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锦屏县三江中学2016届高三语文月考试题.doc
10页锦屏县三江中学 2016 届高三语文月考试题一、 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传统文化资源的价值重构中国传统文化是一座宝藏与沉渣并存的山峦,是一条清泉与浊流同注的河流即便我们对传统文化深怀敬意,对民族精神一往情深,也不能把传统文化不加区分地引入到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来在传统与现实之间,我们要设定一个分流与导向系统,通过这个系统将正向的精神输入到我们今天的生活,而将反向的内容留给过去的岁月……在日趋多元化的文化语境中,人们不仅对社会现实的认知产生了巨大的分歧,而且对历史、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也发生了相斥性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传统文化资源借鉴之前,首先面临价值甄别及其重构问题在我们的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就面临着如何对古代文化经典进行现代性转化的问题中国悠久丰富的传统文化并不是文化力量的直接对等物,它就像蕴藏在地下的丰富矿藏,如果不经过人工的开采、加工,永远都不可能转化成推进历史列车的动力,不可能“ 兑现”它的内在能量因此,特定的文化资源只有经过创造性转化,才能实现它的现代价值传统戏曲《赵氏孤儿》原作中贯穿“血亲至上”的传统道德,这曾经是推进全剧情节发展的重要叙事动力。
与此相一致的还有一种“冤冤相报”的复仇伦理现在,如果我们在电影中也沿袭这种“你杀了我全家 ,我也要杀你全家”的杀戮逻辑,就等于把我们置于古代封建社会,以一种豺狼的方式对待豺狼现在尽管我们还是在影片《赵氏孤儿》中看到赵孤最后拿起了刀剑,可是他的行为动机并不是建立在“世袭的仇恨”上,而是建立在他对父亲的至爱上这样便校正了传统戏曲的价值取向与此相关的是影片《孔子》,作者在力图还原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形象时,表现了孔子向往的社会理想所具有的正向历史价值客观地讲,孔子期望诸流和鸣的大同世界,这并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影片开始时,一个少女被巨大的石门封闭在墓穴里,惊恐的尖叫与隆隆落地的大门展示出惨无人道的殉葬制度,而此时的孔子站在了这种野蛮的殉葬制度的对立面他坚决主张废黜残酷的殉葬制度,代表的文化精神在当时无疑是一种与整个体制相对抗的进步力量其实,孔子所向往的“ 天下归仁”的社会理想就是再美好,也只是在向一个古代的理想社会致敬我们真正被影片中的孔子所感动是从他踏上风雪交加的周游列国之路开始的孔子的这种行为代表的是他对自我人生价值的一种抉择,也是其社会责任的一种历史担当影片《孔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承传是从历史主义的维度上确立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弘扬是从人格精神的建构意义上展开的。
尽管在不同的艺术领域对于传统文化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方式并不一致,但是在文化取向上应当恪守相同的价值观我们有些影片把传统文化中尊老、敬老的节日,表现成一个杀戮之日在这个节日里满城刀光,遍地鲜血,所有的鲜花都被践踏,人像蝼蚁一样被残杀还有些影片把传统的中医演变成最为残忍的酷刑,它比任何刑具都有效,能够在顷刻间摧毁人钢铁般的意志,这种在商业逻辑主导下对我们传统文化资源的“破坏性开采”显然都不值得提倡1.下列中,不属于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原因的一项是( )A.用今天的观点看,中国传统文化中既有宝藏又有沉渣,呈现精华与糟粕并存的状态B.我们对传统文化深怀敬意,对民族精神一往情深,传统文化深刻影响今天的现实生活C.日趋多元化的现实文化语境中,人们对历史、对传统文化认同发生了相斥性的选择D.传统文化虽然悠久丰富,但如果不经过甄别重构,不可能转化成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2.下列关于《赵氏孤儿》和《孔子》对传统文化现代性转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影片《赵氏孤儿》并没有沿袭传统戏曲中 “血亲至上 ”的道德理念和“ 冤冤相报”的复仇伦理,体现了转化中对传统文化糟粕的剔除B.影片《孔子》力图还原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形象,表现了孔子废黜残酷殉葬制度的主张,肯定了传统文化精神正向历史价值转化的文化趋势。
