件巡检计划书:巡检执行部门主管审批件o 98第8 章 UPS技术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ISSUE 1.0巡检单:每个局站一张表单,集中归档巡检过程记录:如电池测试记录、监控系统打印报表、有人站日常记录等巡检总结报告:归档文件主体以上报告和文件编目时作为巡检报告附件。

      小结本章主要从机房环境、交直流供电、电池等几个方面讲述了电源设备的维护,学员应掌握本章内容思考题1、巡检时,应覆盖哪些环境和动力设备?第8章 UPS技术概述8.1.1 背景我们所说的UPS就是不间断电源, 它的英文名为Uninteruptible Power System,UPS是伴随着计算机的诞生而出现的,作为计算机的外围设备,UPS是一种有储能装置,以逆变器为主要元件、稳压稳频输出的电源保护设备,它可以解决现有电力的断电、低电压、高电压、突波、杂讯等现象,使计算机系统运行更安全可靠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计算机、交通、银行、通信、医疗、工业控制等行业,并且正在迅速走入家庭在我司还使用与UPS功能类似的备电设备——逆变器, 是将直流电(D C )转换成交流电(A C )的变换器逆变器的性能各有不同,输出的交流电波形有阶梯波与正弦波(SINE W AVE)两种,失真系数(T H D )也因逆变器其性能各有不同8.1.2 名词术语UPS一不间断电源,Uninterruptible Power SystemInverter一逆变器VA (APPARENT POW ER)一视在功率,其功率的变化与RMS ( ROOT-MEAN-SPUARE)的电压和电流有绝对的关系。

      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 99ISSUE 1.00 概述W 一有功功率,是负载真正吸收转换的能量部分,它组成了视在功率的一部分Var一无功功率,它不为负载所吸收,因此称为无功功率,它组成了视在功率的另一部分Ah - 反映电池容量大小的指标之一,其定义是按规定的电流进行放电的时间相同电压的电池,安时数大的容量大;相同安时数的电池,电压高的容量大通常以电压和安时数共同表示电池的容量,如 12V/7AH、12V24AH、12V/65AH、12V/100AH»避雷器:用来吸收雷击波的器件,工作原理是,雷击产生瞬间高电压进入电路,引起避雷器导通吸收雷击电流,将电路电压箝位在安全范围之内可做为避雷器件的元件有多种,如压敏电阻、放电管等注:雷击电压是大气与大地之间的高压放电,因此,避雷器要有良好的接地才能起作用变压器:利用电磁感应原理,由铁芯和线圈构成,可分为一次侧线圈与二次侧线圈两个部分,一次侧输入电压,二次侧就有感应电压输出,从而进行电能传递二次侧可提供多种电压输出,有升压,降压功能,因此变压器在电路中可以满足多种不同电压的电力需求充电器:用来对电池进行充电,使其充满电荷能量的一种装置。

      地线、零线和火线:大地是良好的导体,地线通过深埋的电极与大地短路连接市电的传输是以三相的方式,并有一根中性线,三相平衡时中性线的电流为零,俗 称 “ 零线”,零线的另一个特点是与地线在系统总配电输入短接,电压差接近为零三相电的三根相线与零线有220电压,会对人产生电击,俗 称 “ 火线”电气线路的安装及排列顺序有严格的标准,实际中按标准正确装配地线、零线和火线对安全至关重要电流峰值系数(CF):电流峰值系数是指电流周期波形的峰值与有效值之比由于计算机性负载接受正弦波电压时其吸收的能量不一定按正弦规律,会产生较高的峰值电流( 介 于 2.4-2.6倍的电流),因此,UPS设计时应能提供CF值大于3 的电流,以满足电脑性负载的应用浮充和均充:浮充和均充都是电池的充电模式1 .浮充工作原理:当电池处于充满状态忖,充电器不会停止充电,仍会提供恒定的浮充电压与很小浮充电流供给电池,因为,一旦充电器停止充电,电池会自然地释放电能,所以利用浮充的方式,平衡这种自然放电,小型UPS通常采用浮充模式2 .均充工作原理:以定电流和定时间的方式对电池充电,充电较快在专业维护人员对电池保养时经常用的充电模式,这种模式还有利于激活电池的化学特性。

