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广东省汕尾市陆丰林启恩纪念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docx

12页
  • 卖家[上传人]:小**
  • 文档编号:245420469
  • 上传时间:2022-01-2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46.66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广东省汕尾市陆丰林启恩纪念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6分)笔尖上的中国    美丽无声的乡音在笔尖上轻轻滑动,笔尖上的中国被每一双黑眼睛认同书法,是中国符号、中华民族的图腾、华夏5000年历史的载体,也是每一位天涯海角炎黄子孙一眼识别的同根标识古都牌楼上的斗方或门楣上牌匾以及香案上牌位的墨迹,都令我们认祖归宗的血脉偾张;谁家堂屋里高悬的一幅中堂,则让我们思念大陆或海岛或异域他乡慈爱的高堂那笔酣墨浓的书写,便是情真意切的思乡    当洁白的宣纸铺开、墨香四溢时,便想起故乡的月光透过竹叶照亮窗棂,也照耀无眠的心绪书写,不光是修身养性,或抒发情怀,更是一种认祖归宗、祭奠先人的庄严仪式古往今来,我们的同胞正是通过书写来不断训练、培养孩子们的德操坐姿不正,无以为书;心思不端,无以为人谁能说执一管毛笔一笔一画地落墨,不是一项端正与端方做人的肢体训练一个磊落君子以正确的姿势和姿态处世,就是从习字开始    古代先人敬畏字纸的遗训告诉我们,汉字书写不仅仅是肢体训练,更是心灵体操汉代文学家杨雄说:“书,心画也”书法作品可谓中国人心灵的图画,如同传说中的龙马背负河图,神龟驮出洛书,乃文明开创之征兆。

      况气韵生动之翰墨,源自空灵曼妙之灵符;高古典雅之英藻,酝酿倜傥落拓之胸襟史有颜鲁公颜真卿垂范后世,“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矣    最善于模仿大自然的民族,最具有艺术创造的灵光文房四宝之笔墨纸砚皆取材于大自然,文人墨迹便携带着日月山川之灵气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书写方式,只不过是各擅其能罢了太阳擅用光的线条迸射其对地球村的炽热情愫,月亮则用如水的波痕挥洒其对万千生灵的关爱,雪花用象形的图案编织美丽的童话,雨点也用不留痕迹的“墨迹”敲打叶子和窗户,暖风更用那无形的笔描画出一片天真烂漫的草绿花红……    笔尖上的中国历史悠久,蔚为大观我们在甲骨上谋面,在贝壳上相识,在青铜上辨认,在石鼓上端详,在竹简上默念,在摩崖上邂逅,在玉石上铭刻,在团扇上留言,在青瓷上烙印,在紫檀上题名,在彩笺上传情,在红叶上题诗,在碑碣上隽永,在陶器上永驻……生活中无处不在你横平竖直的美感,天地间无所不包你方方正正的大气你指给我一个用笔墨书写的优雅汉字,便是指给我一个用文化熏陶的鲜活生命我相信,热爱书写的民族能够把过去写进历史,也能够把历史写进未来书写的滋味和有滋味的书写,只有真正书写过的人才能书写得出。

      这种美妙的身心体验和感受经过世代相传,逐渐成为一种民族特有的心性和气质,那刚柔相济、收放自如、行云流水、力透纸背的是一种持久、韧性、刻苦、奋发、倾毕生精力追求完美的理想人格我们在一幅绝美的书法作品中,能够体味自然、社会、人生的全部美质和内蕴1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从古至今,君子能以正确的姿态处世都必须从习字开始B.颜真卿是一位忠臣烈士、道德君子,他因端严被人疏远C.书法因具有艺术的灵光而比日、月、雪、雨、风更高明D.绝妙的书法有美的形式,更有自然、社会、人生的内蕴14.从全文看,下列对作者认为汉字书写所具有的价值,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A.书写汉字令我们血脉偾张,让我们思念大陆或海岛或异域他乡的双亲B.书写汉字是一项端方做人的肢体训练,更是一种酝酿胸襟的心灵体操C.书写汉字能让文人墨迹携带自然之灵气,欣赏书写能体会到文化熏陶的鲜活生命D.书写汉字能逐渐形成一种民族特有的心性和气质,能够让人追求完美的理想人格参考答案:13.D【A项中“都必须从习字开始”说法太绝对,原文是推辞语气B项中的“忠臣烈士、道德句子”是比喻颜真卿的书法,不是说颜真卿;且是他书法风格的“端严尊敬”逐渐被人接受,而不是“他因端严被人疏远”。

