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简介章太炎简介.doc
2页
人物简介章太炎简介章太炎于 1869 年 1 月 12 日出生于浙江杭州府余杭县东乡仓前镇一个末落的书香门第初名学乘,后改名炳麟,字枚叔,号太炎早年又号“膏兰室主人” 、 “刘子骏私淑弟子”等幼受祖父及外祖的民族主义熏陶,通过阅读《东华录》 、 《扬州十日记》等书,不满于满清的异族统治,奠定了贯穿其一生的华夷观念,并在后来与《春秋》的夷狄观以及西方的现代民族主义观点相结合,形成具有其个人特色的民族主义观因反清意识浓厚,慕顾绛(顾炎武)的为人行事而改名为绛,号太炎世人常称之为“太炎先生” 他曾"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辛亥革命后,日渐脱离政治,专意治学在经学、史学、文字音韵和文学诸方面都有深湛造诣章炳麟一生著述甚丰,被尊为经学大师,著作版本繁多,后辑为《章太炎全集》 1891 年(光绪十七年) ,章太炎入杭州诂经精舍,师从俞樾、谭献等,关注经、子之学,初步确立对“今古文”界线的认识,此后几年陆续完成《膏兰室札记》 、 《春秋左传读》等1894 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章太炎曾为强学会捐款,与康有为、梁启超通信1897 年任《时务报》撰述,因参加维新运动被通缉,流亡日本1900 年剪辫发,立志革命。
1903 年因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并为邹容《革命军》作序,触怒清廷,被捕入狱1904 年与蔡元培等合作,发起光复会1906 年出狱后,孙中山迎其至日本,章太炎(7 张)参加同盟会,主编同盟会机关报《民报》 ,与改良派展开论战1911 年上海光复后回国,主编《大共和日报》 ,并任孙中山总统府枢密顾问曾参加张謇统一党,散布“革命军兴,革命党消”言论1913 年宋教仁被刺后参加讨袁,为袁禁锢,袁死后被释放1917 年脱离孙中山改组的国民党,在苏州设章氏国学讲习会,以讲学为业1935 年在苏州主持章氏国学讲习会,主编《制言》杂志晚年愤日本侵略中国,曾赞助抗日救亡运动早年接受西方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和生物进化论,在他的著作中阐述了西方哲学、社会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新思想、新内容,主要表现在《訄书》中,认为“精气为物” “其智虑非气” ;宣称“若夫天与上帝,则未尝有矣” ,否定天命论说教其思想又受佛教唯识宗和西方近代主观唯心主义影响随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思想上渐趋颓唐鲁迅笔下的章太炎先生,首先是一个革命者,其次才是一个大学问家他张扬国粹,却坚决而激烈地反抗权威和反抗一切束缚他的确是一个道德主义者,强调道德的力量,却反对社会对个人的压抑,主张个性的绝对自由。
在文学、历史学、语言学等方面,均有成就宣扬革命的诗文,影响很大,但文字古奥难解所著《新方言》 《文始》 《小学答问》 ,上探语源,下明流变,颇多创获关于儒学的著作有:《儒术新论》 《订孔》等一生著作颇多,约有 400 余万字著述除刊入《章氏丛书》 《续编》外,遗稿又刊入《章氏丛书三编》 章太炎章氏丛书是同盟会和辛亥革命的重要领袖之一他与孙文既有过并肩奋战的岁月,也有过激烈争辩乃至分道扬镳的日子孙文逝世,章太炎肯定“天生我公,为世铃铎……余岂好邮,好是谔谔 ”既承认孙文首倡革命之功,又坦言彼此的分歧,是有话直说的诤友孙文生前,他笔下已一再出现如下的字眼:“中山计划短浅,往往自败” , “中山天性褊狭” , “中山为人卤莽轻听” , “中山名为首领,专忌人才,此仆辈所以事事与之相左也 ”章太炎先生是二十世纪民主主义革命先锋,是著名的经学大师,同时他还是成就卓著的中医文献学家,尤其对《伤寒论》文献之研究,至今鲜有出其右者太炎先生于仲景里藉职官、 《伤寒》版本流传、梁阮孝绪《七录》所载《辨伤寒》十卷与六朝本《伤寒论》 、隋本《伤寒论》之传承关系、 《张仲景方》十五卷与《金匮玉函经》八卷、 《伤寒论》十卷之关系、北宋校正医书局校定《伤寒论》所据底本乃至《伤寒论》在临床辨证上之运用与药味加减与疗效之关系等等,皆有精湛论述。
先生辨证,每多精思妙见,著有《章太炎先生论伤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