      注:智能型充电器具有根据电池工作状态自动转换浮充和均充的功能,可充分发挥浮充和均充各自的优势,实现快速充电和延长电池寿命高频机:利用高频开关技术,以高频开关元件替代整流器和逆变器中笨重的工频变压器的UPS俗称高频机,高频机体积小、效率高工频机:采用工频变压器做为整流器和逆变器部件的UPS俗称工频机,主要特点是主功率部件稳定、可靠、过负荷能力和抗冲击能力强 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ISSUE 1.01000概述功率因数:对一台设备有输入功率因数和输出功率因数两个不同的参数,功率因数绝对值介于于 1 之间,它是W ( 有功功率)与 VA ( 视在功率)之间的比数输入功率因数越高表明UPS对电网利用效能越高,节能型UPS功率因数都在0.9以上从输出端考虑,输出功率因数越高则UPS带载能力越强,反之输出功率因数越低,则表示 UPS带载能力越弱国标插座:中国的标准插座形式,零、火线为\ / 字型排列,地线在\ / 的头部简单网路管理协定(SNMP):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网管协定,它可以帮助网管人员管理TCP/IP网路中各种装置,而且没有繁复的指令,在基本的概念上只有FETDH-STORE ( 存- 取)两种指令,简单、稳定、灵活则是其最大的优点美标插座:美国的标准插座形式,零、火线为11字型排列,地线在11的头部旁路:在 UPS的功能为:当 UPS本身故障时,借 由 UPS内部的继电器(RELAY)自动切换至市电,由旁路电路持续供应电力给负载设备,使 UPS不会因此造成电力中断。

      由此可以延长电池的寿命,并确保电池始终维持最佳状态 三遥”:遥信、遥测、遥控指设备的远程监控8.2 UPS基础知识8.2.1 什么是UPS图8-1 UPS功能 1010概述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ISSUE 1.08.2.2 UPS分类从机械的角度来看, UPS可分为旋转型和静止型两大类 旋转型现已较少使用, 不再赘述目前广泛应用的UPS属于静止型UPS静 止 型 UPS采用精密的电子元器件,同时利用电池的储能给设备供电市电正常时将市电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当市电不正常时,山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给设备供电本文所涉及的UPS均为静止型U P S ,我司只使用这种类型的UPSo由于静止型UPS可按多种性能特点进行分类,而这些分类方式对于UPS选型应用有着较大的意义,以下对各种UPS分类进行逐一说明:1. 按配电方式分类根据用户的不同配送系统,有三种UPS机型可供用户选择,这种划分与UPS的输出功率有关型 号 , 可4台直接并联二进三出20/30/40/60单进单出1/2/3/6/10功率(kVA)图8 -2 不同配送系统UPS分类1)单进/ 单出机型:选用此机型时,用户无需考虑UPS输出端的负载均衡分配问题,但必须考虑市电配电的三相均衡带载问题。

      2) 三进/ 单出机型: 此种机型的交流旁路后电输入的相线和中线配置可单相承担UPS额定输出电流的导线截面积,防止三相电压不平衡时中线电流过大3)三进/ 三出机型:输入要求同2);另外还要将将UPS输出端的负载不平衡度控制在标准规定的范围之内注意:鉴于计算机和通讯设备等非线性负载均是属于“ 整流滤波型”负载,从而造成流过供电系统中的中线电流急剧增大,为防止因中线过热或中线电位过高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应将中线的截面积加粗为相线的1.5-2倍与我司产品配套使用的UPS由于容量问题,现在很少有三相输入的, •般都是单进单出 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 102ISSUE 1.00 概述2 .按工作方式分类从技术上讲,静 态 式 U PS分为三类:后 备 式(OFF LINE)、在 线 式(ON LINE)和互动式( LINEINTERACTIVE)后备式原理框图如下:nov 圭 & 〜±10%低通滤波器变压器抽头调 \压式稳压电源 '负载175—- - ♦Ar图8 -3 后备式原理框图后备式性能表项目后备式UPS容量范围0 至几K V A ,多为1 KVA以下,且多为500VA技术特征多为准方波输出,对市电没有净化功能;逆变器为后备工作方式,掉电转逆变工作有时间间隔结构采用工频变压器来进行能量传递的,电源笨重而且体积大优点价格便宜, 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缺点没有净化功能, 稳压特性差,掉电切电池有间断时间适用场合只能处理断电问题,仅适合比较简单、不很重要的环境使用, 如办公或家用P C ,不重要的网上终端等互动式原理框图如下: 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ISSUE 1.01030概述市电2M^2MV低通滤波器负载1W-M75V—升压线俎—降压线姐肄 ①1:翻电方式,仅激市电地 单处留,z:电海方式,正W ith3、场褰时,掰中第时网较短.逆变器济电器图8-4 互动式UPS原理框图互动式性能表项目互动式UPS容量范围多在5KVA以下技术特征充电器与逆变器合为一体,没有整流环节,输出电压分段调整,工作在后备方式。

