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15篇古文三行对译.doc
30页1"三峡" 北 郦道元课文是在“江水又东〞后面所注文字的第一段,只有155个字,却写出了七百里三峡的万千气象首先,写三峡两岸的山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在 完全没有 同“缺〞,空缺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之中,两岸群山连绵, 没有一点空缺的地方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直立像屏障的山峰即“隐蔽天日〞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和太阳自 非 亭午 夜分,不见曦月如果 不是 正午 半夜 日月曦,早晨的,这里指太阳如果不是正午,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看不见月亮〔这个句子,应按照“自非亭午,不见曦;自非夜分,不见月〞的构造理解〕这一层写山两山夹水的地方称之为峡,所以写峡必定要写山作者抓住峡江的特点来写,第一句写山的长、多七百里〞可见其长;相连、无,缺,再加上一个“略〞字,可见其多第二、三句写山陡、高,江面的狭窄重〞“叠〞“隐蔽〞四字,着重刻画了山的高峻自非〞一句,则从侧面竭力渲染了山峰之高峻、江面之狭窄这里字字扣住了山,句句突出了峰,只字未提到水,但明处写山,暗中却包含着水。
既写了山势的险峻,又写了江流的狭窄,为下文写夏水的迅猛作了铺垫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 绝到 漫上山陵陵,大的土山 沿:顺流而下溯〔sù〕:逆流而上 绝:断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船都阻隔断了或王命急宣, 有时朝发白帝, 暮到江陵, 其间千二百里,有 宣布,传播 即“朝于白帝发〞(如)有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则)有时早上从白帝城出发,黄昏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虽 乘 奔 御 风, 不以疾也即使 奔:名词,指**的骏马 不如即使 骑着**的骏马, 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课文是"水经"“江水又东〞后面的一段注,不能不大记其水写水,从哪儿写起呢"作者没有按四时先后一一写来,而是顺上层山势的高峻,江面的狭窄之势先写最盛的夏水襄陵〞“阻绝〞可见其凶险;“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千二百里〞可见其迅疾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则用比拟的方法,更现其迅疾读起来,一泻千里的江水,既使人感到惊心动魄,又使人感到豪气万丈写了山、水之后,接着写三峡春冬风光。
春冬之时, 则 素 湍 绿 潭, 回清 倒影 时节 不译 白色 急流的水 碧绿 深水 盘旋着清波,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盘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 ,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即“素湍回清,绿潭倒影〞绝巘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 飞漱其间,极高的山峰 冲荡极高的山峰上 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古柏,悬挂着的泉水瀑布,从它们中间飞泻、冲荡下来清 荣 峻 茂, 良 多趣味江水清澈,两岸山峰高峻,山上树木茂盛 实在水清,树茂,山高,草盛, 实在是趣味无穷这一层急转直下,文气由紧剧烈变得轻松晓畅,向人们展现了一幅有动有静、色彩斑斓的山水画卷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俯视,“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是仰视白色的浪花,碧绿的深潭,更有青山、花草,色彩十分鲜明清〞“荣〞“峻〞“茂〞一字一景,简洁概括,精当确切良多趣味〞则是直抒胸臆,由衷的赞叹下面写三峡的秋天景象每至晴初 霜旦, 林寒涧肃,秋雨初晴,降霜的早晨旦,早晨 寂静每逢秋雨初晴或降霜的早晨, 树林山涧里一片清冷寂静,林寒涧肃:即“林涧寒肃〞。
常有高猿 长啸, 属引凄异,连续不断属,连续引,不断 常常有一些高处的猿猴拉长了声音在叫,叫声连续不断, 音调凄凉怪异,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回声 转:同“啭〞,声音曲折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不是确数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两句歌词的意思是:巴东三峡当中巫峡最长,猿猴呜叫几声我的眼泪就沾湿了衣裳!这一层又和上一层欢快明朗的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作者选择“晴初霜旦〞之时,在“寒〞“肃〞的气氛中,响起了凄凉怪异的猿啼,再加上空旷山谷里久久不绝、悲哀婉转的回声,到处笼罩着悲寂、凄凉的气氛最后用当地流行的渔歌作结,“泪沾裳〞把自然景物与人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侧面表现了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2、小石潭记从小丘 西 行百二十步,隔 篁竹, 闻水声, 向西 成林的竹子从小山岗向西走一百二十步, 隔着竹林, 听见水声如 鸣 佩 环,好似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心 乐 之。
伐竹取道, 以…为乐,有感到、觉得之意 它(我)心里很喜欢它 砍伐竹子,开出道路下 见 小 潭, 水 尤 清 洌往下 特别 清澈往下见到一个小水潭, 潭水特别清澈透明全石以为底,近岸, 卷石底以出,以全石为底 全:整 石底卷以出 以:而,不译〔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局部翻卷过来露出水面,为 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 树 翠 蔓,成为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蒙络 摇缀, 参差披拂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缀着, 参差不齐, 随风飘荡潭中鱼 可 百许 头,皆假设 空 游无 所依 大约 表示约数 在空中 依靠的东西石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 都好似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都没有日光 下 彻, 影布石上 佁然 不 动; 俶尔远 逝 向下 愣住的样子 突然 向远处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鱼影〕呆呆地一动不动; 突然向远处游去了,往 来 翕 忽, 似与游者 相 乐。
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好似和游人逗乐潭 西 南 而 望, 斗 折 蛇 行, 不译 像北斗星那样曲折 像蛇爬行那样弯曲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长蛇爬行那样弯曲明灭 可见 其 岸势 犬 牙 差互,或现或隐 那 像狗的牙齿那样忽明忽暗,忽隐忽现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交织不齐,不可知 其 源它的,溪水的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 寂 寥 无人, 空虚寂静坐在小石潭上,四下里竹子树木包围着,静悄悄的没有其他人,凄 神 寒 骨, 悄 怆 〔怆〕 幽 邃使……凄楚 使……寒冷 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悲伤〕 深使人心神凄楚,寒透骨节 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以其 境过 清, 不可久 居,乃记之而去因为 这里 凄清 停留 就 代小石潭的景物 不译 离开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能呆得太久,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氏二小生:曰恕己, 随从 跟随同游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来的有姓的两个小孩,一个叫恕己,曰奉壹一个叫奉壹3、"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 夜, 解衣欲睡,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 夜里,〔我〕解开衣裳准备睡觉月色入户, 欣然 起行 门 愉快的,快乐的看见月光照进堂屋的门户, 便很快乐地起来走动念 无与乐者, 遂 至承天寺想,思考 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 于是,就因为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 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寻怀民怀民亦未 寝, 相与步于 中 庭。
卧,睡 共同,一起 散步 在 庭院怀民也没有睡, 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庭下如积水 空明, 清澈透明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 藻荇交横, 盖 竹柏影也 水草 穿插错杂 原来是水中水藻、荇菜穿插错杂, 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哪个夜晚没有月色? 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但 少 闲人 如吾两人者 耳只是,不过 不汲汲于名利而能 而已,罢了 沉着流连光景的人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4、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做郡的长官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及,到同“俱〞,全,皆到了第二年,政务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乃重修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于是扩大指楼旧时的规模在于是重新修建楼,扩展它旧有的规模,把唐代和当今贤士名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属予作文以记之同“嘱〞嘱托我写文章来指重修楼这件事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那胜景,好风光全包含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湖上〔洞庭湖〕包含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流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