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几种课堂教学现象的教学理念分析.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26814855
  • 上传时间:2021-12-1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5.14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几种课堂教学现象的教学理念分析 牟海珍任何一次教育改革,无不以教育观念的变革为先导,教育每前进一步,无不依赖于教育观念的突破课堂教学改革也是一样可以说,观念更新比方法更新更重要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没有教师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上的根本转变,就不会有整体的课堂教学内容、方法、结构上的突破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不论是普通教育还是职业教育,都在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改革,出现了很多新的气象但是,当我们深入到每一堂课的教学中时,就会从很多现象、细节中发现在教学理念这个哲学层次上的欠缺,而且,这种欠缺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和弥补,就会越来越严重地消解教师改革课堂教学的热情和效果,甚至把教师拉回到原来的教学状态剩下的时间”如果我们留心,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节课即将结束,设计的教学任务已经完成,还有几分钟的时间才下课,教师会这样说:“还剩下几分钟,同学们自己看看书”或者说:“剩下的时间同学们自己看看书我们来反思一下这“剩下的时间”是谁剩下的?当然是教师教师要教的内容教完了,剩几分钟便给了学生,让他们在仅剩的几分钟里看看书可问题是,学生应该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这么说来,学生岂不成了教师的配角?教师的教育理念便从这小小的细节中暴露无疑:课堂是教师讲的地方,而不是学生学的地方。

      剩下”是什么意思呢?那应该是多出的、多余的、计划之外的、可以随意处理的、可以不用精心设计和利用的所以才会有“自己看看书”,没有明确的学习要求如果真正树立了教学生学的教学理念,时间还会剩下吗?仍然是教师观念的问题:缺乏教学生学的意识我们常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学是目的,教是手段可是,很多教师仍然没有在本质上理解教学的内涵:学生的学仍然没有被放在根本目的位置上,而是教的附属品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从意识形态的高度树立教学生学的理念,那么,他的课堂教学改革必然只是细节的、局部的、暂时的由此,还可以联系到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其他的常见话语,如:——给我背过——上一节课我们讲了… …——这节课的内容讲完了… …——这节课同学们配合得很好… …在这里,任务是为教师完成的;课是用来讲的;学生是配合教师而存在的问题都出在教师的观念意识上现象反映的是本质:没有学生主体的意识,没有学生学这个根本目的因此,树立正确的观念意识,以一定的教育理念作为指导,是我们搞好课堂教学改革的前提否则,学得到表象,学不来实质,新课程改革也不可能真正在课堂中得到落实虚饰的教学环节一堂课,是由大大小小的教学环节组成的,而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用来落实和达成的教学目标的,因此,每一个教学环节必须具有真正的教学意义。

      下面是两位教师在《一碗清汤荞麦面》中的教学实录实录一:教师:“在母亲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品质呢?请同学们结合课文中的细节描写,讨论一下学生讨论后)教师:“讨论好了吗?同学们一起说学生齐答:“勇敢、坚强、慈爱、坚韧、善良、自强不息、温柔细腻实录二:教师:“为什么每次吃面都是母子三人?下面我们分角色朗读第三次吃面的情景,然后回答问题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爸爸为什么没来?他们为何如此困难?母子三人之间感情怎样?下面就这些问题分组讨论从教学环节的设计看,这两段实录中都有问题引导,有分组,有讨论,有回答,看上去都是学生活动很充分的教学环节问题在哪里呢?第一段实录中,对于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学生的回答竟然是异口同声不用说,上课之前,教师把问题和答案都给了学生,实际上课中只是走了走形式第二段实录中,引导学生讨论探究的的问题看上去很丰富,但这些问题都不具备思维价值,没必要就此展开分组讨论因此,这里的教学环节看似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实际却是有过程,有环节,但却不具备实质的教学意义类似的现象大量存在于课堂中例如:教师布置给学生一个学习活动,却没有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和任务例如:“下面同学们自己读课文。