      当输入变压器抽头跳变时, 功率单元作为逆变器工作一段时间, 弥补继电器跳变过程中的输出供电的间断结构使用工频变压器,电源笨重、体积大优点可靠性较高, 结构紧凑,成本较低缺点后备工作方式, 净化功能差,掉电切电池有间断时间适用场合能满足大多数的要求,如网上路由器, 集线器,终端;办公及家用P C .但不适合大型数据网络中心和其它关键用电领域式原理框图如下: 1040概述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ISSUE 1.0图8-5 式原理框图式性能表项目式UPS容量范围儿百伏安到儿百千伏安( 单机)技术特征输出正弦波,逆变器主供电,掉电转电池没有中断时间,对市电进行完全净化结构绝大部分采用的是高频变换技术, 能量的变换也都使用的是高频变压器来完成的,体积小、重量轻、噪声低优点对市电完全净化缺点价格比较贵,效率相对较低适用场合提供全面而彻底的保护,10KVA以上UPS大都采用这种技术, 适合大型数据网络中心和其它关键用电领域. 如服务器及其他重要仪器,设备,控制系统等根据负载对输出稳定度、切换时间、输出波形的要求,确定是选择后备式、互动式、式在 线 式 UPS的输出稳定度、瞬间响应能力比另外两种强,对非线性负载及感性负载的适应能力也较强。

      另外如果要使用发电机带短延时U P S ,由于发电机的输出电压和频率波动较大,推荐使用式目前公司网上编码大多数为式U P S ,也有少量互动式和后备式U P S ,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3 .按逆变工作延时时间分类按逆变工作时满负荷条件下允许供电时间的长短, UPS可以分为标准机型和长延时机型标准机型电池在UPS的腔体内:长延时型电池需要外加电池箱( 柜): 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ISSUE 1.01050概述UPS电池配置标准机型能在电力异常时提供7-15分钟的后备时间,使得用电设备有足够的时间实施应急措施在需要较长的后备时间的场合,可以选用具有长延时功能的UPS延长不间断电源的供电时间有两种方法:1)增加电池容量可以根据所需供电的时间长短增加电池的数量,采用这种方法会造成电池充电时间的相对增加,同时也会增加相应的维护设备的数量、增大产品体积,造成UPS整体成本提高;2)选购容量较大的UPS采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降低维修成本,如果需要扩充负载设备,较大容量的不间断电源仍可正常工作一般长延时机型延时时间有0.5h、1h、2h、4h、8h等,可以根据设备需求进行选择4 .按输出容量分类按输出功率大小可分为中小容量UPS ( 10kVA及以下)和大容量UPS ( 10kVA以上)。

      中小容量UPS包括后备式、互动式和式;大容量UPS 一般为式当设备需求容量大时,可以选用单机容量较大的U P S ,也可以选择多台中小容量UPS进行并联冗余实现但推荐使用单台大容量U P S ,因为采用单台容量较大的UPS集中供电方式,不仅有利于集中管理U P S ,有效利用电池能量,而且降低了 UPS的故障率8.2.3 UPS冗余备份★在未明确之前,UPS禁止直接并联使用!对供电质量要求很高的计算中心、网管中心,为确保对负载供电的万无一失,需要采用如下几种具有“ 容错”功能的冗余供电系统 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 106ISSUE 1.00 概述1)主机- 从机型“ 热备份”冗余供电系统:其结构形式是将主机UPS的交流旁路连接到从机UPS的逆变器电源输出端,万一主机UPS出故障时,改由从机UPS带载这种冗余工作方式由于没有“ 扩容”功能和可能出现主机向从机切换时4 毫秒的供电中断,而使得其应用范围有限T图8 -6主机- 从机型“ 热备份”冗余供电系统2) “ 1+1” 型直接并机冗余供电系统:它是通过将两台具有相同功率的UPS的输出置于同幅度、同相位和同频率的状态而直接并联起来。

