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3.5水珠从哪里来》教案及教学反思.doc
3页时间:___月____日课题3.5水珠从哪里来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认识到证据对验证假设的意义和价值过程与方法】1.观察到装有冰块的塑料杯外壁有许多小水珠,思考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并尝试做出自己的解释2.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判断塑料杯外壁上小水珠的来源3.通过实验和分析,探究塑料杯外壁上小水珠的形成与杯内冰块的关系4.根据获得的新证据,对小水珠的成因做出更合理的解释教学重点经历水珠从哪里来的假设——分析——再假设的探究过程教学难点探究塑料杯外壁上小水珠的形成与杯内冰块的关系,并对水珠的来源形成科学的解释主要教法创设情景法、实验法教 学 过 程一、提出问题在同学们面前有一只干燥的塑料杯和一袋冰块,如果把冰块放进杯里会产生什么现象呢?试一试,看哪个小组发现得最多评析:这里的问题"如果把冰块放进杯里会产生什么现象呢?"指向是否太宽泛,可以想象,学生会有许多不相关的发现,不利于本课核心概念的研究.(学生观察思考回答),现在同学们心中有什么疑问?生:水珠从哪里来?评析:由于前面的问题设计,这里学生提出的问题就会是五花八门的了,不可能只有这一个问题.我认为这个环节的教学设计还是直接一点好.二、作出猜测。
师板书课题:问得好,相信这也是所有同学心中的疑问,小组讨论猜测一下,你们认为这些小水珠可能是怎么来的呢?学生预测,解释只要符合逻辑,鼓励越多越好师:同学们的假设可靠吗?你能根据生活经验解释分析一下吗?评析:这个环节的"根据生活经验解释分析假设"往往被教师所忽视,假设应该是有根据的,不是胡乱的猜测.老师可以课前准备一些相关的视频资源,课中结合学生的叙述再现一下,当然,有真实的再现更好.师生共同分析所有提到的这些合理的解释通过这些分析和讨论,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塑料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不是杯内的冰融化形成的三、实验探究1.师:通过我们刚才的讨论和分析,觉得塑料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不是杯内的冰融化形成的水那么,水珠的形成与冰有关系吗?你能想办法证明吗?(分小组讨论证明方法)2.学生讨论后形成共识:做一组对比实验:(大屏幕出示实验方法:三只同样的塑料杯,其中一只杯里加自来水,一只杯里什么也不加,另一只上加冰,静静地放在桌上隔几分钟观察两个玻璃杯外壁有没有出现水珠评析:学生设计实验是否可以多样化?我认为只要方法正确,控制条件好、科学就可以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能力特点,也可以统一实验方法,强调一下条件的控制。
3.学生观察师:有什么发现吗?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呢?评析:可以用三张吸水纸分别擦拭一下三个杯子外壁4.师:那么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与杯内的冰有什么关系呢?你对水珠的形成有没有新的猜测?评析:可以抓住这样几个关键问题先讨论--小水珠与杯内的冰有什么关系吗?小水珠不是冰融化而来的,那又是什么变来的?冰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学生猜测(水蒸气遇冷形成;可能涉及水蒸气、凝结、水汽等,随机大屏幕展示:空气中有水蒸气吗?水蒸气是从哪里来的?)5.师:空气中有水蒸气,为什么水蒸气遇到装有冰的杯壁时形成了小水珠,而遇到没装冰块的杯壁却没有形成小水珠呢?(装冰的杯壁和没装冰的杯壁有什么不同呢?可以让学生用手感觉一下评析:学生在又一轮的假设和寻求证据的时候,同样的,应该和现实生活紧紧联系起来四、得出结论生归纳,师板书:水蒸气遇冷水珠评析:要得到这样明确的知识结论呢,还是让学生继续求证自己的假设呢?我认为应该是后者!五、拓展延伸在夏末的早上,小草上会结上许多露珠,你知道这些露珠是怎么形成的吗?评析:假设并求证的过程应该是本学习内容的重点所在,所以这里的拓展就显得多余了小草上会结上许多露珠”可以当做是一种生活经验在前面的假设分析的时候用到。
课后反思在课堂中,积极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大胆的猜想与假设,有了猜想假设的思维火花,学生便有了探索的欲望设计实验方案这一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先动脑再动手,然后优化实验方案,体验科学学习探究的无限乐趣逐步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