      C 项中“更高明”错,因为“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书写方式,只不过是各擅其能罢了”,无高下之分D项是对全文的概述,是正确的14.A【A项以偏概全】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遏制文学世俗化趋势周思明中国当代文学60多年的曲折历程,实际上就是文学核心价值观不断体现的过程应该看到,世纪之交以来,文艺世俗化的趋势已然显在应该承认,世俗的文学拥有相对广大的接受群体,这是因为它与现实生活的关系相对紧密,与普通读者的消费心理比较吻合将世俗文学纳入当代文学的版图必然会冲击原有的文学格局,但只有这样,新世纪的文学生态链条才是完整的与集中体现文学核心价值观的文学精品建构相反的是低俗文学在娱乐至死、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崇高、信仰、悲悯、关怀等这些曾经被文学写作者视为神圣美好的概念,在一些作家笔下已变成明日黄花,文学已不再是他们心目中神圣不可亵渎的伟大事业,他们用生花妙笔殚精竭虑地传达着快感,书写着利益,表现着“愚乐”,叙述着卑微,以迎合市场,迎合某些审美趣味不高的读者,这种远离核心价值观的文学,偷袭了读者的心灵,污染着社会的风气原本,针砭生活中的阴暗与冷酷,鞭挞现实中的不良和鄙陋,应是为文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是为文者的不二选择,其目的是为了向世人昭示人性的善美与纯真,激发人们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崇高的无悔追求,但不幸的是,大量的低俗文学作品的蜂拥出现,使得人们读了之后,变得卑微而消极、悲观而厌世。

      作家们努力建构文学精品,是时代生活的要求,也是读者的殷切期望人们希望并渴求文学精品的不断涌现,是希望在经济不断增长、生活走向富足的同时,能够“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我们知道,人的生存与发展,仅仅有“历史的经济阐释”是不够的,仅仅满足于基本的生存需求也是不够的,还应该关照到精神的更高层面所以,作为肩负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崇高使命的作家,有责任从人的精神层面表现和升华民族生存状态作家们用心建构文学精品,更是民族文化的希望所在作家们作为文学生产的主体力量,应该对自己有更严的约束和更高的要求,要深入大众生活,在个体与群体、历史与道德、物质与精神、悲剧与崇高、审美与功利等多种矛盾关系所形成的错位、冲突和张力中,构建经得起现实和历史考验的文学精品要致力于人的发现、人的讴歌与人的怀疑、人的分裂的矛盾统一,将表现大众、表现民生与自我审察、个性批判两者有机地融合起来,在种种复杂、动态关系中不断整合发展,并勇于以科学的观念、艺术的方式体现科学正确的价值取向,融入人类灵魂重铸、华夏文明再造的洪流中去作家们致力于生产文学精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所需要的按照这一要求,文学不仅应该展示历史中个人具体微观的心灵波折与内在痛苦,而且也以其生动深刻的塑造,对民族新型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起到积极的推助作用。

      在这一构建过程中,文学显然可以发挥独特而重要的影响作用在当下,价值标准的紊乱几乎是“前所未有”,然而,这些似乎尚未得到人们的足够关注,也很少有人为此感到焦虑和痛苦,甚至以为是“思想的空前多元”而盲目“愚乐”着这是十分危险的,也是很可悲的选自《人民日报》)1.下列关于体现“文学核心价值观”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体现文学核心价值观要体现崇高、信仰、悲悯、关怀等主题,这些主题曾经被文学写作者奉为神圣与美好B.体现文学核心价值观应针砭时弊,鞭挞生活中的假恶丑,昭示人性的真善美,激发人们思考人生,追求崇高C.体现文学核心价值观应致力于发现、讴歌、怀疑人性的光辉及人的矛盾,融合表现大众民生与自我审查批判D.体现文学核心价值观就是要以科学的观念、艺术的方式体现科学正确的价值观,重铸人类灵魂,再造华夏文明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新世纪以来,文艺写作趋向世俗化世俗化写作丰富了文学生态的同时,对文学核心价值观的取向提出了严峻挑战B.低俗的文学作品能够满足审美趣味不高的读者的低级趣味,也容易将人们引向卑微而消极、悲观而厌世的危险境地C.作家在作品中尽情地展示历史中个人的心灵波折与内在痛苦,虽迎合了低俗读者的需求,但远离了文学核心价值观。