      正常工作时,山两台UPS各承担1/2负载电流,万一其中一台UPS出现故障时,由剩下的一台UPS来承担全部负载这种并机系统的平均故障工作时间MTB F是单机UPS的 7-8倍,从而大大提高系统的可靠性3) “ N+1” 型直接并联冗余供电系统:对于某些型号的U P S ,可以将多台UPS以 “ N+1” 冗余方式直接并机工作正常工作时,N+1台 UPS同时提供负载电流,当其中一台出现故障时,由剩下的N 台 UPS承担全部负载因此,N+1冗余供电系统能承受的总负载为N 今 UPS容量之和注意:随着多机并机系统中的N 数量增大,并机系统的MTB F值会逐渐下降因此,在条件允许时,应尽可能减少多机并机系统中的UPS单机的数量8.2.4 UPS中的蓄电池UPS •般使用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由于采用阴极吸收式密封技术, 具有维护简单、 无需加水加酸、 使用方便、不污染环境、重量轻和体积小等优点在关闭状态下进行存储,且不加电,不带负载的情况下,UPS的存储寿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环境的温度,并且对于不同的UPS型号来说也略有不同在所有的UPS产品中使用的电池都有一种" 自行放电" 的特性这是指电池的自然损耗的电量,这种情况即使在电池没有连接到任何物体上时也会发生。

      在 20℃时, •个电池每个月会损失 3%的电量而在40℃时,一个电池每个月会损失掉10%的电量假 若 UPS将要被存储很长的一段时间,为了保持电池自行放电不超过安全限额,推荐执行以下程序:1)如果在存储过程中周围的温度在-15 C〜+30C之间的话, 那么至少每六个月应该进行•次完全的补充电过程2)在周围温度介于+30 ℃〜+45℃的环境中,应该至少三个月进行一次完全的补充电过程 1070概述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ISSUE 1.0须注意的是,海 外 UPS选型时对于蓄电池的详细要求( 入网证、品牌等) 一定要详尽,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选型错误8.2.5 UPS的电池管理根据负载大小和放电时间自动调节电池的理想终止保护电压实时检测电池充电电流和电池容量, 自动诳行均浮充转换图8-7 UPS的电池保护管理全 方 位 智 能 化 电 池 管 理 ( 二 )三 :根据环境温度变化自动调节浮充电压四. 提供自主均流、可直接并联的充电器, 均流不平衡度小于3 % .电流纹波小于20«A灵活配置' 满足长延时需求" 快速恢复图8-8 UPS的电池充电管理 1080概述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ISSUE 1.08.2.6 UPS的 监 才 空一般 的 UPS都有监控功能, 简单监控通过DB -9接头, 用 RS232实现; 复杂和高智能化情况, 选 用 SNMP(Simple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 卡进行网络监控。

      在我司一般不使用此功能SWP卡 T P S K *的翕能歙角:第一小KW/IOOM自适应商用适配卡.提高网络借妗败率实勇在妣热插城地代件设豆・ 固件网上在泰升瓢_高途. 高牧然CPU- - POfEI PC(5BMHZ).全面找升运算电良多语方支持. 三氟安全管?图8-9 UPS的网络管理8 .3逆变器基础知识8.3.1原理现在我司使用的逆变器有两种结构,原理框图如下:图8-10逆变器原理框图结构1这 种 ( 图 8-11)结构的交流旁路不经过逆变器处理,与负载是直通的 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ISSUE 1.01090概述图8-11逆变器原理框图这 种 ( 图 8-12)结构的逆变器交流旁路经过逆变器内部整流、逆变,对市电具有净化功能这两种结构的逆变器, 逆变部分是一样的, 不同之处在于交流旁路功能 原理1所示的结构一般输出功率在1.5KVA以下,3KVA以上一般采用原理结构4 7 ,原理48所示的结构与一般讲的UPS是非常类似的,不同在于直流输入的接入方式8 .3 .2冗余式逆变器原理图8-12 冗余式逆变器原理两 台 1500VA的 48Vde/220Vac逆变器的输出送至冗余开关,在逆变器] 、II输出正常时,交流输出由逆变器I供电;在逆变器I 输出异常时,冗余开关在10毫秒内将交流输出切换至逆变器H供电,实现不间断备份转换供电。