C.孔子所代表的文化精神在当时无疑是一种进步力量,但他所向往的“天下归仁”的社会理想却是一种反向的历史价值,是应当被我们抛弃的D.影片《孔子》表现孔子冒着风雪踏上周游列国之路,试图从人格精神的建构意义上弘扬传统文化精神,这是重构传统文化资源价值的一次尝试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如何对传统文化经典进行现代化转化的问题,在这方面,影片《赵氏孤儿》和《孔子》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B. 影片《赵氏孤儿》将赵孤的复仇行为阐释为对父亲的至爱,传达出影片制作人在借鉴这一传统文化资源时,考虑到了对其进行价值甄别的问题C. 尽管不同的艺术领域对于传统文化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并不一致,但是都应该恪守相同的价值观,这是文化产业现代化重构中应坚守的原则D. 当前一些影片中对传统文化的肆意发挥与扭曲,是典型的商业逻辑主导思维艺术领域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开采和利用时,必须有社会责任感二、古代诗文阅读(38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4~7 题令狐整,字延保,敦煌人也整幼聪敏,沈深有识量刺史魏东阳王元荣辟整为主簿,加荡寇将军荣器整德望,尝谓僚属曰:“令狐延保,西州令望,方成重器,岂州郡之职所可絷维?”顷之,孝武西迁,河右扰乱。
荣仗整防扞,州境获宁及邓彦窃据瓜州,拒不受代,整与开府张穆等密应使者申徽,执彦送京师寻而城人张保又杀刺史成庆,与凉州刺史宇文仲和构逆,规据河西初,保等将图为乱,虑整守义不从,既杀成庆,因欲及整然人之望,复恐其下叛之,遂不敢害虽外加礼敬,内甚忌整整亦伪若亲附,而密欲图之阴令所亲说保曰:“郡与仲和结为唇齿,令东军渐逼凉州,彼势孤危,恐不能敌宜分遣锐师,星夜救援二州合势,则东军可图然后保境息人,计之上者保然之,而未知所任整又令说保曰:“历观成败,在于任使,所择不善,旋致倾危令狐延保兼资文武,才堪统御,若使为将,蔑不济矣保纳其计,且以整父兄等并在城中,弗之疑也,遂令整行整至玉门郡,召集豪杰,说保罪逆,驰还袭之州人素服整威名,并弃保来附保遂奔吐谷浑具以状闻征整赴阙,授寿昌郡守,封襄武县男整以国难未宁,常愿举宗效力,遂率乡亲二千余人入朝,随军征讨整善于抚驭,躬同丰约,是以士众并忘羁旅,尽其力用累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周孝闵帝践阼,拜司宪中大夫,处法平允,为当时所称进爵彭城县公整雅识情伪,尤明政术,恭谨廉慎,常惧盈满,故历居内外,所在见称进位大将军晋公护之初执政也,欲委整以腹心整辞不敢当,颇忤其意,护以此疏之。
及护诛,附会者咸伏法,而整独保全时人称其先觉卒,谥曰襄节选自 《北史•令狐整传》 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岂州郡之职所可絷维 絷:束缚B、及邓彦窃据瓜州,拒不受代 代:接替C、与凉州刺史宇文仲和构逆,规据河西 规:谋划D、保然之,而未知所任 任:任务5、下列各句,都是表现令狐整“沈深有识量”的一组是( )(3 分)①令狐延保,西州令望 ②整与开府张穆等密应使者申徽,执彦送京师③然人之望,复恐其下叛之 ④召集豪杰,说保罪逆,驰还袭之⑤恭谨廉慎,常惧盈满 ⑥处法平允,为当时所称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元荣非常器重令狐整的德行威望,委以重任后来,元荣就是依靠令狐整打击乱贼,州县境内获得安宁B、令狐整足智多谋,在朝廷出现危机时他能运用计谋,平定了邓彦和张保的叛乱,由于功劳较大,受到朝廷的嘉奖C、令狐整以国事为重,曾带领同乡和亲族两千余人随军征讨敌人,他统率军队时能和士兵同甘共苦,士兵都愿意为他效力。
