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基于强化基础和素养导向的高考数学备考策略.docx

17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316648567
  • 上传时间:2022-06-2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630.65KB
  • / 1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基于强化基础和素养导向的高考数学备考策略    Summary:自2017年版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数列的考查方向更明确,内容更清晰,文章对新旧课程标准中数列教学要求做了简单分析,通过对2017-2021年全国卷中数列解答题知识详细考点分析,归纳出了六种基本问题并做了经典试题分析,基于此给出了备考复习建议.Key:数列;课程标准;基本问题;复习建议:G632:A:1008-0333(2022)13-0021-05数列是高中数学重点知识之一,是与大学数学知识衔接的内容之一,在研究和学习过程中,从知识的生成、生发、迁移、重组、融合和创新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依据新课程标准,数列模块属于选择性必修课程主题——函数的内容,作为一类特殊的函数,具有递推规律的数学模型,是研究其他类型函数的基本工具.1 精准领会新课程标准要求1.1 新旧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区别新课标增加了通过数学中的实例了解数列的概念;要求通过生活中的实例理解等差(比)数列的概念,强调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突显了数列的应用性,引导学生感悟数学应用价值;增加了“理解等差(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的关系”,对等差(比)数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标强调数学归纳法的应用范围限于“数列”中的一些简单命题.1.2 两了解、四理解和两体会了解:数列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列表、图象、通项公式);数列是一种特殊函数;数学归纳法的原理.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的意义;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的关系;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的意义;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的关系.体会:等差数列与一元一次函数的关系;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重点:提升学生数学抽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学建模和逻辑推理素养.2 高考考情统计分析基本问题高考卷基本问题高考卷等差(比)数列判定2021年乙卷理(1)、2021年甲卷文(2)2019年新课标Ⅱ理(1)、2018年新课标Ⅰ(2)2017年新课标Ⅲ文(2)数列与不等式2021年乙卷文(2)2021年新高考Ⅱ(2)2019年新课标Ⅰ文(2)求通项公式2021年乙卷理(2)、2021年乙卷文(1)2021年甲卷文(2)、2021年新高考Ⅲ(1)2020年新课标Ⅲ文理(1)、2019年新课标Ⅰ文(1)2019年新课标Ⅱ文(1)、2019年新课标Ⅱ理(2)2018年新课标Ⅰ文(3)、2018年新课标Ⅱ理(1)2018年新课标Ⅲ文(1)、2017年新课标Ⅰ,Ⅱ,Ⅲ文(1)求前n项和2021年新高考Ⅰ(2)2020年新课标Ⅰ理(2)2020年新课标Ⅲ文理(2)2019年新课标Ⅱ文(2)2018年新课标Ⅲ文(2)2017年新课标ⅡⅢ文(2)数列中奇偶项问题2021年新高考Ⅰ结构不良问题2021年甲卷理由统计可以看出,(1)十八个题中,有十五道题涉及求数列通项公式,占比83.3%,求数列基本量计算比重较大.(2)求数列前n项和有十二道题,占比67%,考查频率较高,并且一般情况下通项公式处于第一问,求和处于第二问位置.(3)考查等差(比)数列的判定或证明,有五道题.(4)近几年数列与不等式以及函数综合应用问题也比较多,数列中奇偶项问题即交叉递推关系源自于分段函数,结合数列特征,看似复杂,其实不难.(5)从2021年开始出现结构不良问题,表现出更多的开放性和灵活性.3 几个基本问题以及经典试题分析3.1 等差(比)数列的判定例1(2021年甲卷文)记Sn为数列an的前n项和,已知an>0,a2=3a1,且数列Sn是等差数列,证明:an是等差数列.证明因为Sn是等差数列,设公差d=S2-S1=a1,所以Sn=a1+(n-1)a1=na1.则Sn=a1n2.当n≥2时,an=Sn-Sn-1=2na1-a1,当n=1时,满足an=2na1-a1,故an的通项公式an=2na1-a1.所以an是以a1为首项,2a1為公差的等差数列.总结提升判断等差(比)数列的方法:一是定义法,an+1-an(或an+1an)为一个常数;二是等差(比)中项公式法,其本质还是公式法;三是函数法,an=kn+b(即为关于n的一次函数).