      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ISSUE 1.01100概述逆变器I I 状态指示灯逆变器球态才集斤]图8-13冗余式1.5KVA前面板图接线方式参考图 1110概述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ISSUE 1.08.3.3逆变器串联热备份★逆变器在未得到确认前禁止直接并联使用市电图8-14逆变器串联热备份将主机的旁路输入由原来接市电改为接在从机的UPS输出,即构成串联热备份当主机出现故障时,主机将自动切换到旁路状态,此时从机输出承受负载,负载仍处于UPS逆变状态,从而保障设备安全运行,若主机处于旁路,从机又出现故障,则由市电来承受负载8.3.4使用注意事项1)时于交流直通结构的逆变器,在没有直流接入的情况下,禁止将市电接入直接带载使用2)不是所有的逆变器都具有48V防反接功能,所以在接线前要保证直流电压的极性正确3)在农村、山区等电力环境恶劣的地区使用本逆变器,逆变器的市电运行方式可能被禁止4)使用发电质量不高的油机系统输出作为逆变器的后电输入时,逆变器的市电运行方式可能被禁止,需要视具体情况决定5)在没有市电的环境使用时,逆变器可能有声音告警,如果需要取消该功能,需要向逆变器厂家咨询,并由资深电源工程师进行操作。

      8.4 UPS/逆变器选型指导8.4.1 选型基本原则为适应产品全球化, UPS/逆变器选型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当电源中断需要立即提供电力以维持设备正常运行或电源品质不稳定需要提供稳定、纯净的电源时,考虑选用 UPS/逆变器2、安规认证 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ISSUE 1.01120概述对 于 UPS/逆变器的选型,在选型阶段应该考虑到UPS的安规认证,以适应公司产品的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要满足当地安规标准,一般为各国广泛接受的安规认证类型有UL ( 北美)、CSA ( 加拿大)、TUV ( 德国)、CE ( 欧盟)等,我国采用 3c( China Compulsary Certification ) 安规及标识Safety StandardsMarkingsUL1950UL (cUL)*I EC 60950TUVor VDECSA C22.2 107.1CSACCEECE Mark*c U L 和 CSA都是加拿大安规标志,只是认证机构不同,有其中一个就可以3、EMC要求由于需要限制电源设备对于电网的影响,现阶段世界各国正在强行推行设备的EMC要求,对 UPS也不例外,因此 •般 要 求 UPS/逆变器也应通过相应的认证,以下的EMC性能指标要求是必需的。

      4、输出容量应根据所用设备的负荷量统计值来选择所需的UPS/逆变器输出容量(kVA值)为确保UPS的系统效率高和尽可能地延长UPS的使用寿命,推荐参数是:用户的负荷量占UPS输出容量的90%为宜, 但最大不能超过标称值注意点:UPS/逆变器输出容量包括有功( W) 和无功两部分( Var) , 总体上体现为视在功率(VA) , 三者成三角关系,一般要求有功功率小于UPS输出有功功率,UPS/逆变器输出有功功率在厂家资料中可以查到,若查不到可以用UP/逆变器S 输出容量乘以输出功率因数得到5、输入电压世界上各国电网电压主要分为LV ( 低压)系列和HV ( 高压)系列一般而言, LV系列包括100/110/120/127四个等级,可接受的最高输入电压为140Vac; HV系列包括208/220/230/240四个等级,可接受的最高输入电压276Vac»6、输入频率输入电压频率分为50Hz和 60Hz两种, 无论是LV系列还是HV系列都有使用 根据以上输入电压和频率的分类,选 用 UPS时需要针对产品销售区域的电网特征进行判别7、输出功率因数输出功率因数代表适应不同性质负载的能力UPS工作时不仅向负载提供有功功率,同时还提供无功功率( 对于容性负载或感性负载) 。

      当电路中接有开关电源等整流滤波型非线性负载时, 还需要考虑电流THD( Total harmonicdistortion)的影响一般认为,带容性负载( 开关电源等)时 UPS输出功率因数在0.6到 0.8之间为宜;带感性负 载 ( 风扇、电灯等)时 UPS/逆变器输出功率因数在0.3左右之间为宜因此在UPS/逆变器选型时,应考虑到负载功率因数问题 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ISSUE 1.01130概述8、油机适应能力山于发电机输出波形差,某 些 UPS在作为发电机的负载时跟踪能力不足在停电较长的地区,如果发电机经常作为电网的后备,则需要选择对油机适应能力强的UPS9、输入/ 输出插头/ 插座世界各国电源插头插座差异很大,而且标准和规定各式各样,因此在选用UPS时需要针对各地情况进行判断,选择符合销售区域要求的UPS/逆变器关于插头插座可参考《 国际化电源插头插座系统选型指导书》10、智能管理和通信功能用户需要在计算机网络终端上实时监控UPS的运行参数( 如:输入、输出的电压、电流和频率,UPS电池组的充电、放电和电压值显示,UPS的输出功率及有关的故障、报警信息)时,可以选用提供RS232、DB 9、RS485通信接口功能的UPS«对于要求能执行计算机网控管理功能的用户,还可配置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 N M P ,即Sing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卡配套运行。

