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的评价价值取向.docx
4页课程的评价价值取向课程的评价价值取向是指每一种课程评价所体现的特定的价值 观评价的取向支配或决定着评价的具体模式和操作取向所以,评 价的取向实际上是对评价本质的集中概括分类:目标取向、过程取向、主体取向一、目标取向的评价主张:把评价视为将课程计划或教学结果和预定课程目标相对照 的过程,预定目标是评价的唯一标准,其核心是追求对被评价对象的 有效控制和改进,评价者是主体,被评价者是客体代表人:泰勒、布鲁姆等人理论基础:以“自然科学范式”为基础,追求评价的客观性和科 学化方法:为了使评价结果“客观”、“准确”,采用“量化研究” 方法,这种评价取向往往将预定的课程目标以行为目标的方式来陈 述目的:获得被评价的课程计划或教学结果是否“达标”的数据优点:推进了课程评价科学化的进程,简便易行、好操作,实践 中处于支配地位缺陷:忽略了人的行为的主体性、创造性和不可预测性,忽略了 过程本身的价值,对于人的高级心理过程而言它的作用非常有限,把 人客体化、简单化二、过程取向的评价主张:过程取向的评价试图使课程评价打破预定目标的限制,强 调把教师与学生在课程开发、实施以及教学运行过程中的全部情况都 纳入评价的范围,强调评价者与具体评价情境的交互作用,主张凡是 具有教育价值的结果,不论是否与预定目标相符合,都应当受到评价 的支持与肯定。
代表人:斯克里文(Scriven, M.美)、斯腾豪斯(Stenhouse, L. 英)理论基础:强调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交互作用,强调评价者对评 价情境的理解,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受“实践理性”所支配方法:“量化研究”方法和“质性研究”优点:开始承认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过程,把人在课程开发、 实施及教学运行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对人的主体 性、创造性给予一定的尊重缺陷:没有完全走出目标取向评价的藩篱,对人的主体性肯定不 够彻底三、主体取向的评价主张:主体取向的评价认为课程评价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教师 与学生共同建构意义的过程评价是一种多元价值判断的过程,在评 价情境中,认为教师作为课程与教学情境的“内部人员”在评价中具 有主体性,而不是被动的、供“外部人员”评价的对象;学生也是评 价的主体,是意义建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强调师生均是评 价的平等主体方法:主张质的评价,反对量的评价方法,因为量的评价在本质 上是受“解放理性”所支配的,它倡导对评价情境的理解而不是控制, 它以人的自由与解放作为评价的根本意义:真正的主体性评价不是靠外部力量的督促和控制,而是每 一个主体对自己行为的“反省意识和能力”。
每一个人的命运靠自己 来主宰,但对他人又有责任和义务,所以主体是“自主”与“责任” 的统一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教师与学生在评价过程中是一种“交互 主体的”关系,评价过程是一种民主参与、协商和交往的过程,所以 价值多元、尊重差异就成为主体取向评价的基本特征,主体取向的评 价体现了课程评价的时代精神练习题】1. 下列不属于按评价的取向角度而划分的学习评价的是( )A.目标取向的评价B.量化的评价C.主体取向的评价D.过程取向的评价2. 目标取向课程评价着重判断( )是否达到预定目标A.教学过程B.教学结果C.教学内容D.教学进度3. 主体取向的评价认为课程评价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教师与学生共同建构意义的过程 )【参考答案】1. B2. B3. 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