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元汇率波动对日本外贸影响.docx
4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日元汇率波动对日本外贸影响 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日元过渡到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从那时起到现在,日元兑美元汇率的波动一向是世界各国的货币管理当局、国际金融市场投资者、国际贸易从业者和国际经济学家关注的热点问题根据现有的宏观经济模型,财政政策主内,货币政策主外,汇率变动将直接影响一国对外经济的平衡,也对国内经济产生间接的长期影响本文的目的在于,对日元汇率波动与日本对外贸易实绩之间的关系作一个实证分析,以验证国际贸易理论所表明的汇率升值抑制出口、增加进口的论断是否总是成立验证的结果是,日元升值并没有起到抑制出口、增加进口的作用 一、1973年以来日元汇率走势 1973年日元开头实行浮动汇率制后,日元兑美元汇率总的来说呈现升值态势,但中间时常展现较大的反复1973年初约为1美元=266日元,1978年末急剧升值到1美元=195日元,1980年初贬值到约1美元=250日元,1982年底短暂升值后,又逐步贬值到1985年初的约1美元=258日元1985年9月广场协议和1986年2月卢浮宫协议后,日元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急剧升值了约33%,1987年4月末1美元=140日元。
1987年到1995年,日元汇率一向呈现升值的态势,1995年4月为1美元=79日元,创出了日元兑美元汇率的最高记录1995年中期开头,日元汇率由升转跌,1998年6月跌至1美元=145日元1999年日元又升值到1美元=102日元,2000年和2022年略微贬值,2022年5月日元汇率为1美元:115日元 1973年以来,日元汇率总的变动趋势是震荡升值综合分析,添置力平价、利率、预期等常规因素以及政府政策是抉择汇率走势的重要理由而在这次日元长期升值过程中,尤其是1985年以来,日元明显升值过程中,美日两国的汇率政策是导致日元升值的最重要因素,添置力平价、利率等常规因素也发挥了确定的作用由于美国处于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地位,美日两个世界上经济规模最大的国家之间又存在精细的相互凭借关系,而且日本对美国的凭借更大一些,这样就使得美国货币政策能够对日元汇率发挥对比大的影响 二、1973年以来日本对外贸易实绩 根据现有的国际贸易理论,日元兑美元汇率的长期大幅度升值,会提高日本商品在国际市场尤其是美国市场的价格,导致对日本商品的需求裁减,日本出口增长将会下降日元升值还会导致外国商品在日本市场的价格下降,日本进口将相应增加。
出口下降和进口增长使日本的贸易顺差裁减,从而可以改善日美两国之间的严重贸易不平衡问题然而,现实处境并非如此,日本对外贸易进展的实绩证明,上述理论所预料的处境没有展现1973年至今,日本的对外贸易尤其是出口贸易依旧维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进口增长却不像出口增长得那样快,这一现象与国际贸易理论所表明的本币升值抑制出口、增加进口的根本原理相悖 1973年至2022年底的30年中,日本的对外贸易增长了10.06倍,大多数年份均为顺差,只在两次石油危机的5年中为逆差(1973、1974、1975、1979和1980年),自1981年以来那么均为顺差更加是自广场协议以来的17年中,全体年份的贸易顺差额都在500亿美元以上,有6年顺差额超过1000亿美元而美国的对外贸易那么持续展现逆差,大多数年份的逆差额都超过了1000亿美元30年中,日本的出口增长了10.98倍,在1982、1996、1998、2022和2022年展现过负增长;进口贸易增长了9.16倍,不仅在总体上慢于出口的速度增长,而且在1975、1982、1983、1985、1986、1992、1997、1998、2022和2022年共10年间展现了负增长。
另外,根据日本财务省的统计,2022年前4个月日本贸易顺差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6%,出口额同比增长4.7%,受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的影响,进口同比增加了5.4%. 从出口商品布局来看,1970年日本出口机械仪器占整个出口的比率为46.3%,1990年为75%,1998年为73.6%;化工产品分别占6.4%,5.5%和7.0%;金属制品分别占19.7%,6.8%和6.3%;纺织品分别占12.5%,2.5%和1.9%.机械、细致仪器等高技术产品主要出口到美国和欧洲;钢铁、塑料、机床等主要出口到亚洲新兴工业化的国家从进口商品布局来看,1973年以来,原油等能源占进口总额的比率下降,机械、汽车、服装等制成品进口增加日本进口制成品1970年占整个进口的比率为30.3%,1990年提高到50.3%,1998年提高到62.1%;矿物性燃料分别占20.7%,24.2%和15.3%;原材料分别占35.4%,12.1%和7.8%;食品分别占13.6%,13.4和14.8%.—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