      11、在产品初期UPS/逆变器选型时,一定要明确产品的市场定位,不局限于当前的市场需求进行选型,以方便将来其他产品选用UPS/逆变器12、综合考虑性价比因素,选用具有高稳定性和高可靠性的UPS/逆变器★ 1)目前公司网上尚没有60Hz、三进单出和三进三出等类型的UPS编 码 ( 110Vac UPS已经有一个编码,功率为2200VA), 各产品线可根据需要提出需求,机电中心和TQC将进行产品认证和选型应用指导工作8.4.2 UPS/逆变器选型1. 选型路标1)类型选择路标根据设备要求选择式、互动式还是后备式UPS 式UPS输出正弦波, 逆变器主供电, 掉电转电池没有中断时间,对市电进行完全净化互动式UPS的充电器与逆变器合为一体,没有整流环节,输出电压分段调整, 工作在后备方式 后备式UPS多为准方波输出,对市电没有净化功能; 逆变器为后备工作方式,掉电转逆变工作有时间间隔对 于 一 个 由多台计算机和若干服务器组成的中小网络,或者对多个工作站采用集中供电保护方式,数据中心和关键性设备需要24小时不间断的获得恒定高质量的电源,推荐选用式UPS对于家庭办公或对工作站采用分散供电保护方式,推荐采用后备式或互动式。

      另外,还需要根据自身设备的要求,对短时间型或长延时型UPS做出选择通信设备要求符合邮电系统的输入输出特性要求,选 用 的 UPS必须符合通信交直流供电体制,不能影响其他通信设备的运行2)容量选择路标 1140概述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ISSUE 1.0UPS/逆变器•般按标称额定功率的90%的负载设计负载能力,带负载时可承受的最多负载数n 按下式估算:«Pi<=P其中,S 为 UPS输出容量(VA) , P i为第i 个负载伏安数3)发展路标根据提高效率和可靠性,减小体积重量,降低成本,延长蓄电池寿命和电源智能管理的要求, UPS近期的发展趋势为高频化、DSP数字控制、智能网络监控、网络化、电池智能管理、并联冗余设计以及输入功率校正等技术的应用2 .电池配置方法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的容量应根据式( 1) 计算结果加以确定Wx T x 1.25C = --------------------------------------------------- (1)Vfx K1x [1-(25-TEM P)x K2]由此推出备电时间计算公式为:T=CXVfXK1 X[1 -(25-TEMP) X K2] / (W X 1.25)25℃时,公式简化为T=CXVfxK1 / ( WX1.25)其中:C---蓄电池容量,安时/Ah W-- 负载功率,瓦特/WT一备电时间,小时/h TEMP- 环境温度/ ℃V f- 放电终止电压,伏特/V ,( 一般取10.8V/12V电池,如 48V系 统 •般 取 Vf = 43.2V, 72V •般取64.8V)K1-蓄电池效率:T < 3h, K1=0.5~0.65h0.5C, K2=0.013hWTW5h, K1 =0.75~0.8T)10h, K1=1放电电流 0.1CVIW0.5C, K2=0.008220VAC, 0.5A 工作时,设 备 需 求 功 率 为 220 X 0.5 = 110W, 此 时 U P S效 率 为 0 .6 5 ,电池输出功率为110/0.65=169W, 26Ah电池备电时间计算如下:新电池:T=CXVfXK1 /W =26X64.8X1 /169=10h 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 115ISSUE 1.00 概述旧电池:T=CXVfXK1/(WX1.25) =26X 64.8X 1/169X1.25=8h该时间为电池寿命终止时( 容量下降至80%)的备电时间,一般选型计算以此为准,可用于向用户承诺。