需要注意的是an+1=qan和a2n=an-1an(n≥2)都是数列为等比数列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因为有可能各项为0,并且要注意在利用an=Sn-Sn-1求通项公式时,一定要分类讨论n=1和n≥2两种情况.3.2 求等差(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例2(2021年乙卷理)记Sn为数列an的前n项和,bn为数列Sn的前n项积,已知2Sn+1bn=2.(1)证明:数列bn是等差数列;(2)求an的通项公式.(1)证法1因为bn=S1·S2·…·Sn-1·Sn,于是bn-1=S1·S2·…·Sn-1(n≥2).则bnbn-1=Sn.因为2Sn+1bn=2,所以bn-bn-1=12(n≥2).当n=1时,S1=b1=32.所以数列{bn是以b1=32为首项,以d=1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证法2因为2Sn+1bn=2,则bn=Sn2Sn-2,且Sn≠0,bn≠0,Sn≠1.又因为bn=S1·S2·…·Sn-1·Sn=Sn·bn-1,所以bn-1=bnSn=12Sn-2(n≥2).则bn-bn-1=12,同上.证法3可知b1=32,b2=2,b3=52.猜想{bn是以b1=32为首项,以d=1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bn=12n+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略.(2)由(1)可得,bn=12n+1,Sn=n+2n+1.当n=1时,a1=32,当n≥2时,an=Sn-Sn-1=-1n(n+1),显然对于n=1不成立,所以an=32,n=1,-1n(n+1),n≥2.评注本题考查等差数列的证明,考查数列的前n项和与项的关系,第一问也可以由2b12b1-1·2b22b2-1·…·2bn2bn-1=bn,得到2b12b1-1·2b22b2-1·…·2bn+12bn+1-1=bn+1,进而得到2bn+12bn+1-1=2bn2bn-1.此题新颖,有新定义的味道.熟练掌握前n项和,积与数列的项的关系,消和(积)得到项(或项的递推关系),或者消项得到和(积)的递推关系是常用的重要思想方法.总结提升求数列通项公式方法有(1)定义公式法;(2)累加法;(3)累积法;(4)已知Sn求an,即an=S1,n=1,Sn-Sn-1,n≥2;(5)倒数构造法;(6)构造法或拼凑法等.3.3 求数列的前n项和例3(2017年新课标Ⅲ文)设数列an满足a1+3a2+…+(2n-1)an=2n.(1)求an的通项公式;(2)求数列an2n+1 的前n项和.解析(1)因为a1+3a2+…+(2n-1)an=2n,则当n≥2时,a1+3a2+…+(2n-3)an-1=2(n-1).所以(2n-1)an=2.即an=22n-1(n≥2).当n=1时,a1=2,上式也成立,故an=22n-1.(2)an2n+1=2(2n+1)(2n-1)=12n-1-12n+1,数列an2n+1的前n项和为(1-13)+(13-15)+…+(12n-1-12n+1)=1-12n+1=2n2n+1.评注本题考查了利用递推公式求通项公式,裂项法求和的简单应用,比较基础.总结提升数列求和方法有:(1)求和公式法;(2)倒序相加法;(3)分组求和法;(4)错位相减法;(5)裂项相消法;(6)并项相加法求和,例如{(-1)n-1·an}求和,需要对n进行奇偶分类讨论,又例如例4;(7)待定系数法.3.4 数列中奇偶项问题例4(2021年新高考Ⅰ卷)已知数列an满足a1=1,an+1=an+1,n为奇数,an+2,n为偶数.(1)记bn=a2n,写出b1,b2,并求数列bn的通项公式;(2)求an的前20项和.解析(1)可知b1=2,b2=5.又a2k+2=a2k+1+1,a2k+1=a2k+2,故a2k+2=a2k+3.即bn+1=bn+3.所以bn為以2为首项,3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故bn=3n-1(n∈N*).(2)方法1设an的前20项和为S20=a1+a2+a3+…+a20,因为a1=a2-1,a3=a4-1,…,a19=a20-1,所以S20=2(a2+a4+…+a20)-10=2(b1+b2+b3+…+b20)-10=300.方法2由(1)知a2n=3n-1.则a2n-1=3n-2(n∈N*).所以S20=(a1+a3+…+a19)+(a2+a4+…+a20)=300.方法3(累加法)易知an-an-1=3-(-1)n2,an-1-an-2=3-(-1)n-12,…,a2-a1=3-(-1)12.所以an=6n-3-(-1)n4.即S20=300.评注对于数列的交叉递推关系,我们一般利用已知的关系得到奇数项的递推关系或偶数项的递推关系,再结合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和公式等来求解,或者直接求通项公式,并项求和.此类问题的本质还是等差(比)数列问题.关联试题1(2019年天津卷文科18题)设an是等差数列,bn是等比数列,公比大于0,已知a1=b1=3,b2=a3 ,b3=4a2+3.(1)求an和bn的通项公式;(2)设数列cn满足cn=1,n为奇数,bn2,n为偶数,求a1c1+a2c2+…+a2nc2nn∈N*.关联试题2(2020年天津卷19题)已知an为等差数列,bn为等比数列,a1=b1=1,a5=5a4-a3,b5=4b4-b3.(1)求an和bn的通项公式;(2)记an的前n项和为Sn,求证:SnSn+20),结合an,Sn的关系求出an,根据a2=3a1可求b,然后可证an是等差数列,方法类似例1.评注这类题型在解答题中较为罕见,求解的关键是牢牢抓住已知条件,结合相关公式,逐步推演,等差数列的证明通常采用定义法、等差中项法或者函数法.4 蕴含思想方法分析数列在高中数学中蕴藏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