      读哪几段?朗读还是默读?读几遍?读多长时间?读的时候要思考什么问题?读完之后要完成怎样的任务?对任务完成的要求与标准是什么?对于这些问题,教师没有明确的要求和规定,因此,学生的读书活动就没有明确目标和任务,也就不会有好的效果再如:教师给学生提出了问题和要求,但是在学生完成规定的教学活动(如看书、看视频资料、分组讨论等)之后,教师却没有提问、检查和落实如果这样,那就说明教师设计的问题和提出的要求仅仅是虚饰的形式,不是用来引导学生学的,而仅仅是自己教的一种方式所有这些现象,都体现了教师教学理念的欠缺没有真正把学生的学作为教学的根本目的这样设计出来的教学环节是服从于教师的教的,因此,对于学生的学,却往往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古人论及教师对学生的作用,说“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认识到这一点的教师,才能成为真正的善教者,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场所累赘”的多媒体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要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媒体和手段,在尝试应用的时期自然免不了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在教学《一碗清汤荞麦面》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分析了母子三人的形象,然后从老板夫妇身上感受当时的社会环境,并引导学生学习老板夫妇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然后,教师说:“下面我们来播放一首歌曲,歌曲的名字叫《北国之春》,让我们在歌声中和文中人物一起体会母子三人走出困境后的喜悦之情。

      播放的时候,教师还打着拍子边说:“会唱的同学和我一起唱结果,学生都不会唱,教师唱了几句之后也放弃了播放到歌曲的第二节,教师关掉了播放器,说:“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就听到这里先不说教师要求的“和文中人物一起体会母子三人走出困境后的喜悦之情”到底是什么意思,但就多媒体的运用而言,就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内容的选择上,《北国之春》和《一碗清汤荞麦面》中母子三人的成功没有什么相通之处,既然与教学内容无关,就是游离在教学内容之外的累赘多余的东西二是因为时间的关系中途停止了歌曲的播放,既然能中途放弃,就不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可见这个教学环节不具备实际的教学意义这两种现象,本质上反映的依然是教师的教学理念问题,是一种典型的弃“学”留“教”多媒体是用来辅助教学的既然如此,使用的时候就首先应该具备这样的理念: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手段,选择和使用的依据只能是看能否辅助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应该有用才用,无关的不用,当用则用,不当用不用,而不应该是为了其他的原因拿来做样子所有这些现象,归根结底,都是因为没有参透多媒体在课堂中应用的实质:为什么用?达到怎样的效果?怎样用?如果没有正确的理念,教学中的运用就会出现偏差,不但不能辅助教学,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浪费教学时间,偏离教学内容,消减教学效果。

      正因为多媒体的使用中存在的这一系列的问题,有的人就认为用多媒体就是搞形式,是不务实的表现使用多媒体和务实是两个概念不用多媒体不等于务实,用了不等于是搞形式,关键是看使用媒体后起到的效果例如,补放课件的现象按理,课件的使用必须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同步,不能各行其是,否则课件就是多余的出现这种情况,不管是什么原因,都说明一个问题,就是课件没有有机地成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而是游离在教学之外的东西板子不能打在媒体身上,而是使用的人应该反省当然,这其中也存在一个使用不熟练的问题如果教师对媒体操作的技术不熟练,课件的使用就成为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个负担这时,教师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在课件的技术操作上,反而影响自己的注意力分配,人被媒体所束缚因此,只有对多媒体的使用操作熟练到如同一个中国人使用吃饭的筷子,媒体才成为得心应手的工具否则,如果媒体在自己手中使用起来如同筷子之于一个外国人,再好的课件也只能成为一种累赘和负担钱理群教授曾经说过:“在人类的教育体系中,哲学本来是一个最基本的东西,它是引导人们怎样认识世界、认识人类、怎样跟人类有史以来的文化精神财富沟通的知识又说:“对语文教材及教学方法的批评,必须以特定的教育理念作为支持。

      的确,课堂教学改革首先要从理念开始只有让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扎根于教师的精神血液中,才会滋养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之花责任编辑刘永庆)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