      注意:UPS效率必须考虑简化计算:U P S ** SUPS检出被平PCOS.l-2CKVA*a 720-12(KVAJI!>0. 8flVB&TT冬 回UPS,* 安时*3& :x=(s*a7*r)/(/ VB*T)=i*r/(ij* VBJVT)★电池容量是按照有功功率从进行计算的8.4.3 选型CHECKLIST1) UPS不仅可以使供电不间断,而且可以净化市电,在对电网要求高而当地电能质量又不高地情况下,可以考虑选用UPS2) UPS/逆变器多用于海外项目,选型时要明确当地电压情况,比如,110Vac or 220Vac3 ) 长延时机的外挂电池在不同国家有特殊需求,要调查明确,比如,有俄罗斯入网证的电池暂时只有阳光和光宇两种4) UPS/逆变器能提供的容量有有功功率(W ) 和总功率(V A )限制,选择容量时,要对有功功率进行核算,有功功率小于总功率,一般可粗略估算如下:有 功 功 率 = (0.6-0.8) X 总功率5) UPS有标机和长延时机,充分考虑用户重要程度选择不同延时机型,标机一般延时7〜15m in,长机理论上讲可以无限延时,延时长短由外挂电池多少决定( 参见附录电池配置表) ,一般受成本和空间限制。

      一般有1 小时、2 小时、4 小时、8 小时等几种6) UPS工作方式有后备式、互动式、式,功能按照上面顺序逐渐增强,对用户要求高的地方应该选择式7 ) 感性负载一般不推荐用UPS/逆变器,带感性负载时UPS/逆变器输出功率因数在0.3左右为宜8 ) 选 用 UPS/逆变器是否需要冗余方案 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ISSUE 1.01160概述9)在产品初期UPS/逆变器选型时,一定要明确产品的市场定位,不局限于当前的市场需求进行选型,以方便将来其他产品选用UPS/逆变器8.4.4 UPS/逆变器使用环境UPS/逆变器一般要求使用在海拔高度在3000m以下, 环境温度0℃〜+40 °C, 相对湿度W95% ( 25 °C,无凝结) ,工作环境无剧烈振动、冲击、无导电爆炸尘埃,无腐蚀金属和破坏绝缘的气体和蒸汽UPS使用的温度条件实际上很大程度取决于蓄电池,无 论 UPS的充电器是否具有充电温度补偿功能,都必须将UPS用的蓄电池置于合适温度范围的环境过低的环境温度会造成蓄电池的放电容量下降;当温度超过25℃时,会造成蓄电池的使用寿命被缩短,使用时需注意对于使用环境超过上述条件,或有在室外使用的情况,可以联系生产厂商进行特殊处理,通过模拟和实际环境试验后,亦可选用。

      我司有一款为小基站定制的使用于户外的U P S ,容 量 1KVA同时现在还在完善中8.5 UPS/逆变器常见问题解答1、UPS/逆变器空载,用数字万用表输出端L、N 与 PGND之间的电压,发现竟然有110V左右?解答:一般是所使用的UPS输入与输出是有隔离的( 即输入零线与输出零线不相通),且 UPS输出有一个滤波器( 如下图),其 L、N 对地分别有电容C1、C 2 ,相当于输出零火对地悬空,造成输出零、火线对地线有110V的悬浮电压,但能量很小图8-15 UPS输出电路结构向量分析如下:— > — > — )U|_N=U[_P+UPNU[_P=UPN ( •;C1=C2)UpN = - UNP ( 向量具有反向性原贝ij)­ » — >U LP h U NP ( 向量传递性原则)其中:L 为火线;N 为零线;P 为保护地从上式可以看出,如果以PGND为参考点,L、N 的电压波形将是等幅反相的 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ISSUE 1.01170概述事实上这没有任何问题,只要保证PGND可靠接地就可以了2、空负载开机可以工作但声音有点异常, 带载机器长鸣瞬间机器保护?解答: 可能是逆变部分的IGB T有驱动信号异常;或者是负载短路;或者严重过载。