      D.在娱乐至死的现实社会,文学呼唤“大雅之声”,以抵御“愚乐文学”,用强大的正面力量遏制文学的低俗化趋势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今,低俗文学作品盛行,占据着文坛,污染着社会风气构建文学精品,是抵制低俗文学的现实需要B.人的生存与发展,除了物质需求外,还需要精神关照构建文学精品,是时代的需要,也是读者的需要C.民族的发展需要昂扬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构建需要优秀文学构建文学精品,是民族文化的希望所在D.文学对民族新型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有积极的推助作用,构建文学精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需要参考答案:1.C(偷换概念原文是说“致力于人的发现、人的讴歌与人的怀疑、人的分裂的矛盾统一”,“人的发现、人的讴歌”中的“人”指“人性的光辉”,“人的怀疑、人的分裂的矛盾统一”中的“人”指“人性”,所以“发现、讴歌”与“怀疑”要区别对待)2.C(曲解文意根据“按照这一要求,文学不仅应该展示历史中个人具体微观的心灵波折与内在痛苦,而且也以其生动深刻的塑造,对民族新型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起到积极的推助作用”可知,展示历史中个人具体微观的心灵波折与内在痛苦并非低俗)3.A(夸大其词。

      市场上有不少的低俗文学,不能说低俗文学就占据着文坛,至少在文中找不到依据)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1)~(4)题25分)                       汤一介:真诚做人做学问    儒雅平和,内敛沉静,无论在几百人的课堂上,还是几十人的座谈中,只要汤一介先生在,他身上流淌出的这种气息,总能让人平静下来,奇异地陷入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美之中这位在当代丰富着中国人精神的指引者,2014年9月9日因病在北京离世,享年87岁                                  一    1927年,汤一介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小时候,父亲发现他喜欢读古诗,就拿来庾信的《哀江南赋》让他读,这篇赋讲的是丧国之痛,还有一次,父亲把珍藏的一幅《颐园老人生日燕游图》拿给他,上面有汤一介的祖父汤霖一段约700字的题词,父亲告诉他,题词中的“事不避难,义不逃责”是父亲当年对自己的教导这“为人处世”的祖辈遗训,影响了汤一介先生的一生他非常喜欢读书,藏书在北大仅次于季羡林先生至于“事不避难,义不逃责”,仅仅是他77岁时开始领衔编纂浩繁的《儒藏》这件事,就足以证明他作为一名读书人的勇气和担当。

          “最近一个月来,他一直状况不好,入院几天,又出院几天,最后几天有几次清醒的时候,他和我谈起的仍是工作,谈《儒藏》的编纂,谈一定要把好质量关北大哲学系主任王博教授说   “8月25日,他和我们做了最后一次长谈,谈的全是《儒藏》的事,说要尽最大可能减少错误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副院长李中华教授说二    北大人文学苑哲学系102室汤一介先生的办公室因为主人的离去而有些寂寥,不过,墙壁上悬挂着的一份墨宝“旧邦新命”仍灼灼地表达着主人的情怀   “这是北大哲学系92岁的杨辛教授送给汤先生的这四个字很符合汤先生的学问追求,意思是说我们这个有数千年历史的国度,有着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在当今这个全新的时代,中国要发展,中国文化要在世界上复兴,都需要对自己古老而独特的文化进行传承王博教授说   “旧邦新命”,与汤先生一直提倡的“反本开新”一脉相承在他看来,当代学者研究中国哲学要有一种文化上的自觉,要对我们的哲学源头有深刻的把握,了解得越深入,才越有面对新世纪的强大生命力,这是所谓的“反本”而“开新”则是一方面必须对我们的传统哲学作出新的合乎时代的新解释,另一方面又要利用我们的传统哲学的资源来创造出针对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