D、令狐整有识人之明,没有接受当时的执政者晋公护的重用,后来在晋公护获罪被杀的时候避免了受到他的连累,而保全了晚节和性命7.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在汉语10 分)(1)初,保等将图为乱,虑整守义不从,既杀成庆,因欲及整2)整辞不敢当,颇忤其意,护以此疏之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8~9 题送别杜审言宋之问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别路追孙楚 ① ,维舟吊屈平可惜龙泉剑 ② ,流落在丰城[注]①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 ,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②龙泉剑:传说在豫章丰城地下四余丈的地方,曾有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一曰龙泉,一曰太阿8.请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5 分)答:9.有版本将首联的“嗟”字作“闻”字,你认为好不好?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6分)答: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 分)(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借侧面烘托来表现琵琶女的演奏效果的名句是“ , ”(2)宫中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3)苏轼在前《赤壁赋》中描写客人吹箫为自己伴奏,其中表现箫声作用和力量的名句是 , 。
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涂按所答第一大题评分;多做按所答的第一大题评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父亲的旧怀表(文本略)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出淤泥而不染的林则徐邵纯英国人包令与林则徐是同时代的人,他曾任港督,懂汉语,还会说广东方言,号称“中国通”这个殖民主义者与林则徐是敌对关系,但在他的内心世界中,对林则徐佩服得五体投地包令发表的《钦差大臣林则徐生平及著述》一文,说林则徐“忠诚地、几乎不间断地为他的国家服务了 36 年在社会生活中,他以廉洁、睿智、行为正直和不敛钱财著称”包令说对了,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政治家,也是中国近代少有的清官林则徐 26 岁中进士后,在翰林院里当文官,36 岁时离京出任杭州、嘉兴、湖州的“道员”,即这三地的行政长官杭州风景如画,美女如云,是鱼米之乡如果是个庸人,在这人间天堂当官,岂不悠哉游哉!但林则徐对于官场的种种陋习十分反感,他在给友人的信中说:“省垣孔道,冠盖如云,自辰迄酉,无非对客,事上接下而外,即为送往迎来,一切公牍管札,转待灯下理之,而精力固已惫矣。
后来林则徐在自己官府公堂上挂起了一幅自写的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辟立千刃无欲则刚”这幅对联内涵的哲理,直到今天仍有鲜明的价值1830 年 8 月,林则徐出任省级大员湖北布政使,掌管全省人事财政大权林则徐每任新职,在赴任前常发出“传牌”所谓传牌,就是事先向沿途各地发出一些必须执行的命令林则徐自北京到武昌,从水路进入湖北省后立即发出《由襄阳赴省传牌》,全文不到二百字,主要说明的是:第一、我林则徐已乘船到达湖北境内从襄阳到武昌这段路自雇船只,自付船费,不需要沿途各地交付一分钱,也不准派人添篙帮牵,溜须拍马我和随行人员的一日三餐均自行实备,不接受任何酒食第二、我路过各地时,只在码头上接见一下当地官员,不准远迎,不准送行,任何人不准打着我的旗号捞好处只要发现行为不轨者,立即严肃查处,“不得稍有徇纵,切切”林则徐每任新职,人还未到正气先行这种“传牌”不仅是独善其身,也是告诫同僚和下属,对于官场的种种陋习和腐败,我林则徐绝不同污合流,你们也当洁身自爱,否则严惩不贷林则徐在湖北政声甚隆,善者歌其善,恶者畏其威,这为后来他任湖广总督时大规模地、成功地禁烟运动打下了基础林则徐在湖北禁烟的成效,又推动了道光帝在全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