      3、UPS “ 市电”开关置于“ OFF” ,电池开关置于“ ON” 尝试将“ 市电”开关置于“ ON”,农电跳闸?解答:供电结构如下:供电结构如卜山下农电空开具有对地漏电流检测功能,而某公司的防雷箱对PGND泄漏电流大于空开漏电流值,所 以 UPS空开合上就导致农电空开跳闸一般具有漏电检测的空开只适合于家电设备,对于通信产品供电,尽量引导用户不采用这种空开4、我司产品掉站,到现场处理,发现UPS市电空气开关已跳闸,查看交流防雷箱,交流防雷箱上两个指示灯亮,测量市电,电压正常,将 UPS市电空气开关拉上,交流防雷箱两指示灯灭,再次测量UPS的输入和输出电压,电压都为 ,但使用电池供电时一切正常?解答:UPS内部具有防雷电路,我司原理如下: 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ISSUE 1.01180概述图8-16 UPS内部防雷电路而 UPS内部使用的原理图与我司相比少了 G1、F1、F 2 ,且 Rvz2、Rvz3使用耐压值为470V的压敏,由于室外电网电压过高,同时雷击事件偏多,导致Rvz2、Rvz3失效,而 Rvz2、Rvz3的失效模式是短路,这就使UPS无法正常工作后改进防雷电路,使用正常。

      5、某地区UPS新装机,开机发现没有输出,检查发现保险丝巴段,用万用表测量输出端电阻,发现为0 欧姆?解答:保险丝的断裂可能是由于运输等原因导致,而输出端电阻为0 , 原因是该UPS是高频机,输出端有隔离变压器,用万用表电阻档测量到的实际上是变压器的绕组电阻,当然是0所以确定输出短路不能简单用输出电阻来确定6、海外某地区UPS新装机,开机发现没有输出,检查发现保险丝正常,而且连面板指示灯都不亮?解答: 后来确认, 该地区使用的长延时型UPS,由于我司及海外人员对于UPS不是很熟悉, 没有将电池柜与UPS主机连接,而这中机型有些在没有电池情况下是无法起机的7、某 II某局发生业务中断,交流电没有任何异样,值班人坐在屋里只听见蹦的一声响,有火花,然 后 V X X ,所有网管计算机就掉电了,值班人员查看华为电气电源柜的交流输出开关( 该输出连接到逆变器)在 OFF位置,局方把这个开关置于ON位置,电源又正常了?解答:公司接到问题投诉后,请一线同志提供了下面的供电系统结构简图把下面图中所示逆变器的负载简单加一下就可以发现,逆变器过载了,是导致逆变器关断输出的直接原因 1190概述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ISSUE 1.0ACXX)ccO8A"P'DF图8-17逆变器过载8、具有交流旁路功能的逆变器的工作模式是怎样的?工作原理:开机,先是交流旁路( 假设选择使用时)供电,20s后市电经过逆变器内部整流逆变滤波处理,输出高质量交流电,如果市电异常,由直流-48V逆变供电,如果逆变再故障,由旁路供电,如果不选择旁路,设计关闭,而且上电时也不经过旁路,一段延时后,交流整流/ 逆变输出。

      9、逆变器系统在将POWER开关置于ON时,逆变器无反应,负载无电源?解答:可能原因如下:直流电源未接入逆变器系统至负载的电源线连接不畅逆变器系统故障10、负载电源正常,但 1.5KVA冗余式逆变器系统蜂鸣器长鸣?解答:两台逆变器中有一台输出电压异常逆变器至逆变器控制器的连接不畅逆变控制器故障 1200概述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ISSUE 1.011、无接负我时,逆变器系统输HI正常,当接入负载时,逆变器系统立即无输出?解答:负载有短路较大的负载冲击电池欠压12、无接负载时,1.5KVA冗余式逆变器逆变器系统输出正常,当接入负载时,逆变器系统约经20秒后,蜂鸣器长鸣?解答:负我超过额定容量8 .6产品展示8 .6 .1 艾默生产品系列“ K 三 七 三 出 手 倒UH31三进单出系列三liurg三II三ss=s三一一S一图8-18艾默生产品系18.6.2 Liebert产品图8-19 LIEB ERT UPS 产品 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ISSUE 1.01210概述8.6.3 APC产品8.6.4 SANTAK产品图8-21 SANTAK UPS 产品8.6.5 逆变器产品 1220概述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ISSUE 1.01.5KVA冗余式逆变器内部视图( 右) 1.5KVA冗余式逆变器内部视图( 左)<一1.5KVA冗余式逆变器俯视图图8-22逆变器产品能量流程图 LCD显示选择图8-23 DXB 系列外观及显示图 LA000004通信电源技术基础ISSUE 1.01230概述y 匕 y__料入 文 除 出 女 超i入 地线 无殆sX图8-24 DXB系列接线端子图小结本章主要介绍了 UPS的基本概念及技术,工程技术类员工需重点掌握。

      思考题1、请简要介绍逆变器的工作原理?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